北园镇黄台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8&run=13

概况
黄台村有黄台山庄、黄台魏家庄两个自然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魏氏
族人由直隶枣强县迁至黄台山下落户,遂成村落,以姓氏取村名“魏家庄”;同时期,
黄台山上也形成村落,即黄台山庄。1959年,两个自然村组建为黄台大队。1983年撤
销生产大队建制后,改称为黄台村。1986年,黄台新村按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村民
逐步拆除旧舍迁入新居。
黄台村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东北部, 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距镇政府5公
里。东临历城区洪家楼镇、华山镇,西接北园镇柳云村、徐家庄村、李家庄村、狮子
张村,南隔小清河与板桥村、沃家村、杨庄村相邻,北与天桥区大桥镇相连。
黄台村地处黄河平原带,地势平坦。东西最大距离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2公里。
全村占地总面积300公顷,其中企事业单位占地106公顷,交通用地33公顷,水域面积
10公顷,耕地面积20公顷,其余为住房和非耕地占地面积。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水稻、玉米。
该村地处济青、济聊、济德高速公路及104、220、308、309国道交汇点,历山北
路穿境而过,南依清河北路,东临大桥路接二环北路,北靠黄河公路大桥,道路四通
八达。
2000年,全村共有987户,总人口35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现有魏、李、刘、
王、 孙、赵、周、高、姚、姬、盖、梁、景、韩等138个姓氏,其中以魏、李两姓最
多。村中常住人口中99.9%为汉族,有少量回族人口。
建国初期, 农村经济总收入9万元,1978年78万元,2000年12亿元,人均纯收入
6000元。 第一、二、三产业占经济总收入之比为0∶30∶70。2000年,完成社会固定
资产投入总额6亿元。
该村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全省首批收入过亿元的村庄之一。2000年农
村经济总收入列全市第二名。 1984年黄台村被济南郊区区委、 区政府命名为第一批
“区级文明村”。1985年被济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1991年被中共
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

大事记
1921年,历城县黄台山小学成立。
1925年,黄台港的船由小清河可直抵成丰桥。
1937年7月17日,济南连降大雨,黄台村被水淹没,积水深达4米。95%的房屋倒
塌,秋季庄稼颗粒无收。
是年,村民魏兆瑞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9月27日, 魏兆瑞被捕,惨遭日军杀害。生前曾任肥城安临站地区地下交
通站站长、肥城六区区长等职。
1949年冬,黄台村农民协会成立,魏培昌任农会主任。
1950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黄台村支部委员会成立。
1951年,为抗美援朝,全村共捐款200万元人民币,有4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
军。
1954年,先后成立3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12月,对孤寡老人实行“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五保制度。对
孤儿实行保教。
1958年,家家户户安装了有线广播喇叭,可收听县、社广播站编排的广播节目。
1959年2月,北园人民公社黄台生产大队成立。
1960年,由历城县划归天桥区。
是年,架通民用电线,村民照明用上了电灯。
1961年,农业生产实行包产到户。
1965年,黄台大队安装了第一部电话。
1974年,在黄台山发现西汉画石墓穴。出土有西汉著名的《七盘舞》石刻图像及
其他文物。
是年,村民用上自来水。
1976年,黄台大队组建农业机械队。
1977年,黄台大队办起养鸡场。
1979年7月1日,济南黄台化工厂建成投产。该厂是第一家黄台村办的企业。
1980年,济南黄台汽车修理厂建成开业。
1981年2月,黄台中药店开业。
是年,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年,黄台村实行劳动者退休制度。
1982年,济南市黄台酿造厂、济南黄台印刷厂、济南市黄台木材加工厂分别建成
投产。
1983年5月,组建中共黄台村支部委员会,姚升平任书记。
1984年,全村实行农工一体化。
是年,兴办幸福院,对“五保”户实行集体供养。
是年,投资20多万元建成三层教学楼。
是年,村办生平医院开业应诊。
1985年,黄台加油站建成开业,是济南市首家农民开办的加油站。
是年,黄台村设立奖学金,对考上初中、高中、大学者给予奖励。
是年,黄台村被济南市评为第一批“市级文明村”。
1986年1月17日,黄台大桥冷库建成开业,是济南市第一个农民兴办的千吨冷库。
9月2日,黄河大酒家建成开业,当时是济南市农村开办最早、最大的酒家。
是年,黄台新村居住区按规划动工兴建。
1987年8月26日,降雨成灾,日降水量303毫米,60%的庄稼被淹绝产。
是年,黄台啤酒厂建成投产,是济南市第一家农民兴建的大型啤酒厂。
1988年,全村组建了农业生产专业队。
1990年,全村各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年末村办企业发展到32处。
是年,济南市污水处理厂一次征用黄台村土地18公顷开工兴建。
1991年1月,村办黄台文化馆落成。
是年,获“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
是年,黄台新村落成,共建成村民住宅987套,家家户户住上了独家小院。
1992年11月,黄台村承办济南天桥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1993年2月11日,中共黄台村委员会成立,姚升平任书记。
是年,黄台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
1994年12月10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北院在黄台村成立,是全国首家农民与高校
联办的大学。
是年,姚升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1995年5月8日,涉外三星级大酒店--黄台大酒店建成开业。
10月,《黄台村志》出版发行。
1996年2月,历山北路立项修建。
12月,黄台水产市场开业。
1997年5月,黄台铝材装饰城开业。
1998年12月,黄台村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庆祝改革开放20年。
是年,黄台仓储中心开业。
1999年5月4日,山东民进中西医学院在黄台成立。
6月5日,山东金桥外国语学院落户黄台村。
2000年5月4日,山东外事翻译学院落户黄台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初期,粮食亩产不足60公斤。1951年实行土地改革。1953年,全
村成立3处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1956~1958年,先后投
工近万个,对160公顷盐碱涝洼地进行整治,粮食亩产提高到150公斤,蔬菜亩产达到
4 000公斤。
1958年,主要种植大豆、高粱、小麦,1964年完成稻改,到1978年,小麦和水稻
的播种面积与产量占到90%以上。全村粮食总产达到92万公斤,亩产过千斤。全村基
本实现了耕作、灌溉、播种、脱粒、运输机械化,并调整了粮食品种结构。
1978~1994年,黄台村实现了由农业向工商企业转变、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历史
性变革。(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由1978年的近100公顷,减少至1994年的40公顷。(2)
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3)畜牧业走向商品化,奶牛饲养最多年份达280多头,家禽由
户养转为集体养殖。(4) 粮食亩产提高,总产大幅下降。1978年亩产620公斤,198 3
年亩产721公斤。1978年粮食总产92万公斤,1979年总产104万公斤,1991年降为20万
公斤,1994年以后均为25万公斤以下,粮食产量不足全村用粮的一半。农业生产退居
次要地位,二、三产业成为黄台村经济的主体。
第二产业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 黄台村工副业只有一个石子厂, 从业人员
100人,年收入9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办企业开始起步。1978年12月,兴
建全村第一家村办企业--黄台化工厂, 年产600吨双氧水。1981年12月建成黄台预制
厂, 固定资产300多万元。至1987年,共有村办企业30处,年总收入由1978年的78万
元增长到4000多万元, 9年增长50多倍。至1990年,村办企业发展到32处,各业总收
入突破1亿元,比1978年提高了129倍。至1994年底,黄台村村办企业发展到43处,包
括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木材加工、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修理、印刷、建筑、
电器机械及仪器仪表、塑料制品、造纸及纸制品等多种行业,从业人员达到800余人,
全村各业总收入5.1亿元,是1978年的654倍;固定资产2.2亿元,是1978年的1100倍。
至2000年,全村工业从业人员1200人,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利税5000万元。
第三产业 建国初期,黄台村无商业。1983年村内仅设有一个代销点。1984年黄
台村办起了第一家村办商业--黄台商业公司。1985年建成黄台综合商店,同年建成济
南市农村第一个大型加油站。 1986年3月,成立了济南市黄台物资供应站。1991年黄
台村进行异地开发,在黄河北大桥镇购买土地1.3公顷,投资500万元开发商业和服务
业, 建成黄台企业集团第一公司。1992年建成高5层、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营
业面积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黄台商业大厦。1985年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黄河大
酒家,主楼5层,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客房床位500多个。1994年,投资6000万元建
成涉外三星级大酒店--黄台大酒店, 占地2万多平方米,高22层,客房300多间,600
多张床位。自1998年开始,黄台村利用地处城郊、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投资3000万
元新建了近1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库房,组建了济南市最大的仓储企业黄台仓
储中心。至2000年,该中心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库房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
规格库房80余座,固定资产过亿元,实现收入2000万元,上交利税1000万元。2000年
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00人,实现总收入8.5亿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2亿元,利
税5000万元。黄台建筑队始建于1985年,有职工70余人,固定资产10余万元,年产值
1 15万元,利税2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黄台村教育事业起步较早,黄台山小学成立于1921年,但建国前的整
体水平较为落后。黄台村幼儿园创办于1974年,创办初条件非常简陋。1984年,村里
投资20多万元,建起三层教学楼,解决了小学校舍问题,同时在小学校院里修建幼儿
园教室。1990年,村里投资30多万元,在黄台公园东侧单独建成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
水电、 暖等设备齐全的三层幼儿教学楼。1992年,村里投资500万元承办济南天桥成
人中等专业学校,建有一座4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内设6个实验室、22个教室、2
个阅览室、 1个图书室、9个教职员工办公室、2层阶梯教室。1994年12月10日,全国
首家高等院校与农民联合办的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北院在黄台村挂牌成立。此后又
有山东金桥外国语学院、山东民进中西医学院、山东外事翻译学院等多家大中专院校
先后落户黄台。至2000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500名学生考入大
中专院校,其中本科35名、大专55名。
1992年,济南市京剧团、吕剧团、文工团、曲艺团等多家文艺团体先后到村里进
行了多场文艺演出。每年的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村里
均举办自娱自乐的联欢晚会,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黄台村坚持走科技兴村的路子,先后聘请了75名专业技术人员来村企事业单位工
作, 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各类专业工程师60余名,医师10余名,同时大力培养自己
的专业人才, 5名获工程师资格,10名获会计师资格,30余名获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1995年8月, 被评为“科技兴市先进集体”。1995年10月,黄台第一部大型文献《黄
台村志》出版发行。1998年10月,被评为“山东省科普先进村”。
人民生活 建国前,全村生活贫困。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1967年人均
纯收入109元, 年人均粮食245公斤。1978年人均纯收入135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4000元。
全村987户居民全部住上了统一规划的、 高标准的独家院二层住宅楼。全村拥有各种
机动车辆860辆, 其中个人拥有552辆,程控电话876部,彩色电视机1200台,并全部
实现了闭路化。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住房多为土坯墙、茅草顶,人均
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 建国后,逐步改建为砖瓦房,80年代后所建房屋以钢筋水泥
结构为主。1986年,村里按照统一规划,兴建二层楼房。至1986年底,村统一建二层
住宅楼175座。 从1987年起,村民住宅房均按黄台村建设规划,由个人自建。至1991
年黄台新村改建任务完工, 先后建起二层居民楼987座。住宅区内南北路9条,其中2
条宽12米, 1条宽8米,其余宽5米,长度从360米到600米不等。东西路共有30条,其
中2条宽12米,其余宽5米。村内道路均为柏油路面,安装有路灯,路边有绿化带,专
人负责清扫卫生。 2000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五层住宅楼12幢,总建筑面积5.3万平
方米,共有从99平方米到160平方米面积不等的各种户型400余套。
居住区内,配套建有公共厕所、垃圾台等环卫设施,还建有百货商店、学校、幼
儿园、敬老院、医院等服务设施,另辟有公园、文化馆等娱乐场所。先后被省、市、
区等各级组织授予“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容貌工程先进单位”“卫生村”“旧
村改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集体福利 1956年, 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 。1974年,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198 1年, 村内实行劳动者退休制度。1984年,自来水管道安装到户。同年兴办幸福
院, 对“五保” 人员实行集体供养。1985年,设立奖学金,考上初中者,每年奖励
150元;考入高中者,每年奖励200元;考入大学者,每年奖励300元。1986年4月,创
办济南黄台生平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口腔科、眼科、妇产科等20个科室,
拥有X光机、 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20余台,固定病床30张。全村村民均享受合作医疗
补助。1993年,为村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1994年为全村各户办理了家庭财产保险,
同年开办少年儿童幸福保险。村内常驻居民每年免费分配粮油,幼儿免费入园,免费
就餐,小学生书费、学杂费全免。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7年,魏兆瑞投身革命,在肥城安临站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51年1月,中共济南市郊一区委员会成立,黄台村党的组
织活动由其领导。1956年,成立了中共前进高级农业合作社支部委员会,杜文玉任书
记, 张金玉任副书记,时有党员14名。1959年2月,组建中共黄台大队支部委员会,
张玉卓任书记,姚升平任副书记。1983年,撤销农业生产大队建制,改为行政村建制,
组建了中共黄台村支部委员会,姚升平任书记,党员30余名。1988年,组建了中共黄
台村总支部委员会, 姚升平任书记,时有党员60余名。1993年2月,组建了中共黄台
村委员会,党委成员由11人组成,姚升平任书记。多年来,村党委重视加强自身建设,
连续4年被评为山东省、济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至2000年,村党委会由7人组成,下
设5个党支部,全村共有党员16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38年,日军占领济南后,建立了伪政权组织,黄台村设伪
保公所5个。 1946年,济南市区划调整,黄台村为济南市第八区第十三保公所,辖11
个自然村。1949年初建立黄台村公所,辖9个闾。1954年冬,全村先后成立3处初级农
业合作社。 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9年2月,北园人民公社黄台生产大队成
立,辖黄台山庄、黄台魏家庄、黄台板桥庄、狮子张庄4个自然村,9个生产队,李广
福任大队长。1968年,黄台大队革命委员会成立,姚升平任主任。1983年,撤销生产
大队、生产队建制,改制为行政村,黄台村民委员会正式成立,魏锡昌任村委会主任。
2000年,黄台村民委员会由7人组成,主任姚凤安。

人物简介
魏克 原名魏兆琏。1920年11月生于济南市北园镇魏家庄(今黄台村)。幼年先读
私塾, 后转入黄台山市立第十小学读书。1938年5月,参加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和领
导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 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
卫团任宣传员、班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一团任青年干事、指导员,泰(山)西
第一军分区任指导员、 锄奸干事,长清县大队特派员。1944年4月,入中共平原分局
学校参加整风学习。 1945年5月,任泰西军分区三团特派员,在泰西地区坚持了八年
敌后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旅任保卫科副科
长、中原军区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十旅任敌工科长、宣传科长,参加鲁西、淮海、渡江、
大西南等战役。1950年进军西藏,先后在西藏军区任文化部副部长、青年部长,昌都
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群众工作部长,中共达孜县委书记,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副
书记,四一九部队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昌都战役。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1963年9月, 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70年调入四川工作,在五十军任政
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陆军学校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
上校,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奖章。
姚升平 1934年8月16日生。 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黄台村党支部书
记、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现任中共黄台村党委书记、济南黄台企业集团董事长。
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88年,中共山东省委授予他“山东省优秀共产
党员”光荣称号。同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1990年被中国农业部授予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1993年出席山东
省第六次党代会,系主席团成员。连续三届当选济南市人大代表。1994年被授予“全
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焦俊先 李延印 陈世荣)

责任编辑:蒋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