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街道办事处东关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76&run=13

概况
相传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官府重修平度城,在城四周建了四个城门,当时称
城门为“关”,东门以东即为东关。1945年,平度城解放,城区命名村名时,在东门
以东居住的村庄被命名为东关村,故得此名。
东关村位于平度市区中心,东与香店街道办事处相交,西与李园街道办事处为邻,
南与同和街道办事处连接,北至市区步行商业街。隶属城关街道办事处管辖,全村辖
区总面积60.3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18.7公顷,企业占地13.9公顷,“三产”占地8.9
公顷。
境内交通便利,国道309线横穿村庄,距潍(坊)莱(阳)高速公路出入口3公里,平
(度)营(海)路的起点与村委仅百米之遥,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是市区工商住宅业集中
的黄金地段。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平度贸易城,与村委东西相邻,其中贸易城50%的
土地及营业房屋的所有权归属东关村。自1984年以来,该村先后在高平路两侧规划三
处占地170多亩的工业园区, 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善,是投资兴业的理想
场所。
2000年,全村共有380户,总人口118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现有张、李、潘、
孙等42个姓氏,均为汉族。
建国初期, 全村经济总收入不足5万元。197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万元。2000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868万元,人均纯收入5840元。村集体自有资产3106万元,人均
占有集体资产259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20∶45∶35。
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200万元,向国家交纳税金326万元,全村纯收入446万元。
该村从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年获平度市经济强村称号,其中1998年和1999年
连续两年名列第一。2000年被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庄”称号。
1998年8月,被中共青岛市委授予“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社会主义文明村庄”称号。
2000年1月, 被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全村庄”称号。2000年被青
岛市乡镇企业管理局授予“五十强村”称号。2000年12月,该村老年活动中心被山东
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先进活动站”称号。

大事记
1943年,村民王林国和孙培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该村建立地下党组织。
1945年,东关村解放,同年成立农会,孙培任第一届农会会长。
1947年,国民党第二次进攻东关村时,农会会长李华章、李炳伟被国民党杀害。
1950年,土改结束,全村160户的500多人分到了土地。
1953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12月,成立由16户组成的强富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王林国任书记,
孙培任社长,王保森任会计。
1957年,成立东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成立城关人民公社东关大队,潘述成任书记,下设6个生产队。
1962年1月,办起第一个村集体副业马车修理厂,随后建起橡胶制品厂。
1964年,全村60%农户接通照明电。
1968年,建立东关村小学,设有1-4年级。
1977年,建立东关村幼儿园。
1984年,撤队建村,成立东关村委会,李春业任主任,潘惠君任书记。
1987年,建立占地50亩的农贸批发市场(即平度贸易城的前身),设立蔬菜、瓜果、
农具、种子等专业市场。
同年,全村通自来水。
1993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起240户的新东关村住宅楼。
1994年, 规划第一个村属工业园区,现已建成三处占地200余亩的工业园区。园
区内已入驻企业30余家。
1998年,投资240多万元,建起文化大院。文化大院有容纳600人的会议室,有各
种健身器材,有阅览室、台球室、麻将室等场所。召开了村第一届“九九”老人节庆
祝大会。
2000年,村级自有资产突破3000万元大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粮食亩产不足60公斤。1953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12月, 王林国响应党中央号召,带领16户农民组成富强农业生产合作社。195
7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东关大队,下设6个生产队。村党支部
书记潘述成和全体村民一道, 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当年修水渠2条,打机井20眼,购
进6部大型拖拉机和播种机等农业机械,粮食亩产达180公斤。
1970年至1978年,投资4万元,投工5万个,完成土方12万立方米,改造农田,打
深井,修水坝,选用优良品种,粮食亩产达600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生
产积极性。1983年粮食单产70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良种,在管理方面,实行耕、播、
收、 打、灌、压“六统一”,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1万公斤。2000年,粮食单
产突破900公斤,总产达到30万公斤,实现总产值110万元。
第二产业 该村工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2年,建起东关村马车修理厂和
橡胶制品厂,吸纳工人10余人,年收入10万元。70年代,建起了机械维修厂、锅炉附
机厂、建筑队等六个村办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先
后建起了拖车厂、环保机械厂等10个企业。1988年,建起了占地55亩的第一个村级工
业园。 之后, 又规划建设了两处工业园, 总计200亩。现在园区内有企业30多个。
2000年,工业总产值49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年创利税280万元。
第三产业 1966年,该村办起了第一个三产项目--切面厂。之后,又陆续办起自
行车修理、弹花加工、益民商店等,经济收入均较微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以发展经济、富民强村为目标,大力发展第
三产业, 充分发挥城区优势,把沿公路开发和市场拓建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1
987年,建立占地50亩的农贸批发市场(平度贸易城的前身),设有蔬菜、瓜果、农具、
种子等专业市场,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1989年以后,与平度市工商局等单位联合建
立贸易城。 贸易城占地200余亩,交易摊位5000多个,商业用房1000余栋,营业面积
78000平方米。 经营种类齐全,有家具、农副产品、日用百货、建材、五金化工、家
电交电、服装、食品、种子等十几个专业批发市场。目前,已发展成为胶东地区规模
最大的综合商贸城。市场辐射到即墨、潍坊、淄博、莱州等,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
村集体每年收入300万元。1993年以来,平度贸易城连续荣获“山东省文明集贸市场”
称号。 至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0多人,实现年产值5亿元,村有固定资产
原值2000万元,创利税600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几乎是空白,适龄儿童入学率极低。建
国后, 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68年,建起东关小学,设有1-4年级,以后逐年对小学
扩建改造,结束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在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
厕所等方面有了极大改观。1977年建立东关村幼儿园。1998年,东关村幼儿园被确定
为青岛市一类幼儿园。1993年,投资50万元,与邻村菜园村全建青岛路小学。青岛路
小学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配有微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15台(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到100%,并且热情接纳在平度贸易城经商业户的子女入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
东关村累计已有140多名学生考入包括清华在内的大中专院校,其中本科生达30多人。
1998年,投资240万元,办起了文化大院,文化大院有容纳600多人的会议室,配有各
种健身器材、报刊图书、台球、围棋、麻将等文体娱乐设施,成立了扇子队、门球队、
秧歌队,并多次参加市级文体比赛。2000年,文化大院的老年活动中心被山东省老年
体协命名为“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先进活动站”。多年来,曾派近百人次到潍坊、青岛
等院校、科研部门学习培训,有效地推动了文化科技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 建国前, 年人均口粮60公斤。1949年,人均口粮100公斤,人均纯收
入40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8年,人均口粮150公斤,
人均纯收入80元。 1978年,人均纯收入270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2000年,人均纯收入5480元,村民都住上了新建的楼房或宽
敞舒适的大宅院。全村有大中型客货车等机动车300多辆,98%的农户安装程控电话,
移动电话达100多部。彩电、冰箱700多台,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里街道不平,七扭八拐,村民房屋多以土石木结构为主,
人均居住面积仅3平方米。 建国后,取而代之的是砖石结构。80年代后,大多利用钢
筋、水泥预制件为主建房。从1987年开始,村里先后修通了30条大街小巷,投资30万
元, 绿化、美化、硬化、亮化了街道,安装了路灯,有4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街道卫
生清运。 1993年,投资100万元,规划建设了第一幢24户新村居民楼。到2000年,共
建7座18300平方米的新村居民楼。2001年,投资300万元,在平(度) 营(海)路东侧兴
建村委办公楼,面积5000平方米,共五层,一、二层楼对外租赁经商,三、四层楼为
办公场所。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村民福利逐年提高。1987年,
村民用上自来水,幼儿免费入园,小学生免交书费、学费。从1991年起,村民的“三
提五统”费全部由集体负担。从1997年开始,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享受80元生活
补助。每年老人节,每位老人还有100多元的纪念品。年终所有村民享受240元的生活
补助。 从1992年开始,村干部凡工作5年以上的,每人每年发放300~500元的最低保
障金。村卫生室设有高压消毒锅、诊断床等,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3年,村民王林国和孙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地下
党组织。冯振禄、李文章、张培俭、潘书滨等10多人自愿参军。1947年,国民党第二
次进攻东关村, 农会会长李华章、李炳伟被国民党杀害。抗战期间,有100多村民自
愿参加平度的三合山战斗,高密的芝兰庄、百合庙战斗和孟良崮战役,村民姜丑荣立
三等功。1946年,在城厢区的领导下,40多名村民组织起来,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
1 950年,成立党支部,当时有党员10余人。1998年8月,被中共青岛市委授予“五个
好先进党支部”称号。自1996年至2000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平度市先进党支部。全村
共有党员3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5年,东关村解放。同年成立农民协会。之后,村农救会、
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相继建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
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7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潘述成任社长。
1958年成立东关生产大队, 下设6个生产队。1968年,成立东关村革命委员会,张存
业任主任。 1984年成立东关村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由7人组成,主任李春业,文书王
保森。计生主任和妇女主任孙雪梅,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孙伟,民兵连长尚先启、张
诚善。2000年,除文书由孙吉阳担任外,东关村村民委员会其他人员没有变动。

人物简介
孙震东 关村人, 1934年11月8日出生。1947年随父到台湾。1964年任台湾大学
经济系教授。1973年任“行政院经济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77年12月改任“经建
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7月任台湾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常委、“国防部长”。
19 96年改任“行政院委员”,台湾工业研究院董事长,2000年5月辞去工研院董事长
职务。

(王建柱)

责任编辑:夏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