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卫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73&run=13

概况
沿革 鳌山卫镇在元代以前是一个依山傍海的村落,因村内有一小山形似“鳌”
而称鳌山。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政府派指挥佥事廉高在鳌山筑城设防。明建
文四年(1402年),设鳌山卫,辖雄崖守御千户所和浮山备御千户所。清代雍正十二年
(1734年),裁鳌山卫属地归并即墨县。民国时期为即墨县第二区。1945年即东县人民
政府设鳌山区, 1946年8月,同汤泉区合并为汤鳌区。1949年改为即东县鳌山区,19
50年改称第九区, 1955年8月又改称鳌山区。1958年成立即墨县鳌山人民公社。1984
年4月改为鳌山卫镇至今。
地理位置 鳌山卫镇位于即墨市东隅,镇机关驻地距即墨市政府所在地20公里。
东濒黄海,南与青岛市崂山区接壤,西与留村镇交界,北与温泉镇相邻。
自然状况 该镇地处山区,地势西高东低,东西最大距离14.8公里,南北最大距
离12.4公里, 总面积为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16公顷。主要山脉有寨山、黄
山、峙山、豹山、台子山、天柱山、米谷山、高山、四舍山、鹤山、马山、姚家山、
乌鸦山等。 其中四舍山为即墨市最高峰,海拔326.8米。主要河流有大任河,境内流
长14公里, 流域面积48.69平方公里。全镇东临黄海,海岸线长达19.8公里,有鳌山
湾、崂山湾两大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其中有大管岛、小管岛、兔子岛、马儿岛、女
儿岛、狮子岛、长门岩等。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
主要有花生、 芋头、花卉、苗木、茶叶等。全镇植被面积3533公顷,覆盖率34%。全
镇辖63个行政村。2000年全镇总人口5.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8‰。全镇有于、张、
王、刘、尹、姚、何、焦等74个姓氏,其中于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78万元。 1978年为2.5亿元。
200 0年为5.39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7%、27.7%、
5.3%。 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73.26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3亿元。
该镇的工业企业兴旺发达, 截至2000年12月底,已发展到708个,骨干企业有鳌山卫
镇机械厂、青岛双星集团鳌山制帮厂、即墨市鳌山汽车保修机械厂、青岛恒丰制衣有
限公司、青岛崂泉啤酒饮料有限公司、即墨市白庙锅炉辅机厂、青岛即墨市索具厂、
青岛群英轻纺有限公司等。由于该镇地理位置优越,招商引资软硬环境不断优化,因
而,改革开放以来,有一大批国内外客商来此投资开发。外资企业有韩国的青岛多娜
发制品有限公司、日本的青岛藤华食品有限公司、西班牙的青岛前列海产品有限公司、
韩国的青岛金元盛皮革有限公司等, 内资有投资40亿元的鳌海山城、投资6亿元的颐
中奥林匹克村、投资3亿元的青岛麦迪绅房地产开发、投资1亿元的青岛商业网点房地
产开发等项目。2001年1-8月份,全镇合同利用内资5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061亿元,
对鳌山卫镇的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强镇由来 鳌山卫镇地处黄海之滨,为海防前沿阵地,自古为军事要地。1978年
以来,鳌山卫镇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文教体卫等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全
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村镇建设先进乡镇、山东省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山
东省体育工作先进乡镇,青岛市文明乡镇、青岛市先进乡镇党委、青岛市小城镇建设
示范镇、青岛市重点镇、青岛市水产生产先进乡镇,即墨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先
进单位、即墨市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先进乡镇。在即墨市1999年度两个文明建设考核
中有16项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从1996年至2000年连续5年被即墨市评为先进镇党
委。

大事记
明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倭夷入寇鳌山,沿海居民受其害,明政府下令分兵讨
之。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魏国公徐辉祖派指挥佥事廉高于鳌山建城设防。
明建文四年(1402年),设鳌山卫,辖雄崖、浮山二所。
明正德元年(1506年)八月,鳌山卫地震,声如雷,城垛毁,以后屡震。
明嘉靖年间,著名道人徐复阳隐居该镇道教胜地鹤山,修真养性。
清顺治五年(1648年),栖霞于七起义,殷忠续、杨万鹏于鳌山卫聚众响应。起义
失败后,该部不知去向。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鳌山卫归并即墨县。
1940年10月18日,山东省保安独立第一旅一团某部于鳌山卫西五里的洪山口伏击
下乡“扫荡”的日伪军,歼灭日伪军30余名,烧毁敌汽车一部,缴获其全部枪支弹药。
1945年,即东县抗日民主政府设立鳌山区。
1946年,鳌山区与汤泉区合并,成为汤鳌区。
1948年11月,青岛警备区保安旅旅长顾正光带领一个团在鳌山卫南起义,参加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根据中央土改政策,全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共没收地主土地4529亩,
房屋912间,分给贫雇农。
10月, 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全镇有310名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全镇捐款32790元, 捐粮54900公斤,做慰问袋5278个,军鞋15702双,支援抗美援朝
运动。
1954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抗美援朝分会,在姚家庄村建立和平战士
姚庆祥烈士祠。
1956年,修建成即鳌公路,鳌山卫镇敞开西向大门,直通百里之外。1975年定名
为鳌(山卫)蓝(村)公路。
1958年9月, 将鳌山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鳌山人民公社,西部为白庙人民
公社。1962年2月,撤销白庙人民公社,归并于鳌山人民公社。
1972年10月, 又将鳌山人民公社之西部析出,成立白庙人民公社。1998年5月,
将白庙乡归并于鳌山卫镇。
1974年,高戈庄村在生物教授杜宗勋指导下培育雪松成功,数万株雪松供应全镇
及市内外植树造林,填补了青岛及胶东地区的空白,美化了环境。
1978年,硬化青莱公路,南北穿越鳌山卫镇10公里。
1985年8月18日,九号台风袭击全镇,倒塌房屋763间,墙1081处,部分农田被淹,
虾池被冲决,造成经济损失708.93万元。
1987年崂泉啤酒厂建成并投产,年产啤酒3万吨。
是年,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鹏来鳌山卫镇视察工作,对鳌山卫镇的工作给予高度
评价。
1993年,鳌福公司建成,生产高级茶、优质饮料,制造汽车举升机系列,曾三次
获国家科技展览会金奖,二次获银奖,有三个项目获国家专利。
是年,青岛双星集团在鳌山卫镇马山投资兴建度假村。
1995年12月7日, 小管岛30千瓦风光互补发电站通过国家计委、电力部组织的鉴
定验收,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电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光互补
发电站,为海岛的综合开发打下了基础。
1997年1月,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来鳌山卫镇走访慰问老党员及贫困户。
是年春,沿海渔民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损失严重。
7月14日,青岛市副市长秦家浩来鳌山卫镇检查河道清淤、打井抗旱工作。
8月18日,举行姚庆祥烈士全身石雕像揭幕仪式。
是年,鳌山卫海珍品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年产海参218万头,鲍鱼30万头。
是年,建成鳌山港,属国家二类口岸。
199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来鳌山卫镇视察鳌山港。
是年秋, 鹤山风景区一期工程开工,1999年竣工,是年10月1日对外开放,接纳
游客。2001年国家旅游局将鹤山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1年8月24日,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一行察看鳌山卫镇农村网改工
程。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前,全镇粮食亩产71公斤,总产245.66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
1 87公斤, 总产为648.5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倡科学种田,修整土地,扩大灌溉面积,
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2000年粮食亩产370公斤,总产达到1066.2万公斤。
1990年以来, 大力发展高值田,实行种植结构调整。2000年,种植业总产值1.6
97亿元,其中林果业总产值724万元,茶叶总产值4000万元。果品种植面积433公顷,
果品总产2344吨;茶叶种植面积160公顷,茶叶产量100吨,使鳌山卫镇成为青岛市三
大茶叶生产基地之一。该镇建起鳌角石、大龙嘴两处无公害茶园,并培育出“鳌福”
“崂宝”等青岛地区名牌绿茶,“鳌福”牌绿茶获得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青岛市
绿茶评比一等奖。该镇投资5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占地13.3公顷的都市农业观光园,
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的栽培,建冬暖式大棚46个。2000年,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
已达106公顷, 成为青岛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植被面积的扩大,大大促
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2000年,全镇有畜牧小区3个,养殖场68个,其中肉食鸡养殖场
61个; 大牲畜存栏1930头,生猪存栏8300头,肉类总产量6350吨,禽蛋总产量144 0
吨,畜牧业总产值为6130万元。
该镇重视植树造林, 保护生态环境。山区共植树造林24.7公顷,平原共植树298
万株,森林覆盖率为32.6%。
全镇耕地面积3114公顷,播种面积4317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921公顷,经
济作物播种面积2396公顷,粮经作物产值比为4∶6。
2000年, 全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359万元,其中,农业16246万元,林业7
24万元,畜牧业6130万元,渔业42259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只有少数红炉、白铁、砖瓦窑等零星个体
手工业。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建起了鳌山机械厂等社办企业。到1978年,有社、
队企业4个, 从业人员有96人,实现产值2.5万元,实现利税0.3万元。改革开放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该镇形成了镇、村、联户、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的局面。
镇村企业主要有机械、塑料、冷藏、橡胶、饮料、锚链、地毯、电镀、铸造等项目,
产品门类繁多。 截至2000年年底,共有工业企业708个,从业人员8120人,完成工业
总产值8.4亿元,实现利税4231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个,工
业总产值1385万元, 工业销售产值1332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
业706个,工业总产值8.26亿元,销售收入8.01亿元。
建筑业:鳌山卫镇的建筑业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1949年,各村只有几个
石匠、 木匠、铁匠结伙盖屋垒墙。1965年成立公社建筑队,从业人员100余人。1972
年成立了镇建筑公司。2000年,镇建筑公司下设6个工程队,从业人员560人,实现总
产值3080万元,实现利税220万元,资质为三级企业。
三资企业:1991年,韩国多娜产业株式分社投资20万美元,成立了青岛多娜发制
品有限公司,成为鳌山卫镇第一个外资项目。2000年,全镇有青岛藤华食品有限公司、
青岛前列海产品有限公司等6个“三资企业” ,外商实际投资520万美元,累计135 4
万美元,总产值2512万元,销售收入3517万元,税金总额70万元,出口创汇2388万元。
第三产业 1880年至1940年,鳌山卫有店铺22家,主要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业等,
均为个体经营。新中国建立初期,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日益
壮大。1956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供销合作社,全镇
有供销合作社1处, 门市部40个,从业人员90人。1978年之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
服务业、运输业日趋繁荣。截至2000年年底,全镇共有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各类服务
网点676个,从业人员1553人,年创产值8506万元,利税380万元。
鳌山卫镇依山临海,旅游资源丰富。20世纪90年代开始,镇政府确立了以“五山
(鹤山、天柱山、四舍山、东京山、豹山) 三岛(大管岛、小管岛、柴岛)一线(沿海风
光线) ”为框架的旅游开发格局。1993年,青岛双星集团投资300余万元,占地2.7公
顷,建成集休闲、娱乐、疗养于一体的青岛双星度假村,为一星级旅游定点涉外单位。
1994年, 鳌山卫镇被列为青岛市旅游开发小区。1997年,建成鳌山海水浴场。199 8
年, 投资200万元,开工建设鹤山风景区一期工程,1999年竣工,修复了“遇真庵”
三殿, 新建鹤山文化陈列室,整修了2500平方米停车场及八大景点。10月1日,鹤山
风景区正式对游人开放。2000年,全镇旅游接待人数达75万人次,旅游收入1500万元。
特色产业 渔业为鳌山卫镇的特色产业。该镇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长达19.8公
里, 有鳌山湾、 崂山湾两大优良港湾,附近无工业污染。有可开发的养殖水域面积
133 3公顷, 滩涂2133公顷。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沿海17个渔村以近海捕捞为主,
少量养殖海带、贻贝等,收益甚微。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坚持“以养为主,养殖、捕
捞、加工并举”的方针,浅海养殖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该镇发展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2 000年, 水产品总产7.23万吨,其中海洋捕捞3.2万吨,海水养殖4万吨,淡水养殖
30 0吨; 海上捕捞机动船450只, 总计吨位136吨,总动力4730千瓦;水产养殖面积
1939公顷, 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915公顷, 淡水养殖面积24公顷,有养虾池养殖面积
266.7公顷,扇贝养殖面积58公顷,鲍鱼、海参等养殖面积188公顷,对虾、扇贝、鲍
鱼、海参四项产值为5678万元。2000年渔业总产值为4.2259亿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民国时期鳌山卫镇有私塾多处, 建国前有完全小学6处。新中国成立
后,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发展。50年代开展扫盲活动,村村办起农民
夜校、识字班等。1976年全镇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不少人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达到
初中文化水平。 1958年于鳌山卫建起了即墨第七中学,每年招收初中生200余名。60
年代,建起7处联办初级中学,即墨七中改收高中生,每年招收高中生240余人。1986
年成立了鳌山卫成人学校,根据当地需要培养专门人材。2000年全镇有幼儿园45处,
入园幼儿836名;小学11处,在校学生3570人;初中2处,在校学生3600人;高中1处,
在校学生600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到100%,学校设施达到省级
标准,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2530名,其中大学本科7
93名。
鳌山卫镇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如地方戏、曲艺、书法、
绘画、雕刻、剪纸等都各具特色,特别是院上村的海底玉雕尤为有名。新中国建立后
群众文化日益繁荣。1958年建文化站,1967年建广播站,1974年建电影队。80年代起,
强村和机关、学校共建起图书室、阅览室71处,各类图书45万册,镇、村共建立档案
室70处。
新中国成立前,镇内医疗条件很差,只有几名中医,一个中药铺,群众治病以乡
间土方为主。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了卫生工作者协会,大村建立了医疗站。1956年成
立联合诊所。 卫生技术人员逐年增加。1959年建立鳌山卫生院,各村设立医疗站。6
0年代末, 各村成立卫生室,配备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2000年完成镇卫生
院改建一期工程,有卫生院2处,占地10亩,有门诊病房楼1幢,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
米,医护人员64人,病床30张。此外有村医疗室60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5人。全镇
人口自然增长率3.8‰,计划生育率100%。
镇内各项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体育竞赛形成制度。镇、强村及镇办企业建
有体育场、 文化活动室等活动场所120处,每年一届的联谊运动会吸引了各界干部、
群众踊跃参加。
人民生活 新中国建国前,广大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年人均粮食50公斤,
经济收入不足40元。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 978年,人均纯收入95元,人均口粮351.5公斤,2000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饮食方
面,70年代,农村吃粗吃饱,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后以小麦面粉为主食。穿
着方面,70年代穿青、蓝、白单调衣服;90年代以来,穿着颜色多彩,样式新颖,衣
料以化纤、棉布为主,辅以绸纱等。房屋建筑方面,80年代以前,房屋多以土坯、砖、
石加黄泥筑成;90年代以来,都以砖、石、钢筋加水泥建造,而且房屋高、宽、新。
新建楼房日益增多。全镇人均住房面积,1978年为7.26平方米;2000年为24.8平方米。
2000年全镇电话装机总量为9611部,入户率达70%;电视普及率达95%;各种机动车辆
已逐步成为代步工具;全镇实现了五通(户户通电,户户通自来水,村村通程控电话,
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汽车)。镇有敬老院、老年公寓各1处,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
之忧。
村镇建设 1956年,即鳌国防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全长20公里 (10公里在鳌山卫
镇境内) ,路基宽8.5米,总修筑面积为16702.5平方米,1975年正式定名为鳌蓝路,
成为鳌山卫镇进出即墨的通道。 为加强与周围地区的联系,1958年后,先后修建7条
乡镇公路,通车里程为33公里。1978年后,又陆续完成青莱公路鳌山卫镇境内10公里
路段的建设,路宽6米,沥青路面。1994年,鳌山卫镇被列为青岛市旅游开发小区后,
镇党委、政府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对外开放的硬环境。配合市公路部门完成
了鳌蓝路的铺油工程。 1997年投入资金460万元,对镇政府驻地进行规划建设,对汽
车站进行改造, 把镇中心大街延长拓宽至鳌山海水浴场。2000年,又投资680万元完
成了海滨路、海港路和南北大街路面的拓宽、硬化,形成了以青莱路为经、鳌蓝路为
纬, 镇级路、村级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柏油公路网。鳌山卫镇地处黄海之滨,1
996年9月,政府投资2300万元、征地100亩在柴岛动工修建鳌山港,历时3年,1999年
正式投入使用。该港年货运量达4.5万吨,可停靠千吨以上的船舶。
1998年,镇政府坚持“远近结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下大力气整治
镇驻地中心大街, 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镇东部1.5平方公里中心区进行控制性
详细规划,并绘制了《详细规划图》,顺利通过了山东省小城镇建设“十百千”活动
青岛市级检查验收。 2000年,投入400万元完成食品站改建二期工程、卫生院改建一
期工程和西里商业街建设。 投资160余万元建成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府前广场,建成
绿地1000平方米; 投资200万元修建镇中心小学教学楼,现已正式启用。2000年鳌山
卫镇获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荣誉称号、青岛市十佳小城镇和村镇建设先进单位称
号。2001年上半年,又先后投资3000万元,完成沿海风光式防护林带一期工程260亩,
建成东西长3公里,南北长2公里的形象路段,栽植各类高档观赏性树木1200株,浆砌
排水沟1000多米, 修建花坛6000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12000平方
米,安装广告灯箱120余只,路灯100余只,完成了鹤山、东京山风景区景点及配套设
施建设,使城镇品味进一步提升。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鳌山卫一度获得解放,建立
了中共鳌山分区委员会。 1946年8月,鳌山区和汤泉区合并为汤鳌区,随之,建立了
中共汤鳌分区委员会。 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 鳌山卫又沦为国民党统治区。
194 9年5月, 鳌山卫重新获得解放。6月撤销汤鳌区,重新设置鳌山区和汤泉镇,随
即成立了中共鳌山区委员会。1950年11月改为中共第九区委员会。1955年又改称中共
鳌山区委员会。 1958年9月, 鳌山人民公社成立, 随之成立中共鳌山公社委员会。
1968年9月,建立了鳌山公社革命委员会,公社党委一度停止活动。1970年7月,恢复
了中共鳌山公社委员会。 1984年5月,撤销鳌山人民公社,成立鳌山卫镇,随即成立
中共鳌山卫镇委员会。
1949年中共鳌山区委派出干部到各村进行建党工作。1949年秋,鳌山卫镇马山前
村梁曰双加入中国共产党, 接着,又发展了三名党员。1950年3月组建了马山前村党
支部, 这是全镇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鳌山卫镇在外地入党最早的党员是于民一。193
9年于民一在八路军第五支队六十五团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大众报社校对、编辑等
职,现为离休干部。鳌山卫镇在当地最早入党的党员是唐明焕,他1945年12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曾任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76年9月病逝。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1978年底,全镇共有农村党支部61个,党员938人。2000年底,全镇共有党员1928人,
党总支8个, 支部61个。 镇党委1995年被青岛市评为“先进乡镇党委” ,1995年至
2000年,连续6年被即墨市评为先进党委,连续三年被青岛市评为“青岛市文明乡镇”。
基层政权建设 1945年8月成立鳌山区区公所,1946年8月鳌山区和汤泉区合并成
立汤鳌区公所,1949年6月恢复了鳌山区区公所,1950年改为第九区区公所。1958年9
月成立鳌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实行政社合一。1968年9月建立鳌山公社革命委员
会。1980年12月恢复了鳌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12月,建立鳌山卫镇人民政
府。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1946年汤鳌区建立农救会。 1949年8月成立鳌山区农会。
1964年成立鳌山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协会, 1980年撤销。1946年成立鳌山区妇救会,1
949年成立鳌山区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1949年9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鳌山区委员会。 1957年7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鳌山区委员会。1982年成立鳌
山卫镇计划生育协会。1985年5月成立鳌山卫镇个体劳动者协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王志刚
现任镇长:宋宗军

人物简介
徐复阳(1476~1556) 字光明,号太和子,又号通灵子,明莱州府掖县人。明成
化十二年(1476年)二月十四日生。幼年双目失明,流落到鹤山(属鳌山卫镇),拜遇真
庵道士李灵仙为师,得李灵仙秘方治疗,后双目复明,遂于鹤山之鹤山洞中面壁九年,
又至崂山明霞洞、太清宫潜修。功成后,仍回遇真庵,创道教法派“鹤山派”。明嘉
靖三十五年(1556年)五月二十日逝世。敕封为“中元永寿太和真君”。
邱登阶 号丹岩,鳌山卫人。明万历贡士,出任简州知州。常常亲莅乡村,徒步
三四十里,力劝百姓务农纺织。风餐露宿,不费一钱,以情感服百姓。死后祀名宦祠。
周铭旗 鳌山卫人。少年好学,尤对当地历史、风土、人情悉心研究。清咸丰九
年 (1859年) 考中举人,同治四年 (1865年) 进士。曾任大荔知县。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编修《即墨乡土志》,设历史、人文、地理三门,现存手抄本。
姚庆祥 (1929~1951) 1929年2月19日出生于鳌山卫镇姚家庄村。1945年参加抗
日军队,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英勇,曾多次立功,荣获“艰苦奋斗”奖章。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朝鲜停战谈判后,调任开城中立区军事
警察排长, 忠实保卫中立区和双方代表团的安全。1951年8月19日,遭非法潜入中立
区的美李武装人员袭击, 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于1953年1月追认他为一
等功臣,并授予“和平战士”光荣称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在烈士家乡修建了“姚庆祥
烈士纪念馆”。1988年1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
顾正光(1914~1987) 1914年出生,盘龙庄村人。1933年参加国民革命军32军当
炮兵,驻北京地区南花园。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任国民政府军营长。1944年,任
即墨县大队副大队长,保安团团长。1945年,顾正光任高密县县大队队长。1946年,
任青岛保安旅旅长,辖两个团。1948年11月,顾正光率领一个团从鳌山卫镇南部起义,
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南海军区副司令员。建国后任宣化第二炮兵学校教官,少
将军衔,1978年离休,1987年逝世于济南。
杜宗勋(1908~1994) 字竹铭,高戈庄村人。抗战前曾任青岛日报社编辑,因撰
写进步文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逃亡日本东京。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考入北京大
学,因带头闹学潮,又被通缉,逃去东北。1945年,杜宗勋去四川铭贤学院任教授。
建国后任山西省太谷学院教授。“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于1974年回到高戈庄村。
回乡后,他同村民一起培植雪松,从日本买进种子,在当地培育成功达12万株之多,
使雪松销往国内各个城市。同时又帮助即墨第七中学培养灵芝获成功。还在鳌角石村
进行果树倒粘皮的试验, 也取得了好成果。1978年回中国科学院山西分院工作。199
4年去世。
陈锐霆 1906年生,盘龙庄村人。1936年在南京炮兵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
党。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炮兵连长、营长。七七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32军炮兵团长。
在同日军作战中屡建战功。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长等职务。解
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等职务。在解放济南、南京战役中战绩
显赫。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副司令员。现已离休。
李爱昌 1929年生, 鳌山卫镇鳌角石村人, 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至
198 3年, 先后任大任乡副乡长、农业生产合作社副书记兼社主任,鳌角石生产大队
党支部书记等职。曾带领鳌角石大队社员劈山垒堰,建造高产稳产田,改变了鳌角石
村的落后面貌, 成为即墨市农业先进单位。 1957年李爱昌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1963年出席华东地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1975年至1984
年先后任即墨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系第五届全
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现已退休。
何淑艳 1935年11月生。女,鳌山卫镇东里村人。1952年10月参加山东省第二届
运动会, 获中学组400米第一名,破全国纪录。1957年10月参加全国田径运动会,以
58秒6的成绩获400米第一名, 破全国纪录,同时获800米第二名。后多次参加全国田
径运动会,分别获200米、400米第一名。1964年后,任上海市体育技术学院高级田径
教练员。1985年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奖”。现已退休。
顾秉节 1938年生,盘龙庄村人。自幼读书,从小学到大学勤奋好学,谦虚谨慎,
学习成绩优秀。1958年高中毕业时,被保送到山东冶金学院学习。1960年参加中国共
产党。1961年毕业分配到山东省冶金厅任团委书记。1965年调往国家外贸部任人事局
局长。1988年任外贸部中国海外贸易总公司总裁,享受副部级待遇。
苗彩铭 1940年4月21日生, 前马连沟村人。1960年8月参军,1965年7月参加中
国共产党,先后在沈阳军区某部任战士、班长、运动员、教练员、连队政治指导员、
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干部训练大队副大队长、沈阳军区射击队队长。在任军区射击
队队长期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在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其队员荣
获三枚金牌、一枚银牌。1995年在亚特兰大国际奥运会上,射击队获女子手枪射击比
赛冠军。沈阳军区射击队荣立全军集体二等功,1989年、1990年、1991年连续三年被
总参谋部评为优秀运动队。苗彩铭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1985年授予大校军衔,
享受副军级待遇。1999年4月退休。

(姚清升 刘云忠 刘云昌)

责任编辑:李天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