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349&run=13

概况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制设在在城,附郭,民国初称城厢,1933年
改城关, 1943年称一区,1946年称城关镇,1949年划为九区,1955年设城关镇,195
8年建立城关公社,1981年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2001年原鱼沃乡并入城关镇至今。
地理位置 城关镇位于东明县东北部,镇机关驻县城中心,北与菜园集乡、武胜桥
乡交界,西与沙沃乡接壤,南与东明集镇相连,东与陆圈镇相邻。
自然状况 该镇地处黄河冲击扇平原,地势平坦,东西最大距离9.03公里,南北最
大距离6.7公里, 总面积45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00公顷。主要河流有幸福河、五
里河、万福河和一、二干排,境内流长11.2公里,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日光温室大棚菜、花生、
西瓜等。
全镇辖6个居委会、 12个行政村,总人口3.7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4‰。全
镇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等,总人数126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34%。全镇有张、刘、
李、王、鲍、崔、海等65个姓氏,其中李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5万元,1978年为278万元,200
0年为6.8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1.4∶31∶27.6。
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86万元, 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2.2亿元。该镇乡镇
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先后创办了造纸厂、青东食品厂、水管厂、东明旭日食品
有限公司、五得利面粉集团等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又进一步带动了该镇农业、交通
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
强镇由来 该镇经济实力名列全市前列,经济工作连续6年荣获县级综合奖第一名,
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均为全县第一名。全镇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全国优秀基
层党组织、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菏泽首批小康镇、菏泽市双文明单位、
菏泽市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乡镇、菏泽市个体私营经济强镇、菏泽市科普先进单位、菏
泽市瓜菜生产先进乡镇、菏泽市畜牧发展先进乡镇、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小康村建
设先进乡镇、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等。

大事记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县储元升续修县志,记载镇况。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5月3日,数十万只青蛙沿城而上,一天方止。
清道光十年(1830年)闰4月24日地震,城区内房屋摇动。继续至8月方止。
是年6月14日,城内建漆阳书院。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军入境,和皖北捻军张洛行部会师于东明。
清同治二年(1863年),县城为黄河所陷。河水西去,城水始涸。6月,飞蝗过境,
遗蝻遍野,村民挖沟灭蝗。
清光绪十年(1884年),县城重建文庙(原文庙同治二年被洪水淹没),有大成殿、
棂星门、石坊各一座。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3月19日起,暴风3日。
1915年,县城有了第一家照相馆--瑞生照相馆。
1927年, 冀鲁豫边红枪会首领,王老五聚众万余人,缴获过境奉军各种武器500
0余支(件),战马100匹。
1934年2、3月间,县立高级小学建立中共支部,郭仪安任支部书记。
是年4月, 共产党员盛国昌、程伦卿和进步人士李宜亭、穆允治、杨履谦等联名
发起教育反贪污运动。
1937年8月1日4时35分45秒, 东明境内发生7级强烈地震,县城烈度7度,宏观震
中在菏泽城西解元集、 穆李一带,烈度达9度。境内房屋倒毁,有人、畜死亡。14小
时后又发生6.75级地震。
是年10月,中共东明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张思桐任工委书记。
1938年7月,国民党军队扒开郑州花园口大堤,使黄河改道南行,夺淮(河)入海。
镇境内河道干涸。
1939年7月初,东明县城被日本侵略军占据。
是年11月11日,丁树本的独立团被日本侵略军包围在五里铺村,双方激战至天黑,
丁部撤退,日本侵略军攻入村内,烧毁民房328间,打死村民10人。
1942年9月7日,八路军教七旅十九团、二十团奔袭驻在东明杨庄、岳高寨、马寨、
崔寨的顽杂军郝子端部,生擒司令郝子端及其官兵1800余人,并在此建立中共南华县
委和南华县抗日民主政府。东垣县将四区划归南华县,南华在此建立了永华区 (县城
东北一带)。
1946年5月19日, 杨勇率七纵包围东明县城。国民党城防司令杜淑率部逃跑,被
七纵骑兵团追至黄河滩,大部被歼,杜淑率少数随从逃至安阳。
是年10月6日, 东明、东垣、南华三县县大队、区队等地方武装袭入东明县城西
关,俘国民党还乡团200余人。
1948年6月16日, 冀鲁豫军区五分区部队渡至黄河南岸,国民党二四二团和地方
顽杂不战而逃,东明县城解放。中共东明县委、县政府机关进城。
1949年6月,城内建卫生院,设同科门诊和换药室各一处。配备工作员6人。
1951年3月,在县城西北双井村创建第一所东明县初级中学,学生两班110人,教
师15人。县粮食局、公共汽车站、新华书店相继建立。
1953年, 该镇代河沟村成立木业组。1955年迁到城关,称木制社,职工190人,
年产值4.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26元。
1958年8月,县教育局在县城东关建立东明县立师范学校,学制3年。
是年8月,县农业局在该镇戴河沟农场建立东明县农业技术学校,学制3年。
是年10月,城关公社筹建中药制药厂,11月投产,生产水制药丸。1959年增加密
制丸药与散剂生产。1963年,城关中药制药厂下马。
1959年冬,副社长霍文美代表城关人民公社出席全国水利先进单位表彰会,受到
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获金边奖匾一块。
1960年, 中央在郑州召开农业工作会议,当时公社党委书记李广学等4人参加,
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接见。
1972年至1976年,城关公社雷庄村发扬大寨精神,改变生产条件,治涝治碱,种
植水稻,被群众誉名为“二大寨”。济南军区司令员、省委主要负责人杨得志亲临视
察。当时的支部书记王文学,多次被外地聘请作经验巡回报告。
1978年9月25日,西德神学院博士张廷弼(县城西门里人) 归里探亲,受到热情接
待。
1982年1月15日,恢复城关镇。
1987年4月11日,县城区3378名无地和少地农民转为城镇户口。
是年12月5日, “西瓜大王”--东吴庄农民吴二刚,被山东省政府、共青团山东
省委列为省十大青年新闻人物之一。
1987年城关镇筹建东明县第二造纸厂。1991年,生产高强瓦楞原纸,荣获乌兰巴
托国际纸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投资1350万元,引进全省宽幅最大2640高强瓦楞原
纸生产线。1999年,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整体出售给济南徐卫兄弟三人。
1990年县在该镇北半部搞万亩吨粮田开发和玉米高产开发,均获得成功。经地区
验收达到标准,并受到表彰和奖励。
1991年, 城关镇筹建青东食品厂,上马两条方便面生产线,1993年上交税金达2
7.4万元,由于经营不善,1997年濒临破产,1998年出售给东明石化集团。
1995年,该镇在沈庄、江庄以东搞粮、棉间作套种重点试验区,取得成功经验,
在全县推广。
是年,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大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短期内全镇建蔬菜大
棚3000多个。受到地、县多次表扬。省委纪委书记谭福德亲临北王黎村视察大棚蔬菜,
并有很多外地参观团来镇参观学习。
1996年,省水利厅拨专款,在东吴庄村搞节水灌溉试点,获得成功。
1997年, 城关镇投资68万元,租赁土地8公顷,创建全市第一家乡镇级科技示范
园。
1998年,城关镇建筑集团公司合并给东明县二建集团。
2000年,城关镇引进东明县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东明旭日食品有限公司,该项
目投资达150万美元,上马万吨脱水菜项目。
是年,城关镇动员东三里村群众投资3100万元,成功开发了黄河路商业一条街。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46年夏实行土地改革, 1949年粮食总产24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
259公斤,总产达到945.26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对境内800亩的废旧坑塘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对二支渠和幸福河、
五里河及其支流进行多次疏浚,并争取到黄淮海开发项目和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
项目,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占可耕地的90%。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
370公斤,总产达到1067万公斤。
1990年以来,全力发展高产田,实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杂果、早熟西瓜
和冬暖式温室大棚蔬菜基地。2000年,果园见果面积达290公顷,果品产量1.636万吨,
全镇共建冬暖式大棚5400个, 并实行一棚一宅的配套设施。小拱棚12300个,主要种
植西红柿、辣椒、黄瓜、豆荚、芹菜、茄子、韭菜、西瓜等10余种蔬菜瓜果,并形成
了以东吴庄为中心的早熟西瓜生产基地;以梁庄为中心的西红柿、黄瓜生产基地;以
白占为中心的辣椒、茄子生产基地;以崔占三街为中心的芹菜、豆荚等生产基地,实
行规模种植, 每年向市场供应蔬菜4.7万吨,亩产值2000元。1997年,建高科技示范
园一处, 占地6.7公顷,为全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发展了花卉
苗生产基地,到2000年达到10公顷。
该镇重视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了以高速路、黄武路、黄河路、东兰路
为中心的绿化带,在滩区实行了杨粮间作,平原林网及四旁植杨柳共达到16.2万株,
既绿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455万元,其中种植业5936万元,林业361万元,
畜牧业781万元,渔业377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建国前,仅有少数铁工铸造、砖瓦窑等零星私营手工业和作坊。
建国初,手工业作坊大部分停办。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立起铁工厂、农
具厂、 修配厂等小型企业。1960年成立建筑队,从业人员600人,固定资产原值18万
元。1968年又陆续发展了南关综合修配厂,包括木业组、打铁组、农用工具组、修车
组、缝纫组,又组建了水管厂,服务于农业发展,先后组建了印刷厂、窑厂、建筑队
等企业。1978年后又办起预制厂、运输队、窑厂、服务厂、建筑公司、综合汽修厂、
羊毛衫厂、电子厂等企业。1978年镇办企业总产值18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40万元,
从业人员1300多人。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又办起了糖果
厂、麻刀厂、装潢厂、密封件厂、综合福利厂,形成镇村联合、户户联合的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等多种企业。是年,镇办企业总产值38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190万元。
90年代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由资源型、加工型向市场外向型转移,外引内联,
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造纸、炼油为主,多方位协调发展的工业
格局,先后上马青东食品厂、第二造纸厂等投资超千万元的大企业。1996年后,乡镇
企业改制,进行拍卖、租赁、兼并。到1999年底,全部完成改制,实现了集体资产私
人经营。2000年,该镇出台投资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并把该年确定为招商引资
年,吸引外资5000万元。现在大型企业五得利集团,正投资在该镇工业园区建厂,日
加工面粉800吨。200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114个,从业人员5576人,产品163个品种,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创利税910万元。
名优产品:有东明县第二造纸厂生产的“天狼牌”瓦楞原纸,1993年获蒙古国国
际商工贸博览会金奖,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山东省优质产品。
建筑业:建国前,仅有民间少数人从事,建国后,慢慢发展成建筑队,随着经济
的发展建筑业也日渐壮大,1978年成立了建筑公司,1990年以后,发展为以建筑为主,
以铸造、安装、装修等多方发展的集团公司,业务拓展到南方和邻近大中城市。在农
村,建筑业发展也非常迅速,90%的村都有小型建筑队。
第三产业 建国前,境内四关一门均处在县城当中,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各类
店铺40余家。建国初,区政府办起了城关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53年对
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之后,
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87年,有国营网点12处,集体网点38处,
个体网点发展到760户,农村小商贩280余户。1990年后,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
国营集体商业服务网点大多实行集体承包或私人承包。近几年来,镇政府积极引导,
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建起南关服装市场、蔬菜批发市场2处、农贸市场1
处, 镇驻地建商业街6条,专业村6个,小吃一条街1处。至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
户达到2133户, 私营企业475家,个体运输户690家,其中客运176户。2000年引进项
目8个,其中旭日食品有限公司(外资) ,投资3000万元,以蔬菜脱水加工为主,产品
全部出口日本。中泰大酒店、贵和大酒店都是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大酒店。
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457人,年末固定原值1.2亿元,实现总产值2.6亿元,
创利税1000万元。特产有:藏家的卤猪肉、西门的糕点、晋家粉肚均在菏泽国际牡丹
花卉美食节上榜上有名。
特色产业 城关镇的蔬菜大棚及造纸、建筑、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支柱产业,构
成了该镇经济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特色。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498年建学宫;1573年建扶义书院;1830年建漆阳书院;1903年开始设
高等小学堂;1904年设官立初等小学堂10处,是年境内小学堂发展到42处;1912年后,
限制私塾, 发展新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有新庄小学1处,西关新民完全小学和新民
初级小学各1处, 另有初中、简师各1班;1946~1947年,境内设简易师范1所,私立
初中1所。 建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
1959年,建东明县工读师范1处,招收初中毕业生100人;80年代全镇学校、房舍、设
备均达到省级标准, 镇党委、政府投资建起3处高标准中学,配备了各种教学用品。
2000年, 全镇有小学14所,在校生4100人;中学3所,在校生3100人,学龄儿童入学
率达到100%,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普及工作在全镇全面开展,科
学技术得到了重视。1981年以来,镇内相继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10个,会员达500人。
镇内各中、小学都配备了科技辅导员,组织学生建立了科技活动小组,镇西门小学的
学生制作的肺呼吸演示器,于1985年获地区科委小制作作品展览奖。1985年刘墙村进
行西瓜品种提纯丰产栽培试验, 黄瓜、 西红柿塑料大棚栽培丰产试验获得成功。 1
997年以来, 省、地瓜菜生产现场会多次在城关镇召开,其经验和做法得到了省、地
领导的肯定。
城关镇历史悠久,人民在劳动实践中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间艺术有
纸扎人、绣花、鲁锦、木板年画、剪纸等。建国后,群众文化日益繁荣。1969年成立
电影队,1970年建广播站,1979年设文化站、阅览室,建立文书管理档案室。1980年
加强了村、机关、学校和各村图书室建设。
建国前,城关镇的卫生医疗条件较差,全镇中医、中药铺只有十几家,西医场所
更少,均系私人开设,规模也很小。建国后,医疗卫生队伍逐年扩大,医疗技术不断
提高,医疗设备不断增加。1958年建立公社卫生院,1964年由城关公社卫生院分出鱼
沃公社卫生院。60年代末,各村相继成立村卫生室,配备了赤脚医生,1985年城关卫
生院建筑面积2080平方米,病床25张,流动资金达3万元,医疗卫生人员122人,大中
专毕业生达到35人, 其他技术人员3人,年门诊病人53621人,住院195人。近年来,
镇政府又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为镇卫生院建标准医院用楼一座,购置了B超等先进医
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连年被评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90年代实行了合作医
疗制度。如今,医疗保险形成了个人医疗账户与大病社会统筹结合的新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医疗保险重点发展了合作医疗制度。
自1959年以来,镇内各体育代表队多次获得区内外体育比赛的优异成绩。该镇的
武术源远流长,门类繁多,有上千年的历史。佛汉拳、梅花拳、炮拳和掌拳在城关更
是得到了发扬光大。建国后,城关武坛群英多次参加各级武术比赛、表演并获得荣誉。
近几年,该镇体育活动空前活跃,举办体育运动会在各学校内形成了一种制度。镇各
中、小学及镇办企业都拥有体育场、文化活动室等。
人民生活 1933年,人均粮食90公斤,生活难以自给。土改后,耕者有田、劳者有
食,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得到改善。60年代、70年代,以玉米、地瓜为主粮。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城关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农业联产承
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985年全镇人均占有粮食392公斤,人均收入
318元,全年人均用于生活的现金支付303元,录音机、自行车、电视机、洗衣机进入
了寻常百姓家中。农民的主食已由白面馍、小米饭取代了50年代的窝头、稀糊糊,副
食由一年四季有蔬菜,逢年过节不断肉,代替了终年连咸菜也很少吃的生活。穿戴已
由过去的粗布衣换上了化纤、毛料的服装。住房由土墙草舍换成了红砖白灰、玻璃窗、
水泥地的砖瓦房。如今已有95%以上的农户建设砖石结构的新居。东吴庄村、段庄村
成为全市首批小康村建设达标村,许多村民都住上了二层高档小康楼。全镇人均住房
面积达到21.75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已突破2000户,电视普及率达到了100%。摩托
车、机动三轮车、各种汽车已逐步取代步行。2000年全镇已基本实现“三通” (户户
通电,村村通电话、通柏油路) ,一半以上的农民加入了社会保险。由于机械化、电
器化的实现,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个体私营业和第三产业的生
产。近年来,镇里先后建立健全了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了国有企业下岗职
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大力促
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职工转变了择业观念,努力开拓了就业门路,积极搞好了
职工培训,使很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8元。
镇村建设 近年来,城关镇立足于本镇实际,把城市开发建设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
长点来抓,大力发展了小城镇建设。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社会发展
总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5%以上。按照总体规划来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统筹安
排工业、商贸业、居住、文化、市场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建设,对城建工作实行工程六
定(定任务、定目标、定人员、定工期、定质量、定期检查调度),确保了城建工作的
顺利进行。1997年以来,镇政府先后落实了万福河公园、石化公园、逍遥小区、药厂、
纱厂、 电信局、国家粮食储备库等项目规划征地248.6亩,同时加大了对城建工作的
投入。并抓好城区沿街开发,镇里通过集体投资、股份合作制融资、群众集资、贷款
等,先后投资1.89亿元用于城区开发建设,现已完成了黄河路欧式一条街、曙光路西
段工程、林荫路文化一条街工程,建筑面积达38.6万平方米,并完成了万福河北堤绿
化长廊建设、 南华路车站广场开发, 东吴庆、东三里的沿街开发正在积极进行中。
2000年度,在菏泽市两次小城镇建设检查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当年被菏泽市委、市政
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3年,东关村人穆文平在大名七师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
党。 1938年初,五里铺建立了第一区第一个党支部。1947年8月,东明县进行了区划
调整, 建立中共第九区委员会。1949年底,共有党员135人,建立党支部12个。1996
年7月,城关镇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7年6月
被评为“菏泽地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该镇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3年被中
共东明县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近几年来,又调整充实了27个农村支部。2
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1405人。该镇连续4年被评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
位。
基层政权建设 1940年3月,第一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9月建立第九区民主
政府。 1958年10月成立城关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196
0年10月称管理委员会。 1968年3月,该镇建立革命委员会。1982年1月成立城关镇人
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1938年成立工、农、青、妇抗日救国联合会。农民团体有
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救会) 。1965年初,建立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1973年5
月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简称贫协。妇女团体有1939年底成立的妇女抗日救国会,
抗战胜利后,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体在抗战时期一区成立青年抗日救国会,
1949年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九区委员会。 1957年5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城关乡委员会。1953年初成立城关工商联合会分会。1982年初成立城关工商联合会分
会。 1982年6月成立城关科学技术协会。以后又成立城关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城关镇计
划生育协会。
现任党委书记:何永宁
现任镇长:王海林

人物简介
陈平(?~178) 阳武户乡(后改置东昏、东明)人,西汉开国功臣,谋略家,历
仕四朝, 位至右丞相, 先后被封为户侯,曲逆侯。解放初期,今东明县城内犹有
“陈平归封”坊遗迹和“陈平故里”碑刻。
陈平是一位广有谋略的智者,史书记载,陈平在辅佐汉王平定天下的斗争中,足
智多谋,机敏过人,曾经六出奇计,或使形势转危为安,或使敌方落入圈套,立下不
朽功勋。
公元前189年, 相国曹参去世,王陵担任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从此,陈平在
丞相的位置上变理阴阳,忍辱负重,谦逊谨慎,机智灵活,在诛吕定刘,开创文景之
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单雄信(?~?) 离狐(今东明县城)人,隋末王世充部将。
雄信武艺超群, 能马上用枪,临阵辄登,人称“飞将军”,世充甚爱其骁勇。6
19年,李世民督诸军攻洛阳,雄信拒战,枪几乎刺着世民,李大呼:“秦王(世民)
也”,雄乃退。洛阳破世充抗降,雄信被俘。雄信在故人李等劝说下,誓死不降,
被斩于洛阳。雄信墓原在今县城东明湖畔,至今仍能确指其处。
石星(?~1599) 明朝大臣。字拱辰,号东泉,东明城内人。明嘉靖己未进士。石
星从政四十年,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累官给事中、大理丞、太仆卿、历副都
御史、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职。为官期间,曾为
家乡做过一些好事,其故事至今言之凿凿,脍炙人口,是东明县家喻户晓的人物,都
称之为“石大人”。
穆文熙(1532~1617) 明朝大臣,文学家。字敬甫。东明县城内人。嘉靖壬戍举进
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工部郎中、尚宝寺寺丞、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按察司使、
户部侍郎。
文熙著作宏富,注释有《七雄策》,编纂有《文浦玄珠》《百将提衡》,著述有
《逍遥园诗文集》十卷;另有文稿《左传抄评》载入《四史洪裁》。
吴德新(?~1850) 清武状元。字广业,东明县城关人。
德新生而魁梧,及长慷慨有大志,熟习骑射,娴于韬略,极慕汉霍骠姚、明常开
平之为人。以武生中道光庚子科武举、己已科会元,御试时技勇绝伦,皇帝特予一甲
一名,赏乾清门头等侍卫,赐花翎。德新勤慎不懈达十余年之久,外擢广东清远县游
击。1850年,带队镇压苗民起义,竟以单骑首先冲入义军,堕江而死。朝廷赏以二品
顶戴优恤之。
朱元浚(1913~1940) 化名朱赤,东明县城关镇朱口村人。1938年9月参加中共直
南特委举办的第一期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训练班结业后,任
区委组织委员、 区委书记。1940年春,调任豫北地委巡教团副团长,同年8月15日,
带领巡教团部分成员在滑县洪门进行宣传活动,突遭日本侵略军包围,为了掩护群众
撤退,落入敌人魔掌。在日军严刑审讯中,一言不发,最后英勇牺牲。
穆文平(1913~1941) 东明县城东街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投入抗
日救亡活动。1940年,任县抗日政府教育科副科长。1946年5月,担任城关区副区长。
1947年,不幸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彭惠(1921~1947) 又名彭恩波,女,东明县城关西街人。“七·七”事变后,积
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参加东明抗日军政训练班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调任八路军驻濮阳办事处东明工作团宣传队队长。 1939年5月,调长垣县任河东
区妇女救国会主任。1940年6月,返回东明城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6年5月,以街道积极分子的身份,动员姐妹做军鞋,送军粮,救护伤病员。9
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东明,继续留在县城做地下工作。1947年11月病逝。
张希钦 原名张锡庆, 1911年3月生,东明县城内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
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中
共八大、十二大代表。全国五届人大代表,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荣获一级独立自由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离休后定居新疆。
穆青田 生于1912年5月,东明县城关镇东关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数学系副主任, 河南省政协委员。 1955年,他曾应国家高等教育部的聘请参与制订
《射影几何学》 教学大纲并负责编撰教材。 他教授主讲《几何基础》《射影几何》
《微积分几何》等课。发表的论文《点、直线和平面的定义问题》《论数学的本质》
《论数学发展中的重大突破》等,在数学界人士中引起瞩目。
王坦 生于1916年, 东明县城关镇北关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东纵东明工作团宣传队指导员,冀鲁豫报社经理部部长、
报社办公室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聊城县委宣传部长、工委书记、县长。
1952年,调任农垦部友谊农场场长、书记。1957年调任农垦部处长、东北总局副局长。
1971年调任新疆昌吉州州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1980年调任农垦部干部学院副院
长、党组书记,1983年离休。
杨昆峰 字春风, 生于1919年3月,东明县城内人。著名奇石收藏家、书法家,尤
以竹笔书法著称。1949年旅居台湾省花莲市。在旅居南京期间,巧与著名书法家于右
任毗邻,得受于的指导,垂情于草书。
数十年来,他不断探讨研究竹笔艺术。其作品曾先后在日本、韩国、美国、香港、
新加坡参展,所到之处,均得到书法界人士的赞许和肯定。
王纯 原名常二顺,女,生于1922年10月,东明县城关西街人。大学文化,国务院
管理局离休干部。
1936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东进支队宣传队分队长,冀鲁豫行
署民政科科员,阳谷县妇联主任,中共泰安五区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濮阳
五区区委书记,县妇联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许昌专区妇联主任,河南省妇联委员,
洛阳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1969年,调中央组织部、中央办公厅
工作。1982年离休。
夏玉田 1925年3月生, 东明县城内人。原泉州军分区副参谋长。1945年参加新四
军,经历过大、小近百次战役。曾四次负伤,数十次荣立战功。1957年,作为国庆观
礼代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张润生 1928年11月生,东明县城内人。原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处级律师。曾荣获
“全国解放奖章”“人民功臣章”“朝鲜解放战争功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
三等功。
张景顺 1933年1月生。 东明县城关镇西关村人。主任医师,大校军衔。在部队任
职期间,曾三次荣立三等功。1959年,荣获昆明军区技术革新标兵称号。为滇南驻军、
各县、厂矿医院培训近千名放射人员。为边疆军民诊治病员20余万人次。70年代初,
参加云南抗震救灾医疗队,抢救了大批群众。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抢救了
大批公务员,荣获军区通令嘉奖。
李合智 1941年3月生。 东明县东关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资源研
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自1963年以来,研究鉴定了来自世界41个国家及全国20多个省
市自治区的小麦品种资源8800多份。 仅“七五”期间就为全国89个育种单位提供400
0多份次独具特色的优良资源。育成了豫麦5号、7号、10号、15号、18号、偃师4号等
9个小麦新品种,并通过省、地区审定,累计推广面积533.3余万公顷,增产粮食12亿
公斤, 新增值7.2亿元。多次获河南省政府及农业科研系统成果奖。他还发明了应用
于小麦矮化育种的基础矮秆材料--6609,获1991年国家发明三等奖。同年12月,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家级科技授奖大会及优秀项目展览。
李冠中 生于1949年8月, 东明县城关镇南关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军事经济管理
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审计处处长。在部队期间,曾先后参加平息新疆麦盖
提县、 阿克陶县巴仁乡反革命武装暴乱的战斗。在连续3年中印边防一线施工中,两
次荣立三等功。在调整生产结构中,使连续20年亏损的农场扭亏为盈,经济效益连续
5年翻番,荣获解放军总部通令嘉奖。
鲁国庆 1963年生,东明县城内人。国家“武英级”运动员。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
学院武术教练。自1982年以来,在全省和全国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得名次。曾在中国电
影合作制片公司与香港合众影业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电影《浪子燕青》中担任主角。

(贾敏 孔建民)

责任编辑:孙杰 杜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