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331&run=13

概况
沿革 清末, 属四关厢和七北、七南、杨东、葛山、名山营等6里。1928年,为郓
城一区辖。1952~1958年初,属城关镇和唐庙乡,是年秋,建宋江人民公社。1965年,
改名城关人民公社。1981年,复名城关镇。1984年初,撤社建乡镇时,将原属城关镇
的王楼、 贾店、北高园、草庙、官李楼5个自然村和西边庄、王邱庄、姚垓、安屯、
芦庄科、义和里、西董店、东董店、南侯庄、郝庄、徐屯、姜庄、蒋庙、天爷庙、刘
花园、彭庄、富李庄、闫村、高台李河口、吕庄、南边庄等21个自然村分别划归王井
乡和蒋庙乡。1985年,更名郓城镇。
地理位置 郓城镇位于郓城县中部偏东,因镇机关驻郓城县城而得名,北倚王井乡,
南与蒋庙乡为邻,西接八里庄乡,东隔宋金河与丁庙乡相望。总面积30.4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金河路西段南侧,县直各机关皆设在该镇,是郓城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
心。
自然状况 郓城镇地处鲁西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东部和南部多粘质土壤,
西部和北部多沙质土壤。古老的宋金河、西沙河穿镇而过,沿河建有大小扬水站14座,
县城南北各有一条用水泥板砌成的大干渠, 并辅以机井310眼。全镇沟渠纵横交织,
排灌便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地瓜等农作物。县城东郊为蔬菜种植区。鲁
西黄牛、青山羊猾皮和中草药郓半夏,为郓城镇主要特产,不仅全国闻各,而且远销
国外市场。
全镇辖32个行政村, 46个自然村,12368户,27988人。人口密度为1095人/平方
公里。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0万元,1978年为112万元,2000
年为15.4亿元。2000年完成财政收入113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6元。
强镇由来 该镇从1990~2000年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菏泽市党建工作先进乡镇、
菏泽市十大明星乡镇、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菏泽市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乡镇、
菏泽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菏泽市信访工作先进乡镇、菏泽市招商引资先进乡镇、
菏泽市外经贸先进乡镇、菏泽市科技工作先进乡镇、菏泽市提前奔小康乡镇、菏泽市
二五普法先进乡镇等。

大事记
1955年10月8日, 中共菏泽地委通报介绍郓城县城关镇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
验。
1957年,城关镇东关吕福林当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1960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常委梁漱溟来郓城视察城关公社。
1977年10月20日,郓城县妇联、城关公社妇联联合为20对青年举行集体婚礼。
1979年11月,城关公社西关小学教师吴玮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批准为省特
级教师。
1984年,城关镇南关农民樊庆斌、刘国庆为发展郓城传统武术,自筹资金80万元,
于是年4月创办了宋江育英武校。
1988年,郓城镇张兴庄村农民、地毯厂厂长张留林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
1991年3月,郓城镇苏庄村台胞王进省投资4万元人民币办诊所一处,并建立郓城
旅台同乡联谊会。办公室设在工商联大楼。
是年4月22日, 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武协主席苏毅然来宋江武校指导工作,
并为武校题词:“发展武术事业,振奋民族精神”。
是年11月,国家武术院院长蔡龙云来水浒武校视察。
1992年8月,在东关、西关、南关小学建成8座教学楼。
是年12月,郓城镇投资135万元建成郓城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是年12月,郓城镇投资100多万元,新建儿童乐园一处。
1993年5月,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来郓城镇视察。
是年10月,刘孟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建伦当选为省第六届党代会代表。
是年11月12日,宋江武校受山东省体委委托,代表山东省参加在广东省汕尾市举
行的全国革命根据地武术、散打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94年2月9日,宋江武校的武术舞蹈节目《狗娃闹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
会演出成功,荣获“春兰杯”歌舞类一等奖。
1995年4月24日,宋江武校与美国波士顿少年空手道学校结为姊妹学校。
是年4月26日, 宋江武校隆重举行10年校庆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
英参加了校庆活动。
是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接见宋江武校演出学生。
是年9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
导人接见宋江武校在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表演节目的演出人员。
是年9月,刘孟庄村投资300万元,创办树人高级中学,是全县第一所私立中学。
是年10月23日,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被评为山东省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
是年,郓城县绅联肠衣厂成为出口创汇重点合资企业。
1996年12月,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全国
先进武术馆校表彰会。宋江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武术馆校。
1997年5月,南关居委会投资330万元的综合办公大楼竣工并交付使用。
是年6月8日,《人民日报》第六版登载了《书声剑影春天里的歌》,介绍了宋江
武校的风采。
是年6月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在菏泽地委书记董昭
合、行署专员李明先陪同下来宋江武校视察。
是年7月1日,宋江武校“狗娃艺术团”作为全国唯一的武术单位赴港参加了“龙
的光辉香港回归大汇演”。
是年9月,统战部推荐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为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
1998年,郓城镇投资195万元,兴建政法办公大楼。
1999年,郓城镇投资兴建占地133.3公顷,可容纳企业200多家的民营经济工业园
区。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
的生产格局。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目标,立足村镇实际,
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产业。2000年,全镇经
济林达到184公顷,其中120公顷处在盛早期。另外,通过多渠道扶持,帮助农民建起
冬暖式大棚550个,大小拱棚4770个,蔬菜面积达到420公顷,主要种植黄瓜、芹菜、
豆荚等20余种蔬菜瓜果。同时,借助于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周转生长期较快的畜
牧业, 并大力推广科技养殖,增加科技含量。2000年,全镇有养鸡专业村6个,大型
规模养鸡场2处,养鸡总量达到108万只,拥有专业村19个,专业户2780户,畜牧业总
产值达3600万元。与此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兴建市场,重点抓了蔬菜批发市场、果品
市场、畜产品市场等建设,全镇已建成大型农贸市场2处,专业市场8处,市场面积近
3.3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万余人。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收入7900万元。
第二产业 建国前,仅有少数红炉、白铁等私营手工业。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
先后建起铁工厂、窑厂等小型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成为全镇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发展乡镇企业中,该镇本着“积极扶持、合理
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改善经营管理,搞好经济联合,推行经营承包
责任制, 形成了镇办、村办、联办、户办4个轮子一齐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多种
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2000年,乡镇企业完成产值15.1亿元,实现利税6005万元,形
成机械、纺织、塑料、肠衣、地毯等12大类产品和产业,120多个系列,600余个花色
品种。出口创汇企业生产的肠衣、地毯等产品闻名国内外,主要销往日本、德国、法
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郓城镇机械厂是
镇骨干企业, 拥有固定资产400万元。主要生产收割机、割晒机等产品,销往十几个
省市自治区。郓城镇建筑公司拥有15个施工队,职工2230人,属三级施工企业,荣获
省优工程4项、 市优工程16项,工程优良率46%,工程合格率100%,工期完成率100
%,连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一级明星企业。刘孟庄肠衣厂与德国阿联公司合资经
营的郓城绅联肠衣有限公司, 肠衣出口量占全省肠衣出口量的2/3,成为山东省肠衣
生产规模最大的出口创汇重点合资企业。郓城亨达地毯厂主要生产葡萄牙地毯、针艺
地毯、高级壁毯、挂毯等30多个品种,60多个规格,销往美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多
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产业 建国前,该镇商业、饮食业、服务业、钱庄等店号比较多。建国初,集
体商业发展壮大。1953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
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发展了百货、
服装、农产品、建材等专业市场,外与众多的大中城市相沟通,内与十大农村集贸市
场相连接,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鲁西南商贸中心。2000年,市
场面积3.27万平方米, 零售网点1832个,从业人员1万余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7
亿元。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划建设了两处占
地133.3公顷, 可容纳企业200多家的工业经济园区。投资200多万元,硬化了园区交
通干道,架设了高标准的输电线路,完善了供、排水、通讯等配套设施,实现了“五
通一平”;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制订了管理细则和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了宽松、
安全、文明的经营环境,从而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2000年,全
镇个体工商业户4008家,从业人员2.7万人,营业收入21.84亿元,创利税2.02亿元,
实交税金1254万元,被中共菏泽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2000年,
该镇引进各类项目60个, 引进外资8000万元, 签订合同项目、意向30个,意向资金
7000万元,被中共菏泽市委、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乡镇、外经贸先进乡镇。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全镇有高级小学学生103人,初级小学学生205人。2000年,全
镇有中学2处, 小学24处,教职工799人,小学教师达标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
0%。 镇建有家长学校、育龄妇女学校、科技夜校等89处,幼儿园12处。80年代,全
镇学校房舍达到省级标准。90年代,镇投资兴建了8座教学楼和3幢教师公寓,学校房
舍达到部颁标准。1997年,郓城镇两基工作通过省验收。
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 取得较快发展。全镇现有技术人才780名,其中引进人
才5名; 有农民专业研究会9个,企业技术研究会2个,企业公关小组11个;推广科技
成果25项,搞技术革新5项,有4项成果受上级表彰。郓城镇被评为菏泽市科技工作先
进乡镇。
郓城镇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全镇有民间艺术队6个,文艺宣传队18个,各类文
化大院6个, 文化活动室38个。镇建了有线广播站,定期播放自办节目,电视普及率
达到99%。通讯员队伍发展到80余人,在省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稿件200余件。
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只有私人开设的小药铺9处,医生20余人。1958年,
镇建卫生院一处。60年代末,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镇
卫生院建筑面积6740平方米, 设有24个医疗科室,有病床100张,已通过省、地、县
的“一等甲级医院”验收。此外有村卫生室45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79名。1992年,
镇投资兴建门诊大楼,购置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被菏泽市评为卫生改貌先
进单位。
境内学校体育活动空前活跃,体育竞赛形成制度。镇、强村及镇办企业有体育场、
活动室等。镇设有体育运动委员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增强了人民体质。
郓城镇传统武术源远流长,80年代始,群众尚武精神复苏并发展。现有宋江武校、水
浒武校、育才武校等专业武术学校,另有20余处业余武术训练场。全镇习武人数多达
1.2万人。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广大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70年代,农村吃粗吃饱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吃细
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面食加鸡、鱼、肉、蛋为主。穿着方面,70年代
穿青、蓝、白单调衣服,如今穿着颜色多样,样式新颖,逐步向高档发展。2000年,
农民人均收入3316元, 储蓄余额人均1500元,人均住房面积2.5间。全镇百户农民拥
有电视机98台, 收录机46台,洗衣机25台,自行车350辆,摩托车37辆,电风扇15 0
台, 电冰箱26台,录像机27台,空调、卡拉OK、VCD等也进入农民家庭。在物质生活
得到较好满足的同时,农民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从贫困型消费结构向温饱
型消费结构的转变,并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消费结构发展,由单纯追求物质消
费逐步向物质与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模式发展。
镇村建设 郓城镇十分重视公路建设,多方筹集资金,修路富民,被菏泽地区命名
为村村通公路乡镇。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市场建设,建有建材、百货、布匹、服
装、五金等专业市场,并投资对村庄、学校、桥梁、水利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村容
村貌明显改观。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2年5月, 曲阜师范学校郓城籍学生李育吾,在校加入中国
共产党。同月返回郓城,与张天民、刁怀桔在县城刁怀桔的家中成立了共产主义青年
小组,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10月,建立第一届中共郓城第一区委员会。2000年
底,全镇共有党支部56个,党员1236人。近年来,郓城镇党委狠抓基层党组织的建立
健全工作,注重提高支部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领导班子基本达到了政治合
格、廉洁勤政、团结高效的要求,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郓城镇被中
共菏泽市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乡镇,镇党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校。
基层政权建设 1939年9月, 一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58年秋,成立宋江人民公
社。1965年,改名城关人民公社。1981年,复名城关镇。1985年,建立郓城镇人民政
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1927年,首次建立工会组织,和其他群众团体一起开展了
短时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940年3月,建立工人抗日报国联合会,建国后称工人联
合会,简称工会。农民团体:土地革命时期有农民协会,抗日战争时期有农民抗日救
国会, 简称农救会。1964年7月,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妇女团体:在抗战
时期有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建国后称民主妇女联合会,1954年称妇女联合
委员会, 简称妇联。青年团体:在抗战时期称青年抗日救国团,1939年3月改称青年
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1949年9月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8月,新民
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1年7月,成立城关镇工商业联合会。1983
年3月, 成立城关镇个体劳动者协会。近年又成立了郓城镇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郓
城镇计划生育协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李迎科
现任镇长:张平

人物简介
樊继祖(?~?) 字孝甫,南关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做临颖(今河南省)
知县时, 御寇有功,提升为御史。奉命勘查庄田,清出被占民田2万余顷,权贵为之
敛迹。又做河南副使、江西参政。在大同兵变时,提佥都御史,率军平叛。樊继祖擒
其首恶,叛乱遂平,升为兵部侍郎。武宗南幸,樊继祖提督蓟州(今天津一带)等地边
防,又升为尚书。后以兵部尚书在川、广监督采木,因功加封太子少保。后辞官返乡。
著有《双岩奏疏》《十友传》《山海经程》《金丹集》等,流传于世。
魏希徵(1646~1715) 字子相,号山翁,郓城镇魏路口人。幼时家境贫困,但天资
聪颖,学习勤奋,12岁入庠为生员,20岁中解元,30岁中进士,清康熙殿试二甲第一,
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充东宫日讲官、顺天大主考。参加了《平定方略》
《明吏》等书的纂修。居官廉洁,两袖清风。60岁时告老还乡,在郓城开一饭铺,首
创郓城名吃“汤”。遗有《安分守己听天由命》二首及《母训十六章》等文章。
夏辛酉(1843~1908) 字绍襄、庚堂,郓城镇夏庄人。平民出身。1868年,在左宗
棠部下当兵, 随军进驻陕西,立战功升任守备。1877年夏,平定南疆,经6年征战,
平定新疆之乱。1888年,山东巡抚派他到各路驻军检查战备情况。1894年,中日战争
爆发, 时任水师长官。甲午之战中,击沉日舰2只。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率
兵保卫京城。八国联军和清政府议和后,论功升为云南提督。经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
皇上,夏辛酉留在直隶城带常备军,兼帮办北洋大臣。1907年,奉命驻守曹州,因病
卒于巨野行营。天子赏银千两为他治丧,灵柩迁回郓城。生平战绩交付史馆立传,并
在立功地点建专祠。
张为川(1914~1948) 郓城镇王庄村人。1942年入伍,共产党员。任河南省洛阳县
大队副大队长等职。作战勇敢,曾多次荣立战功。1948年,在洛阳牺牲。市西郊为他
立有纪念碑。
夏溥斋(1883~1966) 名继泉,字溥斋,号莲居,郓城镇夏庄村人,清末名宦夏辛
酉之子。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过人。18岁参加院试名列榜首。后参加辛亥革命,被选
为山东省各界联合总会会长。 其后东渡日本,专心研究佛学。抗战胜利后回国,195
0年在北京定居。为支援国家建设,买5万万元(旧人民币) 公债,抗美援朝时又捐款4
万万元(旧人民币)。1955年被选为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副主席。1963年,将珍藏的珍贵
文物、字画捐献给北京历史博物馆9件、山东省博物馆60件、郓城县文化馆300件。他
爱好绘画和写作,著有《辛亥革命山东独立前后记》《论砚》《秀丽辞》。1966年病
逝于北京。
刘建伦 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郓城镇刘孟庄村人。现任郓城镇党委副书记,兼
任刘孟庄村党支部书记。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和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大
力发展非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步入了小康之路。1987年以来,
他所领导的刘孟庄村连年被地、县命名为文明单位,个人先后当选为省第六届党代会
代表、县人大代表、常委、省第一批优秀农民企业家。
吴佩民 1956年出生, 高中文化,郓城镇西关人。1978年3月,在县化机厂当轮换
工,1979年6月到镇机械厂做零工,1980年5月走乡串户爆玉米花、研制挂面机销售,
1983年搞个体运输,1985年办实业公司搞商品经销,1987年上马五联织布厂,1991年
搞纺纱至今。现任郓城县亚世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郓城县个体私营管理局副局
长、菏泽地区商会副会长、山东省工商联执委。先后被评为郓城县优秀民营企业家、
菏泽地区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十佳青年,曾入选国家级《中国企业家大辞典》和省
级《企业名人录》等。
张留林 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郓城镇张兴庄村人。现任郓城镇政府副镇长,兼
任张兴庄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带领本村群众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大力发展商品
经济,使张兴庄村成为全县的富裕村。先后当选为全国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省
第九届人大代表,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
樊庆斌 1958年8月出生,大学文化程度,郓城镇南关人。自1984年5月创办宋江武
校以来一直任校长,至今历任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全国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县
体委副主任、县工商联商会副会长、郓城县武协副主席、中华武术协会少林拳研究会
理事、全国武术馆组委会委员、省摔跤、柔道协会副主席、鲁西南少林大洪拳研究会
副主席、菏泽地区武协副主席。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企业家、全国农村体育先进分
子、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陈兴立 郑茂民)

责任编辑:孙杰 杜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