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城镇后杨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303&run=13

概况
清朝光绪年间,该村名狄杨庄,抗日战争后改名后杨庄。先后迁此定居的有刘、
占、宋、狄、杨、王、孙等姓氏。
后杨庄位于莘县城区西南隅,徒骇河北岸,南与前杨庄、东南与堤子王庄为邻,
隶属莘城镇。全村地处徒骇河畔,水源丰富,发展农业非常有利。辖区总面积51.6公
顷, 其中耕地27.67公顷,企业占地1.73公顷,农贸市场占地2.67公顷。境内盛产小
麦、玉米及多种蔬菜。植被复盖率约为70%。
境内交通便利,“新华路”、“工农路”、“文化街”直通村内,与莘范、莘冠
两条公路相连。境内驻有县人大、政协、科委、农机局、县医院、卫校、老干所、物
价所、建材站、杨庄小区、金盾小区、电管局家属院、城关镇家属院、管理所家属院
等,是投资发展商贸和企业的好地方。
2000年全村共有273户居民, 总人口92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村民均为汉
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万元, 1978年为11万元,2000年为3600万元,人均纯
收入371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之比为10∶50∶40。完成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2113万元,全村纯收入343.54万元。
该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发展, 进步幅度大,是市县多次宣传的典型。199
6年被聊城市委、 市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1999年被县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
组授予“计生协会合格村”称号,1999、2000年两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双文明建
设先进村”称号,2000年被聊城军分区确定为“民兵带头参加文明建设示范点”,同
年被县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综合治理先进村庄”称号,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
“文明单位”称号。

大事记
1947年,杨占荣、宋登高同时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全村成立4个互助组。
1954年,成立初级合作社,杨明润任社长。
1955年,成立后杨庄第一届党支部,杨占荣任支部书记。
1966年, 购置1140柴油机和25马力柴油机各一部,195柴油机4部,3.5马力汽油
机3部,实现了浇地机械化。
197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9637部队的一个连进该村支农,历时一年。
1974年, 安装50千伏变压器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2000米,各井配备了电机,
浇地实现了电气化。
是年,组建起了第一个村建筑队。
1977年,购进25马力拖拉机1部,第一次用拖拉机耕地,同年户户用上了电灯。
1982年,建起面积2.67公顷的农贸市场。
1990年,投资25万元建起预制厂,占地0.83公顷。
1993年,建起面积8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含村两委办公室)。
1996年,被聊城市委、市政府定为“小康示范村”。
1998年,全村街道路面全部硬化,总长2500米。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 粮食亩产不足100公斤。1952、1954年先后成立了互助
组、初级合作社,1955年10月成立了高级社,打砖井、购置解放式水车,基本保障了
全村耕地的用水, 粮食亩产达到了150公斤。1967年全村打机井6眼,购买抽水机械9
套,实现了灌溉机械化,粮食亩产达到了250公斤。
1978年建扬水站1处,装75千伏变压器1台,架设高压线路1公里,购进大小电机9
部,共120千瓦,其中55千瓦1台,实现了灌溉电气化,全村耕地40公顷,一周内普浇
一遍。粮食亩产达到了300多公斤。
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亩产达到
了760公斤。 从1983年起,50%的耕地种植棉花,亩产皮棉达到75公斤。2000年粮食
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总产达到250吨。
第二产业 工业:1992年投资25万元建起了预制件厂,占地0.83公顷。2000年底投
资40万元建起了面粉厂。 1992年杨洪军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山东宴宝食品工业有限公
司, 占地0.93公顷,职工16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40人,主产“宴宝”牌系列白酒,
质优价廉,畅销周边多个省份,经济效益可观。2000年宋朝臣、蒋凤茹夫妇投资60万
元建起了大众地膜厂,周转金80多万元。杨学举投资建起了全省商标定点印刷的彩印
厂,生意兴隆,效益喜人。全村有20多户从事木材加工业,收入都比较可观。2000年
工业从业人员30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800万元,创利税198万元。
建筑业: 1992年重新组建了后杨庄建筑队。该队技术力量雄厚,从业人员100多
名,组建不到一年的时间,实现产值140多万元。
第三产业 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两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靠
近县城的优势。1980年创办了该村第一家饭店和旅社。1993年投资30万元,在紧靠县
医院和居民小区的地方建起了81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租赁给多户经商。至2000年,
全村开饭店的18户,开副食店的11户,摆摊卖鞋、布、文具、百货的15户,搞客运和
货运的8户, 其中两户分别有大货车两部和60马力拖拉机两部。村中建有面积2.66公
顷的农贸市场,全村有39户经营木材,5户经营钢筋、水泥、砂子、石子等建筑材料。
还有5户经销家具。 2000年底,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共有110人,实现总产值144 0万
元,创利税144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49年前,教育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
进办学条件,1963年办起了本村第一所小学。1992年投资10万多元,新建14间标准教
室,实现了教学条件“六配套”,彻底结束了“黑屋子、土台子、危房子”的历史,
使100%的学龄儿童入了学。先后有59名学生考入了大中专院校,其中大学本科10人。
先后有18人获得技术职称,其中高级4人,中级9人,初级5人。
人民生活 1949年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年人均粮食不过
6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 1978年人均收入160元。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生活水
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3710元,有10户村民住上了漂亮的楼房。“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 变成了现实。全村有各种机动车辆206辆,其中轿车、面包车11辆,客货
两用车15辆。三轮车、拖拉机60辆,各种摩托车120辆。全村电话装机230部、手机85
部、彩色电视机216台,率先实现了电话村、电视村。
村庄建设 1949年前,村内道路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数以土木结构为主,
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为砖木结构代替。进入80年代后,
大多数利用砖水泥为主建房。进入90年代,陆续建起了楼房。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达
到了30平方米。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福利逐步提高。从1991年以
来, 村民的三提五统费全部由集体负担,1991年和1997年先后每人分面粉100公斤和
现金2000元。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7年杨占荣、宋登高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该村最早的共
产党员。当时与前杨庄、堤子王村合建一个党支部。1955年成立了独立的村党支部,
杨占荣任支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青年积极参军,支前抬担架,
妇女做军鞋, 踊跃支援前线。1952年成立了4个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合作社。根
据形势的变化和村里的具体情况,40多年来,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多次更换,依次为:
杨占荣、 杨金成、 杨国华、宋登高、杨合清、狄玉成、杨长兴、杨海江、杨明珍。
2000年底全村党员总数为18名。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使该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先后多次被评为镇、县级先进党支部,被授
予县计划生育合格村、计划生育“三为主”合格村、双文明建设先进村、综合治理先
进村和地区小康示范村等称号。
基层组织建设 1948年成立农民协会。之后,村农救会、自卫队、妇救会相继成立。
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5年与前杨、堤
子王、 前后李庄等7个自然村成立了高级社,名跃进社。1960年设立后杨庄大队,狄
玉成任大队长,下设3个生产小队。1968年成立村革命委员会,杨明纪任主任。19 83
年成立后杨庄村民委员会,杨修臣任主任,下设3个村民小组。2000年村民委员会由5
人组成,主任杨明珍,副主任狄于春,委员蒋凤茹、杨明华、狄位昌,民兵连长杨明
华,治保民调主任狄位昌,妇女主任蒋凤茹。2000年被评为聊城市民兵带头参加文明
建设示范点。历任该村行政一把手的依次为:杨占荣、狄玉成、杨文学、杨合清、杨
明纪、杨修臣、杨明春(负责全面工作)、杨明华(负责全面工作)、杨明珍。

人物简介
狄子臣(1925~1951) 又名代林,1947年参军,1951年牺牲,被国家批准为革命烈
士,时任副连长。
杨占荣(1908~1963)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村第一个党员,当时和前杨庄、堤
子王庄一个党支部,1955年独立建支部,任支部书记、农会长。
宋登高(1901~1975) 出身贫苦,靠扛活为生,1947年和杨占荣第一批加入了共产
党,积极带领群众走互助合作道路,先后任农村信用社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杨富兴(1913~1986) 中共党员,1937年4月参加红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时参加淮海、渡江等战役,1951~1952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曾获得“全国人民慰
问解放军大活动奖章” 。1958年转业到辽阳市,1966年3月离休。曾历任班、排、连
长、副营长、副团长、团长,辽阳市运输公司经理。
李学锋(1967~1996) 中共党员,1990年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在山东省科委工作,
1994年被省科委表彰为“先进工作者”,1995年获省科委有突出贡献奖,是省科委成
果处副主任科员。
杨留遂(1949~2000) 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在莘县医院从医多年,
1986~1996年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在省和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
论文。上大学前任后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会计,后任县医院干部病房主任等职。
颜惠 1927年生,1944年12月参加新四军,1949年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再次荣
立战功。 1958年在东北军区后勤作医务工作,9月到辽阳市三医院工作,1971年至今
为莘县医院医师。
杨合清 1936年生,中专文化,编辑。曾任村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杨庄公社团
委书记、大队长、村革委会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等。1970年底被选拔为国家干部,在
县委宣传部当新闻干事,后又调县广播局任副局长、党支部书记。正局级调研员。曾
任《莘县报》《大众日报》中心通讯员,在《大众日报》、省广播电台发表文章30多
篇,发表报告文学、诗歌多篇。因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获省、地、县表彰。《大众日
报》、省广播电台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杨明海 1942年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统计师,1988年获聊城地区乡镇企业系
统统计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获聊城市乡镇企业系统会计先进工作者称号。历任本
村大队会计,城关农机厂副厂长、城关水泥杆沙管厂厂长、城关拖拉机站副站长和城
关镇经委统计等职。
朱淑英 1950年出生,女,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莘县医院工作,曾
任妇产科主任。曾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莘县巾帼建功杯先
进工作者”,在省和国家级杂志上先后发表多篇论文。
杨明坤 1951年生,共产党员、大专学历,1970年10月入伍,先后在聊城县中队、
聊城县武装部、聊城军分区、莘县人武部工作,1985年10月任莘县人武部副政委 (负
责全面工作) 。1986年武装部移交地方时调回军分区,并任莘县移交组组长,之后任
军分区营房建设主任(团级)。1988年转业到聊城地委党史办公室,1995年任主任。主
编《聊城农民暴动》《鲁西北革命史》《中共聊城历史大事记》《聊城在外地工作人
员通讯录》等书,主持举办了中共聊城地方党史大型展览,并在省以上书刊发表专题
论文30多万字,作品多次获奖。曾被评为济南军区优秀理论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山东
省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
蒋凤茹 1954年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任村妇女主任。她工作大胆泼辣,带头
发展养殖业, 创办塑膜厂, 获得了很好的效益,被聊城市命名为“三八红旗手”、
“三八红旗女强人”、“女状元”,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多次被县命名为“三八红旗
手”。
杨明珍 1954年生, 高中文化,工程师。1974年4月~1978年6月任生产队长,199
0年5月开始任村委主任, 同年入党,1992年5月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先后办起
了基建安装队、澡塘、颗粒塑料厂等。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00万元,人均纯收入
3710元,2000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明宝 1956年生,大专文化,历任县教育委员会团委书记,单庙乡副乡长,张鲁
镇副书记,河店乡乡长、县交委副主任,先后多次被县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杨海全 1958年生,大专文化,中教高级,中共党员,1984年被地区行署授予振兴
聊城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被聊城团地委授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1991年
被省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1998年被聊城市教委授予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8年被山东省教委授予艺术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99年被县政府授予十佳体育工
作者称号。他曾任莘县三中政教处副主任,现在县教委工作。
李贵冬 1959年生,女,小学高级教师,大专文化,在实验小学工作多年,1987年
被评为地区模范教师,1989年被评为省教学能手。1997年调到莘县实验高中工作。
杨海江 1960年生, 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在莘县一中任教8年,曾多次受到县、
地表彰。1985年后连续三年被行署授予模范教师称号,1987年被省政府授予模范教师
称号。1990年调任本村党支部书记,使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改变了村的落后面貌。
1992年调回城关镇工作,先后任三建公司总经理。副镇长、纪检书记、党委副书记。
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轮岗先进工作者称号。
杨洪军 1967年生,中学文化,1992年创办山东宴宝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宴宝
牌白酒、 宴宝牌牛奶、饮料等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注册资金800万元。
被聊城市命名为“模范企业”,连续两年被评为莘县先进个体私营企业。他个人被选
为县人大代表,被评为青年农民企业家。
杨平 1975年生, 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98年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2
000年获济南市“走青春路做育花人比赛”二等奖,2000年6月获山东省教科所“教育
论文”三等奖,2000年7月获省教研室“课件比赛”一等奖。
(杨合清 狄子春 杨明海 杨国华 狄月昌)

责任编辑:薛允锋 王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