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26&run=13

概况
沿革 1933年设一区。 1956年6月改称城关镇。1958年10月建立城关人民公社,
19 84年5月改为平阴区,1985年9月改为平阴镇至今。
地理位置 平阴镇地处平阴县城驻地,北靠黄河,西与刁山坡镇接壤,东与栾湾
乡、安城乡及肥城市的石横镇相邻,南与玫瑰镇、孔村镇相连。
自然状况 平阴镇地处丘陵和平原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西最大距离11
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4公里,总面积1.0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12公顷。主要山脉
有圣母山、 胡茹头山、连花山、尖山、围子山等,其中胡茹头最高,海拔238.2米。
主要河流黄河境内流长15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
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全镇植被面积5417公顷,覆盖率52%。
全镇辖55个行政村,总人口5.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9‰,全镇少数民族有
回族、 满族等,少数民族总数为1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2‰。全镇有张、李、王、
尹、赵等58个姓氏,其中张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5万元, 1978年为1166万元,
2000年为8.9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之比为20.7∶∶40.3∶39。
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70万元,年末城乡储蓄各项存款余额1.3亿元。
强镇由来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乡镇第11名,在本县国民生产总值列各
乡镇之首,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乡镇、山东省乡镇双
文明建设明星乡镇、山东省创安先进单位、山东省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济南市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济南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济南市创一流成绩先进乡镇、济南市文明乡镇等。

大事记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天主教传入胡庄村。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意大利神甫杨若瑟来平阴胡庄传播天主教。
清光绪五年(1879年),英国圣公会来平阴设主教区。先后派传教士林波斯、卞方
士、伯夏里在平阴南门设立教会传播耶稣教。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山东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来阴山头村。是年秋,以山
头村甲士威为首,汇合茌平、肥城等县义和团3000余人,攻打白云峪教堂、胡庄教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2月30日),平阴南门教会英籍传教士卜克斯与义和团团
民发生争执。卜克斯在凤凰村附近被团民杀死。史称“平肥教案”。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华圣公会在东关村创办广仁医院,1909年竣工。
1937年,爱国青年学生李千峰、翟向东、何凤英(女)、赵钱孙、李扬凤等人组成
“平阴县抗日救亡宣传队”。
1947年1月10日,黄河修防处工程大队奋战两昼夜,在田山渡口架起500米长浮桥
1座,保证华野10纵渡河南下,司令员宋时轮奖给工程大队“水上英雄”锦旗一面。
1961年, 建成平阴镇东关扬水站。扬程22米,安装66.15千瓦柴油机一台,日浇
地20公顷,为当时平阴县第一座高扬程机械扬水站。
1968年11月18日, 田山电灌站破土兴建,主体工程为一、二级扬水站。1971年
10月31日竣工。 设计提水能力24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9.76万亩,解决6.2万人
吃水困难,国家投资1621.4万元。
1969年2月10日,黄河发生特大凌洪。某舟桥部队为抢救刘官村人民生命财产,9
名指战员光荣牺牲。他们是副连长张秀廷、排长吴安余、班长杨成启,副班长王元祯、
蒋庆武、战士周登连、阎世观、陆广德、杨广佩。九烈士后安葬平阴烈士陵园。
1970年12月1日, 平阴黄河大桥建成通车。举行了万人参加的盛大通车典礼。省
革委、济南军区、国家交通部负责人杨得志,白如冰等领导参加通车典礼。
1972年10月, “玫瑰红” 苹果通过省果树科研所鉴定。 1974年在全县推广,
1987年在全省果品鉴评会上被评为优质果品,并获山东省优质果品证书。
1978年4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视察分水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5月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
副总理陈永贵和中央7个部、 21个省、市、自治区的负责同志,由省委第一书记白如
冰、书记秦和珍和地委书记高逢五陪同视察田山引黄电灌站和分水岭等地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工程。 7月12日, 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率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代表
2000多人参观检查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1980年,镇影剧院建成。建筑面积1668平方米,舞台长13米,座椅1380个。
1985年3月27日,平阴县划归济南市。
1986年7月,筹建敬老院1处,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
1987年7月16日, 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水利电力部负责同志检查河滩区破除生产
堤情况。20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春云,省人大主任李
振,济南市市长翟永陪同视察黄河滩区破除生产堤情况。
1989年8月, 破土建设平阴镇中学。该校占地75亩,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总
投资2000万元。 现在校学生2408人,教职工159人,是当时济南市规模最大的一处乡
镇中学。
1990年3月,平阴镇获“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乡镇”称号。
4月,镇科协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1年3月22日,镇政府开始对城西洼进行综合治理。投资3000万元,投工282.7
万个,整顿区域面积840公顷,复垦面积687公顷,新增土地面积428公顷,鱼池227公
顷,预计年纯增效益1000万元。
7月, 镇派员参加全国科协第四届代表大会,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并合影留念。
11月,获“济南市义务教育示范乡镇”称号。
1994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拥共建先进单位”称号。
1995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1996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乡镇。
6月22日, 引进济南弘正科技有限公司来平阴镇投资。该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
为台商赖恒雄,总投资375万美元。2000年纳税252万元人民币。
7月14日, 国家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副省长陈抗甫、省民政厅厅长王彦善等及
全国30个省、 市、区领导视察镇敬老院,镇敬老院并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该院
1989~1998连续九年保持省级文明敬老院称号。
是月,被市政府授予“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称号。
1997年1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3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称号。
10月23日,省委副书记李文全、市委副书记孙常印视察济南弘正科技公司。
1998年5月, 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是年,动用土石
方60万立方,加高加宽加固了境内黄河生产堤,彻底根治了沿黄汛期的防汛难问题。
是月,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华扫盲奖”牌。
8月1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视察济南弘正科技公
司。
1999年2月,被市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称号。
3月,市委、市政府为镇计划生育工作记集体三等功。
4月,被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称号。
1997~2000年,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1998~1999年,镇党校连续两年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校”称号。
2000年1月,被省社会治安委员会授予“创安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月,被市委授予“文明乡镇”称号。
11月,获山东省“土地执法模范乡镇”称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210公斤,总产773万公斤,1978年粮食
亩产440公斤,总产达到1620万公斤。2000年粮食亩产650公斤,总产26541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
经营体制,1999年又实行土地延包30年不变,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大力提
倡推广实施农业科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养殖模式,挖鱼池、抬粮田,实施
涝洼治理;山区开发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反季节栽培发展大棚西瓜、大棚蔬菜,逐
渐形成山区林果药材,平原瓜菜桑蚕,城郊畜牧,涝洼渔业的四大产业框架。山区林
果除传统的苹果、柿子、梨外,1999年锦水河、圣母山、白龙山三个小流域分别完成
三个“一千亩”,即1000亩核桃、1000亩石榴、1000亩花椒,以及其他优质杏、枣、
葡萄等稀特品种。 平原瓜菜、大棚蔬菜、大棚西瓜各达到1万亩。城郊畜牧、奶牛存
栏近千头,长荣畜产公司万只小尾寒羊繁育基地,上万头的生猪存栏以及数十种的特
种养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几年综合治理城西洼1000亩,挖鱼池4000亩,
抬粮田6000亩,并逐渐形成了上菜下渔的种养模式,改善了洼区农民的生活水平。粮
食生产推行夏秋双高产播种,实行“双高一优农业”和四作四收,五作五收的主体种
植模式,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地瓜等全面丰
收。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13亿元。
第二产业 建国前,仅有少数石料开采,白灰窑、白铁加工厂等零星私营手工业。
建国初,手工业作坊大部分停办。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农具厂、酒厂、
砖瓦厂、 铸造厂、 建筑队、 运输队等小型社办村办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
1970~1977年,全镇部分村建起了自己的铸造厂、塑料厂、木器厂、石料厂、建筑队、
运输队、 榨油厂等小型企业。1978年,实现产值179万元,从业人员上万人。1978年
后,又建起橡胶厂、织布厂、地毯厂、造纸厂、彩印厂、建安公司、锯条厂、铆焊厂、
汽车大修厂、预制件厂、机械厂、面粉厂、化工厂等企业。1985年后,经济体制改革,
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 形成镇办、 村办、户联办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的良好势态。
“九五”期间,该镇以富民强镇为目标,发挥区位优势,膨胀经济总量,提高运行质
量,加大引进力度,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逐步形成了建筑、运输、铸造、造纸、彩
印、粮食机械、汽拖修配、地毯、棉纺为骨干,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1996年,引进
台商独资企业弘正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引进济南瑞雪螺旋钢管公司、招远势力工
程公司、以及宏源清真食品厂、金工机械厂、东南石化公司、海联石油城等项目落户
济西工业园, 为该镇的工业发展提高了档次。至2000年底全镇共有工业企业447个,
从业人员810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创利税6785
万元。
第三产业 建国前境内孙官、十里铺、尹庄等村均处交通要道,商业、饮食、服
务业较多,南门、东南沟、西关、北门等村地处县城,各种店铺达80余家,建国初,
镇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多处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后,个
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9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县城五
岭路、黄河路、青龙路、翠屏街、府前街、锦水河、振兴街等街道楼房拔地而起,平
阴农贸市场日趋壮大。105、220国道的沿线开发,黄沙市场、建材市场、木材市场逐
步建立,分别建起了顺南、上盆王两个农贸市场,大大地繁荣了农村经济。2000年,
福建海联、东南石化两个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以加油、汽车维护、住宿为主的综合服
务加油站落户105、220两国道平阴镇段,以胡庄尖山圣母山教堂为主的旅游开发正逐
渐拉开序幕。 2000年底,全镇个体私营工商业户达到1350户,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2
亿元,实现总产值1.3亿元,创利税384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04年以前,境内有私塾70余处,学生1300余人。是年开始办学堂,
建立高初等小学6处、中学1处,均由教会、官方分办。1912年之后,限制私塾,发展
新教育, 到1949年, 境内有小学50处、 中学2处,在校生210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53.9%。建国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从
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在巩固完善小学的基础上,发展各类中学9处。从80年代后
期, 到2000年间,镇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起能容纳全镇中学生的高标准公办中学1
处,并建党校1处。2000年,全镇有小学27所,在校生4138人;中学1所,在校生2408
人, 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东关村投资700余万元兴办的
环秀实验幼儿园,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双语实验幼儿园”。
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2568人,自1981年以来,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20余项,
89%以上的通过国家验收。有1人被团中央授予“科技星火带头人”称号,1人当选为
第四届全国科协代表,并被授予“中华魂”奖牌。平阴镇也先后被授予“中国科普先
进镇”和“全国科技推广先进镇”荣誉称号。
平阴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文化。
诸如舞蹈,戏剧,书法,绘画,雕刻,武术等民间艺术代代相继。建国后,群众文化
更加活跃和繁荣。 1956年, 建立文化馆, 1958年,建广播站,1969年建电影队,
1998年起, 开展“五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镇村村完成千册书架工程建设,
闭路电视网络一体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知识化、
科学化和现代化。
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只有20余名中医,和几个中药铺。1951到1960年期
间,相继成立了卫生工作者协会、大联营诊所和城关卫生院,卫生工作人员和医疗设
备有所增加和改善。60年代末,各村成立了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增加到138名,1999年9月,全镇以县中医院为中心,对全镇80多个
卫生室进行改革,建立起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医疗网点16个,既加强了医疗设施,
药品的管理力度,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该镇的医疗服务走在了全县的前
头,并通过了省、市、县三级的检查验收。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广大群众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年人均粮食60公斤,经济收
入30元左右。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80年代
中期,农民的生活开始由原来的菜叶、地瓜干、玉米作主食,向以小麦为主的细粮转
变,继之鸡、鸭、鱼、肉、蛋、奶有所丰富;穿着方面,由过去的衣能遮体,青、蓝、
白三色, 向色彩艳丽,款式新颖过渡,并逐步向高档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全镇
60%以上的农户建筑砖石结构的平房住宅, 11%以上的农户住上了二层楼,14%以
上的农户实现了石基楼板封顶的套间住房,人均占有住房面积30平方米。电话装机总
量占农户的78.3%,闭路电视的普及率占86.7%,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农用三
轮车的拥有量占农户的49.8%, 全镇已完全实现了水、 电、路、电话、闭路电视的
“五通” 。60%以上超过60岁的农民在享受养老保险的同时,每人每月享受10-30元
的生活补助费。从1996年起,镇敬老院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敬老院”和“全省模范
敬老院”的光荣称号,66名孤寡老人在此安度晚年。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镇村建设 本着“县城发展我发展,我要县城快发展”的发展原则,平阴镇立足
县城驻地镇的优势,从内活经济,外扩市场的战略高度出发,发展城郊农业,服务县
城生活。 1995年6月, 实现了百华里镇级公路与105、 220国道的联网。从1995年至
2000年底,拓宽、改造、延伸城内道路10条,形成了5纵5横的建设格局,将县城面积
扩大了近1倍。1996年起,围绕旧城改造,将东关、南门、东南沟等城区650户的旧有
住宅进行拆迁改造成二层楼的居民住宅, 面积5.8万平方米。共建黄河,环秀,锦水
河等商业街6条,建设省级达标环秀小区1处。平阴镇连年被评为“全省创安工作先进
镇”“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潜凤 (李千
峰) 、翟向东等进步学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组织起“平阴学生抗
日救亡宣传队”,开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山头、翟庄建
起了党支部, 至1949年底,共有党员127人,建党支部13个,1976年底,中共党员总
数达到723人。 1998年,平阴镇党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校”,近几年,调整
充实55个村的党支部,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1871人,连续四年被评为“济
南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基层政权建设 1945年9月,设立平阴县城市工作队,1946年1月撤销,设立平阴
县第七区政府, 驻地平阴城。1946年4月,建立平阴城关区政府。1958年10月,成立
人民公社, 城关人民公社和栾湾人民公社合并,称平阴人民公社。1959年9月改称城
关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恢复栾湾人民公社,1963年1月建立东三里人民公社,至6月
撤销, 并入城关人民公社,1970年3月建立革命委员会,公社革委会改为行政机构,
19 71年3月,恢复公社委员会,1982年2月,改为城关镇,1984年4月,城关镇改称为
平阴区, 下设一镇四乡,1985年9月,撤区并乡,平阴区改称平阴镇,建立平阴镇人
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1981年12月, 成立平阴镇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1988年5
月, 成立平阴镇计划生育协会;1999年6月,成立平阴镇工商联合会;2000年7月,
成立平阴镇工会联合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赵淑忠
现任镇长:范嘉池

人物简介
孙光祀(1614~1698) 字溯玉,号祚庭,孙官村人。清顺治乙未进士,选庶吉士,
改授礼部给事中。历任吏、户、礼三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通政使司右通政、太常
寺卿、 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康熙十八年回籍,遇年大饥,捐粮500石,救济历城、
长清、平阴、肥城饥民千余人。后又两次捐谷济贫。出资为孙官村凿井、建桥倍受家
乡百姓称道。
张鹤令(1859~1920) 字坚伯,号鹤令,孙官村人。张自幼好学敏求,尤其酷爱
书法绘画。幼年已初展书画之长。25岁考中拔贡,被派往兖州为官,任期较长。其间
仍勤习书画,馈赠州府官员好友,深受赞赏。张为人正直,不以官势欺人,不贪财治
家。清末政治腐败,他对官府政治制度不满,不慕荣名,辞官归里隐居。不辍笔耕,
苦心研习书画。他珍藏名家书画几千种,对黄庭坚的书法特别赏识,致力尤深。晚年
特别喜爱草书,善画山水花卉,画功艺术精细。他的巨幅中堂《冬菊》珍藏县博物馆。
他一生勤于书画,造诣颇深,在兖州、泰安、鲁中一带成为有一定影响的书画名人,
被后人誉为平阴清末书画家。
何丰林(1873~1935) 南门村人,字茂如。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考入天津武备
学堂,毕业后历任新建陆军第四镇的管带、协统,1912年后任陆军第四师团长、第七
旅旅长、第十师师长。1917年任浙江宁台镇守使,1920年任淞沪护军使,第六混成旅
旅长,1924年江浙战争中任浙沪联军第一军司令,兵败后下野。后任张作霖安国军政
府军事总部部长、 模范团司令, 曾任军事特别法庭审判长,签署判决李大钊绞刑。
193 1年左右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官公署首席参议, 1936年被南京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
将。
何宗莲(1871~1939) 字春江,南门村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甲午战争爆发,
奉命驻守海城,率兵数百名与日军激战于摩天岭,屡次获胜。历任保定将弁学堂总办、
陆军十二协统领、第二协统领、第一镇统制、甘肃河州镇总兵。1912年升察哈尔都统,
不久又升陆军上将、弼威将军。袁世凯窃取民国政权组织筹安会时,何退出官场回到
济南。1915年在济南创办华兴造纸厂、丰年面粉厂。1921年山东发生特大旱灾,遍及
50多县,何邀张振卿、吕镜宇、毛稚云等人筹建山东省赈灾公会、红十字会济南分会
和灾民救济会,何被推选为省赈灾公会会长。先后募集赈济款数百万元,救济百姓数
十万人。
朱名(1863~1949) 字潜斋,南门村人。1898年考中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
辛亥革命后曾先后任河南省项城县、陈留县及山东省济宁县县知事和山东省长公署秘
书、河南省长公署高等顾问等。1912年任河南省项城县知事时,袁世凯的族叔袁六私
种大烟40亩,朱秉公执法,让其限期拔除,袁依仗势力置之不理。朱调集民工强行将
烟苗拔掉,运回县衙封存,同时将袁六捉拿归案。后辞官回乡,常为县内小学讲学传
授知识,1935年编修《平阴县志》(成稿未印)。
翟春照(1877~1953) 字梅生,孙官村人。曾任河南省南召县知县,其间曾有一
地主和穷人打官司,他秉公办理。常用自己的薪俸周济穷人。任满后回乡行医,擅长
儿科,尤精于“敷贴法”。抗日战争时期,精心救护八路军伤病员,受到好评。1949
年12月和1951年4月分别被选为平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和常务委
员。
王学正(1896~1959) 字养山,新博士村人。1918年省立第三师范毕业,回乡任
教。1925年任大留镇小学校长,次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任平阴县教育局长,后任第
五科科长。组建教育行政委员会、教育经费委员会,健全校董会,筹集资金,恢复学
校,创办师范讲习所、第四区、第五区完全小学和民众教育馆。1932年受教育厅嘉奖。
日军侵占平阴后,拒绝出任伪教育局长,后到安徽阜阳省立临时师范、历城乡村师范
任教。建国后曾任陵县边临镇完小、德县一中、齐河函授师范、平阴县夏沟完小、平
阴县城关完小教员。
王万起(1919~1978) 东关村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班长,1949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52年复员回家后历任初级社社长、
高级社社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任社长期间,廉洁奉公,为东关村的农业合作运动
做出贡献,1956年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毕德显(1908.12~1992.1) 中共党员,东三里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
学院原副院长。先后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历任南京中央大学
教授,大连大学电机、电信系主任,后长期在解放军通信院校担任教学、科研、领导
工作,是全国卓越的电子学一级教授。曾负责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雷达工程专业,并最
早倡议和主持举办了全国性的信息理论培训班,是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委员会第一任主
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翟向东 1919年6月生,原名翟咸利,中共党员,南门村人。济南育英中学毕业。
“七七”事变”后参加革命,先后任鲁西北《抗战日报》编辑、记者,八路军一二九
师先遣纵队、新八旅政治部统战干事、宣传干事,冀南《人山报》社长、总编辑。解
放战争期间《冀南日报》编辑部长、副社长、总编辑。
建国后先后任《河北日报》社长、总编辑,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政治研
究室主任、省委宣传部长、《北京日报》总编辑、河北省承德市委书记、《人民日报》
副总编辑。1986年离休,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第三
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著有《塞外风情》《大河车流》《拾叶集》
《金台情思》 及六集电视剧文学剧本《范筑先将军》 等。公共关系研究方面主编有
《中国公关特色初探》《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公关之路探索》等。
席传博 1945年8月生, 中共党员,洪口村人,大专文化,历任中学教师,文化
站长,省农村文化艺术先进者,馆员职称。先后在十多家报刊发表乡土诗几百首,部
分作品在《中外分类诗萃》《世界华文新诗佳句类典》《中国当代短诗选》等40多种
诗集里出版, 20多件作品获省和国家奖, 《山东作家辞典》等多种辞书里有介绍,
199 8年由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玫瑰雨》 ,现为省、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
土诗人协会理事。
胡怀乾 1946年10月生,中共党员,胡山口村人。1965年参军,1982年至1986年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学习,后历任空十五军某部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
长等职。2000年7月任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赵正平 1947年10月生, 西子顺村人,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1968年8月参加工
作, 1973年5月入党,从事教育工作,后历任公社联中负责人,县委组织干事,栾湾
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团县委书记,安城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
1 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在山东农机化学院学习, 毕业后历任洪范公社党委书记、平
阴县副县长、 副书记、 县长, 1987年2月任章丘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
1992年2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常委、秘书长兼市直属机关工委书记,2000年1月,当选为
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
李建青 1951年4月生, 女,中共党员,中土村人,现任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副
院长。在任职期间,有突出贡献,其先进事迹先后在青海电视台、《青海日报》《青
海广播电视报》有专题采访报导。
张秀兰 1954年9月生, 女,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泰安农业学校,现任镇科
协主任, 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多年, 发展农研会24个,会员2040人,建立科技样板田
600 0亩, 良种繁育基地2处,科技成果56项,经济效益120万元,个人曾被中国科协
授予“先进科普工作者”,2000年被收入《21世纪中国人才库》。

(于瑞东 常庆军 王培齐 翟恒利)

责任编辑:马福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