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横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217&run=13

概况
沿革 宋朝置石沟镇,金朝初因天降陨石于村北横置,改名为石横镇。民国元年更
名为福阳乡。1955年11月改称石横区。1958年9月建石横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石
横区。1985年11月改为石横镇至今。
地理位置 石横镇位于肥城市西北隅,镇机关驻地距肥城市政府所在地26.8公里。
北与平阴县的安城乡、平阴镇交界,西与平阴县的孔村镇、店子乡接壤,东与湖屯镇
相邻,南与桃园镇相连。
自然状况 该镇地处丘陵和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西最大距离13公里,南北
最大距离13.65公里,总面积92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931公顷。主要山脉有凤凰山、
围子山、 万灵山、福山、寨山,其中围子山最高,海拔250米。主要河流康王河、汇
河,境内流长17.8公里,流域面积92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
米、谷子、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大豆等。全镇植被面积7544公顷,
覆盖率82%。
全镇辖43个行政村,总人口8.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18‰。全镇少数民族有
回族、 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1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24%。全镇
有张、刘、尹、李、王、邱、孟等56个姓氏,其中张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68万元,1978年为2280万元,20
00年为10.65亿元。 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59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
7.4亿元。该镇以工业发达著名。自1958年境内先后兴建投产6个省属工业企业,即山
东石横发电厂、山东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山东特殊钢厂、查庄煤矿、南高余煤矿、
马坊煤矿; 2个市属工业企业,即肥城市隆庆煤矿、肥城市造纸厂。上述大中型工业
企业促进了石横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项经济的发展。
强镇由来 该镇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左丘明故里,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全镇获得的荣
誉称号主要有:全国五百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山东省中心
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侨务工作先进乡镇,泰安市经济强镇、泰安市
首批小康镇、泰安市文明单位、泰安市乡镇企业明星乡镇、泰安市个体私营经济专业
强镇、泰安市科普文明先进乡镇、泰安市对外开放先进单位、泰安市党建工作先进单
位、泰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泰安市土地管理先进单位、泰安市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中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先进单位、泰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
单位等,1994年7月,泰安市政府把石横镇列为泰安市计划单列镇。

大事记
周敬王四十一年(约前479年) ,左丘明辞官还乡建左史书舍,开始编纂《左传》
《国语》。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 ,太宗皇帝敕封左丘明经师,从祀文庙。丘氏植家槐志
念,后称谢封唐槐。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真宗皇帝拜谒左丘明墓并敕封左丘明为瑕丘伯,封其
四十七代孙丘芳衣巾,以主祀事。
明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敕封左丘明先儒,并御书“先儒之墓”,敕建墓
门坊。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皇帝敕封左丘明为先贤。
清乾隆六年(1741年),先贤左丘明第六十八代孙邱行键和第六十九代孙邱琏,敕
封世系奉祀生员,捐银7000余两,修葺本邑文庙、学宫,受到清政府表彰。孔府衍圣
公孔广赠邱琏匾“承先卫道”,赠其母匾“慈范光前”。
清咸丰六年(1856年),咸丰皇帝旌表“敦崇名教”,赐匾邱府。
1939年,中共七区区委在南高余成立,尹惠青任书记,张守岩任组织委员。
1946年夏,根据中共指示精神,全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共没收地主土地2180公
顷,房屋3179间,分给贫雇农。
1947年11月18日,泰西军分区政委崔子明率部队3000余人攻克石横还乡团据点,
歼敌600余人。
1950年6月, 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有千余名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
志愿军,全区捐款7340元,捐粮5.5万公斤,慰问袋1600个,军鞋2720双。
1958年,南高余煤矿开工建设,1959年投产。
是年,马坊煤矿开工建设,1962年投产。
1960年,查庄煤矿建井,1968年投产,年产原煤60万吨。
1961年4月, 石横发电厂动工兴建,1965年建成投产。1984年列为国家能源重点
工程项目,目前总装机容量133.5万千瓦。
1967年10月,湖屯火车站至石横电厂货运铁路竣工通车。
1968年7月,动工兴建县造纸厂,现年总产值1085万元。
是年11月18日,兴建田山“1030”引黄灌溉工程,境内长12.5公里,1972年竣工,
1973年受益。
1970年8月,开始兴建山东阀门厂和山东通用机械厂。1984年6月合并为山东冶炼
加工厂。1989年8月更名为山东特殊钢厂。
是年4月,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省委副书记秦和珍、李振陪同下视察石横农田基
本建设。
1983年, 筹建圣佛寺水泥厂,占地4.67公顷,1985年投产,几经扩建,现年产2
0万吨。
1987年3月,兴建化工厂,生产电石、乙炔。翌年兴建硫酸厂。
是年8月30日, 因受龙卷风袭击,造成严重灾害。省委书记梁步庭、市委书记宋
法棠视察灾情并慰问灾民。
1993年4月,《中共石横镇党史大事记》(1922~1949) 出版发行,并获泰安市党
史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年8月,《石横镇志》出版发行。是年,镇志被评为“国优”印刷产品。
1999年,修复明代古建筑群--泰山显灵宫,恢复“四月八”传统庙会。
2000年3月, 新加坡丘氏公会派世界著名书法篆刻家丘程光先生来左丘明故里寻
根祭祖,并捐资数万元恢复古墓和墓门坊。
是年6月22日,举行左丘明陵园奠基仪式,9月左丘明陵园首期工程竣工。
是年9月, 召开全国左丘明文化研讨会。近百名专家、教授、学者参加研讨、考
证,认定左丘明姓丘名明,左为官名,里籍、祠、墓均在肥城市衡鱼村。在研讨会上
印发了研讨会纪要,成立了中国左丘明文化研究会。
是年12月,新加坡李氏基金通过香港公司惠寄10万元港币,支持左丘明文化研究
与开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46年夏, 实行土地改革,1949年粮食总产达到156.6万公斤。1978年
粮食亩产320公斤,总产达到224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对境内200余公顷煤矿塌陷地进行复垦,开挖鱼塘130余公顷。
对康汇两河及其支流进行多次疏浚,使水害变为水利,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
占可耕地的96%。1994年被评为泰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2000年粮食亩产
突破1000公斤大关,总产已达3400万公斤。
1990年以来, 全力发展高值田,实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果园380公顷,2000年
见果面积268公顷, 果品产量3680吨。全镇建冬暖式大棚960个,小拱棚740个,主要
种植韭菜、 黄瓜、豆荚、芹菜、葡萄等10余种蔬菜瓜果。每年向市场供应蔬菜5.6万
吨, 亩产值1.8万元。2000年韭菜种植面积6000亩,亩产1800公斤。是年注册了“石
横牌”无公害韭菜,在全省第二家通过了无公害检测认证。并召开了“石横牌”无公
害韭菜新闻发布会。
该镇重视植树造林, 保护生态环境,山区植桧柏180万株,平原林网及四旁植杨
柳树550万株,既绿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43亿元,其中种植业7000万元,林业900万元,
畜牧业5700万元,渔业680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建国前,仅有少数红炉、白铁、砖瓦窑、白灰窑等零星私营手工
业。建国初,手工业作坊大部停办。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农具厂、酒
厂、面粉厂、砖厂、鞋厂、耐火材料厂等小型企业。1962年,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
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1965年成立运输队、电厂施工队和电料厂,1970年至1977年先
后办起查庄矿砖厂、国庄矿砖厂、焦化厂、电石厂、陶瓷厂等小型企业。1978年后,
又办起被服厂、木器厂、石横砖厂、衡鱼砖厂、榨油厂、水泥厂、汽运队、预制件厂、
化工厂等企业。 9个村建粘土或煤矸石砖窑,北部山村建石料厂和石灰窑,12个村建
起小工厂或汽车、 拖拉机维修厂。1978年,镇办企业总产值225万元,村办企业总产
值47万元。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形成镇、村、联户和户
等多种形式办企业。 是年,镇办企业总产值399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259万元。9 0
年代后,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由资源型、加工型向市场外向型经济转移,围绕
“三型”(资源型、加工型、外向型) 、“四路”(调整之路、联合之路、科技之路、
外向之路) ,外引内联,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建材为龙头,以化工、矿山机
械配件、 建筑、食品、煤炭为骨干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200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
77个,从业人员10316人,产品169个品种,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14亿元,完成工业总
产值7.48亿元,创利税4833万元。名优产品有:“万灵山”牌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获
省优、部优、国家质量认证、省名牌、省免检和农业部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溶解乙
炔、工业硫酸质量标准达到国际水平,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达到一等品;液体硫酸铝填
补省内空白,被列为省首批星火计划项目。镇建安公司承建的三中办公楼被评为省优
工程。
建筑业:境内建筑业由来已久,清末民初,境内石、瓦、木、铁四大匠约400人,
四大匠多为“亲连亲”“户连户”“父子师徒相传”。多为个体经营,或由师傅带领
搭帮结伙承包项目,时聚时散,工薪按技术高低确定。建筑工具多为平板、瓦刀、斧
头、锤子、锯、刨子等简易工具。四大匠合作承建或维修民房,少数施工技术高超的
可承建庙宇、瓦房、楼房等。
建国后建筑队伍有所发展, 建筑工匠多系亦工亦农,承担农民的建房和维修。1
958年之后, 不少村队组织了建筑队,承建集体用房和民房。1965年,公社建筑队成
立,各村建筑人员大多加入公社建筑队。1978年之后,随着农民建新房的迅速增加,
石横二、 南高余、新胜等村先后成立村办建筑队,个体办的小型建筑队大量涌现。1
984年, 公社建筑队、村办建筑队均改名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1987年,镇建筑工程
公司有干部职工1573人,村办及个体建筑队发展到49处约1400人。
1978年之后,建筑设备不断更新,打夯机、震捣器、拖拉机、汽车、绞车、钢筋
切断机、搅拌机、轧路机、电焊机、吊塔、起重机等机械普遍运用,施工架改用钢管
钢夹,设安全网。1987年,石横镇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共有各种机械100多台(部) 。施
工水平日益提高,1987年镇建安公司为土建、安装三级企业,不仅能承建一般民用建
筑,而且能承建跨度24米内的砼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多层砼现浇框架结构仓库、车
间, 500~2000吨冷风库,60米以下烟囱和水塔,3000客座、24米跨砼、钢球形结构
影剧院,6000平方米多层各式大楼。安装工程能承建大型设备安装、锅炉安装和供暖、
给水、排水设备等。
2000年,镇建安公司有固定资产1265万元,干部职工1200多人,其中各类技术人
员365人,属国家二级资质企业,三级建筑施工起重机械拆装资质。公司下设9个分公
司、3个经济实体单位,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是集生产、施工、设备安装、
装饰装潢一条龙服务的镇办集体股份制企业。该公司多次被评为肥城市建筑施工先进
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企业、泰安市连续十年安全无事故企业、国家三级计量合格企业、
泰安市明星乡镇企业。2000年全镇建筑业总收入1689万元。
第三产业 建国前,境内石横、衡鱼、大留等几个有集市的大村,均处交通要道,
商业、饮食业、服务业、钱庄等店铺比较多。左丘明故里衡鱼村,各类店铺达30余家。
建国初, 区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石横联村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5 3
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
之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87年,有国营网点15处,集体网
点54处,个体网点发展到700户。此外,农村尚有小商贩300余户。90年代,个体私营
经济步入快车道,国营集体商业服务网点大多实行集体承包或私人承包。近年来,镇
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建起高余、电厂、特钢3个农贸市场,镇驻
地建商业街4条, 蔬菜与干鲜果品批发市场1处,又建4个专业村和两处私营园区。至
2000年底, 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467户,私营企业49家,个体运输户388家,其中客
运户189户, 荣获肥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一等奖,被泰安市委、市府命名为“个体
私营经济专业强镇”。2000年下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中国北方石油总公司(个体)
投资1000万元,建以加油、汽车维护、食宿为主的综合服务型加油站。1998年始,对
境内相关28处名胜古迹进行修葺,举办了石横景点一日游,拉开了发展旅游业的序幕。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987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93亿元,实现总产值1.74亿元,创利
税5103.6万元。
特色产业 石横镇境内有省属六大企业,市属两大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该镇的经
济特色,镇内的一、二、三产业大都是围绕八大企业而兴起,以服务于八大企业为特
点。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04年境内有私塾33处, 学生400余人,是年开始兴办学堂,建初等小
学两处。1912年之后,限制私塾,发展新教育。1930年,兴办初级中学福阳民众学校,
招生50余人。至1949年,境内有小学33处,在校生172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49%。建
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东衡鱼中心村
创办农民业校,10余年,在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多数学员达到初中文化水平。
80年代全镇学校房舍、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90年代,镇投资800万元建起3处高标准
中学和3幢教师公寓。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校,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才累计63 45
人。1993年镇筹集42万元资金作为教育基金,每年利息用于奖励模范教师和优秀学生。
2000年, 全镇有小学15所,在校生4291人;中学5所,在校生4927人。学生入学率、
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1457名。
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792人,自1983年以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8项。
1989年2月, 党委书记王兹英在省科普文明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1990年,中国科
协领导一行16人来石横总结科普经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省市电视台记者
随从采访,外省市科协领导多次来石横参观。同年被评为“泰安市科普文明先进镇”。
石横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诸如舞蹈、地方戏、曲艺、书法、绘画、雕刻、泥塑等代代相继。建国后,群众文化
更加活跃和繁荣。1958年建文化站,1960年建广播站,1971年建电影队。80年代强村
和机关、 学校建图书阅览室,镇建立档案室。1982年9月,成立史志办公室,1988年
12月, 《石横镇组织史资料》出版发行。1993年4月,《中共石横镇党史大事记》出
版发行,成为境内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是年在泰安市党史优秀成
果评选中, 荣获二等奖。1997年8月,经史志工作者15年的辛勤劳动,石横历史上第
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石横镇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全书74.8万字,着重记述建
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二、三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志书还着重记述了
石横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和创造的光辉业绩,有力地体现了时代风貌。
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只有十余名中医,几个大村有中药铺。1951年,成
立卫生工作者协会,1956年成立大联营诊所,卫生技术人员增加到54人。1959年建卫
生保健站,1961年改为卫生院。60年代末,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
医疗制度。 1987年卫生院占地2.47公顷,有门诊、病房楼各1幢,总建筑面积4217平
方米,医务工作者63人,病床60张,辖衡鱼1处卫生所,年门诊病人82911人次,住院
1578人。 此外有村卫生室42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4人。1990年12月,南大留卫生
室荣获“山东省先进行政村卫生室”称号。1991年10月,全县除氟改水现场会在隆庄
村召开。不久,省改水降氟控制地方性氟中毒考核验收组会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有
关专家,对隆庄村的改水工程、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属高水平达标。
水降氟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95年石横卫生院投资30万元安装暖气,投资20余万
元购置B超机等先进医疗设备, 改善了医疗条件,被评为“泰安市配套改貌建设先进
单位”。2000年,有镇卫生院1处,村级卫生室32处,病床178张。
境内学校体育活动空前活跃,体育竞赛形成制度。镇、强村及镇办企业有体育场、
文化活动室等。 石横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有300余年的历史,有“镖不打铜城,枪不
扎石横”和“徐家的枪,梅家的棍,邹家的皮锤不用问”的歌传。建国后,石横武坛
群英,多次参加各级武术比赛、表演并获得荣誉。80年代开始,群众尚武精神复苏并
发展。武坛老将振作精神,热心传艺。不少青年前来拜师学艺,业余武术训练场达20
余处。学校师生亦掀起武术热,自愿成立武术队、组。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广大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年人均粮食80公斤,经济收入
不足40元。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
290公斤, 经济收入46元。70年代,农村吃粗吃饱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吃细
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面食加鸡、鱼、肉、蛋。穿着方面,70年代穿青、
蓝、 白单一色调衣服,如今穿着颜色多彩,样式新颖,逐步向高档发展。如今已有9
0%以上的农户建设砖石结构的新居。北高余新村为全市最大的标准新村,达700余户。
中东、南高余村建起居民楼,查庄村27户农民住进二层高档小康搂。全镇人均住房面
积21.4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7000余部,移动电话1000余部,闭路电视普及率80%。
80年代普及自行车, 90年代摩托、机动三轮、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代步工具。199 4
年,全镇已实现“四通”(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村通程控电话、通油漆路),60%
的农民加入社会保险。由于机械化、电器化的实现,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农村妇
女形成“三个月种田,三个月游玩,六个月挣钱”的习尚。男子作为剩余劳力投入工
业和第三产业。1989年10月,镇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敬老院,有40多位无儿无女的老人
在此欢度晚年。 1998年,该镇被评为泰安市小康镇。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 5
元。
镇村建设 1987年12月,镇委副书记傅士华代表石横镇出席山东省小城镇工作理论
研讨会。1990年12月,实现了百华里镇级公里竣工通车。1991年10月,镇驻地两条主
街道建设竣工。1992年12月,镇驻地的马坊村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1994年8月委托泰安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石横小城镇规划” ,共9图1书。自1997年
以来, 投入城镇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新建楼房300多幢,拓宽改造9条街道,总长2
6公里,先后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和山东省中
心镇。近年来,该镇确立了“政府出台政策,厂矿出资修路,大户投资开发,市政负
责管理”的思路,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5%以上。
按总体规划合理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工业、商业、居住、文化、市政和环
境保护等各项建设,并充分利用保存比较完整的20余处名胜古迹,积极发展观光旅游,
优化了小城镇投资环境。2000年,建成了左丘明广场灯塔,投资70多万元完成了石横
大街974米的硬化铺油工程。 投资26万元,投工3.6万个,完成了左丘明南路350 0米
的路基拓宽工程。完成了以红石河带状公园为主的精品工程。春季一次性植法桐、桧
柏3000株。石横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乡镇”。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22年,石横村尹振祚、尹裕祚在济南育英中学加入社会主义
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石横农民率先组织了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
1939年在南高余建立第一届中共肥城第七区委员会。 1939年5月,隆庄村建立了七区
第一个党支部。 至1940年初,全区共建党支部12个。1949年底,共有党员189人,建
党支部16个。 1976年底,中共党员总数达到1213人。1991年8月,石横镇被评为“泰
安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1994年底,石横镇党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校”。
1998年,在石横村北福山公园建教育基地1处,在镇机关驻地建博物馆1处。近几年来,
调整、充实了22个村的党支部。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2236人。连续两年被
评为“泰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基层政权建设 1939年6月,七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58年9月,成立石横人民公
社, 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称管理委员会。1968年9月,建
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恢复管理委员会。1984年1月改为石横区公所。1985年11月
建立石横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七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工人
团体有石横抗日救国会,建国后改称石横工人联合会,简称工会。农民团体在土地革
命时期有石横农民协会,抗战时期称石横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会。1964年,成立
石横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妇女团体在抗战时期有石横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
救会,建国后称石横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12月改称石横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体在
抗战时期称石横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1946年改称石横青年救国会。1949年
9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肥城七区委员会。1957年7月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石横区委员会。 1952年4月成立石横工商联合会。1982年10月,成立石横镇科学技术
工作者协会。1983年5月成立石横个体劳动者协会。近年又成立了石横计划生育协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卢传河
现任镇长:名树伟

人物简介
左丘明 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人,即今衡鱼村人。曾任鲁国史官,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所著《左传》《国语》是我国重要的史书巨著。
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
“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
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尹式 (1850~1924) 字聘卿,石横村人,清道诰奉政大夫。自幼聪敏,后考入
国子监读书。入仕后,因有政绩,被清廷封为花翎二品衔,候选道诰奉政大夫。辛亥
革命后,他积极宣传倡导兴办教育事业。1922年他卖地五顷,捐现洋六万元兴办教育
事业,中华民国教育部授予“敬教劝学”匾额一块和“捐资助学”一等金质褒章一枚。
尹鹏武(1902~1940) 原名尹振祚,又名尹飞,石横村人。1919年就读于济南育英
中学,1922年入党,是山东省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当时与邓恩铭、王尽美有地下联
系。1926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是年在烟台创办《时兆日报》,宣传革命,后遭国
民党逮捕。获释后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9年秋鲁西区党委肃托时被错杀,造成冤案。
根据1988年山东省委文件,1989年中共肥城县委为其彻底平反。
袁文正(1931~1953) 隆庄村人,1948年10月考入济南白求恩医学院。1951年2月,
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1953年3月18日夜,志愿军某部首长正在朝鲜杨德郡桐洞里开军
事会议,被敌人发现,为保护首长安全,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驾驶小吉普车,开亮
车灯向西驶行,引开敌人空袭目标,被敌机炮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刘崇家(1956~1975) 旅店村人。1975年参加石横镇水利专业队,他带领青年班,
在修筑黄河水利工程三级扬水站时,临危不惧,用铁杠挡住从山上迎面飞来的巨石,
被撞成重伤, 壮烈牺牲,救出了下面正在施工的6名木工的生命。中共肥城县委追认
他为模范民兵和优秀共青团员。是年,《山东民兵》刊登了他的模范事迹。
刘兆峰(1907~1986) 旅店村人,著名民间石雕艺术家。先后参加了肥城吕祖庙和
王庄玉都观的建修。1958年应聘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军事博物馆的修建,负责浮
雕花纹图案,做工精细。被评为劳动模范并受到表彰和奖励。他的雕刻作品被泰安博
物馆收藏。
韩毅民(1915~1987) 原名韩吉甫,隆庄村人。1936年毕业于长清师范,1938年6
月参加革命,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湖西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曾任冀鲁豫
尚和县三区区长,刘邓大军一纵队二十旅五十九团营长、淮宾县委书记等职。建国后
历任长春一汽劳资处长、重庆机械厂、青海机床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中共西宁市委书
记等职。
刘传声 1929年生,中共党员,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衡鱼村人。先后任村大队会
计、大队长、扫盲教师、石横公社知青农场副书记。1960年1月,在农民业余教育中,
创出快速扫盲识字教学法, 出席了山东省第一届教育先进工作者会议;是年6月出席
了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会议。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刘少奇、周恩来和朱德等党
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李寿森 1932年9月生, 中共党员,历任小学中心校长、文教委员、宣传委员、科
协主任等职。1959年出席省第一次少先队代表会议。1959年10月出席全国教育展览会,
受到朱德委员长的接见。1989年10月,中国科协、中国农函大、省委宣传部、省科协
来石横检查科普工作,给予很高评价。省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进行采
访报导。1990年3月被评为山东省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农函大学先进工作者。
杨正武 1937年12月生,著名诗人、作家,系中国诗歌学会、山东作协会员。出版
《太阳和月亮》《爱的风帆》等10部诗集。在海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件。数十次
获国家及省市级文学作品奖,有专访在山东电视台播出,传略被编入数十家典籍。
邱仲生 1942年8月生, 中共党员,衡鱼村人。原北京二炮学术处处长。退休后任
《北京人才市场报》 编辑。他不忘家乡,1994年8月为家乡捐款2000元资助教育;19
99年11月捐款1880元资助左丘明文化研究与开发工作; 2000年9月又捐款1000元资助
左丘明文化研究宣传材料的编发。
李振金 1944年9月生, 衡鱼村人,泰安市中级法院副院长。历任教师、肥城市公
安局秘书股长、法院院长、党组书记等职,国家三级法官。1990年、1991年、1995年
分别获山东省二等功,1993年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一等功。是年,他所领导的肥城
市人民法院被国家最高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他代表肥城市法院赴北京参加表彰
大会。1994年被评为泰安市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中共山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
员”称号。
高佩恒 1952年9月生, 中共党员,石横二街人。曾任居委会副主任、调解主任等
职。 他在民事调解中做出突出成绩,1991年11月被省司法厅授予有功个人一等奖。1
992年12月被中共山东省委、 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称号,获奖
章一枚。1993年11月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孙其昌 1956年1月生, 衡鱼村人,肥城市副市长。历任村党支部书记,石横镇化
工厂、水泥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中共潮泉镇委书记等职。他在水泥厂任职期间,创
出名牌“万灵山”水泥,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1988年他被评为泰安市农民企业家;
1989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优秀青年企业家。
臧传勇 1963年4月生, 西铺村人,中学高级教师,肥城市第五中学校长。撰写教
育、 教学论文8篇并获奖,1988年被评为泰安市优秀园丁,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
师。

(谭玉德 王庆吉 邱国川 尹燕启)

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