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疃镇常家庄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184&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常路两姓迁此立村,1942年称常路家庄。1949年改名为常家庄。
常家庄村位于昌邑市区北10公里,小龙河南岸,东与提子村为邻,西与西付村相
连,北于柳疃镇区接壤,南接前梁村。全村辖区总面积66.66公顷,其中耕地23.33公
顷,企业占地33.4公顷。
全村地处潍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主要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植被
面积13.33公顷,覆盖率40%。
境内交通便利,昌灶(昌邑至灶炉)公路穿境而过,北与辛沙公路为邻,向南10公
里是烟潍206国道。
2000年, 全村共有185户,总人口6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5‰。现有常、梁、
路、高、付、姜、范等8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只有几万元, 1978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8.1万元,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5亿元,人均纯收入4000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7亿元,全村纯收入800万元。
该村是全市经济强村之一,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前列。1992年9月被
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村镇建设文明村庄”称号,1992年12月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
予“乡镇企业明星村” 称号,1994年6月被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称号, 1994年6月被潍坊市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村”“五好村党组织”称号,1997
年3月被潍坊市委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村”称号。

大事记
1945年,成立中共常家庄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常效希任支部书记。
1950年,姜其文组织部分村民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72年3月,成立副业组,开始搞纺织。
1984年4月,组建常家庄纺织印染厂。
1985年5月,投资7万元建成常家庄村幼儿园,敬老院。
1986年4月,投资25万元建成纪念堂。
1985年, 投资475万元进行村庄规划, 统一新建村民住宅, 每户135平方米,
1990年规划完成,共208户。
1991年7月,在昌邑市区北开始建立潍坊昌进织造有限公司,1993年6月投产。
1995年5月,建成5000平方米沿街商贸楼。
1994年3月,投资60万元,建立常家庄村文化活动中心。
1997年6月,投资100万元,在村内主要道路铺设柏油路。
是年6月,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视察昌进织造有限公司。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前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 1950年2月姜其文响应党中央号召成立
互助组。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挖井12眼,购进抽水机1台和3部新型水车。
基本保障了当时的水浇条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987年粮食单产600公斤,比1978年增长200公斤。
1985年,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全村土地集中到28个种田专业户手中,耕、种、
收由集体承担并实行以工补农,免除农业税,种田户只负责管理、收获。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麦种(鲁麦23)进行更新换代。
在管理方面,实行五统一(耕、播、收、打、灌) 。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6万公
斤。2000年粮食单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总产达到500吨,实现农业总产值1800万元。
第二产业 该村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始于高级社时期。当时建起织布厂、塑料
厂各1处, 从业人员40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抓住机遇,于1978年先
后投资1200万元建起常家庄织布印染厂。1984年又上了48台宽幅织机和一条染色线,
具备了年织布250万米, 印染2800万米的生产能力。1992年筹集资金1600万美元与香
港先进化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潍坊昌进织造有限公司,从日本、德国、瑞士、意大
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引进80台喷水织机、拉幅定型机、平网印花机、高温染色机、
砂洗柔软机、预缩机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年产“昌进牌”仿真丝30余个品种
2 00多个花色,1000多万米,产品出口南韩、香港及东南亚各国。1998年又进一步加
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并在全镇率先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 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1996年7月企业被评为农业部大型1档企业, 连年被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评审为
AAA级信用企业,被评为“山东省三资企业500强”。2000年全村工业从业人员1500人,
实现销售收入29596万元, 利润2958万元, 上交税金400万元。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24862万元人民币。
第三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
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常家庄紧靠昌灶公路有利条件,自1990年起先
后投资800万元, 建起5000平方米的商贸楼。建成后,租赁给20多户经商,办幼儿园、
宾馆、纺织原料经销经营食品、维修、铝合金加工等业务,年创收30余万元。2000年
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余人,实现总产值3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000余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占30%,建国后,逐
步改善办学条件。1965年,投资1万元,建起了常家庄小学。1970年投资2万元,对小
学进行了扩建, 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94年投
资60万元,办起了文化活动中心,配套了各项文体娱乐设施,其中图书馆藏书6000余
册。多年来对文化科技事业不断投入, 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投资6万元购进了两台
彩色电视机、 两台录放机以及各种类型的电教片100余盘,订阅报刊30多种,聘请兼
职教师16名。先后派300多人到青岛、北京、济南等院校、科研部门参加培训,有3人
获得高级职称, 10人获得中级职称,180人获得初级职称。几年来,全村先后有60人
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本科10人,大专30人。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年人均粮食仅4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20元。建国后,1957
年全村人均粮食180公斤, 人均纯收入32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90元,1982年人均纯
收入4000元, 人均年末存款余额1万元,多数村民已过上小康生活,全村拥有各种机
动车120辆,其中个人拥有98辆,各种摩托车150辆。全村统一安装了程控电话,拥有
彩色电视机180台,并全部实现闭路化。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房多以土石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
积不足3平方米, 建国后,逐渐被砖石结构代替。70年代后大多利用钢筋、水泥预制
件为主建房。1984年投资45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村委大院。1985~1990年间,村集体
统一规划, 建起208户标准房。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先后开通村内3条大
街1200米, 并逐步实现了硬化、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有2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
街道卫生。 1992年投资110万元在昌灶路西建房50间, 招商引资, 实行租赁经营。
1992年9月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文明村庄”。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80年代
始,幼儿免费入园, 对考入中专或高中者每年奖励100元,考上大学者每人每年奖励
50 0元,还有一条规定:村里的光棍汉,谁给说上媳妇,奖红娘1000~2000元,结婚
时再补助光棍汉1000~2000元。村民的三提五统费全部由集体负担。村集体对全村老
党员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对原退休职工干部实行最低保障金制度。村卫生室设有高
压消毒锅、诊断床等设施,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全村村民均享受合作医疗
补助。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8年3月, 日军侵占柳疃,全村处在白色恐怖之下,党组
织的活动只能秘密进行。1945年春,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常效希任书记。解放战
争时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有15名青年参军参战,50余名民工参加了济南、淮
海、渡江、昌邑等战斗、战役的支前队伍。1950年,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0中共
地方组织全部公开,全村共有党员11名。1951年,梁钦照任村支部书记;1953年常学
增任村支部书记;1973年,高廷伦任村支部书记;1977年付乃贵任支部书记。1992年
成立中共常家村党总支,付乃贵任党总支书记。1998年成立中共柳疃常家庄村党委,
付乃贵任党委书记。多年来,党委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连续15年被评为潍坊市、 昌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连续4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
“文明村”“精神文明单位”称号,2000年,党委下属昌进织造有限公司、常家庄纺
织印染有限公司、常家庄村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4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1年1月, 昌邑民主政府成立后,建立常家庄村农民协会。
之后,村青救会、农救会、妇救会、职工会相继建立。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
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姜言礼任
大队长, 后陆正伦任该职,下设2个生产小队。1968年9月成立常家庄革命委员会。
1983年8月建立常家庄村民委员会, 设委员5人,梁京海任主任,下设3个村民小组。
2000年常家庄委员会由5人组成, 主任梁京海,自1980年以来,村民委员会连续10年
被评为潍坊市、昌邑市模范村民委员会。

人物简介
常化谱(1917~1948年) 1947年7月参加昌邑独立营,作战勇敢,多次受到了部
队首长的表扬。1948年初,随部队升级到第二野战军,任排长。1948年泰安战役,他
只身炸毁敌人碉堡,使战斗取得了胜利,被记二等功。同年在另一次战斗中,光荣牺
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付乃贵 1947年1月生,1968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中文化。1971年从部队转业,1977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他带领村民走企业强村富民之路,先后成立了塑料纺织厂、织布印染厂、纺织印染厂,
并组建了全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潍坊昌进织造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到2000年, 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5亿元, 集体固定资产2.7亿元。 他本人被评为
“全国优秀厂长(经理)”“山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
优秀共产党员,连续15年被评为昌邑市优秀共产党员。

(范旭日 梁京海)

责任编校:孙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