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174&run=13

概况
沿革 坊子镇建制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胶济铁路建成坊子火车站后,人
口骤增,生意日繁,故辟为商埠,设坊子镇。“坊子”一名的由来,因当时潍县通往
安丘、诸城的官道(驿道)路侧有一旅店,名叫“坊子店”,其生意红火,远近闻名,
故而袭用。 坊子镇清末属莱州府,1914年裁府设道,属胶东道。1925年改属胶莱道,
1928年废道, 属潍县。1948年潍县解放,称潍坊市第四区。1956年7月改名为潍坊市
坊子街道办事处。1984年5月随坊子区区划调整,正式设立坊子区坊子镇。1985年5月
与宁家沟乡合并。1992年1月由其中分设出坊城街道办事处。
地理位置 该镇位于坊子区西部, 镇机关驻地距区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与车留
庄镇、安丘市的南流镇相接,北与凤凰街办、奎文区的二十里堡镇交界,西与埠头镇
相邻,南与荆山洼镇接壤。
自然状况 该镇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山东南部丘陵与潍北平原交界地带,地势南
高北低。东西最大距离7.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7公里,全镇占地面积2790公顷,其中
耕地面积923公顷。 主要河流虞河、浆沟河,境内流长13.2公里,流域面积25.7平方
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
大豆等。
全镇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877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全镇少数民族有回
族、满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22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0.12%。全镇有刘、李、张、
卢、陈、辛、徐等58个姓氏,其中刘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 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0万元,1978年为200万元,1986
年镇村企业发展到51处, 职工4375人, 年总产值1825万元,实现利润223.6万元。
1987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516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577万元。2000年,全镇国民生
产总值达2.59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70.9%和23.1%,实现
农村经济总收入7.3亿元,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5元。
该镇工矿企业发达,自1948年解放以来境内先后建起粘土矿、矽材矿 (后改为坊子陶
瓷厂)、裕鲁化工厂、粮食加工厂、潍坊砖厂、潍坊瓦厂、五金修理厂(后改为汽车工
具厂) 、随机工具厂、炉渣砖厂、瓷管厂(后改为耐火材料厂)、无线电元件厂和红泥
洼煤矿、大路边煤矿、潍坊发电厂、坊子酒厂、潍坊玻璃制品厂、坊子内燃机配件厂、
潍坊服装四厂等工矿企业,至1986年境内建成省属企业2个,市属企业1个,区属企业
近20个,镇办企业12个。坊子镇发展成为全省粘土供应基地、潍坊地区建材基地和煤
炭供应基地。坊子内燃机配件厂(前宁家沟村村办企业)1987年被评为山东省乡镇企业
示范单位。
强镇由来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均名列全区镇(街)第
一名; 1998~2000年连续3年名列全区镇 (街) 各项工作量化考核综合评比第一名;
1997~1999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农村工作模范乡镇” 。1990~2000年被评为全市
“文明镇”。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百乡百镇双文明建设明星乡镇、山
东省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山东省农经工作先进集体、山东
省先进基层党校、潍坊市文化先进乡镇、潍坊市文明镇、潍坊市双学双比先进协调单
位、潍坊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潍坊市利用外资先进乡镇、潍坊市第三产业先进
单位、潍坊市创建卫生城先进集体、潍坊市农业产业化战略先进乡镇、潍坊市农村工
作模范乡镇、潍坊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农村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拥军
优属先进单位、潍坊市党管武装先进单位、潍坊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潍坊市老干部
工作先进集体、潍坊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潍坊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

大事记
清乾隆五年(1740年)山东巡抚朱定之奏请朝庭,要求凡产煤处,由民间自行开采
以供炊薪,得以准奏。坊子煤田露头部分,在此期间即被开发。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潍县丁氏在刘家柳沟村附近凿井建煤矿,俗称“丁
家井”。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德国人修建火车站,取名“坊子火车站”。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坊子煤矿井下炸药库爆炸,死亡矿工170人,由此引
发了矿工声势浩大的反帝大罢工,成为山东省产业工人第一次反帝大罢工。
1913年,在山东省首先开始培植烟草。在前宁家沟村村东由田连增试种烟草成功。
是年,建立镇小学一处。
1922年2月4日,中、日两国签订《山东悬案解决条约》,日本政府将坊子煤矿归
还中国。
1925年1月初, 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以孙中山委任的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身
份来坊子宣传革命。
1925年9月, 王全斌、庄龙甲、邹广忠在坊子火车站工人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组
织,介绍邱传贤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坊子镇最早的一名党员(后自行脱党)。
1926年春,中共坊子铁路支部成立。这是坊子第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付书堂。
1928年2月1日,中共山东省执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坊子四马路东段路北举行。
1931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派丁韶言来坊子开展铁路工人工作,成立了坊子特区
支部,丁韶言为支部书记。同时成立了坊子青年团的组织,在坊子铁路工人和学生中
建立了“互教会”“女学会”“世界语学会”等党的外围组织。
1938年1月9日,日本侵略军攻陷了潍县城,赵家村村民赵大教、赵大海率众奋起
抗日,袭日军,翻敌车。
1938年4月25日, 日本侵略者火烧赵家庄,大火持续三天三夜,赵家庄绝大多数
房屋被烧光。
1948年4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坊子。
是年4月16日, 正式成立坊子市区区委、坊子市区人民政府,郭石任区委书记、
区长,许杰任副区长。
1949年4月, 成立坊子“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坊子中国少年先锋队。于坊
子火车站南建立汽车站。
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为潍坊市,设坊子区,建立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
1951年1月,潍坊市坊子区改为潍坊市第四区,设区公所,辖6个乡、27个自然村、
3169户、16221人,土地2380公顷。
1954年7月,潍坊第四中学在坊子建校。
是年,成立服装生产组,1978年改名为潍坊服装四厂。
1958年4月,张路院水库动工兴建,先后投资3万元,投工5万余个,1959年7月建
成,面积584亩,蓄水量15479立方米。
1973年1月,前宁家沟燃机配件厂建成投产。1980年6月获联合国粮油组织代表团
好评。 1987年达到年产值400万元、利税25万元的规模,被评为山东省乡镇企业示范
单位。2000年改名为裕隆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
1984年5,设坊子区坊子镇。
1985年5月13日,原宁家沟乡并入坊子镇。其时,全镇辖8个街道居委会、24个行
政村,总人口4.52万人,耕地面积1431公顷。
1988年3月,罗非鱼在全镇试养成功,30尾鱼苗安全越冬。
1988年10月底,东王村民王保明在田间坟茔五女冢挖土时,挖出战国时期青铜剑
一把, 长52厘米,宽10厘米,剑把长10厘米,重850克,剑刃锋利,上有锈斑,现存
镇政府。
1992年3月, 镇政府与美国国际远景公司合资建立潍坊远景智力玩具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木制儿童玩具的生产经营,产品全部出口。
1993年3月, 以潍坊跃进煤矿、潍坊大路边煤矿等煤矿为基础,成立“坊子煤炭
实业公司” ,1998年4月与红泥洼煤矿联合成立“鲁光煤炭实业公司”,主要从事煤
炭、建材等产品的生产经营。
1993年6月, 坊子水泥制品改制为“潍坊弛明实业公司”,实行独立核算。生产
的各种型号的水泥电杆、 水管等产品畅销省内外。1999年8月,该公司顺利地通过了
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认证。 2000年,该公司上缴税金470万元,实现利润300万
元。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49年前,粮食亩产仅100公斤左右,人均占有粮食208公斤。1950年
冬实行土地改革, 人均占有土地2.2亩,1959年粮食亩产181公斤,总产达到660万公
斤。1978年粮食总产725万公斤,农民人均经济收入127.4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先后修建水库、塘坝14座,扬水站38座,打机井14眼,铺设防渗明渠9800米、地下管
道1.95万米,使90%以上的耕地实现了水利化,粮食产量连年递增。2000年全镇粮食
平均亩产583公斤,总产488.5万公斤。
1992年以来,大力进行种植、养殖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高效农业,全镇以优质
果品、大棚蔬菜、大田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种植业,以淡水鱼类、奶牛、肉牛、肉
兔、肉鸡、蛋鸡、生猪和特种动物为主的养殖业渐成规模化发展格局,农业生产效益
稳步增长。 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667.1万元, 其中种植业869万元, 林果业
15.1万元,畜牧业1621.3万元,渔业161.7万元。
第二产业 建国前, 仅有部分小手工业作坊,从事简单的加工。1950年6月,成
立工商联合会,加强了对工商业的组织领导,至1951年底先建起了铁工厂、火柴厂、
制杆厂、 酒厂、机器厂、织布厂等企业。1958年建起了粘土厂、农具厂、肥料厂等8
个生产单位, 有职工855人。1960年国营和地方国营企业发展到9处,职工15069人;
公私合营与合作企业14处,职工1218人。1959年街道工业已发展到拥有厂(组)26个,
职工2401人, 年创工业总产值1716万元,收入185万元。1964年成立镇工业办事处,
凡镇办、 街道办的工厂企业归“工办” 统一管理。 1978年,镇办企业完成总产值
121.2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认真贯彻落实放宽、搞活的经济政策,改革生产
管理体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1984年,贯彻落实中央1号、
4号文件和山东省委《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决议》,广开门路,发挥地理、资源优势,
在煤矿、建材、建筑、食品、机械加工、轻工和服务行业上全面发展。是年,镇办企
业发展到15处,产值1001万元。1987年,镇村企业发展到52处,完成企业总产值2820
万元, 实现利润293万元。1990年以来,以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心,广
泛内联,招商引资,先后成立了镇工业贸易公司和工商联合会,建起了建筑工程公司、
煤炭实业公司、钢丝厂、汽修厂、煤炭加工厂、多孔砖厂、造纸厂、方便面厂、玻璃
制品厂、中美合资智力玩具厂、酒厂、纺织配件厂、机械厂、电子器材厂等近20处企
业,开发科技含量大、 市场占有率高的新产品260余种,全镇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
化,形成了以机械加工、纺织、造纸、食品、木制品、水泥制品、建材、建筑等为主
的新的支柱产业。裕隆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30余种阀门产品和40余种消防
栓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16个国家和地区;远景智力玩具公司生产的木制玩具全部出
口国外。2000年全镇集体和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85个, 从业人员9621人,年内实现
工业总产值9.6亿元, 销售收入7.8亿元,利润4000万元,实缴税金1900万元。建材
业2 000年从业人员1898人,实现总产值7600万元,利税812万元。
第三产业 坊子镇受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商业发展较早,基
础较好, 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店号比较多。1933年,境内有各类店铺237家,商
民1200余人。 建国后,全镇第三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0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坊
子工商联合会,下设工业支会,商业支会、摊贩支会。1951年建立消费合作社,供销
合作商业进一步发展壮大。1953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工商业者响
应政府号召, 组织起工商联营或公私合营。1956年有26个行业实现了公私合营,330
户工商业户中有222户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坊子的繁荣带来了
勃勃生机,市场开放了,经济搞活了。1978年成立了坊子商业管理站 (后改名商业办
事处) ,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83年建有商业门市部44处,年销售额84
万元; 国营商业27处,有职工436人;集体商业17处,职员213人;供销全作社2处,
职员72人;镇办商业有42个网点,经营1575个品种。
1984年镇属商业营业额为298万元; 镇办饮食服务营业额46.4万元;集体商业营
业额107万元。1985年坊子建区施政以后,商业有了新的起色,商业区集中于六马路、
公安街和三马路,有50个网点。20世纪9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个体经营
户发展到1100余户。近几年来,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建起刘家
柳沟、石河园、大路三处农贸市场,果品、小吃街各一条,轮胎批发交易市场一处,
旧机动车辆交易市场一处。至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业户达到1140户,私营企业96
家。200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85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460万元,实现总产值1.68
亿元,创利税960万元。
特色产业 坊子镇境内的煤炭、建材资源比较丰富,煤炭、建材构成了该镇的经
济特色;又地处城区,交通方便,人口密集,对镇内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极为有
利。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01年境内开办小学堂一处,在校学生20人。1913年境内有小学11处。
1919年又办起模范小学(即今三马路小学) 和南洋小学2处学校,1926年办起铁路扶轮
小学, 教师10多名,设1~6年级六个班,在校学生230余人。建国后,幼儿教育、普
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坊子刚解放就积极开展了对干部和工人的业余政治和文
化学习,办起了一系列的干部夜校。1951年在街道和农村大力进行扫盲活动,中小学
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从1948年到1954年先后恢复建立了三马路小学,煤矿职工子弟小
学、潍坊师范、铁路中学等。1959年境内建有小学20处,有学生2777人;托儿所48处,
入托儿童2011人; 幼儿园44处,入园幼儿2047人。20世纪80年代初镇内有中学3处,
在校生1791人,小学3处,在校生19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987年新建中学
一处, 全镇共有中学4处,6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50人,教职工327人;有小学2 1
处,1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12人,教职工214人。1985年,全区考试成绩坊子镇名
列第一,初中升学率达90%,小学升学、入学、巩固合格率均达国家标准。1987年在
全区中学数学竞赛中镇中学荣获第一名。 2000年,全镇有中学1处,教学班18个,在
校学生1359人;小学9处,在校学生1180人,小学入学率、升学率均达100%;幼儿园
20处,其中8处被评为市级一类园所。
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052人,自1972年以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6项。
1983年坊子内燃机配件厂的汽缸盖科技改造项目获省机械局、 市经委一等奖,6160A
型、 6135型、16V240型等8种汽车缸盖产品1988年被评为省优产品,1989年被农业部
评为部优产品。
坊子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灿烂光辉的文化。
诸如舞蹈、地方戏、曲艺、书法、绘画、雕刻、剪纸等民间艺术代代相继。解放后,
群众文化更加活跃和繁荣。 20世纪60年代建广播放大站,70年代建巡回放映队。自
1985年建立文化站以来, 全镇艺术节活动月、书法展和“文明村杯”歌舞大奖赛每
年举办一届。全镇先后建成高标准农村文化院13处,院内设有游艺室、阅览室、学习
室、乒乓球室、老干部活动室、新兵之家、办公室、篮球场等活动场所。1986年团中
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到前宁家沟村文化院考察并作了重要讲话,为该文化院题词“农
村文明之花”。1988年刘家柳沟村文化院被团省委授予“青年之家”荣誉称号。90年
代镇建立档案室,内设15个档案类名。1988年12月《坊子镇志》编撰完毕,全书23万
字,全面记载了坊子镇的自然概况、政治、经济、文教卫生、军事、人物、社会等各
个方面近百年的发展变化情况和重大事件,着重记述了坊子镇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和
创造的光辉业绩,有力地体现了时代的风貌。
建国前, 境内医疗条件较差,有9家中药铺、11家中西药铺,药房规模甚小,人
民健康没有保障,瘟疫流行,死亡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群
众的身心健康,积极发展卫生防疫和医疗事业,1956年后,先后组织办起了坊子中医
诊所、卫生保健站等。1958年经上级批准,组建了综合性的坊子联合医院,农村普遍
办起了卫生室,实行了个人承包,提高了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986年全镇村村建
有卫生室,其中甲级卫生室有12处,坊子镇被评为甲级卫生室先进单位。1984年,镇
卫生院占地0.38公顷,建筑面积624平方米,房屋39间,有医务人员21名,床位15张,
年就医人数为15644人次,主要医疗设备有X光透视机、显微镜、科普勒仪、电疗器等
等。 现镇卫生院有门诊、病房楼1幢,建筑面积2360平方米,医务工作者96人,病床
40张,年门诊病人15287人次,住院577人。
境内学校体育活动空前活跃,各项体育竞赛形成制度,培养出不少优秀体育人才。
潍坊四中学生祝玉芹1985年获全国女子手枪和气手枪射击两项冠军,1986年在第九届
亚运会上获得手枪射击团体金牌。 学生张凤霞在1985年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
1500米第一名,学生王义学1963年撑杆跳越过了2.9米,被省体校吸收为职业运动员。
人民生活 建国前,群众生活非常贫困。街道居民有的从事半农半商,有的小本
经营手工业作坊,勉强过着自给或半自给的日子,农民由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一遇
到灾年生活便难以维持。 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78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25公斤, 经济收入127.4元。1988年,全镇农民人均口粮
432公斤,人均经济收入821元。70年代,农村吃粗吃饱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
吃细以小麦面粉为主, 90年代吃好以面食加鸡、鱼、肉、蛋。2000年有7个村建成了
村民楼房住宅示范区,全镇21个村均达到了小康村标准,90%以上的农户成了小康家
庭,全镇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闭路电视入户率55%。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提
高,农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腾出更多时间和劳力投入工业和第三产业。有23位老人
在镇敬老院欢度晚年,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75元。
镇村建设 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快发展,坊子的镇村建设有了一个突
破性的进展, 坊子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0年基建投资13.69万元。1976年全坊
子干群大战100天,挖土1.8万立方米,铺沥青路面3691平方米、水泥路面1000平方米,
城镇面积进一步扩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坊子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的
加强。 1979年铺设沥青路面长达730米、4060平方米。1982年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
上级政府投资22万元、单位集资15万元,将公安街、一马路东段、三马路西段、四马
路西段、五马路、六马路等主要街道和单位前以及主要小巷进行了整修并铺以沥青。
几年来共铺沥青路面35045平方米,改变了过去“下雨水泥路,睛天扬灰路”的状况。
同时, 上级政府拔款3.2万元, 单位筹资3000元, 铺设了公安街、六马路排水管道
1675米。1984年完成了坊子镇城区供水工程。1986年镇政府投资1.5万元,居民集资1
万元,建成了一马路居民生活用自来水工程。1980年新建坊子影院,同时把新扩建的
马路全都安装上路灯。 原来的商业中心由一、 二马路移到了三、六马路和公安街。
1986年~1987年先后建成了农贸市场和坊子贸易市场,1984年至1987年新建了行政街、
西二马路、西三马路、西四马路、西五马路、宁家街等,并完成排水工程6065平方米。
1984年9月动工修建了军民路(即现在的八马路) 。全镇21个行政村80%完成村庄规划
和铺设柏油路面。坊子镇成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在坊子较早的传播马列主义, 开辟党的工作的是庄甲龙。
1924年庄即以个人名义给坊子模范小学教师何凤鸣寄送革命书刊《向导》《新青年》
等,宣传革命道理,开始在坊子曹庄一带播下革命种子。1924年暑假,在庄甲龙的帮
助下,何凤鸣等几位教师在坊子模范小学办起了工人识字班, 进行革命宣传。 1925
年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以孙中山委任的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的身份来坊子宣传革
命。同年秋,庄甲龙、王全斌(共产党员,毓华高等小学教师)把在坊子一带的学生、
工人、农民中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的牟光仪、 邱传贤、 郭家瑞先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1926年春,中共山东省执委会派付书堂到坊子铁路机务段开展工作,成立了坊
子铁路支部,这也是坊子第一个支部。1927年,中共山东省执委会派省执委委员刘俊
才、党员宋耀庭、高元君到坊子开展工人和农民运动。邱传贤主要在坊子火车站帮助
付书堂开展工会工作, 并先后介绍了丁其禄、何凤池、王淑芳等人入党。1929年6月
叛徒王复元到坊子铁路机务段活动,党组织大部分被破坏。1930年中共山东临时省委
根据形势需要,指示“要迅速在城内或坊子建立起组织机构,加强与省委的联系”。
1931年2月, 潍县县委书记刘良才以做木工为掩护来坊子活动,11月又派党员陈铭新、
高松溪到坊子煤矿组织工人斗争,工人运动很快进入高潮。12月,省委又从青岛派丁
韶言到坊子工人中开展工作,先后发展铁路小学教师马巨涛、工人张云桂、尹昆明、
郑寿山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成立了坊子特区支部,丁韶言任支部书记。1933年7月,
省临时执委、 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7月13日叛徒宋鸣时带领捕共队在坊子大集上逮
捕了潍县县委书记刘良才,从此坊子党组织处于活动低潮,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
1943年春,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鲁中区党委派许杰和尹宗礼深入敌占区坊子,
建立了坊青工委,工委书记许杰,委员有闫春成、薛玉祥、武嘉澎,政治交通员尹宗
礼,隶属鲁中区党委城工部和三地委领导。坊青工委以安丘六区潘家庄为基地,以坊
子西王松为联络点,依靠根据地,面向敌占区,积极向城市渗透,广泛开展群众工作。
从坊青工委成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两年来,工委下属地下党组织发展到十几个,发展
党员近100人, 并建立了两支武工队,共百余人。坊子党的组织由1925年的第一个党
员起, 逐渐发展壮大,土改前有党支部3个、党员52人,1978年全镇党支部35个,中
共党员总数达到624人。 到1988年全镇党支部发展到53个,党员1070人。近几年来,
调整充实21个村的党支部。2000年,全镇共有党委2处,党总支7处,党支部44处,党
员人数发展到945人。
基层政权建设 1948年4月28日, 坊子区委、区政府成立。1951年,坊子区公所
成立。 1956年6月,潍坊市人民委员会坊子街道办事处成立。1958年12月,潍坊市坊
子人民公社成立。 行政机构称街道办事处,实行政社合一。1970年1月,潍坊市坊子
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1980年1月潍坊市坊子街道办事处成立。1984年4月潍坊市
坊子区坊子镇人民政府成立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建国前,农民团体在土地革命时期有坊子农民协会。坊子
镇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改称坊子镇妇女联合会。1950年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坊子四区委员会,1957年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坊子街办委员会。1950年成立坊子
工商联合会。1990年12月成立坊子区消费者协会坊子镇分会。近年又成立了坊子镇计
划生育协会、坊子镇老年人协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王勇
现任镇长:杨洪义

人物简介
刘贯一(1907~1973) 原名刘圣道,字贯一,坊子镇刘家庄村人。是坊子镇旧文
人中惟一有著作的人, 曾著有《抗战外史》一书,记述抗日爱国的事实,全书66篇,
202页。 该书出版时,由当时国民党山东省长何思源题写书名,文学家、教育家王统
照为此书写了序言,出版后销售量极大,该书现在山东省图书馆有藏。
于文卿(1924~1986) 少时上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南京做党的地下工作,被捕
入狱一年,后回山东渤海军区参加了何凤池领导的抗日武装,后到莒南任县长。以后
转第三野战军,任妇女干校后勤处长。1954年调任北海舰队后勤部部长。1959年转业
任山东省电力厅供给处书记。后调安徽省玉溪电力综合厂任党委书记。文革后调山东
省青岛市委工作,病逝青岛。
许杰 1916年生于坊子,祖籍青州市朱崖乡。小学毕业后入胶州中学学习,1939
年在安丘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来坊子发动胶济铁路沿线工人运动,任坊(子)--
青(州) 工委书记。1948年坊子解放后任坊子区副区长,后调潍坊特别市任组织部长,
1950年任山东省总工会组织部长。 1952年调山东省工业办事处,同年出任我国驻苏
联大使馆商务参赞。1956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央工作,任国务院一机部办公厅主任和中
国汽车总局党委书记,1987年离休。
卢凯森 1937年生于后张村。 7岁入本村小学学习, 14岁考入青岛铁路中学,
1955年入伍继升入南京军事学院。1958年分配到广州军区海南岛部队任连指导员,后
调国防工程指挥部,继又调任海南岛军分区参谋、作战处处长、师长,1987年任海南
岛军分区副司令员。
卢信义 1933年生于高村。早在泉河小学读书,毕业后入安丘刘家尧中学,中学
毕业后考入山东医学院,1953年毕业分配到济南中心医院工作,后调济南市立二院工
作,任院长,并任山东省眼科学会理事和《眼科激光学》主编。
刘龙庭 1939年10月生于石河园村。 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 后升入潍坊四中,
196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美术系,文革后考入上海美院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结业
后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任《人民美术》副主编。

(刘瑞强 刘乐亮 王文成 许中升)

责任编校:温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