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150&run=13

概况
沿革 明、清时期,大王镇为乐安县乐义乡。1914年,为广饶县孝区。1929年,
为广饶县第二区, 辖22乡、 4镇、81村。1939年10月,属益、寿、临、广四边县。
1940年4月, 复为广饶二区。1942年2月,复属四边县。1945年8月,为广饶县第二区。
1949年10月, 改称刘集区。1951年9月,复称广饶二区。1955年10月,复称刘集区,
辖8乡。 1958年5月,撤区并乡,改为大王乡;同年9月,为东风人民公社第四社;同
年10月,以驻地命名,改为大王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称大王镇。
地理位置 大王镇位于黄河三角洲南端、广饶县境东南部。镇机关驻地距县政府
所在地12.5公里。东与寿光市相连,南与青州市、临淄区交界,西与西营乡毗邻,北
与稻庄镇接壤。
自然状况 大王镇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略倾,坡降比为0.48
‰。 全镇东西最大距离8公里, 南北最大距离9公里, 总面积7100公顷, 其中耕地
面积3876公顷。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交通便利,东(东营港) 红(郯城红
花埠) 高速公路和青(州)垦(利)公路纵贯南北,潍(坊)高(青)公路横穿东西。主要河
流有阳河、 裙带河,境内流长分别为14.6公里、6.5公里,流域面积分别为26平方公
里、60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经济作物主
要有棉花、蔬菜、花生、花卉等。
全镇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为5568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全镇少数民族有
白族、 傈僳族、土家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86人,占全镇人口总
数的0.33%。全镇姓氏有李、王、刘、张等50余姓,其中李姓人数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 全镇社会总产值200万元 (折合新人民币) , 1978年
为600.49万元,2000年为61亿元。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之比
为10∶77∶1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98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6亿元。
乡镇企业是大王镇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柱。1958年,境内即相继成立了铁木厂、马车
运输站、面粉厂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至2000年,乡镇企
业已发展到1063家,从业人员2.29万人,其中年产值超过3亿元的企业6家,年产值超
过千万元的企业10余家,形成了以造纸印刷、汽车配件、石棉橡塑、建筑建材、化工
电子、筑路运输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体系。
强镇由来 1986年,大王镇即成为鲁北地区第一个工农业产值超亿元的镇。东营
市成立以来,该镇的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一直名列全市乡镇第一名。全镇获得
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好、对社会贡献大乡镇”、全国精神文明建
设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最佳乡镇、全国小城镇建
设示范镇、中国花木之乡、省文明单位、省明星乡镇、省百强乡镇、全省社会发展综
合试验区、山东省专利镇、省星火科技示范乡镇、东营市乡镇企业冠军、东营市多种
经营冠军、东营市十强乡镇等。

大事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邓家村邓天一加入中国同盟会,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
争中。
1925年初,境内相继建立了中共延集村党支部、中共刘集村党支部,为山东省最
早的农村党支部。
1926年2月, 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及其他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
籍、材料传入刘集村。
1941年1月18日夜,广饶、益都、临淄3县的日伪军1000余人包围刘集村,杀害中
共干部、战士79人,群众4人,制造了“刘集惨案”。
1958年9月,成立大王人民公社,成为全省第一个一级核算单位。
1986年7月9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到大王镇视察工作,称赞大王镇为“东
营市的一枝花”。
是年,大王镇工农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鲁北地区第一个“创亿镇”。
1987年,全省文学界“晏婴”金像奖有奖征文活动及颁奖大会在大王镇召开,著
名小说创作家王光明、李存葆和来自省内外的40多名作家和学者到会。
1988年8月, 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光明联袂创作的反映大王镇经济、政治体制改
革的中篇报告文学《大王魂》在《人民文学》第8期发表,《小说月报》作了转载。
1990年, 大王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大关,受到市委、市政府通令嘉奖,并
被授予“东营市乡镇企业冠军”称号。
1991年7月22日, 由山东电视台、山东电视剧制作中心、东营电视台、广饶电视
台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那时星光》在大王开拍。该电视剧以1920年出版的中译本
《共产党宣言》在大王一带珍藏和流传的故事为线索,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中国共产党
创建时期农村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过程。
1992年9月,东营市造纸厂(前身为大王造纸厂) 被省体改委确定为山东省首批50
家股份制试点单位。
是年11月15-18日, 济南军区司令员张太恒中将到大王镇视察,并到故乡东张庄
村看望了乡亲。
是年,大王镇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成为鲁西北地区第一个百强乡镇。
1993年9月21日,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到东营市纸业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视察指导工作,并题词“鹏程万里”。
1994年4月, 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到东营市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视察工
作。
是年6月, 大王镇被列为山东省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这是继临沂罗庄镇之后,
获此殊荣的省内第二个乡镇。
是年7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到大王镇视察基层党
组织建设工作。
是年9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兆祥率全国政协委员103人,到东营市纸业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视察工作,并题词“创一流效益”。
1995年8月1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中心及省、市计划委员会一批专家、
领导计30人到大王镇,对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设计规划进行考察指导。
是年9月17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宋法棠到大王镇视察指导工作。
是年10月18日, 《中国信息报》公布1995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100强,大王镇信
义企业集团公司榜上有名,成为东营市第一家进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百强的企业。
是年10月27日,经省体改委、省经委等有关部门批准,东营市纸业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晋升为省级重点企业集团,更名为山东华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19日,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振到大王镇华泰集团、信义集团公司视
察。
1997年3月7日,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凤基到大王镇视察。
是年3月23日,中宣部确定大王镇西李村为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是年5月24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到华泰集团视察工作。
是年8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李文全到大王镇视察工作。
是年8月21日,山东省副省长吴爱英到大王镇视察。
是年8月28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赵长风到大王镇视察指导工作。
1998年1月4日,山东省副省长韩寓群到华泰集团、信义集团公司视察工作。
是年2月11日,经省政府、省体改委批准,山东大王农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成为东营市首家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农业股份公司。
是年6月6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春亭和副省长、省政府秘书长林廷生
到大王镇视察。李春亭题词“靠科技攀高峰,实现二次创业”。
是年6月9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修智到大王镇王西村、华泰集团、新
科农场视察指导工作。
是年7月28日, 山东省首家乡镇人才市场--大王人才市场成立大会在成人中专召
开。
是年9月4-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到信义集团、华泰集
团视察。
是年10月28日,以色列驻华大使南月明到大王东方种苗公司、新科农场、凯银特
菜公司参观考察。
是年12月25日,山东省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在大王镇召开。
1999年2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原济南军区司令员张太恒上将到大王镇张庄村、
3000亩蔬菜园、幸福公寓走访慰问。
是年5月8日,山东省综合开发现场会在大王镇召开。
是年5月15日, 国家林业局党组委员、林科院院长江泽慧率林科院党委成员及工
程、农业、林业院士30多人到大王镇考察。
是年11月17日,山东省委常委、省纪检委书记赵春兰一行到大王镇对两个文明建
设进行调研。
是年11月30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在团中央常委、团省委书记李群等领导
陪同下,到凯银特菜公司视察共青团工作。
2000年6月7日,瑞典韦斯特曼省新任省督石麦茨及前任省督扬·吕德率领的瑞典
韦斯特曼省政府暨环保代表团一行20人,在山东省副省长陈抗甫的陪同下,到华泰集
团进行友好访问。
是年6月底,大王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首批“中国花木之乡”。
是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到大王镇视察工作。
是年9月3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道玉一行到大王镇视察指导工作。
是年9月20日,山东省体改委创业板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在大王镇召开。
是年9月21日,第四届国际非木浆造纸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华泰集团召开。
是年10月17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陈建国及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的负责人一行
6人到大王镇视察。
是年10月26日,山东大王专修学院落成,成为当时全省惟一的一处乡镇办高等院
校。
是年11月14日,大王镇被山东省知识产权局授予“山东省专利镇”荣誉称号。这
是全省第十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初,大王镇农产品以粮、棉为大宗,以种植蔬菜为副业,人多地
少。1949年,粮食平均亩产47公斤。1978年,有耕地面积4355.7公顷,粮食平均亩产
3 41公斤,总产1703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王镇立足实际,狠抓农业产业调整,向现代化农业进
军。“九五”期间,全镇投资1000多万元,农田实现了“沟、渠、路、林、桥、涵、
机、井、房、泵”十配套,配电变压器增加到251台,新架线路117杆公里,1999年完
成了51个行政村的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在粮食高产、稳产的基
础上,种植面积由“八五”末的2867公顷压缩到2000年的2533公顷,重点发展蔬菜、
花卉、林木等主导产业,形成了建设两大基地(花卉基地和蔬菜种子基地)、发展八大
农场、开发十大名优产品的格局。山东大王农茂集团投资8600万元,引进了以色列、
法国、奥地利、意大利产自走式喷灌机23台,以色列产蔬菜大棚滴灌设备21套,以色
列阿拉斯加2000型种苗温室4栋(1500平方米) ,建成了山东省第一个万亩良种和卷盘
式自动喷灌节水示范区,2处高科技农业示范场和1家种苗公司,带动全镇蔬菜大棚发
展到21200个,年产蔬菜3.9万吨,使大王镇成为东营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凯银”
牌绿色食品已进入俄罗斯、荷兰等国家和京、津、沪地区市场。
1995年以来, 大王镇走出了一条既绿化环境又取得经济效益的林业发展之路。
2000年, 大王农茂集团承办了国家级“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地项目”,全年投资
170万元, 栽植三倍体毛白杨等各类树木20万株,建成速生示范林100公顷,优质芦
竹14公顷, 使造林面积达到1119公顷。大王镇被授予“全国林业镇建设先进镇”称
号。果品生产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先后引进黑提葡萄、红提葡萄、美国油桃等一批稀、
特、高品味果品,年产量270吨。
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793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7200万元,林业总产值
79万元, 牧业总产值611万元。 粮食、经济作物产值比为85∶15。全镇节水面积达
1000公顷,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第二产业 建国初期,境内第二产业仅有食品、工艺品、红炉、鞋帽等零星手工
业。1959年春,大王公社建起第一处社办企业--铁木厂,后相继建起砖瓦厂、面粉厂、
马车站、鞋厂等14家社办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王镇(公社)乡镇企业得以
较快地发展。 1978年,镇、村企业总产值513万元。进入90年代,大王镇的第二产业
发展既快又稳,形成了以造纸印刷、建筑建材、机械化工、石棉橡塑、轿车配件、农
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发展框架。山东大王集团是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已发展成为
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集团的紧密层企业中,涌现出了6家年产值过3亿元的企业,十
几家超过千万元的企业。华泰集团是国家大(一) 型企业,全国520家重点企业集团之
一, 有员工4000余人,固定资产30多亿元,2000年完成产值8.18亿元,销售收入8.9
亿元,利税2.2亿元, 连续4年利润总额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华泰股票于2000年9
月28日在上海成功挂牌上市, 其产品有凸版纸、胶版纸等9个系列,50多个品种,均
为省优、部优产品, 畅销全国并远销海外。东营信义集团年产值超过3亿元,是省高
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高级轿车制动片是桑塔纳、奥迪、夏利等车的配套产品。金岭集
团公司生产的羟丙基瓜尔胶粉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东营科达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省6家一级市政企业之一, 主要承揽国内外高中级公路桥梁、供排
水、园林绿化等工程。由于骨干企业的带动,全镇中小企业蓬勃发展。2000年,全镇
工业企业发展到140家,工业从业人员7000余人;建筑业从业人员2500人。
2000年,全镇企业总产值59亿元,工业产值51亿元。“九五”期间上缴各种税金
5.69亿元,上缴镇财政5778万元。全镇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占产品总量的35%,高新科
技贡献率达42%,高新技术产业化初具规模,已有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
系认证。
第三产业 建国前,境内仅有大王、延集两个集市,商业、服务业、饮食业店铺
十几家。 建国初, 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大部分私营商业加入了合作社。
“文化大革命” 中,传统集市被取消,境内仅存供销社的4个商店、1个收购站、1处
饭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逐渐发展起来。为
了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农民进镇经商,
鼓励民间流通组织、中介组织参与商贸流通。至2000年,以农机钢材批发市场、蔬菜
批发市场、橡胶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批发市场等四大批发市场为龙头,以潍高路市
场、大王商贸街、镇区商贸街、菜园商贸街、大桥市场等五大商贸街为骨干,以青垦
路经济带、大王等几大集市为补充,多层次的第三产业市场已经启动起来。五大商贸
街现开发商住楼6万余平方米, 集中了全镇70%以上的工商业户。镇区第三产业已发
展到589户, 从业人员1953人,年营业收入3亿元。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房地产业和
交通运输业得到较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12年, 刘集创立高等小学1处,取名“振华”。1926年冬,中共刘
集村党支部开办了农民夜校,入校者三、四十人,学习政治、文化等,并学习了《共
产党宣言》。1933年5月,大王附近3村被定为民众教育实验区,开展读书、阅报活动。
1950年8月, 境内成立了范家、 刘集、后电、大王南4处高小,共收学生180多名。
1959年春, 大王公社投资10万多元兴建大王第一处中学,命名为广饶县第九中学,
1960年更名为广饶县第二中学。 为提高企业职工文化、技术水平,1986年成立了大
王成人中专, 开设造纸、机电、石油化工等9个专业。2000年10月,创立了“山东大
王专修学院”,成为山东省独一无二的乡镇办高等院校。“大王国际学校”正在筹建
中。2000年, 全镇有小学27所,在校生5936人;中学7所,在校生4907人。镇中心初
中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初中升学率达到92.5%。全镇形成了成人、中小学、
幼儿园相配套的教育体系,每万人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886人。
1986年,建成了全省首家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中专学校,共为企业培养、输送合
格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名。 1995年后,全镇共落实科研经费2.5亿元,实施各类科技
项目32项, 总投资10.9亿元,引进招聘高科技人才242人次。截止2000年,全镇已建
立厂办科研机构10处, 其中市级以上科研所7处。信义集团建成了全国一流的摩擦材
料测试中心,研制并开发出四大系列二十多种高新技术产品,有5项申报了国家专利,
3项被列为国家星火项目。 华泰集团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吸引一批批博士、博士后
和归国人才到大王镇就业、创业。大王镇先后被列为省星火科技示范镇、省“跨世纪
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市农业科技教育载体之一。
大王镇文化基础深厚,源远流长,龙灯、竹马、地方戏、曲艺等民间艺术活动代
代相继。“枣木杠子乱弹”,又称“杂八调”,是大王流传已久的民间音乐,相传清
康熙年间即有, 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建国后,文化事业机构逐步健全。1959年
建立广播站,1961年设置文化站,1976年成立电影队,1979年建成了大王书店门市部。
1983年开始的金秋花节,已持续了17年。每年10月,镇区内花海人流交织,画展、鸟
展竞技,热闹非凡。始于1993年的消夏文艺晚会,每年历时两个半月,既有文艺专场,
又组织演出队下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镇51个行政村,村村均建有文化大院,
农民既可读书、看报,又能娱乐身心。全镇每年均开展元宵灯展、书画展、鸟展、消
夏文艺晚会、金秋花展等一系列的活动,一年四季好戏连台,节目不断,弘扬了文明
新风,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
建国后,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55年,境内成立中西医联合诊所5处、保健
站1处, 基本解决了农民就医、防疫问题。1957年秋,县卫生科在大王西村设立卫生
所1处。 1959年2月,大王公社设立卫生所5处。1964年,大王公社将5处诊所、1处保
健站划为一体,投资3万多元,建立大王公社卫生院(1968年改为地段医院,1972年改
为广饶县卫生院大王分院)。“文化大革命”中,实行合作医疗,村村设立了卫生室,
各卫生室配备赤脚医生1~2名。1993年,东营市牛庄医院迁址大王,与广饶县卫生院
大王分院合并成立了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下设8个职能科室和17个临床医技科室,
固定资产2500万元,拥有CT、彩超等大型设备37台(件) ,开放床位150张,工作人员
205名。 2000年,境内有市级医院1处,卫生室65处,计划生育服务楼1处。大王镇被
评为“农村合作医疗规范化管理乡镇”。
境内体育活动开展广泛。镇机关、企业、强村建有体育场、文体活动室、健身房
等,主要活动有田径、球类、棋类、武术等10余种。尤其是乒乓球运动在境内较为普
及,基础较好,60年代至今,在省、市组织的农民、职工、青年乒乓球比赛中,均由
大王镇组队分别代表市、 县参赛。1985年9月,大王镇政府举办了东营市青年农民乒
乓球邀请赛,山东电视台作了录像报道。1999年5月,在广饶县第三届职工运动会上,
大王镇荣获乡镇组第一名。 2000年,全镇有篮球场44处,其中灯光球场6处,乒乓球
场29处,大型体育广场正在筹建之中。
人民生活 1948年土改完成,农民分得土地,生产迅猛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改善。
特别是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后,人均占有粮食和收入分别比1949年增长77%和87%。
1958年人均占有粮食175公斤。 60年代,由于自然灾害和极左路线影响,粮食一度减
产,有的生产队年人均小麦15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8年,人均收入52.9元。1996~1999年,全镇居
民人均收入实际增幅达89%。 消费水平大幅提高,1999年达1646元/人,比1995年提
高846元,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48%下降为37%;食品消费比例由1995年的3
%上升到1999年的6%。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
积26.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442元。
2000年, 全镇通电话的行政村达100%,全镇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
6080户和1270户。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已达0.27辆。每百户家庭拥有
摩托车77辆,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由1995年的40台、12台和32台增
加到98台、35台和67台;空调、移动电话、影碟机由1997年的几乎空白提高到1999年
的每百户拥有20台、42部和72台。电脑已进入农民家庭。每百户家庭拥有的大型家具
由1995年的410件增至2000年的1005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1956年春, 大王公社兴建了全县第一处敬老院,有96名老人入住;1997年投资
390万元按省级标准进行了改建,更名为幸福公寓,156名孤寡老人在此安度晚年。
城镇建设 1985年以来,大王镇一直把小城镇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在全镇
掀起了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1991年,在镇区投资修建了泰山路、黄河路、
常青路等主要街道。1996年,对常春路、迎春路、花园南路进行了改造,绿化了泰山
路、黄河路,新建了花园北路、文化路,使镇区道路总长度达47公里。规划了花园、
华泰、阳河3大居住区,华泰、金岭两大工业区。1997年投资300万元,建成镇集中供
水中心,设计日供水量12500立方米,已实现日供水5500立方米,受益人口达9000人。
1997年6月, 投资650万元,建成镇区集中供暖设施。2000年4月18日,在成都召开的
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上, 大王镇作为长江以北小城镇的唯一代表作了发言;8月份
在威海召开的全省加快城市化工作会议上, 大王镇作为唯一一个镇级单位发言。
2000年, 全镇配套基本建设项目19项,完善详细规划26个,先后开工住宅楼和办公
楼23栋, 计62000平方米;拆迁各种房屋143间,建设商住两用楼73户,计21900平方
米;完善了常春公园、迎春公园,建成18处城区雕塑,绿化公共绿地18万余平方米,
绿化面积达32%。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工作大见成效,阳河治理工程于2000年10月完
成了排污渠的衬砌,实现了污水改排;对泰山北路、花园北路的改造绿化基本完成,
两条路共植树1500株,绿化苗木21000株,新增绿化面积26000平方米,保证了镇区环
境的整洁。聘请山东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进行了新一轮的总体规划,完善区域功能划
分,规划出了橡胶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农机钢材市场3大区。
2000年, 大王镇区规模已发展到4.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8万人,开发居住楼
19.5万平方米, 商住楼6.2万平方米,镇区绿地31.6万平方米,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22年,大王延集村人延伯真回乡建立“延集学校”,开展
新文化运动。次年延伯真由王尽美、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大王镇第一个
共产党员。 1924年8月,延伯真再次回乡发展党员并组成党小组,不久建立中共广寿
支部。 1925年2月,广饶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延集村党支部建立,成为山东省最早
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同年春,成立了中共刘集支部。1927年秋,中共广饶特支于大王
成立,到1928年已辖延集、刘集、菜园、封庙、耿集5个党支部。1928年2月,“中共
广益持支联席委员会” 在刘集村成立,同年12月建立中共广饶县委。1938年3月,中
共广饶县委决定建立中共二区委员会,驻地大王一带。1939年冬,广饶县委以刘集等
村为中心, 举办了党训班、干训班、女训班,培养并发展了部分党员。1958年5月,
大王乡建立,成立乡党委;9月,成立公社党委。1984年7月,机构改革,大王公社改
为大王镇,同时建立中共大王镇委员会至今。中共大王镇委积极开展组织建设活动,
村村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并把每月15日定为党员集中活动日。中共刘集支部旧址被确
定为“东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1989年,大王镇党校荣获“省级先进党校”、
“东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4~1997年,大王镇党委连续被省委授予“省级
先进党组织”称号。2000年,中共大王镇委下设3个企业党委、17个党总支、111个党
支部,党员2122名。
基层政权建设 1940年1月, “四边”县委决定,建立广二区区公所,驻地大王
一带。 建国初,改称刘集区公所。1951年9月,复称广二区区公所;1955年,又改称
为刘集区区公所。1958年撤区建乡,成立了大王乡人民委员会;同年10月,改为大王
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8年4月,成立大王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恢复管理
委员会。1984年7月,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建制,成立大王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1926年2月25日, 中共刘集村支部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和儿
童团。 1927年3月,组织成立了教育会。1929年,大王一带建立起“红枪会”,以剿
匪卫民为宗旨, 影响较大。1930年9月,广饶县第一个工会组织--木匠工会在大王成
立。 1938年1月,延集村一带组建了广饶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
第九支队。同年2月,抗日救亡团成立。1938年5月,广二区成立了广饶最早的妇女救
国组织。10月,广二区各村组织了农救会、自卫团、基干班、青抗先等组织,发动抗
日。 1939年10月,四边县广南区建立游击小组,成立了动委会、青救会、妇救会。
1940年1月, 区游击小组改编为区分队;同年12月,二区区委成立“捐金献鞋袜委员
会”,支援前线。 1946年5月,成立武委会。1947年8月,成立阳河大队,坚持斗争。
1 949年10月, 建立刘集区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5月改为大王妇联,10月改为大
王公社妇联,1984年改为大王镇妇女联合会。1949年10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
团刘集区工作委员会, 次年改称刘集区团委,1958年5月,成立大王乡团委,10月改
为大王公社团委,1984年称大王镇团委。1957年,大王乡建立计划生育节育委员会,
后又成立人口文化促进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李培义
现任镇长:郭端起

人物简介
李焕章(1613~1688) 字象先,号织斋,李桥西村人,明左参政李中行之子,与
徐太拙、顾炎武、蒲松龄为挚友。李焕章少承家学,博览群书,一生专攻古文诗词,
为文汪洋奔放。当时的文坛盟主周亮工曾刊行其诗文。他一生著述颇多,有《龙湾集》
《无学堂集》《老树村集》等凡百万余言。后诸城名士李渔村订其生平所著为《织斋
集抄》,清《四库全书》有目。今存《织斋文集》八卷及《织斋遗诗》一卷。1668年,
李焕章受聘与顾炎武、张尔歧、薛逢祚等编辑《山东通志》;另外还编辑过《青州府
志》《乐安县志》《临淄县志》《益都县志》。
邓天一(1886~1930) 原名邓峻德,邓家村人。清光绪末年肄业于潍县广文大学。
1907年,邓天一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投入反清斗争。1913年,参加反对袁
世凯的“二次革命” ,后在大连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山东支部。1914年7月,孙中山任
命邓天一为中华革命军胶东招讨使。 1915年, 邓天一赴上海参加肇和军舰起义。
1916年5月,邓天一被推为攻打济南的前敌司令并取得战斗胜利。1917年,国会重开,
邓天一得补为众议院议员。1923年,邓天一赴南京,与议员们发表宣言,揭露了曹锟
的贿选总统阴谋。1925年后,邓天一由于对国民党上层人物中的腐败现象不满,而趋
重于下层工作。1930年,邓天一被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以担任晋军别动队长之嫌,
枪杀于济南,时年44岁。
李耘生(1905~1932) 原名李殿龙,字耘生,西李村人。1920年,李耘生考入山
东省立第十中学,并积极参加反日爱国活动。1923年10月,李耘生在青州十中由王翔
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学校团总书记。年底,应王尽美邀请,担任
济南团地委书记, 专门负责学生运动。翌年2月,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
后, 李耘生在党的领导下, 组织领导了济南、青岛、武汉等地的工人、学生运动。
192 6年, 在武汉担任中共口特区区委书记期间,与区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章蕴
结为夫妇。 1927年7月,李耘生就任中共武昌市委书记。1928年春,调任中共南京市
委书记,化名李立章。后因叛徒告密被捕。出狱后,他赶赴上海,与党组织接上关系。
此后,来往于上海、南京之间,从事铁路工人运动工作。1931年,李耘生受中共江苏
省委指派,化名李涤尘,返南京任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积极组建党组织,由他建
立的党支部达10多个, 发展党员近200名。同年10月,李耘生担任中共南京特委书记,
为党的建设和地方武装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李耘生再次被捕。在被关押期间,李
耘生积极领导了绝食斗争,敌人被迫答应了他们提出的条件。是年6月8日,李耘生英
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雨花台72烈士之一)。
刘良才(1890~1933) 刘集村人。1925年2月,经刘子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 刘良才介绍本村刘英才、 刘春山等人入党, 并建立了中共刘集村党支部。
1927年, 中共广饶县特别支部成立,刘良才负责特支的领导工作。1928年,刘良才
奉命赴益都组建了中共广(饶)益(都)特别支部联席委员会,并成为领导人之一。1929
年初,刘良才担任中共广饶县委书记, 领导了全县的革命斗争。1931年2月,省委调
刘良才任中共潍县中心县委书记。经过刘良才的秘密活动,20多个村庄恢复和建立了
党组织,潍坊一带的工农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33年7月13日,由于叛徒告密,
刘良才在坊子被捕。在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下,刘良才英勇不屈,最后被敌人杀害于
潍县白浪河畔。
李玉堂(1899~1951) 字瑶阶,大王西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曾就读于山东省
工业专门学校。1924年,李玉堂与李延年、项传远、李殿春一起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学习。毕业后,李玉堂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二团任见习官,并参加了北伐
战争。 李玉堂先后任团长、少将旅长、师长、军长。1939年10月至1942年1月,李玉
堂率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对长沙的三次进攻。 1945年1月,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
司令。1950年,李玉堂任国民党第一路军司令官兼三十二军军长,驻军海南岛。其间,
经共产党做工作,李玉堂愿接受共产党的条件举行起义。由于叶剑英的指示未及时到
达,李玉堂在等候指示中,解放军占领海南岛,李玉堂随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因叛
徒出卖,李玉堂于1951年2月5日被蒋介石杀害于台北碧潭。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
府批准,追认李玉堂为革命烈士。
延伯真(1897~1967) 原名延寿璞,延集村人,农民家庭出身。延伯真在济南求
学期间,受到了共产党的影响。1923年春,延伯真经邓恩铭、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
产党。此后,他同邓恩铭一起活动于青岛等地。1924年,延伯真回家乡发展了延安吉、
张玉山(寿光人)等人入党,并建立了寿(光)广(饶)党支部,为共产党在广饶、寿光的
早期活动撒下了种子。1926年春节期间,延伯真同妻子刘雨辉一起回家探亲时,把最
早的《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带到刘集村,使马克思主义在广饶农村深入传播。
1931年, 参加了苏联红军远东情报局的工作。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
转业,先后在东北机械局、东北空军后方勤务部等单位工作。1967年11月病逝。
李延年(1904~1973) 字吉甫,大王西村人,出生地主家庭,毕业于山东省立商
业专门学校。1924年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在蒋介石部
历任旅长、中将师长、军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山东省挺进军总司令、第十一
战区副司令长官。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延年曾任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徐
州“剿总”副司令、京沪杭卫戍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南京江防司令。淮海战役中,在人
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 李延年部从蚌埠一带败退。1949年5月,李延年败退至福州,
兼任国民党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福建省主席。8月,李延年退兵到平潭岛,9月逃到
台湾。1973年11月,李延年病亡于台北市一农村。
丁莱夫(1912~1983) 原名丁之夏,高卜纸村人。丁莱夫在济南求学期间,积极
参加学生运动, 创办革命刊物,成立抗日救亡学生会等组织。1936年4月,丁莱夫加
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4月,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同年8月, 奉命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历任晋察冀边区阜平县
政府科长、唐县动委会主任、县委书记、二分区地委书记、第四军分区政委等职。在
解放战争中,丁莱夫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纵队一旅政委、独立五十五师政委、中国
人民解放军二十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 1951年7月,丁莱夫随志愿军赴朝参战,
任志愿军二十兵团组织部长、 政治部副主任兼兵团党委代理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
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11月任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
1959年调任解放军第六十六军政委。1962年11月,丁莱夫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党委第一
书记。 1975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1980年,转任总参谋部通
讯部顾问,级别调整为正兵团级。1982年离休。
刘子久(1901~1988) 原名刘俊才,刘集村人。1922年冬,由李耘生介绍加入中
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春,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山东特别支部干事长。同年
秋,经王尽美、王翔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刘子久开始领导济南、胶济路
段的工人运动及发展党组织的工作。1925年11月,中共山东地委书记邓恩铭等人被捕,
由刘子久和孙秀峰临时负责山东地委工作。1929年后,刘子久奉中央之命到各地开展
革命工作。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郑州中心县委书记、豫西省委书
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 中共皖东北区党委书记等职。 1945年4月, 在延安举行的
中共“七大”中,刘子久在缺席的情况下,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兼民运部长。1949年
4月, 刘子久调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先后担任文教部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书记处
书记兼教育工会代主席。 1955年6月,刘子久任国家劳动部常务副部长、党组成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刘子久被打成“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成员之一,身心受到极大
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1978年后,任国家劳动总局顾问。
张太恒1931年3月生, 东张庄村人。原济南军区司令员,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张
太恒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8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参加过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52年后,任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
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军参谋长、军长等职。曾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5次,
三等功4次, 四等功2次。1986-1987年,在成都军区前指指挥对越防御作战。后任成
都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1988年,
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曾任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
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李培义 1945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大王西村人,东营市委委员、广饶县
委副书记、大王镇党委书记、山东省大王专修学院院长、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
记,行政正县级。 李培义为大王镇的乡镇企业、 高科技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1999年国家公务员全省评选活动中, 荣立一等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
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等荣誉称号。
李建华 1951年生, 大专学历, 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国家大
(一)型企业--华泰集团公司总裁、党组书记,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山
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李建华的领导下, 利润总额连续5年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二
位,成为国家特大一型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质量管理优秀企业、
山东省管理示范企业、 山东省AAA特级信誉企业。李建华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
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山东省优秀企业家、 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
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高清云 赵峰)

责任编辑:王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