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137&run=13

概况
沿革 1931年,西岗划归滕县第六区。1938年,西岗现辖境属级索区。40年代属
临城县六区(人民政权) 。1953年划归临城县二区,同年改称薛城县三区。1956年3月
撤薛城县,为滕县西岗区。1957年并入鲍沟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西岗
人民公社改称西岗镇,下设8个办事处。
地理位置 西岗镇位于滕州市西南部,西与微山县留庄乡接壤,南与微山县欢城
镇毗连,东邻鲍沟镇,北邻级索镇,东北一隅隔郭河与洪绪镇相望,西南一角与昭阳
湖吻连。 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8.3公里,总面积约7980公顷。镇政府驻前寨村,老
龙沟西岸,距县城20公里。济(宁)微(山)公路在境内通过,可北到济宁市,南到微山
县夏镇;从级(索)西(岗)公路,可径达县城;由笃(山口)西(岗)公路到鲍沟村,至前
皇甫村与104国道十字交叉,可径达北京、福州。
自然状况 西岗镇地处滕西平原,东高西低,西南系湖滨地区,东部的郎庄最高,
海拔43.6米,西部的甘桥最低,海拔35.8米,但整个地区较为平坦。境内有城、郭二
河, 流经镇内约6公里,系季节性河流,在镇境内泄洪排涝作用较为显著。另有内陆
沟洫5条:老龙沟(跃进河) 、团结河(蛤蟆沟)、稻田沟、丰收河、胜利沟,多雨季节
起到排涝作用。耕地面积4200公顷。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经
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棉花、黄姜等。
全镇72个行政村, 总人口为12.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全镇少数民族
有11个, 少数民族总数为251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0.19%,全镇姓氏有46个,其中
王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15万元, 1978年为841.5万元,
200 0年为6123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3.6∶36.8∶39.6。2000年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09.5万元, 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7.8亿元。镇内有蒋庄、
柴里、郭庄、曹庄四座大中型国有煤矿。已探明的煤矿有田陈、菜园、泉上三座外埠
煤矿。 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31亿吨,服务期限50年,并建有年产洗精煤150万吨的亚
洲最大的洗煤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建设促进了西岗镇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
务业的大发展。
强镇由来 2000年,西岗镇在枣庄市十大乡镇位次排名中,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GDP、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粮食产量等9项指标得以入围。
西岗镇是枣庄市首批“小康镇”“文明乡镇”。1999年以来,先后被省政府评为
“中心示范镇”“小康乡镇”“创安先进单位”,被枣庄、滕州两级市委、市政府评
为“经济强镇”“个体私营经济先进乡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文明乡镇”

大事记
1945年2月22日夜,中共鲁南地区党委二地委宣教处长文立正在临城六区(今西岗
镇) 丁堂村开展工作, 被叛徒告密, 遭顽军申宪武部突然袭击,壮烈牺牲。后称为
“丁堂惨案”。
1959年,西岗西部段庄、半楼、邓集、卓楼等三千多亩农作物受蝗灾。国家派飞
机两架喷洒农药,时经两天,灭除蝗群。
1960年9月, 建枣庄矿务局柴里煤矿。该矿位于西岗公社柴里村西。1964年10月
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地质储量3.05亿吨,可采煤量2.47亿吨。
1977年7月,公社决定动工兴建郭庄煤矿。
是年,动员民工2000人,参加造地整平大会战,在清泉寺、祝陈村、柴里、孙寨、
温堂、西孔庄、卓楼造地110亩,整地400亩。
1978年4月27日, 枣庄矿务局蒋庄煤矿由国家煤炭部批准建矿。蒋庄煤矿位于西
岗镇南孔庄村近侧,属国营统配煤矿。1988年投产,年设计能力150万吨。总投资约2
亿元,煤矿服务年限99年。
1985年2月1日,美国道斯公司销售经理麦克英特来郭庄矿参观。
是年6月, 经有关部门同意,曹庄煤矿由西岗镇开发,二年建成,矿井设计年产
量30万吨,日产原煤910吨,服务年限为31年。
1995年6月,国务院“减负”检查组来西岗检查农民负担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1997年7月1日,西岗镇完成小城镇建设第一期施工任务,累计投资2000万元,建
设商业用房2000平方米,拓宽、硬化了宽36米、长10公里的新港路。
1998年4月, 35千伏变电所动工兴建,1999年投入使用,总投资1255万元,是枣
庄市第一家无人值守变电所。
1999年4月6日,国家开发办领导在枣庄市开发办主任赵曰斌、滕州市副市长张冠
中等人陪同下,到西岗考察黄淮海项目区、采煤塌陷地治理情况。
2000年1月11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农大教授余松烈到镇机关科技示范园考察
省科委张世明研究的“秸杆创新利用和生态农业增产技术体系”课题--秸杆生物反应
堆。这项成果1999年10月在镇机关示范园进行中试,试验成功后在全省得以推广。
2000年3月4日,占地10亩、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容纳6个班的中心幼儿园落成。
西岗镇投资120万元。 幼儿园建筑设计新颖别致,其规模、风格、功能在全省乡镇级
中心幼儿园中属于一流。
2000年5月27日,投资120万元建起的计生服务中心大楼举行落成仪式。该服务中
心规模、标准、设施在全市乡镇中属一流。
2000年8月4日,枣庄市委授予西岗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130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335公斤。
该镇有耕地面积4200公顷,农作物面积415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700公顷,
经济作物2450公顷。由于提倡科学种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全镇基本形成了田成方、
林成网,沟路渠、桥涵闸、井电灌相配套,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2000年全
镇粮食平均亩产513.2公斤,总产达3988.2万公斤。
1963~1995年,该镇林业多以种植杨树用材林为主,到1996年,加强林业布局调
整, 发展了3.6万亩国槐用材林网和2万亩银杏林网,利用湖滨、滩涂开发经济林100
0亩,沿郭河两岸又开发了300亩防护林带,四旁植树达16万株。1998年,中柴、西柴、
后寨等8个村种植银杏采叶园200亩,增植银杏苗林20亩,在采煤塌陷地,新开发银杏
经济林网7500亩。农田林网覆盖率达21.2%。
西岗镇很早就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主要有白菜、萝卜、马铃薯、芫荽、茄子、辣
椒、黄瓜、大蒜等。解放后,由于西岗镇工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的增加,蔬菜种植
面积不断扩大,并发展了塑料大棚,一年四季都有鲜菜供应市场。随着农业内部结构
调整步伐加快, 到1998年,全镇蔬菜保护地栽掊面积发展到1.2万亩,复种指数达到
220%。
畜牧养殖:主要有牛、猪、羊、兔、鸡等。牛、马等大牲畜,在建国前多集中在
地主家中,1958年后为集体饲养,到1987年后,全部放到户养,数量仅有2160头,并
多从事劳役。猪、羊养殖发展很快,并注重了优良品种引进和科学规模饲养。家禽养
殖主要是养鸡。1978年后,西岗镇大力发展规模养殖,1980年从青岛、泰安引进鸡种
蛋60万只,在刘仙庄、高庙、西张庄发展孵化专业户,年孵化量近70万只。1978年后,
肉鸡大棚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已向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饲养转变,主要集中在辛
庄、 西孔庄、程楼、王场等村。到1998年,全镇养殖基地已发展到8个,养殖专业户
发展到1240余户,畜禽总量达260万只(头)。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37亿元,
其中,种植业2392万元,林果业1139万元,畜牧业9878万元,渔业291万元。
第二产业 西岗镇办工企业始于1968年,初建农具厂(即今砂轮机厂),后陆续成
立了运输队、服务站、建筑队(即今建安公司西岗十三分公司)、招待所、化工厂、建
材厂(即今砖厂)、印刷厂、木器厂、服装厂、鞋厂、漆厂等十二个单位,到1998年,
全镇共有十三家企业。1998年4月,对全镇12家镇办企业实施改制,盘活资金800万元。
砂轮机厂: 1968年9月成立,当时称西岗公社农具厂,1972年改称农机修造厂。
1984年改滕县砂轮机厂。 有5个车间和财务、供销、生技3个科,厂房120间;占地面
积21亩。 经过10多年的经营和努力,到1995年,已形成30000台砂轮机配套生产流水
线,拥有固定资产320万元,流动资金280万元,砂轮机品种共15个。1996年正式加入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成为会员厂,生产的M3025、MD3220砂轮机获山东省优质产
品、国家机械工业部部优产品称号。
从1995年以来,西岗镇培育了电暖器、抽油烟机、电动刮刀、液压球阀和砂轮机
等一批名牌产品。其中,砂轮机厂研制开发的手提式砂轮机被评为省优产品,矿山配
件厂被国家煤炭部定为矿用液压球阀的定点生产厂家。
西岗镇按照“加大投入、 加快开发”的工业发展思路,不断增加科技投入。199
8年, 镇矿山配件厂研制开发了矿用液压球阀;1999年,镇金利精密铸造厂研究开发
了PVC管材系列产品、 矿用快速接头和集装箱扣件等四种新产品。到2000年,全镇第
二产业人员20424人,实现产值153602万元,实现利税14900万元。
第三产业 建国前,有集市的村庄大都有中药铺、旅店、百货店、汤锅店、饭店
等, 均无字号,从业人员50人,总资本5000元左右,经营品种100余种。建国初,群
众入股办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多数纳入合作化。1978年后,个体私营商
业、饮食服务业日趋繁荣。1986年,有国营网点16处,集体网点38处,个体网点发展
到800户。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建起了矿区综
合农贸市场、东刘仙综合市场和建筑建材等私营园区。1999年以来,镇内先后又建起
了汽车维修、食宿、加油站等项目,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
2 047户, 从业人员1.3万人,年创产值82041万元,利税7959万元。到2000年,全镇
个体工商户达到3000户,私营企业38家,个体运输户4000户,运输车辆3100辆,仅交
通运输业年创税收即达200多万元。
特色产业 西岗镇按照“沿线、连片、示范”的方针,投资1500万元,规划和建
设了10个百棚以上的冬暖大棚基地、 2个科技示范园,发展菜果牧大棚1500个。在小
麦专家余松烈院士的指导下, 与山农大联合建立了300亩农业优质创新科技园,建设
三圃田20亩, 原种田200亩,引进小麦良种26个。同时,按照“变劣势为优势、变包
袱为财富” 的思路, 加大了采煤塌陷水面的开发力度,对3000亩采煤塌陷水面进行
“鱼鸭混养”“上粮下渔”模式开发,挖鱼池29个,面积106亩,建台田300亩,建鸭
棚1 16个,饲养江南一号、二号鸭5.5万只。
规划建设了宏港民营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有12家民营企业入园,新上项目6个;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3460万元;兴建了矿山配件厂、奥鑫工贸有限公司、金
利精密铸造厂、建安公司等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大户10余家。其中矿
山配件厂年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利税过百万元,枣庄日报头版头条给予了报道,
枣庄市委书记张传林专门作了批示。 2000年全镇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04户、民营企业
22家。民营企业发展形成“百舸争流”的好局面,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呈现出历年来最
好势头。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25年王其鑫创办了高庙小学,1928年李家贵创办了私立段庄小学,
均于日军侵入滕县后先后停办。 1943年西岗有卓楼、高庙、西岗、两河岔4处完全小
学, 有李庄、 清泉寺、 程楼、丁庄、半阁、郭庄、祝陈、后寨8处初小,共有学生
1083人。 1944年有完小3处,初小14处,共有学生1898人。1945年先后停办。1948年
春仅有私塾2处,小学5处,在校生310人。
建国初西岗有小学7处,在校生658人。到1978年有小学60处,在校生9796人,但
学生流动较大,教学质量不高。1985年普及五年教育,共有小学30处,187个教学班,
在校生8072人。到2000年,全镇有小学18处,257个教学班,在校生19721人。其中,
有5处学校达到枣庄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7处学校达到了滕州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1958年新建滕县第六中学, 当年招生230人。1978年,西岗公社有初中36处,88
个班,学生3504人;高中3处,学生131人。1986年,西岗镇初中为4处,即中心中学、
卓楼联中、 程楼联中、 野庄联中, 38个班,2433名学生。1991年新建柴里中学,1
992年,5处中学合并为3处,即中心中学、卓楼中学、柴里中学。2000年,全镇3处中
学有70个班,在校生5589人。3处中学先后被评为枣庄市级规范化学校。
1958年,多数大队办起了托儿所性质的幼儿园。“文革”中停办。1977年又渐恢
复, 当年西岗公社有幼儿园7处,7个班,入园幼儿390名。到2000年,西岗镇幼儿园
发展到53处, 65个班,在园幼儿2788人,幼教普及率达98.5%,学前一年教育率达1
00%。其中,有16处幼儿园达到枣庄市一、二类以上标准,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枣庄
市级示范幼儿园”。
1980年前,成人教育以扫盲为主,1980年后,以技术培训为主。1984年建西岗镇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90年改称为成人教育中心。随后,各村建立了村级文化技术学
校。到2000年,全镇各级成人教育学校举办培训班487期,培训4.4万人次。镇成教中
心创建了省级规范化学校。
1958年有小学教师92人, 都是公办教师。1980年,共有公民办教师450人,其中
公办200人、民办250人。2000年共有公办705人、民办45人,其中中学教师265人、小
学教师485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98.5%和100%。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
147名,其中大学本科5名、专科105名。
1989年,西岗镇《麦套花生丰产技术大面积推广》获省农业厅一等奖。1996年玉
米百亩方千亩方攻关、花生百亩方千亩方攻关分别获滕州市农业局二等奖、一等奖。
1997年玉米高产攻关获省农业厅二等奖和优胜奖, 1997年《枣庄市100万亩高产优质
玉米组合及综合配套技术》 获国家农业部二等奖。1998年《西岗镇200亩鲁麦22小麦
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获枣庄市农技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冬暖蔬菜大棚生产,在全省率
先利用秸杆进行了蔬菜无公害栽培,并在部分大棚安装了二氧化碳施肥器,实施了滴
灌、 微灌、管灌等高效节能灌溉工程。还先后引进优质小麦良种26个,建设三圃田2
0亩,原种田200亩,新建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繁育脱毒马铃薯原种1500公斤。
西岗镇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地方戏曲代代相继。建国后,段庄、杜庄、张庄、
程楼、郭庄、杈子园等村,加上机关学校的宣传队共有20多个群众文艺团体,活跃在
农村舞台上,其表演形式有吕剧、评剧、歌剧、话剧、快板、相声、舞蹈等。1996年
以来,每年春节都由镇里组织段庄、程楼、南孔庄、六中等单位,成立近千人的民间
游艺队在镇驻地演出,曾先后参加枣庄市、滕州市的文艺调演,受到枣庄市委宣传部、
文化局、滕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的表彰。1979年马庙村的马士军等,姜桥村的蒋广
保等先后成立新乐队,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又学习新曲目。1997年以来,镇党委、
政府规划了文化一条街、文化园区、西岗公园等。1997年镇运输公司和前寨村各新建
一处歌舞厅,1998年镇建安公司投资10万元新建周末歌舞厅,1998年前寨村的杨昆山
投资一百多万元,在柴里矿商业区新建一座文化娱乐城,集歌舞、旱冰、电子游艺、
摄影、台球、儿童娱乐、餐饮为一体。全镇卡拉OK共发展到一百多家。
建国前,有中药铺一家,西药铺四家。1958年公社卫生院与各联合诊所(保健站)
实行院所合一。1970年实行合作医疗,每个大队建立一个卫生室。1983年农村实行经
济体制改革, 各村卫生室又相继转为个体经营。1998年8月根据上级精神,实行乡村
卫生“一体化”管理,把全镇69个卫生室合并成18个中心卫生所,中心卫生所均达到
五室分开的标准要求。
西岗人自古就有尚武的习俗。1938年杜庄村杜维起在本村建拳房,教徒弟数千名,
传授大洪拳、棍棒、枪、刀、剑、鞭等,而后他又在河南、河北、江苏等地设拳房,
共收教徒弟5000多名,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1982年西岗专门成立了儿童少年武术业
体队。1986年在滕州市举行的少儿武术比赛中,西岗儿童组获总分第一名。这些学员
先后有30多名考入大中专学校,其中大专10人。2000年春,由西岗镇杜庄村武术教练
杜亮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私立宏港学校,实施文武教学,现有在校生500多名。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年人均粮食60公斤,经济收入不足30元。1978年,农民人均
收入不足80元, 年人均粮食211.5公斤。进入90年代,广大农民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巨
大的变化,2000年,全镇有60%以上的农户建起二层楼房,后寨、前寨、大满等村多
户农民建起了新颖独特的小康屋。全镇电话装机总量7800余部,移动电话3000余部,
闭路电视普及率达80%,全镇有机动车辆1.8万辆,其中个人拥有1.4万辆。2000年,
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06元。
乡镇建设 从1948年至1996年,西岗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
笃西公路两旁和柴里矿区。从1996年春季开始,西岗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
设、高速度实施、高效能管理”的原则,采取镇矿联动建设,群众参与开发的办法,
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 完成了小城镇开发建设的第一期施工任务。 其中,投资
110 0万元, 建起风格独特、造型新颖的商贸房2万平方米;投资700万元,拓宽、硬
化、美化了长10华里、宽36米的新港路;投资200万元,架设了160盏长臂路灯,完成
了商业街的供水、供电、通讯、排水等各项配套工程的建设,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迅速
崛起了一座集商品流通、服务于一体的商贸城,大大提高了西岗人民的改革意识、城
镇意识和发展意识。1999年西岗镇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心示范镇”,2000年
10月5日至11日, 西岗镇党委书记杨位明参加了省政府在临沂召开的培训班,并作了
典型发言。该镇按照“一边扎框子,一边填内容,一年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大发
展”的目标要求,聘请省、市城建部门的专家,现场勘察论证,编制和完善了《新一
轮西岗镇小城镇建设15年总体规划》。2000年,小城镇“六纵八横”道路框架基本形
成,已完成拆迁面积5.2万平方米,硬化道路14条,总长度100余华里,总硬化面积43
万平方米,完成了800余套商贸房、158套小康屋和金融大厦、宏港住宅小区、邮政大
楼、宏港小学等1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各类投资1.92亿元。
两条商贸长廊的建设,“六纵八横”主干道路的打通与铺设,重点工程建设与装饰,
构筑了城镇的框架,为外地客商和本地农民提供了经商办企业的良好环境。
1999~2000年,西岗镇围绕小城镇综合开发,大力实施“通达网化”工程,完成
了南王庄、后寨、程楼、大满、孙寨、郭庄、东王等16个村的主干道路及镇驻地振兴
西路、 长春路、府前西路等6条城镇主干道路的硬化任务,总硬化面积46万平方米;
新修了长20华里、宽30米的外环路,使小城镇规划面积扩展到23平方公里。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8年6月, 在后寨、柴里建立了两个“民族抗日先锋队”
小组。是年10月,成立了后寨、柴里两个党支部,后寨支书李达、柴里支书赵良彬。
1 939年11月建立中共滕西县六区区委, 区委书记李达,建区后又发展了程楼、高庙
两个支部,全区共有党员16人。滕六区委和这四个党支部先后接受滕南特支、滕西县
委、沛滕边县委的领导。因时局动荡不定,党的活动在1940年至1941年曾两度转入地
下。1944年7月西岗地区第一次获得解放,建立了临城六区(现西岗镇),区长范有功,
区指导员赵清河,西岗区的党员由原来的16人发展为115人。
建国后, 以村为单位建立了党支部。截至1951年西岗镇党员发展到231人。1958
年西岗公社召开了党代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公社党委会。
1984年,西岗公社更名为西岗镇,召开了第五届党代会,建立了新的党委。截至
1985年全镇共有总支9个, 支部93个,党员1485人。1988年,建立了教育总支,全镇
共有总支10个, 支部101个,党员1600人。1992年,镇机关进行机构改革,成立六大
办公室党支部, 新建了机关总支,全镇共有总支11个,支部104个,党员1741人。到
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2043人。
基层政权建设 1939年9月,滕西县委决定建立六区区公所。1946年6月,西岗、
柴里、满口一带由临城县二区划出,建立三区区公所。1953年2月临城县易名薛城县,
原临城三区区公所改为薛城县三区区公所。 1956年3月,薛城县撤销,西岗区划归滕
县, 改为滕县西岗区公所。1957年3月,西岗区撤销,并入鲍沟区。1958年10月,由
西岗、 张庄等乡合并建西岗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易称西岗人民公社。1984年3月,
机构改革,建立西岗镇人民政府至今。
群众组织。 1949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临城县第三区委员会正式建立,
1954年全区各个乡建立了团总支, 机关学校普遍建立了团支部,1957年5月改为共产
主义青年团。西岗妇女组织始于1946年,当时称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救会,1950年,
改为妇代会,1958年改称妇联。建国以来,西岗妇女组织在各项运动中都发挥了较大
作用。 抗美援朝时期,西岗妇女做军鞋700双;70年代,全公社各大队成立“妇女突
击队”,大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到80~90年代,全镇妇女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并积
极开展了“为四化多做贡献”、争创“五好家庭”、争当“好媳妇、好婆婆、好小姑”,
评选“三八红旗手”等各项活动。南荒村刘凤霞被评为“山东省好媳妇”。在妇幼保
健工作中,镇妇联配合教育及计划生育部门认真做好托幼工作。西岗镇现有教育工会、
医院工会、供销工会、经委工会及镇机关工会,主要配合党政组织开展生产、工作、
学习和文体等各种活动。 教育工会建于1951年。1952年3月成立西岗工商联合会。供
销社工会建于1960年,西岗医院工会建于1964年8月。1983年9月成立西岗镇科学技术
工作者协会。1984年6月成立西岗个体劳动者协会。经委工会建于1985年。19 86年成
立了西岗镇计生协会。1996年成立西岗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杨位明
现任镇长:朱士民

人物简介
孔继(1748~1820) 字甫函,号云湄,滕州市西岗镇南荒村人。乾隆丁酉科举人。
中举后,归读张仲景《伤寒论》,以医自娱,旷然有悟,贯穿古今医书,皆能得其要
领,有“灵仙”之誉,候诊者门庭若市。孔继每次诊病,多一一询按,授以汤剂或
药面,皆能立效。晚年集一生经验,著有《孔氏医案》(又名《医鉴草》)。论著精义
突兀,条理贯通,师古而不泥于古,法仲景而妙在其神机。孔继生性耿直、执拗。
晚年中风不语,于1820年秋病逝。
满秋石(1749~1830) 清代滕县柴里村(今滕州市西岗镇柴里村)人,曾任浙江武
义县令。著名诗人,著有《断蔗山房诗稿》《归雪楼近稿》《为可堂文集》等。
满德坤(1778~1938) 字载夫,西岗镇柴里村人。清嘉庆五年(1800年)武科举人,
接连考中进士,殿试中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予二等侍御职务。曾任直隶提标游击
署保定营参将、江南漕标中军副将、湖北郧阳镇总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秋病逝。
丁玉洁(1925~1976) 滕州市西岗镇丁堂村人。1944年3月参加革命,1945年5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数立战功,
1 948年1月被华东野战军授予人民英雄奖章。1949年11月复员回家,1976年7月病故。

(马士生 张孝金)

责任编辑:徐根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