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镇北临城街道办事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134&run=13

概况
北临城一村, 原名临城, 因古时村临王官家所建而得名。北魏献文帝皇兴二年
(468年) 永兴县治此。明清时置临城驿,民国初设置县佐,均属滕县。1911年,津浦
铁路于村南建车站,始有南北临城之分,原临城居北,遂名北临城。建国后,北临城
又一分为二,该村偏南,名为北临城一村(简称北一)。1948年,曾为临城县机关驻地。
1952年薛城县治此。1956年废薛城县,复属滕县。1960年并入枣庄市,1961年置薛城
区(县级区),北一村为其所辖。
北一村位于南临城和薛城火车站(枣庄西站)以北,薛城镇政府坐落在该村东南隅。
东部与兴仁开发区相连,村北及西北隅与北二村和挪庄相邻,村西及西南隅隔盘龙河
和京沪铁路干线与绳桥、张桥村相望。全村土地总面积86.7公顷。
1995年薛城新城规划后,全村“农转非”,东西两湖的耕地被征用,扩建城区、
街道,设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发商业,建生活小区。
境内交通便利,村西有京沪铁路大干线及薛枣支线穿越,有与薛枣支线平行的天
山路,有向西衔接的薛微公路,有通往枣庄的光明西路。村东有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
过。村中有永福路,南部有黄河路,是汽车通往周边地区的必经之地。
境内有北一批发市场和商业街,集八方客商,生意兴隆。境内建有建材厂、农机
厂、通用机械厂,变压器厂、风机厂、天元化工厂、薛城焦化厂、玻璃制品厂、直属
粮库面粉厂、 中美合资ABS塑料工程有限公司、薛腾皮革制衣厂、三星级薛国大酒店
等一大批企业,是发展薛城、振兴北一、投资建厂的黄金地带。
2000年,全村(北临城街道办事处) 共有968户,总人口407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6‰以内。现有张、王、李、郝、刘、殷、常、陈、田、朱、梁、于、马、周、郭、
秦、杜、沈、褚、宗、曹、渐、高、仝、郑、金、何、胡、屈、种、蔡、闵、杨、崔、
任、赵、夏、郎、徐、孔、邢、俞、庄、孙等40多个姓氏,其中张、王、李三姓居多,
均为汉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4万元。 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6万元。2000年农村
经济总收入2.135亿元。 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的比重为1∶36∶6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60万元。全村纯收入达3400万元。
该村是全区经济收入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区第一名。1995年
8月被中共枣庄市委、 市政府授予“市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1997年12月,被山东
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称号。1999年9月,被山东省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综合治理示范村”称号,被中共枣庄市委授予“‘五好’村党
支部”称号。

大事记
清道光十一年七月(1831年8月)起,连阴百余日,百姓大饥。
清光绪九年(1883年),天主教在北临城设堂区。
清宣统三年(1911年),津浦铁路在临城建站通车。
1917年,天主教会在临城设三育小学。
1919年,滕县第四小学在临城设立。
1923年5月5日,发生孙美瑶劫车案,打死美国人纳门。
1925年至1926年,灾荒严重,人食树皮,逃荒者甚多。
1938年2月,村民李保元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11月6日,北临城解放。11月下旬,派小红车队送给养支援淮海战役。
1949年2月, 中共临城地区基层组织发展,张作义任第一届村党支部书记。10月
建民兵联防队。
1950年1月,组织变工、互助组。6月20日,开展土改工作,10月结束。
1951年8月25日,临城地区镇反,伪区长王贯一、伪镇长王孔章被处死。
1952年9月1日,改临城为薛城。
1955年5月13日, 山洪暴发,临城受淹,水深2米。9月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
作化的指示,形成合作化高潮。
1956年3月,成立高级合作社。
1960年4月,临城划归枣庄市。
1972年6月,建临城镇人民公社。
1963年7月26日,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1975年9月,新建小学停办,改办临城中学。
1976年,村民安电灯。建石粉厂。
1980年3月,实行包干到户。村建砖厂。
1982年成立建筑公司。建饮料厂。
1984年建成敬老院。12月10日成立村民委员会。
1986年,村委会迁至永福路,建四层办公楼。在洪家洼村南建氧气厂。村党支部
第三次改选,郝茂稳任总支书记。
1989年,中美合资ABS橡塑材料厂建成。
1991年冬,建薛国大酒店,主体大楼十二层。建编织厂。
1992年,建北一批发市场及商业街。
1993年,对7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
1994年,家家通自来水。
1995年,全村农转非。建百益洗煤厂。
1996年3月,全村成为电话村。10月,村改称街道办事处。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成立前,粮食亩产只有60公斤左右。1948年冬,北临城解放,
1 950年春成立了互助组。1955年前后,全村先后办起了6个初级农业社。1956年成立
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不久又成立了人民公社,兴修水利,基本保障了850亩地的
灌溉, 粮食亩产量达到145公斤。1970年至1977年,投资1.6万元,投工7万多个,使
亩产量达到了千斤,总产达到116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
性,同时提倡科学种田,1983年粮食单产525公斤。2000年农副业创产值174.6万元。
第二产业 该村小型工业开始于“大跃进”后期,建小型暗火石灰窑共18座,从
业人员300多人。1967年起,开采了石英矿,从业人员65人,固定资产1.2万元,总产
值10万元, 盈利4万元。1976年4月,在石英粉行情走俏的形势下,投资2.2万元,占
地15亩,建石粉厂,加工石英粉,从业人员60人。1983年产石英粉1350吨,总产值38
万元,获利6万元,税2万元。1980年于村西建砖厂,置2窑,占地25亩,投资5万元,
产值7万余元, 生产优质青砖,从业人员60余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党支部
抓住发展机遇, 于1982年建北一饮料厂,投资4万余元,从业人员45人,生产汽水,
总产值10万元,盈利1.5万元。1989年,村与美商合资建ABS塑料工程有限公司,投资
3 50万元,从业人员230人。1990年后,建起编织厂、洗煤厂、彩印厂、加油站等9个
集体企业, 联合成立了百益化工企业集团公司。至2000年全村工业从业人员790人,
实现工业总产值4750万元,年末固定总资产原值1370万元,利税730万元。
1982年投资450万元建成占地2公顷的建筑工程公司,公司下设10个施工队,设有
预制件、铝合金制作、水电安装、木工等组。该公司1993年被薛城区建委认定为工程
质量信得过企业。2000年底,建筑公司从业人员达1350人,实现总产值2.15亿元,年
终固定资产原值9350万元,创利税3450万元。
第三产业 1954年前后,村办起了第一个农家商店--便民合作社。后又陆续办起
了小油坊,各队办起了面粉加工小作坊,共有8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步伐,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北一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把村中各条路和公路沿线作为开
发第三产业重点。1991年冬,投资6250万元,建起一座三星级薛国大酒店。镇党委副
书记、副镇长、北一村党总支书记郝茂稳兼任大酒店董事长。1992年以来,先后投资
83万元,占地约50余亩,在村东及村中各路两侧分别建起了北一批发市场和商贸楼房。
建成后,租赁给客商经营蔬菜、果品、日用杂品批发零售,并办起了商店、宾馆、饭
店、幼儿园、中西医药店等,年创收16万元。
该村还充分利用靠近区、镇驻地和市直一些大企业的优势,大力发展运输、旅游
服务业。早在50年代,该村就成立了装卸队、搬运队(前身小红车队),与薛城车站搞
联运。1990年以来,随着薛城不断发展,来薛城洽谈商贸的客商剧增,旅游服务业也
日渐发展,村里遂组建了运输服务公司,备有载重、客运汽车20部、三轮车45辆。年
运输能力200万吨, 客载量月平均6000人次。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27人,实
现总产值946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3760万元,创利税149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临城有两处学校,即镇中心小学和三育小学。建国后,逐渐改
善办学条件,1949年北临城在天主教堂南院成立了北临城完全小学,1952年学校迁址
到原镇中心小学旧址(今北临城小学)。1965年村投资10万元建临城新建小学,后改为
临城中学。1970年前后,投资15万元,两次对北临城小学进行扩建、改造。1978年该
村投资10万元对小学进行又一次校貌改造,从此告别了黑屋子、土台子的历史,达到
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90年为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临
城中学又一次搬迁,投资45万元,建起标准化教学楼一栋,可容18个班级,并配有图
书阅览室、团队活动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办公室,购置微机、电视、投影仪器
等设备,开展电化教学。1995年前后,该村学龄前儿童入托入园率达98%以上。2000
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先后有53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有本科76名,大
专45名。 在工作岗位上边工作边自修大学本科的57名、大专52名。1992年投资4.5万
元,成立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各项文体娱乐器材,多次参加薛城区组织的武术表演
比赛。1998年被薛城区委、区政府命名为“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对文
化科技事业不断投入, 先后有130多人赴枣庄、烟台、青岛、济南等地高校、科研部
门参加培训学习,有3人获得高级职称,32人获得中级职称,83人获得初级职称。
人民生活 建国前,年人均粮食不过6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建国后,随
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20公斤,人均收
入100多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250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的生
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多元,年末人均存款余额2600元,多数
村民改善了住房条件, 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或楼房。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850辆,
其中个人拥有798辆。各种摩托车406辆。1996年投资80万元,使90%以上的户安装了
程控电话,全村家家有电视机,彩电约占五分之四,四分之三以上的户安装了闭路装
置,每家都用上了自来水。
村庄建设 建国前,北一村虽地处小城镇,但村中只有一条土路大街,村民住房
是土木结构低矮草房, 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建国后,村民住房逐渐以砖石结
构代替。1970年后,大多利用钢筋水泥预制件或浇注式为主建房。1982~1986年间,
村民在新规划区建起200余户标准房。 1990年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统一扩建成小康
楼住宅。 1992年后,投资60万元进行街道规划,开通大小街道5条,长6000米,并逐
步实现了硬化、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派专人管理街道卫生。1996年批发市场扩
建,镇政府搬迁至北一办公楼,北一村委(北临城街道办事处)则迁至黄河东路,投资
1 20万元, 建楼房一栋及配套房舍。1993年,投资720万元在村西京沪路、薛枣支线
间建新村。随后投资680万元,建商品楼房360间,招引商贾,租赁经营。1995年全村
农转非,居民发挥各自专长,施展经营技能,镇村经济发展异常活跃,村落逐渐扩大,
是解放初期的3~4倍,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日益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待遇也逐渐
提高。 80年代初,投资320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全村用上了自来水;架上输电线
路,家家通了电。1994年扩展自来水管道,给家家通了水。2000年底,更换裸体照明
干线,换上了安全保险的电缆线,使村民用上了220V标准电压照明电。同时还安装了
路灯。1996年成为电话村。幼儿入园免费,小学生免交学费。对考入高中的学生实行
一次性奖励500元, 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奖励1000元。1995年全村农转非后,村民原负
担的公粮及生活粮,全部由街道办事处负担,同时给居民按市价每年发放生活补助费,
确保居民的生活。1993年以来,对全村70岁以上老人,实行养老金补助制度,对原退
职干部实行最低保障金制度。 为1~16周岁以内少年儿童全部办理了幸福保险或独生
子女“两全”保险。村民实行村合作医疗制度,村卫生室设有诊断床、器械消毒设备,
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村民们享受合作医疗补助。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8年,李保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48年冬,北临城解放后,上级党组织重视地方党员队伍的培养发展工作,于1949年
成立北一村第一届党支部, 张作义任支部书记。这时全村有党员7名。1976年,村党
支部换届,王建国任村党支部书记,全村共有党员24名。1983年又一次换届,郝茂稳
任村党支部书记。1985年成立村党总支。多年来,党总支一班人重视加强自身建设,
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枣庄市委、薛城区委及薛城镇党委多次表扬奖励。
1989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6年,被授予枣庄市“精神文明先进
单位”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8年冬,北临城解放,当时置临城镇,建立民兵联防队,
刘昭明任联防队长。 1951年民主建政,成立了镇政府,北临城镇辖6个行政村,刘宗
俊任镇长。 1955年11月,南北临城两镇合并成临城镇,镇长杨家才。1956年6月,称
滕县临城镇(县直辖镇)。北临城组成高级社,张作义任支部书记兼社长。1958年9月,
五个乡镇合并成临城友谊人民公社。1961年前后,北临城分两个大队,北一大队由王
广友任大队长。1967年北一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梁学勤任主任。1976年在村革委会
二次调整后,郝茂稳任大队长。1984年12月,北一村成立村民委员会,王家宽任村长,
有委员7人,设8个村民小组。1995年改设街道办事处。总支书记郝茂稳兼任主任,下
辖四个居委会, 即北门口居委会、 火神庙居委会、 人祖庙居委会和天山居委会。1
990年以来,多次被薛城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单位”“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被薛城镇授予“小康村”称号。1999年被授予“先进文明办事处”称号。

人物简介
李保元 1910年出生,祖藉滕州市张汪管区杨庄村,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
军侵占临城期间,曾以车站小卖员身份,做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参军,淮海战役中
任运输连连长,渡江战役前夕,因腿病退役。1951年6月~1954年1月,任北临城镇党
支部书记,他领导北临城镇群众搞土改,成立互助组,发展生产,做了大量工作。
郝茂稳 1954年12月18日出生, 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参加工作,
大专文化程度。现任山东百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临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总支书
记。任职期间勇于开拓创新,使集体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目前集团拥有集体企业7个,
固定资产1.5亿元,年总产值1.8亿元,创利税1600万元。
郝茂稳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枣庄市人民政
府给予记大功一次,薛城区人民政府给予记三等功一次。连续两届当选为山东省人大
代表。

(石正春 孟凡志 孙琦 李运海)

责任编辑:王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