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庄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133&run=13

概况
沿革 早在4000多年前,陶庄镇境内即有人类聚居。元代,陶庄属于滕州。明洪
武二年(1369年)改属峄县。1945年12月,建立陶庄镇,属峄县。1948年11月,陶庄解
放,隶属峄县十一区。1956年3月,撤区并乡,更名为小武穴乡。1962年6月,建陶庄
人民公社,属枣庄市薛城区。1984年5月更名为陶庄镇至今。
地理位置 陶庄镇位于薛城区东北部,镇机关驻地距薛城区政府所在地11.5公里,
东与邹坞镇为邻,西与夏庄乡接壤,南与南石镇毗邻,北与滕州市西集、羊庄两镇搭
界。
自然状况 该镇位于枣陶盆地西部,北靠北山,面对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东西
最大距离8.7公里,南北最大距离7.1公里,总面积286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67公顷。
主要山脉有于山、 白山、独角山、梁山,其中梁山最高,海拔240多米。主要河流蟠
龙河, 境内流长5.3公里,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
米、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全镇植被面积602公顷,覆盖率20.9%。
全镇辖16个行政村, 一个街道办事处,13个居委会,总人口8.3万人,人口自然
增长率3.9‰。 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
人口总数为686人, 占总人口的1.02%。全镇有张、王、刘、李、孙、褚、杨等59个
姓氏,其中张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978年为9254万元,2000年为3.1亿元。第一、
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2∶5∶3。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80万元,
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8亿元。陶庄镇是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枣庄矿业(集团)
公司、陶庄煤矿、山家林煤矿坐落境内,镇驻地有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供
电工程处及山东煤炭卫校等企事业单位,为陶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
强镇由来 该镇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市乡镇首位,是鲁南地区最
早的煤炭工业基地,也是全市镇区规模最大的乡镇,是本地区人流、物流中心。全镇
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
型乡镇、山东省安全文明乡镇、山东省明星乡镇、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全国民政工
作全优乡镇、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齐鲁乡镇之星、省级档案达标单位、全市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乡镇、枣庄市突
出贡献单位、枣庄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枣庄市小康乡镇、枣庄市招商引资先进
单位。

大事记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11月,中兴煤矿公司在山家林租地750亩,开煤井三口。
至1916年9月10日,山家林分矿成立。
1912年5月,临枣铁路通车,路经陶庄境内,同时建山家林火车站。
1924年6月, 中兴煤矿公司分矿建立,开办八座煤窑。至次年11月,产煤168000
余吨。
1934年3月, 丛村、陶洪瀛等受中共峄县县委指示,建立大武穴党支部,杨培芝
任支部书记。
1938年3月,日军侵占陶庄。至1945年投降,共抢掠煤炭383000吨。
1948年7月22日, 中共台枣地委、峄县县委决定,派县民运部长李希庭、县大队
副队长王志胜、陈郝区委书记徐庆清来陶庄煤矿开展工作,组织生产自救。王志胜兼
任陶庄镇镇长。
1951年6月,陶庄镇有9人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陶庄煤矿捐献238277万元(旧币),
购买“陶庄矿2号”飞机一架。
1960年2月24日,陶庄煤矿洗煤厂投产,年入洗能力60万吨。
是年,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苏毅然来陶庄视察工作。
1974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秦和珍来陶庄视察工作。
1975年4月12日、 6月9日、7月11日陶庄煤矿连续发生安全事故,分别死亡4人、
12人、3人。
1978年3月, 陶庄矿东井2606机采月产107552吨,创全国最高纪录。4月2日,省
煤炭局和市委在该矿俱乐部召开祝捷大会。
1982年3月,煤炭部所属单位枣庄煤炭卫生学校在陶庄镇南官幕岭落成。
是年11月28日,陶庄公社水泥厂在周庄村北山坡兴建,投资450万元,占地120亩。
1983年,与薛城区政府联资扩建,后改称薛城区水泥二厂。
1989年11月,陶庄电线厂迁入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成鲁南电缆厂,占地
60亩。 1991年3月,该厂实施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通过省机械电子工业厅验收,被评
为全国中型电缆行业质量效益最佳企业。
1993年3月26日,陶庄镇铁路储运货场破土动工,至8月25日正式开通使用,总投
资210万元,年装运量达50万吨。该货厂是鲁南第一家乡镇储运货场。
1993年4月,鲁南电缆厂被省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生长点”,7月27日,被省科
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1994年5月,该厂承担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海底光缆”
通过省科委验收。
1994年11月15日, 陶庄镇动工建水泥东厂,投资3500万元,设计能力20万吨。1
995年9月2日建成投产。
是年12月,陶庄镇二一五煤矿被国家煤炭部授予“部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同
时被评为全省“十佳”矿井,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单位”。
1996年, 镇驻地顺兴路建成通车,该路段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40米,总投资2
60万元。
1999年9月7日,全省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参观陶庄镇现场,省人大
常委会副主任董凤基、省计生委主任班开庆等到陶庄视察计划生育工作。
是年9月22日, 镇驻地陶山路历时5个月完成拆迁改造工程。新建的陶山路全长5
00米,路宽24米,人行道6米,两侧开发商贸用房120套,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2000年3月,陶庄镇与枣庄矿业(集团) 公司供电工程处合资1600万元,开发镇驻
地“浸月山庄”公园竣工,并交付使用。
2000年4月,陶庄镇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中心镇”。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230公斤,总产345万公斤,全镇农业总
产值98.82万元, 人均89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农业进入飞速发
展的新时期, 到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1000公斤大关,总产量达到847.6万公斤。特
别是1990年以来,该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到2000年,经济
作物面积达到5000亩,粮经比达到6∶4。该镇发挥矿区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建成大型综合养殖小区24个,个体私营养殖场500多个,各类专业村6个,畜禽存养量
达到180万头(只) 。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431万元,其中种植业1900万元,林业
73万元,畜牧业1402万元,其它56万元。在全镇形成了以科技示范园为龙头,以店韩
路、山官路沿线开发为主线,以涝洼地综合治理为重点,以畜牧养殖小区上规模为目
标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格局。
第二产业 建国初期,陶庄地区工业基础极为薄弱,除国营陶庄煤矿外没有什么
企业。1962年全镇只有集体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两家。70年代以来,陶庄地区新兴的
煤炭炼焦工业、化工、食品、木材加工、印刷、建材及机械工业均有很大的发展。
70年代始建的煤矿, 经过20年的发展,到1996年原煤产量达到30万吨,洗煤达1
5万吨。
70年代末,陶庄电线厂生产电线电缆,为山东省电子工业厅定点企业,年生产能
力2600皮长公里,其产品已经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
80年代中期, 该镇始建水泥厂,设计年产4.4万吨,不但满足本镇建设的需要,
还销往外地并有一部分出口。后经不断改建和扩建,已拥有中型水泥厂两处,年产量
达50多万吨。
90年代以来,陶庄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逐
步形成了以煤炭、水泥、电线电缆、建筑安装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发展格局。至2000年
底,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3个,从业人员360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78亿元,完成工
业总产值2.39亿元,创利税2000万元,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77.2%,
比1962年增长55.8个百分点。名优产品有“顺兴”牌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曾获省优、
部优产品称号, 2000年获得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银塔”牌电线电缆是国家高新
技术产品,获得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
第三产业 建国前,境内前院山、陶庄、尚马等几个有集市的大村,均处交通要
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店号比较多。1950年,陶庄镇成立了合作社,集体商业
日益壮大。1953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
化轨道。1978年之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87年,有国营网
点13处,集体38处,个体网点发展到289户。此外,农村尚有小商贩600户。90年代,
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国营集体商业服务网点大多实行集体承包和私人承包。近
年来,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先后扩建、改造了山家林、交通街、顺
兴街3个农贸市场,镇驻地建商业街4条,蔬菜与干鲜果品批发市场1处,又建有4个专
业村和三处私营园区。到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600户,私营企业65家,被
枣庄市委、 市政府命名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651 8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875亿元,实现总产值1.82亿元,创利税3672万元。
特色产业 陶庄镇境内有六大县级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该镇的经济特色,镇内
的一、二、三产业大都是围绕六大企业而兴起的,以服务于六大企业为特点。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04年, 境内有私塾13处,学生300余人。是年开始兴办学堂,建初
等小学2处。1912年之后,限制私塾,发展新教育。至1949年,境内有小学4处,在校
生85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42%。建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
成人教育全面展开。1972年,建枣庄市第二十中学,设有初中、高中班。80年代全镇
学校房舍、 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90年代,镇投资2000万元完成二十中学迁建。198
4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校, 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才累计1570人。2000年,投资80万元
建设1幢教师公寓。 2000年,全镇共有小学7所,中学2所,在校生4161人。学生入学
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1248名,其中本科
53名, 专科347名。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537人。自1980年以来,共取得各类
科技成果42项。
1954年建文化站,1960年建广播站,1972年建电影队。80年代强村和机关、学校
建图书馆,镇建立档案室。
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各类传染病、地方病不断,广大群众缺医少药,健
康水平低下。建国后,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959年建立镇中心卫生室。60年代末,
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94年,镇卫生院被卫生部授予
“一级甲等医院”称号。2000年,全镇有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县以上医院3处,
县分院3处,村、街(居)卫生保健室19处,有卫生技术人员527人,病床842张。
境内学校体育活动空前活跃,体育竞赛形成制度。镇、强村及镇属企业有体育场、
文化活动室等。
人民生活 建国前,人均粮食90公斤,经济收入不足40元。建国后,随着经济的
恢复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70年代,农村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以
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以面食加鸡、鱼、肉、蛋。在穿的方面,趋向于讲究质量,
款式舒适大方美观;在用的方面,新潮、高档名牌产品备受欢迎,日用必需品供应充
足,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平常百姓家;住房由茅草房、瓦屋
平房向高楼发展。1996年,该镇被评为枣庄市小康镇。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76
元。
镇村建设 自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百新工程”试点镇以来,陶庄镇大力实施小
城镇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初步形成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
美、 具有矿区经济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几年来,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达2亿元,开发
商贸房20万平方米,拓宽改造24条街道,道路总长达25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3万人。
近年来,该镇确立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档次配套、高水平管理”的思路,
大力引进经营城市新理念,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狠抓了以旧城改造
为龙头的城镇重点工程建设。2000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商贸园区;投资1500万元
建设了“浸月山庄” 公园;投资300万元,修筑了6公里长的外环路;投资200万元对
驻地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2000年4月,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镇”。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3年,中共党员张兴中(江苏省沛县大屯宋庄人)来陶庄,
负责党组织的发展工作,不久就发展了大武穴村的杨培芝入党,1934年,建立了中共
大武穴党支部。 1949年底,共产党员已发展到73人,建党支部9个。1997年,中共陶
庄镇委荣获了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
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756人,建党总支5个、党支
部42个。
基层政权建设 1962年6月, 成立陶庄镇人民公社,属薛城区,行政机构称人民
委员会, 实行政社合一。1981年称陶庄镇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建立陶庄镇人
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人团体有陶庄镇教育工会、中心卫生院工会、经委工会。
青年组织在解放前为抗日青年救国会,1949年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改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峄县十一区委员会,1962年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陶庄镇
委员会。少年儿童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儿童团,解放战争时期,儿童组织又叫中
国少年儿童队, 1950年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至1999年,全镇9所中小学校全部建
立了少年先锋队组织。妇女团体从抗日战争开始至今已有多次变化,1946年各村均建
立姐妹团,后又称妇救会,1950年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1956年建立陶庄镇妇联。农
民团体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抗日救国会,抗战胜利后改为农民救国会。1949年,农救
会改为农民协会,简称农会。1953年,陶庄镇工商联成立。1983年12月,陶庄镇设立
了科学技术协会。1990年,成立陶庄残疾人联合会。近年又成立了陶庄计划生育协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杨列淦
现任镇长:秦健

人物简介
刘芸芝(1884~1968) 字士芳,陶庄镇刘楼人,为本地知名人士。自幼好学,聪
颖过人。16岁发表《中人不若西人欤》的爱国评论,表达了对崇洋媚外不良世风的强
烈不满。20岁继承父业兼营医术,深受村人尊重。20年代初,曾任滕县孝九社社长,
不久即辞去政务,仍从教兼行医。1938年,主动接触抗日干部,积极支持抗日活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通过各种关系,不怕风险,从敌人魔掌中解救出10多
名革命志士。解放后,他拥护党的领导,热情服务于群众。刘芸芝一生刚正不阿,不
慕名利,爱国爱党,执教严谨,博学多艺,探究医源,精勤不倦,教学生道德文章,
对病人凄怜忧恤,是一位深受后人敬仰的长者。
徐传林(1912~1981) 中共党员,煤炭部劳动模范,陶庄徐村人。他于1949年开
始在陶庄矿干掘进工,历任掘进副区长、永强八队队长、矿招待所所长等职。他带领
大家推广了“深眼爆破”、“两拉一刷”等先进经验和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他严
格遵守安全规程,连续16年安全生产无事故。1956年,他代表永强八队进京出席了全
国煤炭战线群英会,获煤炭部劳动模范称号,10月,赴京参加了国庆观礼;1957年、
1 958年他多次出席省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960年被评为“五好干部”。
1965年,他因矽肺病调到井上工作,任矿招待所所长。
刘兰亭(1911~1983) 又名刘连芳,陶庄镇齐湖村人。幼年入私塾就读,聪明好
学,积极进取。1939年加入抗日义军,屡立战功。后参加了孙汉宗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抗战胜利后又随野战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1949年从部队直接派驻胶济铁路张店火车
站任站长,不久又被调往青岛铁路局任公安处长。1958年建立西安铁路局又被调任车
辆管理处处长。1983年逝于西安。
李玉斗(1900~1986) 陶庄镇前院山村人,中共党员。他出身矿工家庭,家境穷
苦,18岁时,他到山家林小煤窑干戽水工。1924年,在大窑期间,受到中共地下党的
教育,参加了劳工会,参加了大罢工,同资本家进行勇敢的斗争。1941年,参加了八
路军。参军后,随部队转战枣庄、临沂一带,同日军汉奸、地主武装进行了多次战斗,
杀敌英勇,屡立战功。1986年4月26日逝世,终年86岁。

(石正春 孟凡志 孙琦 张洪宇)

责任编辑:王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