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镇东里东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114&run=13

概况
相传有董、 李两家店坊, 人们以此称“董李店”,后取其谐音为“东里店”。
《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一)载:“(沂水)县西北九十里,东里店东北五里有东安庄
……”东汉建安初,于东安庄置东安郡城,东里店即为郡城附近的村镇。
东里东村位于东里镇政府驻地,东与东安村相接,北依凤凰崮,西与西村相连,
南与唐山隔沂河、韩莱公路相望。全村占地面积9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1公顷,主产
葡萄、苹果等,植被面积86公顷,覆盖率98%。
境内交通便利,韩(旺)莱(钢)公路横跨村南,沿韩莱路有皮毛加工厂、制鞋厂、
面粉厂、商品批发饮食服务业街等个体工商户650多户。
2000年,全村共有1120户,总人口2968人,其中回族126户、485人,其余均为汉
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6‰,现有江、杨、何、翟、徐、马等13个姓氏,其中翟姓
最多。
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732.3万元,人均纯收
入4000元, 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1.5∶2.5,完成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10万元,全村纯收入150万元。
该村是全市百强村之一,1992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奔小康示范村”,在
淄博市百强村中位居23位。
1988年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称号。1988年5月,被山
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称号。1992年1月,被山东省科学
技术协会授予“科普先进村” 称号。1992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村镇规划
明星村” 称号。 1992年11月,被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水产局、山东省农机局授予
“农牧渔业丰收奖”称号。1994年被淄博市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龙头村”称号。

大事记
1928年12月,东里东村小学建立第一个党支部。
1939年6月7日,日本侵略军出动85架飞机轰炸东里店,东村4000余间房屋被炸塌,
300余人被炸死。
1984年12月,杨恩文当选村支部书记,朱新礼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从此东村在
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走上了小康之路。
1985年9月,东里东村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1987年12月,东里东村党支部决定大面积种植葡萄,发展林果业,由此带动了东
里镇林果业的发展。
1988年2月,东里东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1989年4月10日,东村投资81095元,打机井一眼,方便了村民生活。
1991年12月,东里东村投资30万元的东里中心小学教学楼竣工。
1992年5月1日,东里东村被确定为东里镇少数民族经济开发区的“龙头”。
5月23日,东里东村被县科委表彰为“巨峰”葡萄科技栽培“丰产先进单位”。
12月7日,东里东村在全县设“助才”奖学金。
1993年2月27日,山东省省长赵志浩视察东里东村,并召开座谈会。
2月,东里东村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小康先进村。
3月,东里东村召开加快小康乡镇村建设会议,县长陈留泉参加会议并讲话。
7月1日,蔬果脆片厂正式投产。
是年, 东村投资3.6万元设立“全县助才奖”,奖励每年走进大专院校的优秀学
生及其辅导老师。并决定将此活动连续搞10年。
1994年12月,淄博市“全兴杯”农民中国象棋赛在东里东村举行。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成立前,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建国初,响应党的号召,村领
导带领农民成立了互助组。 1953年,全村先后办起了5个初级社,1957年成立了高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8年至1975年,投资3万余元,投工4万多个,动土石方8万立方
米, 将26公顷沙丘地、土丘地、斜坡地改造成水平田,架设低压线路2公里,修变电
室两处。对耕作方式进行了改革,由条播改为畦播, 选用优良品种,使亩产突破了千
斤大关,总产达到11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
极性。1984年粮食单产800公斤,比1978年增加30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玉米种、麦种,进行更新换
代。在管理方面,实行六统一(耕、播、收、打、灌、压),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
粮5万公斤。
改革开放以来,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大力发展林果业。从1987年开始集中大量财
力,投资800多万元建起了26公顷巨峰葡萄园和8公顷的红富士、北斗、新红星等优良
品种的高密植苹果园,并先后和山东大学、中国水果科学研究所取得联系,聘请全国
知名果树专家罗新玉教授、汪景彦教授、田勇教授来村指导果树生产。在田勇的指导
下,成功地实施了“巨峰”葡萄贮藏保鲜技术,为开拓葡萄市场、延长市场供应期做
出了重要贡献。在淄博市科委、市人事局的帮助下,先后三次从澳大利亚、韩国、日
本聘请教授专家来东村讲学,指导果树生产,提高了村民对果树的管理水平。1992年
总产量达到330万斤,产值450万元;葡萄亩产6000斤,总产240万斤,产值240万元。
所产葡萄、苹果远销到广州、深圳等地。1991年被山东省农业厅授予“特优苹果奖”
称号,1993年被淄博市科委列为果品试验示范基地。
第二产业 工业:1978年,兴建了皮毛厂,以此为龙头,创建了皮鞋、皮件、服
装等50多家联合体和个体企业。主要产品有狗皮挖花褥、挖花挂毯、裘皮大衣、皮夹
克、皮鞋和各种皮件。产品远销美、英、日等十几个国家。1991年与香港富皇集团合
资兴办淄博市富源食品有限公司, 总投资650万美元,年产值600万美元,利税240万
美元。1991年与香港必泰贸易有限公司合资兴办淄博兴泰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50万
美元。1992年与泰国合资举办泰兴百叶窗项目,总投资100万美元,年产值104万美元,
利税24万美元。1993年与韩国合资兴办淄博鲜沂淀粉制品有限公司,总投资370万元,
年产值1500万元, 利税160万元。1993年,与香港合资兴办的蔬果脆片加工项目为龙
头,带动了淀粉加工厂、面粉厂、饮片厂、纸箱厂等企业的应运而生。这些企业经过
对当地资源进行深加工,填补了国内空白。2001年,先后有北京汇源公司的浓缩汁项
目、高速公路护栏加工项目、水泥厂投资建设的泡沫包装项目投入生产。如今,全村
工业从业人员1300多人,年销售额3250万元,利税500万元。
建筑业:1989年投资300万元兴建占地1.3公顷的山东永新实业总公司,随后又投
资兴建了水泥厂、缸瓦厂、建筑装饰公司等企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
第三产业 1951年办起第一个供销合作社。之后,又陆续办起了磨坊、豆腐坊、
饼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拓展农民致富的路子,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东村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地域条件,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商
贸市场。远近闻名的东里大集,年交易额1000万元。韩莱路上店铺林立,沿街已建立
起小商品批发市场、汽车配件市场、日用品超市和宾馆、饭店、门诊楼等,以及食品、
粮油、 理发、汽车修理、电焊维修、加油站等个体工商业户达650户。为使果品不断
增值,引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建立了1000吨的水果保鲜库;个体水果商也建立起了冷
藏库15处。这样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繁荣了当地经济,为村民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 该产业从业人员1300多人,2000年实现经济总收入1500万元,利税120 0
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东村的文教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学龄儿童入学率为31%。建
国后, 大力发展文教科技事业,改善办学条件。1989年,投资2.5万元建东里东村完
全小学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教职工9人。1991年,投资30万元,重建东村完
全小学,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教学楼,与西村小学合二为一,改为东里中心小学。学
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教职工达35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1992年,东村投资3.6万
元设立了“全县助才奖”,奖励每年走进大专院校的优秀学生和他们的辅导教师,并
将本次活动连续搞10年。 1994年,投资9.8万元,配备了图书、电视机、录像机等教
学设备,投资8万元,修建了容纳200多人的阶梯教室。2001年2月,投资6万元,配备
微机、实物投影仪、录像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绿灯”。该
村先后派20多名教师到济南、 烟台、 张店等大专院校及教研部门进行培训学习。至
200 0年底,先后有6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本科15名、大专32名、中专13名。
19 94年12月,淄博市“全兴杯”农民中国象棋赛在东村隆重举行。1992年3月被淄博
市科委命名为“科技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人民生活 建国前,村民生活水平低下,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年人均粮食不足
5 0公斤, 人均纯收入不到2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粮食250公斤,人均纯收入35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150多元。
1 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000年人均纯收入
4000元。现已建起宿舍楼两座,70户农民已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全村拥有多种机
动车辆156辆,程控电话300余部,彩色电视机350余台。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道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人均住房4平方米。建国后,
村领导注重村庄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鼓励村民拆旧建新,并对村宅基地
进行重新规划。 1988年,投资8.7万元对振兴路等进行水泥硬化,1992年5月投资160
万元, 新建东村大楼为村委办公室,2001年3月,对何家路段进行水泥硬化。至2000
年底,村民均已住上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或二层楼,人均住房面积20多平方米。为加快
经济建设的步伐,鼓励村民在沿河路经商办厂,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发展了当地
经济。1989年至1991年,连续三年被山东省授予“村庄规划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集体福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福利
逐步提高。80年代自来水的饮用,幼儿园的兴办,使村民得到了实惠。1991年,投资
4 400元作为奖学金,奖励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992年投资3.6万元,设立“全县
助才奖” ,奖励每年走进大专院校的优秀大学生和他们的辅导老师。1994年1月,村
设立“高寿奖”,每年对60岁以上的老人颁发补助金,使老人安度晚年。1989年10月
被临沂地委、行署,授予“尊老爱幼先进集体”。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28年12月, 东里东村第一个党支部成立。1939年6月,日
本侵略军出动85架飞机轰炸东里店, 东村党支部遭到破坏, 党组织活动转入地下。
195 0年全村共产党员已达到50余名。 1985年成立东里东村党支部,杨恩文任党支部
书记。多年来,村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带领全村村民创业,使村经济发展跃居
全县第一位、淄博市第23位,被省政府表彰为“乡镇企业先进单位”。1988年被山东
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991~1992年被山东省科技协会评
为“科普先进村”,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奔小康示范村”。村党支部1988年
被山东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称号,连续8年被淄博市委、沂源县委分别授予“市
先进党支部”“县先进党支部”称号。至2000年,村支部下属3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
70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39年6月, 日本侵略军轰炸东里店之后,东村抗日农民协
会成立。之后村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相继建立。在解放战争时期,村政
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8年12月4日东里人民公社成立,
设立东村生产大队,1967年成立东村大队革命委员会。1985年12月成立东村村民委员
会,设委员7人,朱新礼任主任,下设10个村民小组。2000年,东村村民委员会由5人
组成,主任何家全,副主任赵厚平、翟慎平。

人物简介
杨恩文 1952年2月11日生, 自1984年12月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全村回汉
族干部以林果业为突破口,发展巨峰葡萄30公顷、优质苹果70公顷,使果品年收入达
6 00万元。在发展林果业同时先后办起水泥厂、皮手套厂、果脆片厂等21个村办企业,
年产值8000余万元,上交利税1000多万元。东里东村被誉为“沂源县经济实力第一村”、
“淄博市奔小康先进村”。1994年,杨恩文被淄博市人民政府授予“淄博市农业劳动
模范”称号,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朱新礼 1952年5月生, 1993年担任东村村主任。在工作中,他与党支部书记杨
恩文团结协作,使东里东村成为沂河源头首富村。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
组成汇源浓缩汁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经过艰苦创业,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所产
汇源果汁己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饮料。 2000年,在东村建成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
汇源公司苹果浓缩汁生产线,为东里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徐继生 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快
经济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使50多家集体和个体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全村已有90%的
户成为万元户。徐继生本人多次被沂源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县优
秀党支部书记”。

(曹红星 高希富 张志宏)

责任编辑:林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