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镇镇崔东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2&rec=111&run=13

概况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崔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至此地立村,取名崔家巷。明末,
崔、张两姓合伙开店,更村名为崔张店。今名崔东村。
崔东村位于高青县田镇镇南部, 距镇政府6公里,东与正理村相接,北与谢苍村
交界,西邻县骨干排水渠干二排,南与崔西村相连。
该村地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
厚的条件。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及各类蔬菜,桑蚕生产在当地享有盛誉。
境内交通十分便利, 村内柏油路分别与省道广青路、潍高路、张田路连通。199
7年,该村成为全市第一个农村上(因特)网村。1999年,成为全县首批电话村之一。
2001年, 全村共有158户,总人口588人,现有高、王、李、江、樊、刘等6个姓
氏,均为汉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万元;2000年,农村
经济总收入200万元, 人均纯收入30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
重分别为60%、 20%、2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350万元,全村年纯收入12
0万元。
该村是全市经济强村之一,是“八五”和“九五”期间的县级文明单位,是县、
镇连续多年的“红旗党支部” “致富带头村”。1995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1
997年,被评为省“村(镇) 建设明星村”。1998年被评为市“三为”活动模范单位,
被市政府授予“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

大事记
1944年,村民高逢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成立中共崔东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高居良任书记。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办起了面粉厂、铸钢厂,组建起第一支建筑队。
1987年,投资6万元上了一处粉条厂。
1988年,筹资40万元建成织布厂。
1992年,建成一家建筑材料预制厂。
1993年,办起铸钢厂。
1994年,建成面粉厂。
1995年,投资200万元新上一家科技含量较高的塑编厂。
1996年,村无偿提供土地25亩,投资45万元,与正理、高家等周边村联合建起一
处花园式完全小学。
1997年,崔东村立集。
1998年,建成村办公园。同年,村扬水站建成。
1999年,建成高标准“东盛花卉园”。同年,村民用上深井自来水。
2000年,兴建商贸小区,区内二层楼设计,总面积1940平方米,配套形成了水、
电、路三通。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成立前,粮食亩产不足60公斤。1953年,村成立农业互助合作
社,群众集体挖沟、整地、打井,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
高涨。1983年粮食单产800公斤,比1978年增长30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该村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出发,在全村
粮食生产中采取“六统一”,即统一选用优良品种、统一拌药播种、统一施肥、统一
灌溉、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械收割入仓。到2000年,全村粮食单产突破“双千斤”。
1990年以来,先后建成全镇桑蚕养殖基地和大田菜椒等生产基地。冬暖式蔬菜大
棚发展迅速, 反季节蔬菜如黄瓜、西红柿大量供应市场,亩产值达到了1万多元。20
00年,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150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始于80年代,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指引下,该村在抓
好农业生产的同时,集中精力运筹工副项目。从1987年开始,先后建成粉条厂、织布
厂、 预制厂、铸钢厂、面粉厂、面条厂、塑编厂等7家工业企业,年产值实现1200万
元,利税80万元,上交村集体20万元。1994年,经上级批准,组建了全县第一家村办
企业集团--淄博东盛实业公司,村支部书记高居智兼任董事长、总经理。全村现有工、
副业从业人员占全村青壮年劳动力的40%。
第三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党支部为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
的步伐,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大搞沿路开发,兴办第三产业。至2000年底,村
中主要街道已开发商住两用楼8幢, 面积达1940平方米;沿街房14家,面积达1400平
方米,与村办农贸市场相配套。现已有饭店、诊所、经销点、粮油店、农机配件、机
电维修、电汽焊等门店,年创收10万元,既繁荣了当地经济,又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小
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30%。建国后,办
学条件逐步完善。 1987年投资5万元建起崔东村小学,1990年对小学进行改造,告别
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
套。1995年,该村无偿提供土地25亩,与正理、崔西、徐家、湾头等10个村联合投资
4 5万元, 新建了高标准的崔张完全小学。随后,该村又投资1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全
面的硬化、美化,并为学校配上了微机室,使学校成为全镇第一处县级规范化学校。
现在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先后有11名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本1名、
大专5名。1998年投资2万元,办起了村文化大院,设置了图书室,配备了各项文体娱
乐设施。
人民生活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年人均粮食仅50公
斤,人均纯收入不足2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 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00公斤,人均纯收入50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80多元。1982年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全
村群众已迈入小康生活, 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运输车辆31辆,各种摩托车120辆,程控
电话121部,彩色电视机80台,并通过村建成的卫星地面接收站全部实现电视闭路化。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人均
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建国后,逐渐以砖木结构代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
着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住房结构又有提高,砖石瓦结构成为主流。从1987年开始,
该村按照新村规划,开始实施旧村搬迁。新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
房檐高低”等要求,已初步建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内街道全部硬化、美
化和绿化。2000年,为加快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规划建设了个体私营园区,整个园
区全部是二层商住楼结构,总投资达63万元。1997年,该村被命名为省级“村镇建设
明星村”。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到1992
年, 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幼儿免费入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考入大中专院
校的学生分别奖励1000元和600元。 自1994年以来,村民的三提五统费用由村集体负
担30%。对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了养老补助金制度。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4年,高逢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该村第一名共产党员。
1951年,建立起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高居良任支部书
记。到1987年,高居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党支部更加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
了更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到2001年6月底,全村共有党员33名。该村已连续8年被
高青县委及田镇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党支部”称号,被市政府授予
“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解放前,村成立农民协会,随后,村农救会、自卫队、妇救
会相继建立。解放战争时期,村干部带领群众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6年,
村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郭延清任社长。1958年,田镇成立人民公社,设立崔东大队,
高辰佑任大队长, 下设4个生产小队。1966年成立崔东村革命委员会,高居智、高玉
文先后任主任。 1984年建立崔东村民委员会,设委员一人,高辰刚任主任,下设1 1
个村民小组。 1994年崔东村民委员会由3人组成。王树清任主任,高成家、江玉春任
委员。民兵连长江玉春,治保、调解主任樊树美,妇女主任兼计生专干刘会英。

人物简介
高辰其(1905~1960) 1945年任崔张店村村长,为抵抗反对势力和封建主义的干
扰,组织本村进步人士在该村建立了农救会、妇救会、贫协、民兵、儿童团等革命群
众组织,领导村民打土豪、分田地,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村民翻了身过上了好
日子。解放后成立了互助组,为社会主义集体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逢祥(1909~1987) 1944年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该同志在本村散发传单,
宣传党的政策,在他的宣传发动下发展了王元珍、江立帮、高辰顶、王元普等六名党
员。从此党在该村的力量不断壮大。以后该同志因形势和工作的需要,到九区 (现高
青县高城镇河西村一带) 担任区长。解放后曾任高青县供销社主任,沾化县供销社主
任。
高居智 1948年7月生,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担任崔东村党支部书
记。他带领村民走企业强村富民的路子,先后组建起建筑队、铸钢厂、粉条厂、预制
厂、塑编厂等多家村办企业,并组建了高青县第一家村级企业集团--东盛实业公司。
1 996年被推选为市、 县人大代表。1994年被县评为“先进企业厂长经理”,1997年
被评为“淄博市劳动模范”,1998年被评为“淄博市三为活动先进个人”。1999年11
月被破格提拔为田镇镇党委副书记。

(王秀领 李红伟)

责任编辑:李天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