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传说起源地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97&run=13



    吕俊峰

提 要: 嫦娥奔月传说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关于其发源地问题,千百年来一直众说纷
纭。在当前全国范围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中,民间传说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应当
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就其“发源地”等核心理论问题加以研究探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
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和保护性传承的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结合相关
田野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古代典籍、考古发现、民间传说,以及古文字学、地
理学、历史学等多种资料和多学科角度,从民间风俗传说、历史文献记载、历史古迹遗存、
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对“嫦娥奔月”传说的起源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考证。

关键词:嫦娥奔月传说  起源地  潍坊  寒亭

    千百年来,嫦娥奔月传说象一首响彻东方的千古绝唱广为流传。但关于该传说的发源地,
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嫦娥奔月传说发源地”作为民间传说的核心理论
问题,笔者以为应该加以研究探讨。经过考察发现,各种版本的嫦娥奔月传说无论怎样开头,
怎样结尾,其故事的基本情节是大体一致的。这是否可以嫦娥奔月传说的发源地不是多源的,
而是一源的,即嫦娥奔月传说应该只有一个发源地,一个传播中心。那么,这个发源地应为
何处呢?笔者在结合相关田野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古代典籍、考古发现、民间
传说,以及古文字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种资料和多学科角度,从民间风俗传说、历史文
献记载、历史古迹遗存、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考证后认为——嫦娥奔月传说的起源地应
为潍坊市寒亭区。
    一、考证嫦娥奔月传说起源地的意义
    在目前全国范围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中, 民间传说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应当
成为社会众所瞩目的热点。我们在这里对嫦娥奔月传说“寻根问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
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继承的过程。
    (一) 有助于解决嫦娥奔月传说起源地问题。嫦娥奔月传说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和各地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多处嫦娥奔月传说遗存地。由于嫦娥奔月传说时间
的久远,加之历史史料记载的不一,使嫦娥奔月传说发源于何时、何地的问题,始终悬而未
决。从历史上看, 由于交通、资讯的不便,对流传于各地的嫦娥奔月传说资料难以做到全面
了解,因而对嫦娥奔月传说发源地进行确认就存有较大难度。而当今社会交通便捷、资讯发
达,具备了对有关嫦娥奔月传说遗存地开展广泛调查、对有关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的条件。
这些无疑将对研究嫦娥奔月传说起源于何时、何地提供巨大支持。只要以科学的态度、正确
的方法,就有可能得出嫦娥奔月传说发源地的正确结论。
    (二) 有助于确定嫦娥奔月传说发生的年代。嫦娥奔月传说作为我国著名的传说故事,
由于流传时间久远,加之无确切时间记载,故对该传说发生的年代问题,历史上一直存在较
大争议。加强对其发源地问题的研究无疑将伴随着对其发生年代的判断,由此将有助于对该
传说发生年代的确定,以及与传说发生年代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相关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及
探讨。
    (三) 有助于推动嫦娥奔月传说原生态研究。嫦娥奔月传说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由于
传播者、整理者、创作者对传播内容的增减取舍,使传说的流传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嫦娥传
说涉及政治、爱情、婚姻、家庭,是那个时代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体现。研究嫦
娥奔月传说的发源地问题,就是要研究嫦娥奔月传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这样才能
确定该传说在起源地的“原生态”, 从而更确切地阐释那个时代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
冲突,了解故事发生年代的原初社会状态。
二、嫦娥奔月传说的源起与发展
    嫦娥奔月传说故事由来已久,以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保存嫦娥奔月传说的最早期文献是
《归藏》和《淮南子》等书。《归藏》号称先秦古籍,但由于原书早已亡佚,今存文字多系
后人称引转述,所以一些考证家则多半不以《归藏》为战国古书。如柯劭忞考证即引欧阳修
所论, 谓“汉初虽有《归藏》,已非古经,今书三篇莫可究矣,其言最确。”121  但是,
也有的学者认为,《归藏》年代虽然未明,但前贤所引述的《归藏》文字却也不是很晚期的
资料,在研究上还是可以作为有用参考的。《归藏》关于嫦娥的记述:
      《文选·祭月赋》李善注引《归藏》云:“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
    《文选·祭颜光录文》 李善注引《归藏》云:“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
为月精。”
    这两处引《归藏》 之文,大概出于同一处,而且都是同样的简略,其中前者对于嫦娥从
何而有不死药,完全不记;而后者虽然提及不死药来自西王母处,但对于嫦娥为什么会得到
不死药,却也没说。是《归藏》原文即已简约,或是引录者因仅作为典故解说之用,故多作
文字节略,今已无从确知。
    除去转引《归藏》 的记述,最早较为完整地正式记录嫦娥奔月传说的是汉初《淮南子·
览冥训》。由于古人记录或转述传说,不像现代民间文学工作者一样,会尽量完整记录流传
的内容,通常只是简约记录大要,或者只是为行文所需,摘录某一情节片段。相较于前贤引
述的《归藏》遗文,《淮南子》所记虽然简要,但内容却更丰富许多,《淮南子·览冥训》
云: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
由生也。

    和《归藏》 的遗文两相对照,这段记录的丰富之处在于:把不死药的由来和嫦娥取得不
死药的方式,都记述了下来。记载中说不死药是羿从西王母那儿请求来的,嫦娥则是从羿那
里偷取了不死药,因为身怀(或吃了)不死药,嫦娥就(像不死的天神)奔上了月亮。后代
相传嫦娥奔月的主要情节已约略完备。
    东汉高诱在上引《淮南子》有关嫦娥的记载中,注云:
    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中为月
精也。122

    另外,清孙冯翼辑《许慎淮南子注》亦云:

      嫦娥,羿妻也,逃月中,盖虚上夫人也。123

    高诱和许慎之所以特别要在注中说明嫦娥是羿妻, 正因为《淮南子》本文中他们两人的
关系并不清楚。也就因此而唐时《初学记》引《淮南子》云:“羿妻姮娥窃之奔月”,当非
《淮南子》原文。
    而同为汉代之作, 张衡《灵宪》:“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之不死药服之,奔月。将
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且后
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124更是确立嫦娥奔月传说之基本轮廓,如嫦娥之
身分, 服药之情节过程, 奔月之后更化为蟾蜍。最早关于月中有蟾蜍记载的文献是西汉初
《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乌而月中有蟾蜍。”稍后的《五经通义》曰:“月中有兔与
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125
    另一说最早见于《山海经》 ,但其中又找不到有关嫦娥的直接文字。《山海经·大荒西
经》有“常羲”,是“帝俊”的妻子。而实际上嫦娥就是由《山海经》中记载的帝俊几位原
妻子中“生月十二” 的常羲演化而来的。 《诗经·大雅》“生民”篇“时维后稷”疏引用
“大戴礼”“帝击”篇作“常仪”,称是五帝之一的帝喾的下妃之女。《礼记·檀弓》引文
作“常宜”。经过有关专家、学者考证认为,古时常羲又作尚仪或常仪,常与尚通用,羲、
仪、宜、娥古音同,常羲与常仪字似而音近。《吕氏春秋·任数》载“尚仪作占月”,毕沅
注:“尚仪即常仪,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有嫦娥之鄙云。”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中认为,
“仪”古音从“我”,读“娥”,所以“常仪”当读作“常娥”,即嫦娥。
三、嫦娥奔月传说起源寒亭的有关史实
    民间传说虽然不是科学, 但传说的发生地是科学。因此,对于嫦娥奔月传说发源地问题
的考证,必须要有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方法。钟敬文先生指出:“无论就哲学观点还是方法
论而言,马克思主义,具体地说,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
研究民俗文化事象都至为重要,是其他任何层次的方法论都难以取代的。”126 根据这一指
导思想,我们研究嫦娥奔月传说的发源地问题,不能单纯依据当地文字记载的早晚。因为作
为民间传说故事,在没有文字记载前,就已经流传开来了,有的地方虽然有可查的文字记载
较晚,但作为传说故事可能在当地已流传了很久。所以我们对嫦娥奔月传说发源地的考证,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嫦娥奔月传说
发源地的正确结论。
    (一) 文献典籍奠定寒亭起源说基础。文献典籍关于嫦娥、后羿、寒浞等具系寒亭附近
的东夷之人、嫦娥奔月故事发生于同属于东夷地区的寒亭及其周边等记载,奠定了寒亭起源
说的基础。
    嫦娥。 《帝王纪》 载: “(帝喾)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常仪即嫦娥。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
即帝喾,常羲即嫦娥。娵訾氏,亦称訾陬氏、有娀氏,是远古“三皇”时期的著名部落。史
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在夏王朝时期建有訾陬国,为诸侯国之一,国君及民众大多称
訾陬氏,其位置应是现在的与寒亭一样同属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寿光一带。
    后羿。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证引《水经·巨洋水注》、《汉书·地理
志注》、《史记·夏本纪正义》、《史记·周本纪正义》等称:“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
案曰:“《巨洋水注》等书引《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乃
隐括之辞, 非原文。 ”“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据此作
‘羿居斟鄩’”。而根据乾隆《潍县志》、郭麐《潍县金石志》收录的有关碑志的记载以及
《潍县志稿·古迹下》著者按语所指出的,夏代的斟鄩应在今潍坊市潍城区西南二十里的浮
烟山以西,即今寒亭一带及其周近地区。
    寒浞。 《左传·襄公四年》:“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杜注:“寒,国。北海平
寿县东有寒亭,有寒浞水原出东留庄,寒亭在水西。”杨伯峻注:“寒,部落名,今山东潍
县治即旧寒亭。寒浞以部落国家为氏。伯明,寒国酋长名。”《后汉书·郡国四》:“平寿,
有斟城。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
    (二) 考古发现明确指向寒亭起源说。多年的考古发现证明,在潍坊地区的白浪河流域
有许多的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的遗址,并且在今寒亭以南的朱里的前后埠下还发现距今七八千
年的后李文化遗址127。 在寒亭区以至周边地区,仍完整的保存着古寒国的大量文化遗存。
特别是在寒亭区寒亭村附近,依然保持着古寒国的核心文化圈。有与夏代同处一时代的狮子
行等多处龙山文化遗迹,有大量出土的高柄蛋壳黑陶杯、寒鼎、青铜铭文等夏商周文物,有
寒浞冢、寒亭高庙周边的地区,有夏斟鄩、斟灌城遗址。人文方面,民间对寒浞父子仍有崇
拜和祭祀活动,并流传着嫦娥奔月等历史故事,构成了完整的历史文化形态。
    位于寒亭以北二十五里的鲁家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的文化
层堆积厚达3米以上, 以典型的龙山文化为主,并有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以及商周时期
的墓葬和灰坑等。该遗址出土文物的最大特点是:有许多雕塑为鸟头形状的器盖钮和鼎足。
这应是东夷文化以鸟为图腾的具体反应。并且这个遗址东距浞河不远。无疑,这些遗址的发
现对于探索寒亭一带的夏代古国的历史文化,是考古学上的典型的例证128。
    位于寒亭东北约二十里的狮子行遗址, 其东西350、南北400米,面积达140000平方米。
经科学考古发掘的面积仅有100余平方米。但出土的典型龙山文化的“蛋壳陶杯”共8件,证
明此地有极为发达的制陶手工业。尤其该遗址出土的石镞、骨镞各5件,共分7种型式,并且
无论石镞还是骨镞均制作的形制规整129。 这些考古发现无疑都将嫦娥传说的发源地指向了
历史上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寒国即今寒亭地区。而发掘出的形制规整、制作精良的石镞、骨镞
则更使人不得不对文献中所谓后羿部族善射记载的准确感到吃惊。
    另外, 还有一个可以证明嫦娥传说起源寒亭的佐证,是我们对逄蒙历史的考察。逄蒙,
是较有代表性的嫦娥奔月传说版本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传说版本的大致内容这样的:
    有个叫逄蒙的, 他的射箭技艺,在后羿的所有学生中算是最好的一个。可是他的心眼儿
却非常坏,充满了骄傲和嫉妒。他每天盼望着自己的老师快快死掉,因为到那时,他便是世
界上最好的弓箭手了。
    逄蒙听到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取来了不死药, 这对他的野心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心里
顿时燃起了嫉恨的火焰。于是,他盘算了一个卑鄙的计谋。
    有一天, 逄蒙趁他的老师后羿出去打猎,便偷偷地溜进了后羿的家,用箭对着嫦娥说:
“快,把你丈夫从两王母那里取来的不死药交出来!否则的话,我的箭立刻会穿破你的喉咙。”
……
    嫦娥想,难道我丈夫千辛万苦得来的不死药,就这样地落到无耻的逄蒙手中吗?不能!嫦
娥慢慢地从身边取出药,逄蒙正要伸手来接,她却突然把药塞列自己口中,一口吞了下去,
转身向门外逃去。
    ……嫦娥走出门外, 果然觉得身子轻飘起来。象有一块软绵绵的白云托着她的双脚,直
往上空升去,升去。究竟要到哪儿去呢? 一心还在恋念着丈夫的嫦娥,决定暂时先到离地面
最近的月亮上去。当月亮上的广寒宫里,平添了这样一位美女的时候,它放射的光立刻变得
更温柔、更美丽了。130

    关于逄蒙, 大致有以下几个记载:《孟子·离娄》“逄蒙学射于羿”;《荀子·正论》
“羿、 蜂门(逄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孟子·离娄下》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
道, 思天下唯羿愈己, 杀羿” ; 《左传·昭公廿年》记晏子向齐景公讲述齐地的沿革,
“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结合文献
和考古,尤其商周青铜器铭文资料,可以证明逄蒙之逢国,夏商时期在今青州、临朐一带。
至西周时期则立都于今济南以北济水流域的济阳一带。对此,我们在有关文章中已作阐明。
由羿及与之相关的古族、古国,已经证明夏代初期的羿氏部族方国是活动生息于今潍淄流域
的。 131而逄蒙作为与嫦娥传说关联度极高的历史人物的所在,这又成为一个从侧面有力证
明嫦娥之乡就在寒亭境内的确证。
    (三) 风光景物与传说内容自然契合。嫦娥奔月传说的起源,离不开生活原型。可见在
当地风光景物方面,此地与嫦娥奔月传说有多处合理契合之处,这进一步证明了嫦娥奔月传
说起源于寒亭。民间传说具有历史性、可信性特征和解释功能,这种特征源于传说的创作,
自产生到流传过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与产生地区的地名风物相关联,由此使人们从感性
上或从直观的感受上认为这个故事更具可信性,从而广为传播。根据古今流传的故事发生地,
在自然地理方面,我们仍可以在现在的寒亭境内寻到古寒国治所的寒亭、仓上、马宿等古村,
云台山、古寒国高庙以及因寒浞得名的浞河等相关遗迹。
    在古寒国境内寒浞河岸边的云台山, 相传系嫦娥奔月之处。云台上曾有庙宇建筑,原称
“云台山庙”,因坐落在云台山上而得名,又因庙宇所处位置在当地最高,故亦称寒亭高庙。
从其旧址出土的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 的石佛像和隋唐时期的庙宇砖瓦推断,此处自
南北朝时期就已有庙宇,到隋唐庙宇建筑已非常壮观。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又重建
修为三官庙。公元1937至1938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重修为三皇五帝庙。后因失修而倒塌。
    人们把嫦娥在月亮中的住所称为广寒宫, 这不仅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在古代
文献中多有记载。如,《明皇杂记》载,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
府。前集卷一引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类说》卷五引此条又
作《洞冥记》。二书所引,今本俱无。《初学记》卷二三引《曲素决辞经》云:“《高上玉
皇辞》曰:‘目即西华馆,意合广寒宫。’”唐朝鲍溶诗《六宿水亭》:“夜深星月伴芙蓉,
如在广寒宫里宿。”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云:“明皇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而寒亭,是古寒国所在地。《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寒亭,古寒国,浞封于此。”按常理
揣测寒国之宫殿自然可称寒宫,而寒宫和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则相吻合。可见在当地风
光景物方面,此地与嫦娥奔月传说有多处合理契合之处,这进一步证明了嫦娥奔月传说起源
于山东寒亭。
    (四) 多版本流传揭示的传说原生性。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指出:“民俗是研究民间传
说的重要依据。风物传说形成的民间习俗,极具个性,或多或少地与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研究民间习俗, 可以捕捉到传说的产生、演变过程”132。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寒亭地区广为
流传,寒亭的百姓大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通过寒亭当地的搜集整理和山东大学等单位的
田野调查发现,在几个关键性情节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嫦娥传说在寒亭民间流传中形成了多
种版本。其一:“寒浞灭了后羿以后,霸占了嫦娥,嫦娥不从,你别觉得你是个大官我就能
看中你,一气之下上了天。”其二:“嫦娥是寒浞的老婆,不是亲老婆,她本来是后羿的老
婆。”其三:“寒浞跳井死了,以后井里出云彩,嫦娥就踩着云彩奔月了。”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 还了解到两个流传在寒亭当地的嫦娥奔月传说的更加特殊的版本,
其一: “寒浞很会射箭,于是就想为民除害,他一连射下了9个太阳,每射下一个,地上就
凉快一些。当他张弓搭箭,想把最后一个也射下时,老百姓都力劝他留下一个。于是,留下
的那个太阳一直到了今天。嫦娥原是后羿的媳妇,是寒浞领着后羿的媳妇(嫦娥)跑了的。”
“后羿射日”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这个“寒浞射日”的版本是寒亭地区所独有的。其二:
嫦娥来到寒亭,长年居于寒国宫殿之中,而远在中原的人们只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嫦娥
的消息,加之月亮被古人称谓“广寒宫”,把嫦娥住在寒国寒宫之事,传成了嫦娥住到“广
寒宫”成了神仙,后来人们就传说成了“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
    笔者认为, 这种多版本共同流传的现象恰恰证明了嫦娥传说在当地的原生性,符合神话
传说原生态衍变的合理性。我们知道,人类在文字产生之前,信息的传递多以口头形式进行,
人类对神话传说的文字记载出现的很晚,神话传说的流传多是依靠口口相传的。而本地通过
这种方式承传的神话传说,必定带有当地浓厚的原生色彩。就如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
雷特,每个传播者在传播的过程中必会带有个人的理解,有着程度不同的“篡改”,这也是
传说起源地反而出现版本多样化问题的原因。尤其在寒亭地区广为流传的第三个版本,这个
版本直接将嫦娥奔月说成了一个类似“三人成虎”式的民间故事,很具有传说故事原生时期
的状态和传播过程复杂性和多样性。如果嫦娥传说在寒亭当地的流传不是多版本的,则很有
可能不是当地原生的传说,而有可能是在某一历史时期被流传推广而来的基本定型的或根本
就是文字记载完整的传说了。
四、嫦娥奔月传说起源地诸说辨析
    嫦娥奔月的故事本就是家喻户晓的传说, 加之我国政府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的成
功实施,更令嫦娥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使这一古老传说在当代再次引起广泛的议论与思考。
近年来, 包括江苏射阳、 江西宜春、湖北咸安、河南南阳等在内的诸多地方,都欲考定为
“嫦娥奔月”传说的起源地,但其所处地域及历史渊源却均无可与寒亭相提并论之处。
    首先, 关于所处地域问题。众所周知,后羿、嫦娥均为东夷之人,而后羿射日、嫦娥奔
月的传说也是是所公认的东夷传说,因此上述地区提出的“嫦娥奔月”传说起源地之说,从
地理上来讲应皆不成立。
    其次, 关于历史渊源问题。上述地区与东夷文化高度发达的古寒亭地区也也毫无可比之
处。寒亭,古为寒国。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是有5000年历史记载的东夷大国。以
前有人认为,公元前2000左右夏代寒浞在寒亭建立寒国,史称古寒国。其实这一说法本来就
不准确。据《左传》记载,寒浞系伯明氏的子弟,寒国是伯明氏的封地,寒浞之前即有寒国。
另外,通过考察寒姓起源发现,寒姓的始祖是寒哀。据《世本》、《吕氏春秋》等古籍记载,
寒哀曾替黄帝驾御马车,史书上称之为“寒哀作御”。“寒”、“干”古通,寒哀又称干哀、
韩哀。黄、寒两族通婚,嫁女黄帝子青阳生子少皋,少皋即少昊,是黄帝册封的东夷族的首
领,封地先在临朐,后迁曲阜。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确定了潍水和淄水之
间是夏代的核心统治区域。可见,寒族部落是属于黄帝集团的东夷族部落之一,古寒国的历
史也可由此向前推进1000年,即有5000多年的历史。
    少康中兴之后, 寒国被灭,寒氏族人被迫由寒亭、莱州向南迁徙,至洪泽湖北岸的临淮
立国为干(音寒),成为商的属国;后又迁到徐州、扬州、赣州等地,与当地人融合为干越、
干吴、扬越。周代中叶后,干国由徐州南迁扬州。扬州学者余志群研究认为,扬州最早的城
池——干(音寒)城,就是由古寒国人南迁后建造的。还有的学者认为,潍与淮本是同一个
字,都与东夷族鸟类崇拜有关。而淮河、邗沟等地名,也透露出寒浞文化的信息。现在扬州
仍有邗江区,就是由古干国演变而来的。干国后为吴所灭,一支留于临淮、邗等地,后并入
宋,为干姓。寒氏、干氏同宗同源,郡望出颍川郡、浔阳郡。一支南迁苏州寒山,融入吴,
称干吴。邗虽为吴灭,仍有干人留居。干人后裔干将善铸剑,其实继承了祖先的冶炼技术。
据记载,寒人分干戈两族,均善冶炼。原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国荣认为:
    干国干人在文化上的贡献则比其历史贡献更显得伟大与光辉。 古干人具杰出的才能,尤
其在下列两个领域里不仅深远地影响了全中华几千年,而且世世代代地垂范于中华民族乃至
世界文化!这两个领域即是:????
    (甲) 兵器铸造。 直至今天我们还依然流行这些个词语: “干戈”、“为国干城”、
“化干戈为玉帛”。干即盾,古兵器。足以证见古干人冶炼铸造技艺之精高和传承历史之悠
久!
    (乙)……133?

    越灭吴, 干吴转为干越,最后融入汉族。戈国被灭后,一部汇于临淮族人先迁到了湖北
湖南,通过零陵入蜀。由此可见,寒亭是东夷部落暨古寒国的发祥地,寒国历经多次迁徙,
后人繁衍四海。而最初起源于东夷地区的嫦娥奔月传说,也随寒人迁徙的脚步由寒亭逐渐向
中原及南方地区传播开来。
    而通过对前述各地方的嫦娥传播史考察发现, 大多历史短暂,史料不足,缺少一脉相承
的直接联系,且均缺乏与嫦娥有关的东夷、后羿、寒浞、寒宫等真正意义的历史,其当地的
嫦娥传说应是古寒人在播迁过程中逐渐传播开来。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上述地方构成起源
之说都比较牵强,难以确认是起源地,只能算是嫦娥奔月故事的被流传推广区域,可以称为
嫦娥文化的传播地。
    而我们提出的山东寒亭说, 通过追溯嫦娥奔月传说的历史渊源,实地考察寒亭当地的嫦
娥奔月的遗迹传说,以及嫦娥奔月故事传承与地方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后可以看到,在寒亭,
既有历史遗迹,也有民间风俗;既有文献记载,也有出土文物,应该可以认为潍坊市寒亭区
就是“嫦娥奔月”传说的起源地和核心传播地。

                        (作者单位:潍坊市史志办公室)

121 王云五:《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一册。
122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卷六。
123 袁珂、周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124 见《灵宪》卷二十六。
125 见《五经通义》卷一。
126 见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
127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山东潍坊前埠下遗址发掘报告》,《山东省高速公路考古
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2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等:《潍县鲁家口埠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
1985年3期。
129 潍坊市艺术馆等:《山东潍县狮子行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8期。
130 见陈民牛编:《中国古代美人的传说》,漓江出版社,1987年09月。
131 孙敬明:《后羿斟灌斟鄩寒国寒浞寒亭考略》。

132 见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
133 周国荣:《干将、莫邪(耶)之谜》,苏州:《城市商报》2009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