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机构职能的反思和前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33&run=13



     杨洋

    新泰史志办倡导 “快乐修志”的理念,我认为这个理念就是对消极心态的拨乱反正。凭
什么几十年都转不过来积习,现在说转就能转过来,这不在于谁有非凡的动员能力,而是我
们这个时代的发展给地方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个发展机遇就是信息社会的快速
发展,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塑造作用,使得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不
受人重视的某些行业一下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部门,我们服务其中的地方志部门就是其中之
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奴隶制时代,谁拥有最多的人口,谁就主宰这个世界;在农耕
经济时代,谁拥有最多的土地,谁就主宰这个世界;在工业经济时代,谁拥有最多的资本,
谁就主宰这个世界;在信息时代,谁拥有最全面、最系统、最权威的信息,谁就主宰了这个
世界。81现在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点,在已经来临的信息社会中,信息就是第一生产力,
地方志工作就是区域信息工作,地方志工作者就是地情信息工作者,地方志机构是一个地区
综合信息的搜集者、整理者、发布者和把关人,地方志信息是关于一个地区最全面、最系统、
最权威的信息。一般而言,信息化社会的进展依赖于网络化的普及程度,但信息化社会的质
量则主要取决于信息生产的质量。而在所有的信息中,对区域发展影响最大的正是我们地方
志机构搜集、鉴别、整理、发布的地情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社会的发展将是一个
重新塑造地方志形象和提升地方志功能和作用的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地方志事业将随着地
方志工作者的努力逐步由冷变热,地方志工作者将由此不断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面临这
样的发展机遇,我们没有理由不振作起来,积极出谋划策求发展,彻底清理掉我们系统内过
去弥漫的酸腐之气,打一场地方志事业的翻身仗。
     其次是要转变工作职能,变单一的志书编纂为面向发展的综合服务。有了积极的心态,
就会有积极的行动。地方志工作者再也不是为编书而编书,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的时代,推
动一个新社会的发展,我们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信息社会的承担者、推动者和实实在在的主人。
顺应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重大变化,因为地方志
工作再也不是被动地去奉命编修一部书稿的事务,而是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中心工作的
变化,主动提出编纂出版规划和研究计划的重要工作。这个时候的地方志工作不仅要承担更
多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容也要求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工作的
效率要求更高,时效性更强。这个时期地方志工作更加鲜明的特点,是地方志作为官书的色
彩会有所淡化而增加更多的民主意味和民间色彩。地方志由政府逐步迈向大众,这是我国地
方志事业一次质的飞跃,在中国方志史上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值得大家努力争取
和早日准备。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批判历史上形成的“一本书”主义,而是要拿出
空前的勇气、果敢和坚毅,直面信息社会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地方志工作机构职能的大转
变。不仅要着眼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和其他地情文献的编纂,还要更加注重地方志学会、
地情研究会、方志馆、地情信息网站等平台和载体的开发建设,更加注重经常性的地情资料
征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健全,更加注重对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的专题研究,
以高质量高效能的地方志工作成果,为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始终
抱定两个基本原则不动摇,即只有建成开放省市市三级地情资料库,地方志工作机构作为地
情资料中心的地位才会稳固;只有建成开通三级互联的地情信息网络,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价
值才能够转化为推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立地情资料库是基础,建立地情信息网站是关
键,二者缺一不可。资料库和网站建设起初都不必贪大求全,因为资料征集有一个逐步积累
的过程,网站建设有一个电子设备容易过失的问题,网页也有一个不断充实更新完善的过程。
尤其是在目前志办人员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建大面积的方志馆和高投入的网站,不仅不会有
益反而会衍生出一些不别要的麻烦。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建立健全地情资料征集和管理的体
制机制,同时可以借用各地政务信息网平台来做网络化信息化,甚至可以利用网上的免费资
料如博客圈子、腾讯空间等建立自己网络平台,在探索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82只要我们遵
循从小到大的幼弱变强的规律,通过地情资料库和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发布地方志工作成果
和其他各类地情信息,供社会各界方便使用,同时通过网络媒介与社会各方各界建立的互动
交流,发现新信息,修正旧信息,扩大新领域,形成新亮点,我们的地方志事业就一定会逐
步壮大成为服务党委政府、造福普通民众的重要事业。
    第三是要转变工作方式, 变行政命令式修志为依法修志。历史以来的修志,都是依靠行
政命令修志,有令则行,无令则止,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修志行为都是短期行为,事前
没有基础,事后没有交代,人为的因素较大,不仅编纂质量难以保证,很多重要资料也随着
人员的离散而遗失。正是总结了历史上的这些不足,国家在推进依法修志时才从政策法规上
规定要建立常设机构,并作出了上部志书成书之时就是下部志书开编之时的要求,目的就是
要建立志书修编的长效机制,使之代代相继,规范运行,赓续出版,永不断章。近年实行的
地方志工作机构和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地方志工作队伍,为
保障地方志工作的连续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依法修志就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序地
开展地方志工作,它以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不以地方官员的好恶为归宿,很好地解
决了地方志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依法修志,特别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要做好修志法律法
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现在我们主要的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
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让全社会共同知晓共同遵循,工作中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辅之以一些
必要的配套规范和措施,依照科学的程序有序推进。第二要做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以规
划的制定和落实执行好法律法规,同时以规划明确地方志机构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配套
经费,让管理者和执行者有章可循,不因人事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转移而兴废,循序渐进,协
调统一,形成合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四是要转变组织结构,变封闭式编纂机制为开放式管理机制。传统的地方志工作组织
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封闭式组织结构。为了某部志书的编纂,当事者就组织一个编纂班子,
这个班子一旦组建完毕,就独自承担起编纂的职责,等到这本书编纂完成班子也就自然解散。
这种组织结构,参加人员有限,方便管理,在单一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具有较高的工作效能,
工作的成本也比较低,一直是历代志书编纂沿用的组织模式。今天,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
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要求,原因很简单,现在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能已经有了十分明确的规定,
不履行到位就是渎职失职,但很多工作又都不是地方志工作机构在自己内部就能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地方志机构只有转变组织结构,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性的管理机制,
才能够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开放的地方志工作管理机制,一般要考虑到有五个方面的主体,
一是地方党委,二是政府及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三是按照编纂规划具有编纂任务的单位或
组织,四是学有专攻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五是社会各界。这五个方面只有组织得很好才能够
发挥效益,否则就要大打折扣。目前我国不仅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工作体制,
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实践中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们新泰探索形成和坚持的“党委领导、
政府主持、专家参与、社会支持”的地方志工作格局,基本上可以适应地方志开放式管理机
制的需要。归纳起来说,党委领导主要是政治和组织的领导,主要管两个方面,一个是审查
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一个是批准地方志编委会的人员组成,由党委政府联合或交由政府发
文执行。市人民政府组建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市四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主任,各
有关方面负责人为成员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一协调开展地方志工作。编委会办公室设在
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负责办理具体工作。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作为办事机
构,按照地方志编委会的部署和地方志工作规划的要求,指导督促市内各乡镇、各部门建立
专兼职地方志工作队伍,负责开展各部门的地方志工作。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还要积极与国内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联系,根据工作需要聘用合适的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志工作;与社会
各界建立联系,广泛征集各方面的地情资料,征求地方志工作意见。建立这种开放式管理机
制应该特别注重培育和建立多种载体和平台,如传统的编辑出版地方志刊物、建立地方志学
会,如现在的筹建方志馆、地情信息网站、地情研究会,打破专业和区域界限,鼓励和吸纳
社会各界学有专长的人员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地方志工作。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当明白,信
息时代广阔的地方志事业,单靠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几个工作人员是绝对做不大也做不好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建立开放的管理机制,打开地方志办公室的大门,广招天下俊杰,共
同努力奋斗,地方志事业才会水涨船高,日新月异,更上层楼。
     第五是要转变人才管理模式,变人才选用模式为人才培养模式。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
因素,是一切事业成败的基础。一部书质量的高低,几乎全部取决于编纂者的素质,过去如
此,现在如此,将来同样如此。在采用封闭编纂模式的时候,主事的地方主官都用聘请的办
法,从社会上选择那些有德才的人士来担任编纂工作,事竣人散,是一种因事择人的人才选
用模式,不承当培养的职责。地方志工作机构实行常设之后,特别是随着依法修志、开放式
管理、强化服务功能之后,地方志工作机构要代表地方政府履行地方志工作职责,开展多方
面的工作,对地方志工作者的要求大大提高,单靠面向社会选用的人才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够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地方志机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长期担负或者部分
担负起过去由地方主官履行的修志职责,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决断能力就不能胜任岗
位要求,在制定和落实编纂方案、实施项目管理、确保编纂质量等方面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
问题。所以,现在地方志办要转变人才选用模式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地方志工作的常备
军。转变人才管理模式,最重要是要增加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因为按照
现在的管理制度,没有机构编制就不可能进人,没有人工作就无法开展。现在各地都已经建
立了地方志工作机构,但基本上都只有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一个单一机构,人员编制也很少,
应付现实的工作都成问题,根本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鉴于地方志工作和人才培养
的重点都在市级,建议省市地方志工作机构抓住《山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施行的有利时机,
与人事和编制部门联合重点进行市级地方志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调研,形成实施文件发各
个市市区执行。市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至少应设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年鉴编辑部、方志馆三
个内设机构,每个内设机构确定一定的人员编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选配合格的工作人员,
保证每个市的在编人员不少于10人。地方志人才的培养,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确
定专业方向,二是要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专业上大体可以分出三个方向,一个
是志书编纂,一个是年鉴编辑,一个是地情资料征集和地情信息开发,每个地方志工作者必
须根据个人情况和工作需要确定一个专业方向,然后通过个人努力和组织培养造就为这个方
面的专家。在激励机制建立上,要通过建立地方志优秀人才选拔培养奖励制度、优秀成果评
比表彰制度、专兼结合的团队工作制度等,让地方志工作人员能够学有所长,长有所用,用
有所得,充分体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尊严,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确保地方
志工作后继有人,地方志事业之树永远长青。

            (作者单位:新泰市史志办公室)
81桂榕;历史·文化·现实:回族的国家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82 魏志龙;多重情景下的学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