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志用志,开发无棣文化旅游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1&rec=127&run=13



    刘长雨

    提 要:本文在对无棣县历史及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县的文化旅游
资源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无棣县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及利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读志用志  开发  文化旅游资源
    一、无棣县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据《无棣县志》 记载,无棣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名家名
人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无棣县西周属齐国, 南邻贝丘(沛丘)、崔邑,西南为渠邑,北界燕国。清康熙《海丰
县志》 载“武乐庆盐皆其旧境” 。《宁津县志》载“周宁津属无棣邑”。《盐山县志》载
“周安王二十三年,盐山县为无棣地”。据考无棣邑包括今无棣、阳信、惠民、沾化西部、
商河、乐陵、宁津、庆云、河北海兴、盐山、黄骅市南部。东至渤海,西至宁津,南至黄河
(济水),北至黄骅市常郭镇、韩村镇、羊三木一带。《史记》载“桓公二十三年,救燕返
国,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于是分沟(无棣沟)
割燕君所至与燕国”。自此无棣沟以北地区划归燕国,沟为齐燕国界。诗人刘长卿赋诗《晚
泊无棣沟》“无棣何年邑,长城接楚关。河通星宿海,云近马谷山。僧寺白云外,人家绿渚
间。 晚来潮正满,处处落帆还”。586年(隋开皇六年)置无棣县,治庆云县于家店。东南
为蒲台县,西南连乐陵县,西靠饶安县,南邻阳信县,北界高成县。辖今无棣、庆云二县及
盐山、沾化毗邻地区。建县之初盐山(今碣石山)及其东部、北部一带属高成县,唐初划属
东盐州, 718年(唐开元六年)该区划入无棣。此时东南靠渤海县,西邻饶安县,西南连乐
陵县,南接棣州阳信县,北界沧州盐山县。辖今庆云、无棣二县及盐山、海兴、沾化、阳信
各一部,称上县。959年(后周显德六年),于无棣县东南二十里置保顺军,治信阳乡城角村,
军如下州,辖无棣一县。970年(宋开宝三年),无棣保顺镇割属保顺军。无棣县辖3镇(无
棣镇、 车店镇、剧口镇)、5乡。东南接滨州招安县,西南连乐陵县,西北为饶安(清池)
县,南邻棣州阳信县,北界沧州盐山县。辖今庆云县全境,无棣中、北部及沾化、盐山、海
兴各一部, 称望县。1203年(金泰和三年),保顺军废,无棣东部3乡划属县级保顺镇。无
棣县余3镇2乡,移治庆云县于家店,东邻保顺镇,西北连清池县,西南接乐陵,南靠阳信县,
北界盐山县。辖今庆云全境及无棣、盐山各一部。1265年(元至元二年、南宋咸淳元年),
无棣省并乐陵,以县治入济南之棣州,寻复置。是年,析无棣为东西二县,县境为东无棣县
属棣州。西无棣县隶沧州,即今庆云县,治庆云县于家店。明、清称海丰县,治今县城旧城
区。洪武初州县俱废,1373年6月(明洪武六年六月) ,置海丰县,版图等同东无棣县。这一
时期无棣县境缩小,称下县。1914年6月,复称无棣县,民国时期为三等县。1945年9月,全
境解放。1959年1月,阳信并入无棣县。1961年10月,两县分置各归原建。
    无棣县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古代遗址、遗迹:有碣石山、碣石山古井,
夏商时期的韩家窑遗址,战国时期的无棣邑城,秦代的秦台遗址,西汉时期的广武城遗址,
汉代的信阳古城遗址、烽火台遗址,东汉时期的光武城遗址,隋唐县城,唐代的大觉寺塔遗
址、白鹤观遗址、老枣树,北宋的黄河金堤遗址,宋元时期的保顺军古城遗址,明代的张义
井碑,明清县城等;古墓葬:有汉代的魏王豹墓、韩信马童墓、李左车墓、樊哙墓。文物:
有新石器时期的石铲、战国时期的齐国刀币,秦朝时期的“无字碑”,西汉时期的五铢钱、
新朝货泉币、汉代铜鼓,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天宝通宝币,唐宋时期的金货币,宋代的塔
形熏炉,元代的高氏先茔碑,明代的《泥金抄经》、著名书法家文征明的书法横轴、御赐的
杨府匾额,清代郑板桥的书联、刘墉的中堂书轴、吴式芬的殿试卷、张文仁的墓碑。古建筑:
有唐代的海丰塔、大觉寺,清代的吴式芬故居、明清的县衙大堂,近代的冯安邦故居等。历
史名人:有唐代的李愚、宋代的张凝、张昭远、李之纯、李之仪,元代的高仁、孟善、孟瑛,
明代的王佐、谷中虚、杨巍,清代的吴世芬等。宋朝李之仪“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这
一首千古不朽的爱情古诗千古流传。明代的杨巍、王佐、谷中虚是同朝三尚书。清代以吴式
芬为代表的海丰吴氏家族,自清朝顺治至宣统,历十朝、260余年间,有仕录考稽者逾百人,
其中一品官6人,二品官9人,三品官2人,四品官5人,五品官18人,六品官以下62人,被称
为“进士门第”、“贤官世家”,有“儒林翰苑”之誉,并以“家乘万卷”享誉齐鲁。其文
化底蕴丰厚,社会影响广博,被视为清代三百年历史的缩影。在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著名历史学家、山师大教授朱亚飞教授所著《明清山东仕宦家族与家族文化》一书中,吴氏
家族与诸城刘氏家族(科举望族)、临朐冯氏家族(科举望族)、日照丁氏家族(科举望族)、
黄城丁氏家族(山东黄城,今龙口市,“丁百万”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境内最富有的商贾)
及大店庄氏家族(临沂市莒县大庄园主)一起作为山东“六大家族”,被列为我省重点研究
课题。
    无棣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区有:无棣北部沿海42公里长的世界上三大古贝堤之一-
--无棣古贝堤,碣石山文化旅游区,大口河,汪子岛,黄河岛等。古代文化景区有:大觉寺、
吴式芬故居等。无棣旧志曾对无棣八大景有记载,1672年(清康熙九年)《海丰县志》,其
卷首绘有八幅图画,喻为无棣古代八大景,分别为:芹泮槐影、丛林塔影、龙湾夜月、马谷
朝云、西桥牧笛、北海渔歌、汉垒盘旋、秦台眺望。由此可见,无棣县悠久的历史、丰厚的
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发潜力巨大。
    二、深入挖掘无棣历史文化资源
    ----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是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
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进一步
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无棣县历
史文化资源挖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碣石文化、佛教文化、海瓷文化、黄河文化、古城文
化、名人文化、枣业文化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比,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远
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要从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高度出发,切实搞好历史
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途径。资源是存在的、
潜在的,产业是现实的、实际的,有资源不去挖掘,资源只能处在一种沉睡休眠状态,不会
对历史、社会产生多大的积极作用。只有深入地发现和挖掘、发扬和光大,做好资源的转化
文章,可能才会变为现实,资源才能转化为产业,潜在的生产力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因此,要本着“史料价值、宣传价值、旅游价值、实用价值”的原则,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把文化旅游作为产业来培植,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同时要看到,挖
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收,而且可以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一个地方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擦靓一个地方的“名片”。
    ----进一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是转结构、 调方式,促进地方大繁荣的迫切需要、现
实途径和必然选择。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抢抓黄蓝机遇、加快发展的着力点,作为加快经
济转型、繁荣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要打破传统的认识瓶颈、思想瓶颈,充分认识挖掘历史
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抓文化旅游就是抓经济、抓发展”
的理念,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无棣县作出的“挖掘宣传吴式芬、
促进无棣大繁荣”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古城建设、旅游开发、文化宣传等方面已经起步,推
动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突出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文化旅游
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如何深入挖掘无棣历史文化资源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要着眼于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要完善和提升原有的古城文化、碣
石文化、黄河文化、海瓷文化、海洋贝滩地质文化,深入挖掘枣业、湿地、芦苇荡、古桑生
态休闲文化,盐业、酒业、草编及苇帘加工,渔船、渔网和海洋装备,金融电子、家俱制造
等工业及加工艺术文化,整理古墓、古遗址、古遗存、古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现代文物
历史文化。通过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从而进行合理归纳、整合,形成系列文化旅游
产业,做强做大。
    ----要突出“古” 字。无棣“古”文化资源丰富,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众多。把重点放
在打造无棣古城、贝壳奇堤、碣石名山、黄河古岛等旅游景区,以“古”为特色。吴式芬故
居、张宅、老县衙、海丰塔、大觉寺、荷花湾等历史遗存,樊哙墓、李佐车墓、白鹤观遗址,
魏王豹墓、韩信马童墓等古遗址,保留至今。历史名人有李愚、李之仪、杨巍、吴式芬等,
还有和这些古遗迹、历史名人相关联的民间故事,传诵了千百年。
    ----要突出“土” 字。无棣“土”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现有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即
乡村游项目,它们大都是土生土长,具有原生态的特点,根植于自然,形成于自然,并且带
有强烈的地域特点。千年古桑林,位于大禹治水时九河之一的老马颊河(今德惠新河)的西
侧,最大的桑椹树胸围达3米,树冠遮阴250多平方米,如此大的桑椹树是在黄河故道之一老
马颊河的孕育下而生长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流淌了上千年的黄河故道成就了千年的古桑群。
大口河以及北部沿海湿地、秦口河芦苇湿地等,这些湿地系统都是几千年沧海桑田的见证,
海岸线与大陆架在此交融,互为侵蚀,同样也互为依存,才留下了黄河冲积与大海侵蚀所形
成的、独有的湿地系统。
    ----要突出“文” 字。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未来的旅游发展是多样
化的,只有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形成自己特色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才会有长盛不
衰的生命力,才能形成大发展、大效益。要确立自己的文化旅游形象定位,打造一批形式新
颖、影响力大、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形成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真
正实现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展示文化的目的。要把“山海古邑·儒风无棣”作为文化旅游
的定位。“山”指的是碣石山,碣石山古老,是《禹贡》中记载的历史名山,秦皇、汉武、
魏武帝曹操都曾登临,碣石文化丰厚;“海”指两层内容,“渤海”和“渤海郡”,从地理
位置上说,无棣位于渤海湾西南岸,从历史区划上说,在汉代无棣隶属冀州渤海郡。史料记
载,无棣是渤海郡首邑,曾称作“望县”,比渤海郡的历史还要长,清代武定府衙前的牌坊
上有“渤海首邑、无棣雄封”匾额;“儒风”,指以海丰吴氏、张氏等几大家族为代表的官
宦世家对治学、治家的理念,也指无棣位于齐鲁之域,儒家思想浓厚。《宋高僧传》记载,
五代高僧恒超因无棣邻接孔孟故乡邹鲁,文化氛围浓厚,在无棣大觉寺一直住持27年。等等,
这些说明无棣山海文化、儒家思想氛围浓厚。
    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要做好与经济发展结合的文章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文化旅游业是“环保产业” 、“朝阳产业”、“无烟产业”、
“绿色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终目
的是促进经济社会繁荣。
    ----做好对现有景区景点的挖掘、 结合、创造和效应放大文章。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就
是挖掘文化内涵,有文化内涵的东西才有长久不衰的旅游价值,从而带来一个地方的繁荣发
展。深入地挖掘大觉寺、碣石山、贝壳堤岛、吴式芬故居等现有景区、景点的历史文化,尤
其要重视对宗教文化的挖掘。碣石山碧霞祠是道教文化的代表,大觉寺、海丰塔是佛教文化
的代表,而吴式芬故居及文庙学宫代表的是儒家思想。秦汉时期,活跃于齐燕沿海的方士,
就是道教的起源,方士徐福于碣石入海求仙,在此留下了许多传说。要将这些宗教文化与景
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大力宣传,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无棣还发生过
许多重要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夏禹时期,大禹治水疏九河在无棣碣石入海,至今鬲津(今
漳卫新河)、马颊、覆釜(今朱龙河)、徒骇、沟盘等河流仍在无棣或附近入海。秦汉时期,
秦皇拜荆过碣石,刻碣石门辞(碣石刻石),古柽柳(当地俗称荆条)粗壮繁茂,观后历史
沧桑感十分突出。还有秦台遗址、光武城遗址、广武城、称砣台、烽火台等古代遗址。曹操
东征管承,登临碣石,挥就千古名篇《观沧海》,其后的《河朔寒》(又名《冬十月》)、
《土不同》,就是描写这里寒冬的天气和民俗风情。《水浒》中林冲“风雪山神庙”、京剧
“打渔杀家”的事件也都发生在无棣。等等。
    ----大力发展乡村游和工业游。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对一、二、
三产业发展的全方位优化效应,发挥三次产业的旅游功能,努力将三次产业产品调整转化为
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与一产业结合,形成农业休闲文化产业和农业观光与休闲游;与二产业
结合,形成工业文化产业和工业观光与休闲游;与三产业中的其他服务业结合,可以从根本
上优化和拉动其他行业发展,打造乡村游和工业游项目,打造好千年古桑生态休闲游、生态
采摘游、秦口河芦荡湿地生态游、渔家乐、枣园农家乐、魏王豹墓旅游等“乡村游”项目和
中国海瓷艺术产业创意园、华夏海盐博物馆、枣和酒博物馆等“工业游”项目。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农业、工业只有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其
生产的产品会成倍增值。一二产业的产品,既是一般日用商品,赋予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后,
就可成为文化旅游商品,其价值不可估量。海瓷艺术,化贝为瓷、化海瓷为艺术的两次飞跃,
海瓷艺术品已经荣升为国礼,“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日用瓷也价增。海瓷产品入选
“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特色旅游商品” ,名列第62位;在全省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海
瓷系列旅游商品获得金奖(全省共十个)。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促进海瓷、海盐、循环
经济、苇帘、枣和酒、海产品、葫芦工艺品、根雕木雕等一批文化产业发展,建设载体产业
基地,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开发特色文化商品。各产业集群,不仅要有传说、
故事,还要有景区、景点载体。
    以上是通过研读志书, 对无棣县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的浅显考究,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
看法。总之,通过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
当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努力打造文化强县。
        (作者单位:无棣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