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岿岱山东炮台匾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10&rec=56&run=13

王锡东
近来,关于岿岱山炮台拱门匾额的识读问题在烟台市民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认为,
东炮台匾额应从右往左读为“表海风雄”。理据如下:
其一,“表海风雄”题字与东炮台的军事地位和周近景物暗合。十九世纪末,清
政府沿海防御局势日益严重。日本早已对中国存有侵略野心,制定了征服亚洲的战略
国策。为了抵御外国,晚清政府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沿海防御设施,其中胶东沿海是重
地,王懿荣认为,“山东福山,地滨海疆,烟台及其所属,东据威海百八十里,为渤
海南路紧要关键。 此地一失,大局瓦裂”,极言重要。1875年11月1日,清廷批准在
烟台、威海卫、登州、长山岛修筑炮台御敌。1876年,通伸岗炮台 (西炮台) 建成。
1891年,岿岱山炮台 (东炮台) 建成后,作为一个战略要地,书写“表海风雄”正符
合当时的气氛。书法题额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往往是所题景观高度凝练的
概括,既要简洁又要富含深意,要反复斟酌。表海是指古东海,“表海风雄”是古东
海风物雄壮的意思,读作“雄风海表”虽然在文法和意思上不算错误,但却是地地道
道的大白话,在气息和文风上与“表海风雄”差于径庭,不可同观。
从书法角度来看,四字字形较为狭长,字形和结围处有上宽下窄的趋势,运笔凝
重大气,停顿有力,具有较强的风格特征,也与“表海风雄”这个极具内涵的词汇相
统一。东炮台匾额与周近风物是自然和人文的很好结合。
其二,现在一般认定题额的书写者为李鸿章幕僚马建忠,争论只谈到他是一个语
言学家,这里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马建忠和他的政治主张。马建忠(1845~1900年),
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叔,《清史稿》有传。马氏家学渊源,他1876年入法国政
治学院,主修国际公法,获得了政治、法律、外交、理科、语言等学位。他曾任轮船
招商局会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与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是早期维新思想的
代表人物,近代重商主义的发端者。马建忠竭力主张通商致富,并对“利洋商而害华
商”的不平等关税制度予以抨击。他以自己所掌握的国际法知识,多次上书朝廷阐明
对外国提出修约,主张发展对外贸易,扶持民间工商业等措施以富民强国。综合马氏
生平,他不仅是一个语言学家,还是思想家、著名的政治人士,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
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经过仔细斟酌拟定和题写的“表海风雄”四字,正与他自强以御
外的主张相吻合。
其三,书法题额是传统艺术的一种载体,当今名人题匾仍旧延续古时从右往左的
书写方法,这在书法界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常识,不存在1919年以后都是从左往右写的
说法,有人认为马建忠倡导汉字横排,从左往右读作“雄风海表”体现了“敢为天下
先”的改革精神。事实上古代除了极少数代表皇权的建筑物匾额竖排外,都是横排,
马建忠横写匾额,不是创新,而是遵循习惯从右往左书写。作为清廷军事建筑物的匾
额在书写格式上是决不能随心所欲的。同时,“表海风雄”是主语在前的主谓结构,
而不是动宾主谓结构。认为读作“雄风海表”的,在没有对它作全面考察之前就认为
它体现了革新精神,甚至把它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文化革新史上具有报晓和启蒙的
意义”的文化符号,这只是后人用现代眼光的一种附会,并不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