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4&rec=6&run=13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00年, 全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超过11%的预期目标,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6%,第二产
业增长13.6%, 第三产业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九
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3%和24.5%,基本完成“九五”
计划。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在持续干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93.9万吨,比上年增长
0.1%;花生总产量23.6万吨,增长83.6%;水产品产量237.1万吨,增长3.1%。工业生
产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2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实
现利税83.9亿元,增长19.4%,其中,利润57.4亿元,增长17.9%。交通业持续发展,
全市客运量2466万人,比上年增长18.2%;货运量2877万吨,增长14.4%;港口吞吐量
761.5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金融业平稳运行,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7.7亿元,
比上年增长6.1%,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50.8亿元,增长6.1%;各项贷款余额为254.4亿
元,增长10.2%(按可比口径计算)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8048元,比上年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3854元,增长4%。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全市压缩粮食播种面积2万
多公顷,高档果品、精细蔬菜、牧草花卉、良种畜禽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较快,全市粮
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到2.2:1。海上网箱和陆地工厂化养殖规模也进一步扩
大, 名优水产品养殖产量比重达到13%。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028.2亿元,比上年增
长8.9%。传统工业改造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5.7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年初确定的11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有9个完工投产, 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限额以
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2%。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万户,
私营企业发展到4742家,个体私营从业人员23万人,上缴税金1.85亿元,占地方财政
收入的比重达到8.1%。

【启动内需获得明显成效】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摆脱了多年徘徊的局面, 投资总额
100.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9.9%;10项市属重点工程进展比较顺
利,全年完成投资14.9亿元,农网改造、热电厂建设等项目完成计划进度。市场消费
形势明显好转,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商品零售
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为99.6%,下降0.4个百分点,降幅比上年趋缓。旅游
业成为启动消费的重要动力,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6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1亿
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21.8%。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0.1万人次,创汇3508万美
元,增长20.7%和18.9%。

【加快改革步伐】全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
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全年有287家企业实行改制,全市企业累计改制面为88.2%。医疗、
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财税金融、投融资
体制、政府机构等改革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市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搞加工贸易和招商引
资,成为全国首批出口加工区,促进外贸出口、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和国际
经济合作等全面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值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出口总
值13.1亿美元,增长28.7%;合同利用外资4.1亿美元,增长79.5%;实际利用外资2.4
亿美元,增长39.6%。全市新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157份,合同金额6434万美元,完
成营业额5630万美元, 外派劳务3141人次, 分别比上年增长28.7%、 29.6%、40%和
11.3%。全年新批准境外企业4家,新批境外企业中方投资额270万美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攻关与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
果69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7项。“海外学人高科技创新园”、“清华紫光工业园”
等高技术园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定并实施了《威海市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组建了威海职业学院,促进了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全市初中毕业生入学率保
持在9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3.6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6032人。继续推进了社会保
障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全市城镇职工养老
保险参保率为99%, 医疗保险参保率为67%,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为49%。就业形势稳
定,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全市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环保、土地、
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新的成
绩。

(倪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