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3&rec=67&run=13

【概况】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威海市区西部,是由国家科委、山东省人民
政府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1991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是全国四个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总面积39.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2.5公里。 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23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区内常住人口8.2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10.3‰。自创办以来,开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体制优
势, 全方位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至1
999年末,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1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5亿元,区域内7平
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整个开发区具备了较好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条
件。 累计批准进区项目1158项,总投资138亿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415项,投资额5
3.6亿元;外资项目220项,合同外资额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1亿美元,合同外
资到位率70%。 全区投、试产工业企业249家,其中三资企业123家。程控交换机、热
敏打印头、 图像传感器、小型胶印机等100多个项目已经投产或试产,白介素-2、汽
车轮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制药等40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区内已经形成
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生物工程五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高
新技术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形成产值12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创汇、节汇5亿美
元。1999年,全区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比上年
增长13.5%;完成工业总产值34.5亿元,增长15.1%;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0.9亿元,增
长14%;实现工业利税2亿元,增长47.3%;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4.8亿元,增长20.3%;
完成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12%;其中出口创汇1.8亿美元,增长10%;地方财政总
收入8834万元, 比上年增长26.2%。对外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拓展,批准进区项目10 9
项, 总投资11亿元, 增长5.4%,合同外资额3236万美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1
808万美元,增长10%。其中欧美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495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7.5
%, 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提高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全区外向型
经济达到12%,有效地保证了经济增长。

【主导产业】年初确定14个重点在建、新建和技改项目,有促肝细胞生长素、铝塑复
合管、 斯威尔胶囊、碳素复合布、偏转线圈等7个项目已经投产或试产,新增工业总
产值1.2亿元, 实现利税1240万元,重点调度的22家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3亿
元,占工业总产值67%,实现工业利润4870万元,占工业利润总额的66%。通过加大科
技招商力度,立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采取联办、合
办、独办相结合,先后引进8家科研机构进区落户,引进6家科技企业进创业服务中心
“孵化”培植。与成都西部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威海算通百胜电
子信息技术公司创办了中国威海软件园。与全日本在职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联合创办
了威海海外学人高科技创新园,首次项目洽谈签订协议16项。与湖南医科大学、哈尔
滨工业大学签订了全面技术合作协议。同时,通过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和
科研机构开发创新,先后研制开发新产品35种,申报国家和省、市级火炬、科技计划
11项、 专利11种,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达到35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2种,
累计达到86种。

【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1999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5%,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房地产开发把调整住宅开发结构与村庄城市化改造紧密结合,加快发展住宅产业,
拉动区内经济增长。全年新开工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竣工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34.1%。 其中,开、竣工住宅面积23.8万平方米和23.6万平方米,分别占开、竣工总
面积的82%和71.5%,房屋交易面积8.6万平方米,交易额9070万元,分别增长85%和60
%。
个体私营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政策,加强市场建设,文明优质服务,为个体私营经
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年内,黄家沟综合批发市场建成运营,大屋建材市场招租开
业,佳业商城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个体私营经济园和昌鸿工业园完成规划,实施招商。
全年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665户,注册资金820万元;新注册私营企业89户,新增注
册资金1.4亿元,新增从业人员2362人,分别增长19%、59%和40%。私营科技型企业发
展到30家,有6家私营企业兴办了合资企业,7家私营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全年个
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948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3.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体制改革】1999年,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建立产权明晰、责
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来抓。在具体
运作上,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把住申请报批关、资产评估关、产权界定
关、资产转让关,因企制宜,全方位推进。采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兼并托
管经营、经营者买断、组建企业集团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改制进度。全区处办以上
企业累计改制48家,改制面达到85%。其中,国有企业改制31家,改制面为85%;处办
企业改制3家, 改制面为78%;局属企业改制14家,改制面为78%。积极推行机关机构
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精简、高效为目标,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重点对田村街
道办事处有计划、 分步骤地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有4名工作人员走出机关,56
名工作人员从事业单位分流出来,增强了办事处的生机和活力,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年
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社会事业】 教育设施不断完善。 全年投入1600万元, 比上年增加684万元,增长
74.6%。 田村中学体育馆按期落成,涝台中学实验楼,西涝台、后峰西两处小学校舍
改建相继竣工,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中学校舍楼房化。积极探索“校长竞争上岗、教
师聘任制”等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1999年末,全
区有职中1所,中学2所,小学10所,在校长生7600人。计划生育紧紧抓好落实“人口
责任书” ,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9%,晚婚、晚育率分别达到99.2%和99.7%,一孩
率达到94.7%, 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医疗卫生工作,初步形成以佛顶山医院为
中心,以中心诊所、卫生室为分支的,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促进为一体的卫
生服务网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建立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最低
生活保障线制度,建立优待标准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机制,切实做好
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残疾人安置、优抚养老、征兵等工作,使全区社会服务和保障
水平进一步提高。先后为下岗职工发放保障金187万元,妥善安置下岗职工251名。群
众来信来访处结率达到98%以上。

(沈德容)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韩德鹏。办事处位于威海
市城区西北部,两面环海,有水清滩缓的三大天然海水浴场和四季常青的沿海黑松防
护林。辖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7万人,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36.6公顷,
海岸线长10.5公里。
1999年,全办事处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4.8亿元,经济纯收入1.1亿元,人均纯收
入467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8.5%和3.0%。街道经济主导产业有机械配件、空调
设备、汽车改装与修理、化工纺织、木器、食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商贸饮
食、房地产开发、海产品养殖、捕捞等。1999年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1.75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1.67亿元, 利润949万元。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和商
贸城责任公司,企业规模迅速壮大。年内汽车改装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销
售收入3000万元, 利税321万元,利润21万元,产品销往黑龙江、内蒙古、海南、江
西等省、自治区及阿联酋、朝鲜等国家。商贸城有限责任公司自1994年开业以来,靠
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已成为威海市区家具经营规模最大的商场。第三产业的崛起,
使街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全处从事商贸饮食服务业的人员达1500余人,占农村劳动
力的12.8%。 毕家疃、西涝台两处大型集贸市场摊位达3000多个。东涝台、毕家疃两
村连续两年跨入“亿元村”行列。
办事处经常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1999年评出遵纪守法光荣户1350户,
五好家庭640户,双文明户155户。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民政民调等项工作均取得了
可喜成绩。年内,办事处先后获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
称号。

(范庆祥沙玉青)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村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韩德鹏。办事处位于
威海市城区西部,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5公里,耕地69.3公顷。办事处
辖19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人口4.8万人。有小学5所,在校生2700人。拥有8家集团
型企业,主要生产渔具、医药器材、建材、食品、化工、锅炉、水产品等50多种产品,
与50多个国家建立了商贸关系。 1999年,全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亿元;农村经济
总收入24亿元,人均纯收入4953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销售收入12.2亿元,利
税8730万元, 利润4400万元,出口交货值2.3亿元。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党
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好进展,计划生育、卫生、助残和
老干部等项工作均被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连爱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