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5&rec=8&run=13


【概况】   2012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加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
仍然较大的不利情况下,全市上下积极贯彻“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部署,
深入推进保护中小企业发展行动,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
进、后势上扬的发展态势。
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加快  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有1073家, 占全市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65.43%;  实现工业总产值3536.16亿元、   营业收入
3467.53亿元、 利润182.96亿元、 利税296.67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3.66%、
12.41%、  20.39%和19.23%,  各项指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
62.04%、62.56%、65.66%和65.4%。
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平稳上升  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有1569家, 占全市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5.67%; 实现工业总产值4231.45亿元、  营业收入
4001.7亿元、利润195.13亿元、利税319.3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6%、13.01
%、 23.02%和20.52%,各项指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74.23%、
72.2%、70.03%和70.4%。
个体私营经-济增幅保持稳定  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1.98 万家, 比上年增加
9000家,增长8.12%;注册资金785.53亿元,实缴税金63.4亿元,分别增长14.08
%和5.04%。 其中,私营企业2.81万家,注册资金754.57亿元,实缴税金55.21亿
元,分别增长6.93%、14.33%和6.18%;私营工业企业7635家,注册资金223.78亿
元,分别增长1.06%和4.51%。
中小企业经-济贡献度显著提高    全市中小微企业共有3.72万家,   实交税金
151.66亿元, 增长20.93%,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为60%。其中,中小微工业企
业共有9775家,实交税金43.43亿元,增长9.92%,占全市工业企业税收总额的比
重为55%;用电量为39.84亿千瓦小时,增长12.96%,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比重为
59.62%;完成固定资产抵扣税额5.12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抵扣税
额的比重为68%。

【优化发展环境  发挥政策作用】  召开了全市工业振兴大会,出台了《威海市
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了《威海市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至1000万元,
重点对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投入进行补助,为99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争取和发
放了固定资产建设、信用担保补助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补助等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
金,有力推动了威海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下发了《关于取消暂停降低部分
涉企收费的通知》 ,对24项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涉企收费项目进行了取消、暂
停征收和降低标准征收调整,年内减轻企业负担达3000万元。开展小微企业政策
需求调研、中小微企业投身工业振兴调研、“千家企业大走访”、重点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走访等调研活动12次, 向企业发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汇编
1000多本, 帮助企业知晓、用好政策。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将纳税1万元以上
个体户、纳税10万元以上私营企业增量增幅纳入对各市(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
核,调动了各级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完善民营经-济和中小
企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考核机制,每月按时调度各项经-济指标数据,建立了90
家监测企业情况月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统计月报、季度专报等一整套经-济
运行分析材料报送机制;与各大银行和担保公司建立了中小微企业预警机制,及
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转、资金链及用工等方面的运行动态。

【深化融资对接  破解资金制约】   建立了政府部门协-调引导、金融机构扩户
增容、担保机构主动服务、中小企业诚信发展的“政银企保”四位一体联动机制,
与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签订了总额达110亿元的中小
企业融资支持战略合作协-议, 并建立季度通报机制,引导银行贷款更多地投向
中小微企业。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推出全省第一单设备远期融资业务,帮助
鸿宇医疗融资5000万元; 发行威海市首单和第二单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业务,为9
家企业融资1.3亿元;探索首单小微企业“联保贷款”业务,为4家海参养殖加工
小企业提供联保贷款800万元。推动344个中小企业重点工业项目银企保对接工作,
共推介贷款需求40亿元,项目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提报69家中小企业列入全省
第二批信用良好中小企业名单。试运行了威海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搭建企
业、银行和担保公司信息共享、快速对接的网上融资载体,目前全市12家银行、
10家担保公司和600家重点企业信息已全部入库。 全市担保机构发展到42家,全
年担保贷款金额43亿元, 累计担保贷款额340亿元,为100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
了担保贷款服务。年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519.55亿元,占全市贷款余
额的比重为37.76%,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强化产业升级  再造发展优势】  促进传统产业上水平  加快引导食品、纺织、
钓具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走“高端高质高效”之路,努力占领高端市场,打造威
海特色品牌, 扶持荣成冷冻调理(水产)食品、环翠区钓具2个产业集群进入了
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威海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授予“中国钓具之都”称号,这是威海市第一个具有全国之冠称号的制造业品牌。
推动新兴产业建集群  大力扶持医疗器械、 化工新材料、 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建设
工程, 筛选项目200个,总投资52.6亿元,入选项目大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平均利税率达40.4%,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项目短平快的优势,加快推动新兴产业
形成集群强势崛起;争取到省1000万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资金落户威海市,将重
点支持创新型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中小配套企业专业化协-作和仓
储物流包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坚持重点企业抓培植  实施了重点中小微企业“30+30+30”培育工程,从列入培
育计划的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中分别优选30家企业,在项目申报、融资对接、
学习考察、素质培训和人才用工等方面开展专项服务36次,为其中15家企业申报
了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扶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做精做强。

【活化创新机制  做足增长动力】  建立“产学研用”长效对接机制。召开了全
市中小微企业与驻威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交流会,与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
业大学(威海)分别签署了产学研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共有210多家中小微企业
和近30名专家教授到会,组织了机械船舶、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
4个专场进行充分对接, 现场达成合作意向20多个,不断推动企业与高校建立合
作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引导骨干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实现资源整合、抱团研发、成果共享。增创“专精特新”专业化发展优势。实施
“错位竞争”战略,扶持中小微企业积极申请专利、拥有知识产权,成长为行业
的“单打冠军”;全市中小微企业拥有授权专利1100多件,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 实施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组织2
家中小企业申报获得了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开展“一企一技
术”研发中心培育工作。年内,共认定市级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3
家、创新企业16家,并申报8家研发中心、8家创新企业通过了省级认定,积极引
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对接, 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快占领专业技术、专业工艺领
域制高点。

【细化公共服务  构筑保障体系】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50多家中小企业参
加了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民营企业新
兴产业博览会等经-贸洽谈活动和全省中小企业品牌推介活动, 与20多个海内外
订货商达成协-议4亿多元。加强中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30多家成长型企业
主要负责人参加浙江大学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参学企业家自发形成了日常交流合
作机制;认定首批省市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师22人,开展专项培训活动78期、培
训企业经-理人7639人次; 举办了企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巴曙松、茅于轼
等知名经-济学家为威海市1000多名企业家现场授课。 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试运行, 设有8大窗口,进驻57家机构,实现了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和融资担保
“三网”有机融合,开发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建设项目管理、专项资金项目申报
管理、信用担保业务信息报送和服务机构认定管理四大网络系统,为企业提供一
站式创业服务。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扶持1家公共服务平台进入了省级平台、2家
小企业创业基地进入了省级基地,组织威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申报获得第二
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认定,组织时进食品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申报列入首
批10家享受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平台,培育市级小企业创业基
地达到21家、公共服务平台达到62家,威海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层次日趋
高端、功能日趋丰富、服务日趋完善,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优越环境。
(周永平)

【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工作】  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成功承办了“蓝色有约”
——全国百家民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考察对接活动, 有20家企业与威海市达
成初步合作意向,签约投资金额16.8亿元。严格落实上级各项减免收费的规定,
继续执行个私协-会员费“减半收取”政策,减收会员费520万元,减轻了企业的
负担。扎实开展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全市18处个私协-分会和8个专业市场建立了
党支部, 使100余名党员恢复了组织生活。依托街道办事处建立辖区私营企业党
员活动基地,将42家私营企业党员纳入统筹管理。组织全市非公企业开展“争创
党员先锋岗”“我为党旗添光彩”“学习时代楷模,迎十八大召开”等党员教育
实践活动12次,举办“双培”培训班20次,培训980人次。
(田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