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5&rec=230&run=13

【概况】 2012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
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切实解决
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
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205.74亿元,
比上年增加150.79亿元,比年初增长14.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万元,
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其中,工资性收入2.07万元,增长
7.8%; 转移性收入5167元,增长8.5%;经营净收入4103元,增长37%;财产性收
入1064元, 增长36.8%。城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社会保障工
作不断加强,最低工资保障标准、社会救济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有效推动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提高,提升
中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二是随着创业经验的不断积累,经营模式逐步成熟,
自主经营群体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逐渐提高,经营净收入增长明显加快,
多种经营、多种渠道、多元化创收成为个体私营经济的主导。三是居民投资理财
意识增强,投资观念更加理性,投资理财行为从原来的单一出租房屋收入,发展
成以出租房屋收入为主、保险收入和其他投资收入为辅的多元化收入模式,居民
投资收益增加,带动城镇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1.40万元,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其中,
工资性收入7113元, 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5654元,增长7.2%;转移性纯
收入916元,增长36.2%;财产性纯收入280元,下降20.5%。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
主要原因:一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
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
良好势头。二是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保持增长。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4458元,
增长1.5%; 第二产业纯收入546元, 增长114.2%;第三产业纯收入650元,增长
3.2%。三是各级政府对农民发放的各种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基础养老金和最低
生活保障不断提高,养老保障不断完善,推动全市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消费
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5万元,增长9.1%。从消费结
构看, 食品支出5995元,增长10.1%;衣着支出3088元,增长5.3%;交通通信支
出2781元, 增长15.1%;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085元, 增长5.6%;居住支出
1441元, 下降18.6%; 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274元,增长25.9%;医疗保健支出
1055元, 增长21.2%;杂项商品与服务支出829元,增长42.9%。城市居民家庭每
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9辆、 计算机101台、空调47台、健身器材6套、移动电话222
部。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547元, 增长10.6%。从消费结构看,食品支出2637元,
增长5.8%;居住支出1291元,增长6.2%;交通通信支出884元,增长20.9%;文化
教育娱乐支出831元,增长11.8%;衣着支出769元,增长21.1%;家庭设备、用品
消费支出492元, 增长31.7%;医疗保健支出485元,下降3.7%;其他商品和服务
支出158元,增长23.9%。农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08台、洗衣机 56台、摩托车
56辆、照相机9台、热水器79台、移动电话159部。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年末,全市有71.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有17.6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有131.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4.5万人,参保率达99%。有1.9万人领取
失业保险金。有6901名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7948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4.2%、3.1%、
1.5%、 2.1%和1.8%。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7.3万人,适龄人口参保率
98.6%,有40.7万名城乡居民每月领取养老金,发放养老金5.2亿元。

【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400元,
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650元提高到24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
由每人每年3600元提高到40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2500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补助标准由235元提高到270元。年末,全市有各种收
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4家, 床位1.43万张, 收养人员1.00万人。 全市投入资金
7824.8万元,将3.71万名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投入资金3741.4万元,保障全
市“五保”老人9672人,敬老院63所。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