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4&rec=6&run=13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10.95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18亿元,
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1139.36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800.41亿
元, 增长10.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92∶55.89∶
36.19调整为8.11∶53.97∶37.92。 按户籍人口计算,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8.32万元,增长10.54%。
(杨殿慧)

【三次产业协调并进】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5.57
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5.37万吨,下降0.8%。森林覆
盖率达到40%。肉类总产量达到16.12万吨,增长31.4%;奶类总产量19.68万吨,
下降11.3%; 禽蛋类总产量12.88万吨,增长12.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18.43
万吨, 增长2.5%,其中,水产养殖面积6.52万公顷,养殖产量达133.91万吨,
分别增长12.6%和5%;海洋捕捞产量84.52万吨,下降1.3%。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7家,实现增加值比上年
增长13.6%;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97.95亿元,增长20.2%;实现利税378.72亿
元,增长17.1%;实现利润247.45亿元,增长18.4%。产品销售率达到99.08%,
比上年略有增加;全员劳动生产率19.13万元/人,增长4.5%。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达到1765.54亿元,增长37.5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64%,
比年初提高1.06个百分点;新认定高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总数
分别达到95家和112家。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污染减排项目21个,投
资额2.27亿元。
服务业繁荣发展 旅游业,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4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
入252.97亿元, 分别增长12.3%和15%; 交通运输业,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6768.8公里(含农村公路)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量16171万人次,增
长3.4%;货运量5409万吨,增长10.1%;港口货物吞吐量5501.24万吨,集装箱
吞吐量78.22万标准箱,分别增长13.1%和12.6%。
名牌创建迈上新台阶 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个;山东名牌产品新增27个,达到169个;山东省服务名牌新增5个,达到28个;
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新增1个, 达到3个;中国驰名商标新增3件,达到23件;山东
著名商标新增21件,达到89件。
(杨殿慧)

【内需拉动作用增强】 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注重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1.6亿元,增长22.7%。投资
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投资增幅比投资增幅高出4.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
比重为2∶35.8∶62.2,第三产业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实现跨
越发展,全市新兴产业项目189个,比上年增加25个,本年完成投资223.37亿元,
增长86.5%,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6.6%,提高了5.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平稳
运行, 全年完成投资352.26亿元,增长30.6%,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房
屋施工面积3048.2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86.8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9.2%和35.3
%;商品房销售面积753.69万平方米,销售额305.63亿元,分别增长1.6%和9.2
%。消费需求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2.79亿元,增长17.4%,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2.68亿元, 增长16.5%。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595.86亿元,增长17.9%;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6.93亿元,增长15.8%。
物价高位运行态势得到基本控制,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CPI) 累计上涨
4.56%, 其中, 食品价格上涨13.51%,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6.52%,是拉动
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上涨5.57%,涨幅比上年提
高1.29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上涨12.68%,涨幅比上年提高1.71
个百分点。
(杨殿慧)

【对外经济平稳向好】 外贸进出口平稳运行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69.21亿美
元, 比上年增长21.6%, 其中进口总额61.75亿美元, 增长23.7%;出口总额
107.46亿美元, 增长20.4%。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62.61亿美
元,增长45.2%,高出全市加工贸易增幅34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7%,
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从出口商品看,五大类商品出口全面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43.65亿美元, 增长10.3%。从出口市场看,市场多元化成
效显著, 与18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对日本、美国和欧盟市场出口平稳增
长,分别增长26.6%、22.9%和18.5%;对新兴市场出口30.7亿美元,增长36.3
%,比传统市场平均增幅高出11.2个百分点,其中对俄罗斯、南亚和东盟等市场
分别增长96.9%、30.8%和29.5%。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市批准外资项目110个,合同外资11.62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44.7%, 实际到账外资7.27亿美元,增长31%,增幅创近5年新高;
引进内资项目651个, 实际到位资金418.74亿元,增长15.4%。对外经济合作迈
出新步伐,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18家,中方投资额1.08亿美元,增长25.2%;新
签工程合同额6.19亿美元,年内完成营业额3.17亿美元,分别增长45.4%和57.4
%。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3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地方财政收入136.44亿元,增长15.4%,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46%,比上年提高
了0.3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200.59亿元,增长19.5%。财政收入结构持续优
化,工商税收收入、四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68.62%和43.95%,
均提高1.56个百分点,实现了总量、质量双提高。税收收入迈上新台阶,全年实
现两税收入207.33亿元,增长18%。金融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
存款余额1810.19亿元, 比年初增加173.46亿元,增长10.6%;本外币贷款余额
1259.09亿元, 比年初增加106.26亿元, 增长9.2%。 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
47.15亿元,增长7.9%;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2.33亿元,增长12.8%。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
盖率达到47.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4.76平方米。城市载体功能加快提升,
全年发电136.4亿千瓦小时, 增长106.3%;全社会用电量93.93亿千瓦小时,其
中工业用电量64.5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分别增长8.9%和10.9%;市区天然气用
气人口54.91万人, 燃气普及率100%; 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754万平方米,增长
12.3%。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江家寨立交桥、机场、港
口等事关长远的重大工程快速推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290元,比上年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12334元,增长17.3%。
劳动就业形势良好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6万人,
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3000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万人,创业培训就业
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961元,增长15.8%。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年末,全市有67.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15.6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128.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7
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6495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医疗、失业、工伤、生
育4项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统筹, 全市范围内异地就医社保卡即时结算。新
农保参保人数100.2万人,38.3万农村居民每月领取养老金,发放养老金3.1亿元;
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34万人, 实现了全覆盖。 全年发放奖学金、 助学金
4300.7万元,受助学生2.5人。4.4万名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发放经济适用住
房货币补贴248户,新增廉租住房补贴193户。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 组织开展了第四个自主创新年活动,实施了“创新威海
科技行动” 。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6项,
“科技支撑”计划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37项。全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97
项, 其中,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40项,国内领先水平148项,取得省级科技
进步奖10项, 颁发市级科技进步奖101项。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国家
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22家,总数分别达到13家和137家。产学研合作取得新突破,
与2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 全市产学研战略联盟总数增至13家;
新增2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 省级院士工作站达到11家,累计引进“两院”院士
29人。
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59‰,连续13年保持负增
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史志、档案、
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杨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