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威海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4&rec=16&run=13

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务实奋进转型跨越 为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而努力奋斗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威海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4月9日)

中共威海市委书记 孙述涛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
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务实奋进转型跨
越,为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威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科学发展的新
形势、特别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要求,面对富民强市的新任务、特别是人民群
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
市人民,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
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
和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开局,谱写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崭新篇
章。
——五年来,我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导向,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倡树“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经过五年努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地方财
政收入年均增长14.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9.8∶58.5∶31.7
优化到8.1∶54∶37.9。 实际到账外资年均增长12.6%,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
长12.2%,对外经济交流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
的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76家,中小企业茁壮成
长,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五年来,我们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深入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以新理
念谋划新发展,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实现较大突破。经过五年努力,省级以上企业
创新平台增加到158家,其中国家级1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省6.3个
百分点。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改革和文化体制、
医疗卫生体制以及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
主体改革。 7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工业新区快速崛起,石岛管理区健康发展,
南海新区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点海洋经济新区。
——五年来,我们把宜居作为第一品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新
型城镇化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严格落实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过五年努力,完
成了8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中心市区77个城中村顺利拆迁改造,城市市政公
用设施水平的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威乳高速、机场扩建相继竣工,会议中心、
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石岛湾核电站、胶东调水列入国家
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霍比帆船世界锦标赛、长距离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的成功举办,台湾长鬃山羊和梅
花鹿的顺利入住,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品牌的影响力。
——五年来,我们把富民作为第一导向,认真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实现
了群众收入的稳定增长;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民生投入,推动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
步,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经过五年努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
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2.5%。财政民生支出年均增长29%,高于总支
出增幅11个百分点。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全省领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
险、医疗保险的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荣获“中国爱心城市”称号。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文化惠民工程扎实
推进,群众体育广泛开展,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加快发展,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来,我们把和谐作为第一追求,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扎实做好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认真落实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责
任,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人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
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等工作都
取得了新的进展。政法综治工作和“平安威海”建设全面推进,“五五”普法成
效显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民
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有效,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党的自身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为开创各项
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五年来,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
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工作,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
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制,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
件,党风、政风、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
切问题的关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
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
心一意谋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推进科学发展,必须始
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清除各种观念束缚和体制障碍,高点定位、勇于
创新,永葆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必须始终坚持做好结合的文章,
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心领会、用心工作,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贯彻
落实好;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断强化宗旨观念,以人为本、民生
为重,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
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切实发挥党
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始终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
激情充分释放出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最大程度地汇集起来。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干事创
业,务实奋进转型跨越,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力维护和谐稳定,统筹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现
代化幸福威海。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经济指标增长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发展指标优
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实现区域生活品质、城
乡文明程度、社会管理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实现转型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翻番,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要大、素质要
高、结构要优、活力要足、质量要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层次显著提升。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创新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
营经济更加活跃繁荣;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力争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实现绿色发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达到省定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稳
步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国家生态市。
——区域协调、城乡均衡,实现统筹发展。中心城市有序拓展,辐射带动能
力明显增强,与县级市、重点镇实现联动发展,城镇化率达到65%;城乡基础设
施有效对接,各项事业和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衡化。
——丰富内涵、彰显特色,实现人文发展。建成一批高品位、标志性的文化
设施,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支柱性产业;城市精神
不断发扬光大,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实现和谐发展。就业创业更加充分,保障体系进
一步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社会管理创新
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
思危奋进,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看到在全省上下竞相发展、不进则退、
慢进也是退的严峻态势,清醒看到原有的优势正在弱化、新的优势还没有充分显
现的客观现实,彻底摈弃自以为是、自我满足、自我封闭的狭隘意识,以更加开
放和包容的心态,在追求卓越中发展自己;彻底摈弃不敢担当、不思进取、缺乏
闯劲的保守思想,大力弘扬勇于负责、大胆创新的精神,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
路;彻底摈弃空泛议论、坐而论道、眼高手低的行为习惯,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的
优良作风,在破解难题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彻底摈弃求稳守成、看摊守业、小富
即安的心理状态,以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高
目标追求,高强度推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必须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完善发
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提升发展质量,全力推进转型跨越、科
学发展。
一、完善空间布局,增强载体功能,构建一体发展新格局。坚持市域一体、
统一规划、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加快中心崛起,强化两轴支撑,推进环海发展,
完善一体化布局,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
中心崛起,就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培育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
头。坚持以现代城市理念谋划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序扩张城市规模,进一步增强
人口吸纳、要素集聚和产业支撑能力,尽快打造成为与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地位相
符的骨干城市。坚持产业和城市互促共进,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心城
市率先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型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坚持软硬环境同步
提升,进一步完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吸引资本、信息、中介
服务和高层次人才的快速流入,增强商务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对区域发展
的辐射带动能力。
两轴支撑,就是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以东西拓展、向南延伸为两轴,集中培
育两条产业隆起带。东西拓展一轴,东至成山头,西至烟威边界,共同打造高端
产业隆起带。东部以泊于逍遥湾为中心,加强规划控制,沿海岸线与好运角旅游
度假区对接发展,建设以商务办公、滨海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城市东部新
区;西部加快双岛湾区域的整体开发,完善张村、羊亭区域的城市功能,建设以
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教育为主的生态科技新城。向南延伸一轴,经工业新区、文
登市区延伸至威海南海,打造先进制造业隆起带。这两轴积聚了全市相对先进的
生产要素,是威海强势崛起的希望。要加强城乡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等方
面的对接整合,使之尽快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环海发展,就是沿千公里海岸线,将中心市区、三市城区、沿海城镇串连成
线,形成组团发展的城镇群。城市东部新区和生态科技新城是新一轮城市扩张的
重点区域,要坚持整体开发,分步推进,尽快融入中心市区。荣成、文登、乳山
三市城区是环海城镇群建设的重要节点。荣成市区与石岛、成山区域南北对接发
展,文登市区与南海、工业新区南北对接发展,乳山市区与银滩相向发展,尽快
建设成为三个规模化的城市组团。小城镇是吸纳就业、致富群众、统筹城乡发展
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城市组团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行动,落实扩权强镇政策,壮大一批各具特色、专业发展、功能配套的中心
镇,加快重点镇向小城市发展。
一体化布局,就是突出规划引领,对千公里海岸线实施统筹规划,对重大产
业项目实施统筹布局,对重大基础设施实施统筹建设,对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同城
化设计。把交通设施建设作为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港口的战略合作和资
源整合,加快推进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改扩建等重点工程,提高对外通达
能力;加快高速公路与市域内高等级公路的联网建设,实现城市组团、重点园区、
重点景区、重点镇之间的快速对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
化。
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各市区、开发区都是威海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要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突出特色、整体联动,尽快在
一体化发展中形成同城效应。
二、坚持产业强市,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结构调整新突破。立足于规模扩张、
结构提升、要素优化,一产抓特色促跨越,二、三产业抓结构上规模,在振兴二
产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突出海洋经济,积极培植蓝色产业。打好蓝区建设攻坚战,海洋经济是核心。
要坚持产业先行,加快形成链条完善、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
洋产业体系。海洋渔业要内涵发展,进一步打响“威海海珍品”系列品牌,努力
成为北方重要的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海洋
制造业要集聚发展,不断提高设计研发水平,壮大配套产业集群,努力将国家船
舶出口基地建设成为船舶工业的科技创新基地。海洋运输物流业要跨越发展,充
分发挥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体系,努力实现客货
运输量、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滨海旅游业要整合发展,
建立整体营销、联动发展机制,积极开发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努力把威海建设成
为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海洋经济潜力巨大,海洋产业大有可为。
强化工业带动,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工业仍然是现阶段我市经济的主体,是强市之基。要进一步突出工业在结构调整
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坚持传统产业改
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以高端化、信息化为目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
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集群化、品牌化
为目标,加快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打造
优势产品核心集散地;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目标,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领先
的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形成规模效应,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产品,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业快速发展是产业结构
优化的重要标志。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
进制造业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金融、物流、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
规模和层次,推进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农业在全局工作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在推
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强化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
入持续增长。
再造园区优势,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园区是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完善高区、经区的管理体制,增强经济发展功能,
深度激发创业活力,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高地、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努力跻身国
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出口加工区要积极创造条件转型发展,尽快升级为国家级
综合保税区。举全市之力,加快威海工业新区和南海新区建设。工业新区要突出
工业特色,强化招商选资,尽快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强势板块。南海新区
要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引进发展高端项目,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成为未来发
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南海新区与石岛管理区、乳山银滩的协调联动发展,共同
构建全省重点发展的海洋经济新区。引导各级各类开发区集约集聚发展,努力打
造成为有主导产业、有创新能力、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园区。
壮大企业群体,鼓励支持全民创业。企业是富民强市的根基。要扎实开展大
企业培育行动,以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为基础,推动转型升级和规模膨
胀,重点培植一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企业集团,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全省
全国百强。深入开展保护中小企业发展行动,集中扶持一批成长性强、市场前景
好的中小企业,争取更多的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
全面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弘扬创业文化,优化创业环境,争取让
更多的群众通过自主创业、守法创业提高收入、增加财富。
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项目
建设大突破,就不可能实现转型发展新跨越。要抓住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
谋划推进一批符合国家政策、拉动作用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结合拉
开一体化发展框架,谋划推进一批对长远发展起支撑作用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
民生项目。围绕做大做强企业,谋划推进一批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成果转化、膨
胀企业规模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大对重点项目的
扶持力度,着力化解土地、资金、人才制约,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增强整体实力,县域经济是重要支撑。荣成、文登、乳山三市要充分认识面
临的压力和挑战,既要注重外延扩张,更要注重内涵发展,明确学赶目标,坚定
超越信心,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推动大跨越,确保在全省的位次
明显前移。
三、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再造科学发展新优势。改革开放是富民
强市之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开
放的思路拓展发展空间,用创新的举措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围绕解决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整体设
计,配套推进,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积极创造条件,
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深化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再造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化财政体制
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公
共财政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正确引导民间融资,建
立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土
地经营权、海域使用权和林权依法自愿有序流转。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
领域改革,为改善民生提供体制保障。
向扩大开放要活力。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威海的今天;没有全方位、多领
域、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就没有威海更加美好的明天。要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
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坚持以开放增后劲,把招商引
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抓手,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坚持以开放促调整,引进新技
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快经营机制、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坚持以开放促各项
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
抓住国家启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同日本、韩国的经贸合作。
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借助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呼应蓝色经济区建
设,加强与半岛城市群的密切对接,与周边城市共享发展空间。
向科技创新要竞争力。持续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走
符合实际、有威海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更加注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导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
重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围绕海洋产业、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积极引进省级、国家级科研机构,加快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
的制高点。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作用,鼓励
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向人才聚集要创造力。坚持人才优先,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
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造
性地用好国内外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的领军人才,积极引进金融服务、
资本运作、文化创意、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壮大专业技术人才和
适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高度重视企业家培养和引进,着力造就一支具有全球
视野、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
留人、用待遇留人,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优惠的政策、更
加贴心的服务,让人才引得来、容得下、留得住、用得好。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精神。要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崇尚创新,深度破解
思想、体制、机制瓶颈,深度突破常规的思路、传统的经验和习惯的做法,在创
新中谋求跨越,在开拓中不断前进。
四、改善城乡面貌,提高环境质量,展现宜居城市新魅力。宜居和生态是威
海城市品牌的主要内涵。要科学审视城乡发展现状,下大力气推进城乡规划建设
管理上档升级,进一步打响“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的品牌。
城市建设抓内涵提品质。坚持高起点规划,把中心城市规划与一体化威海规
划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核心区域和重点片区的规划控制,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
性和严肃性,坚决杜绝建设的随意性。坚持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优化空间格局,
注重与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建设的质量和品位,塑造更具特色的城市
景观效果。坚持高水平实施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深
入开展精细化管理行动,实现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坚持高目标提升城市功
能,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
加方便舒适的城市生活。
新农村建设抓完善促提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继
续坚持以财政投入带动社会投入,充分发挥村居和农民群众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
机制,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城镇化、
园区化的要求,尽快把城郊村、园区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
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新型农村社区。
生态环境抓监管重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
生态补偿赔偿机制,加强山体、沙滩、海域、岸线等资源的保护和统筹利用。坚
持以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
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认真清理闲置土地,大幅度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益。坚持预防与治理并举,严格
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进一步巩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成果,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努力形成山清水秀、林海相依的生态格局。
威海是我们280万人民共同的家园。 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
的发展,决不能吃子孙饭,决不给历史留下遗憾。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威海的天
更蓝、山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人居环境更优美,真正打造成为人人向往
的生态宜居城市。
五、建设先进文化,塑造城市之魂,兴起文化发展新高潮。文化是城市的灵
魂,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
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加
有力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强化先进文化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
斗的思想基础。深入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鼓励争创行
业服务品牌,推进“诚信威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
社会价值取向。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和科学精神,倡导和谐人际关系与健康生活方
式。加强宣传阵地管理,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扎实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和市民的文明素质。
构建特色城市文化。坚持传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深入挖掘历
史文化的精髓,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延伸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增
强“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的厚重感。大力弘扬新时期威海精神,铸就
更具时代特点的城市品格,使城市充满活力、富有朝气,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昂
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扶持原创性、地域性和重大
题材、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加强对文化精品和优秀文化人才的宣传推介,提高威
海文化的影响力。
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大力发展
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
化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文化大院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的全覆盖。深入开展群众喜
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下基层经常化,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积极创新文
化服务方式,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社会免
费开放,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更健康的文化福利。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文化产业上规模、
上水平。围绕重点文化产业,加快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打造一批优势
文化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城市品牌效应,推进文化与其
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撑文化、文化经济互动发展的新
格局。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产品,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
服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文化贸易,让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向
世界。
文化需要在传承中不断提升。要把文化建设融入富民强市的伟大实践,让体
现时代精神、符合发展要求、激发创业斗志的新观念、新意识,成为人们的生活
方式和行为习惯,积淀成为城市的文化基因,赋予城市文化更加积极、更加丰富
的时代内涵。
六、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社会管理,共建和谐稳定新局面。坚持把民生作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指导突出为民,经济发展突出富民,社会管理
突出安民,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促进
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
高度关注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健全职工工资支付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保
险制度,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接轨,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完善社会救
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努力做到困难群众应助尽助、及时救
助。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住房需
求。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共享优质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均
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
增加教育投入,下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增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
技术教育。完善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网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各类医院医
疗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
推进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群众体育、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发展。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让社会更加平安和谐。把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放在
同等重要的位置,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
局。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
民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益协
调、权益保障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大调解体系,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社
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威海”建设,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
法犯罪行为。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
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水平。
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相统一,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
行使权力,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开展工作。密切与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民
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
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普法教育,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进一步
扩大基层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加强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
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更
多的财力,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每一件事情办实办好,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
舒心、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全市9800多个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22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
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深入学习
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用党的最新理论成
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刻认识党执政兴国的历史责任和面临的形势考验,加
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增强自
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带头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学
习型党组织建设,大规模培训干部,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科
学发展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
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确保各级干部真正把心思放在谋发展
上,把精力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
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改善领导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
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
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更宽的视野选干部、配班子,真正把那些推动
科学发展有思路、有能力、有实绩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健全提名、推荐、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不断提
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健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的
培养选拔力度,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党建工作的主阵
地放在基层,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工作力量向基层充实,工作资源向基层配置,
积极创新组织设置,发挥组织作用,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健全创
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
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
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服务优势。创新基层党组织书
记培养选拔机制,关心、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充分调动基层干部
的积极性。坚持以党章为根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以扩大
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工作,
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本色。
着眼于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
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落实廉政谈话制度,筑
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大科技防腐力度,健全管权管人管钱管事的长效机制,
深化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
资源、资金管理,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保障公共权力阳光公开、透明运
行。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全市广大党员
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
监督,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市委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