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3&rec=221&run=13

【概况】 2010年,坚持把富民作为第一导向,在谋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
出台和落实了一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建
设,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城乡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万元,比上
年增长10.5%。 工薪收入仍是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均工资性收入1.7万元,
增长12.1%。个体私营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人均经营性收入达2277元,增长22.7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617元,比上年增加284元,增长85.1%。
201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继续
平稳增长,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05万元, 比上年增长14%。 工资性纯收入保持增长,农民人均工资性纯收入
4803元,增长9.8%,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1.5%,财产性纯收入增长122.8%,
转移性纯收入增长16.7%。 其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636元,增长
6.1%;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3476元,增长11.7%;外出从业收入690元,增长
4.1%。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3万元,
比上年增长6.2%,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8.8%。其中,食品类支出4415元,增
长7.4%,衣着支出2578元,增长6.4%,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162元,增长22.5
%,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医疗保健支出670元,下降30.7%;交通通讯支出
2532元, 增长16.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人均1643元,增长7.2%,居住支
出1830元,增长21.9%。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28元, 增长5.3%,农民恩格尔系数36%。人均食
品消费支出2060元,增长12.7%,在食品消费支出中蔬菜及制品、肉禽蛋奶及制
品、水产品及制品等比重上升;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53元,增长9.5%;人均居住
消费支出1132元,下降12.8%;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259元,下降5%;
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654元, 增长20%;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30元,增长5.7
%;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650元,增长8.4%。

【高档耐用消费品更加普及】 2010年,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的现代化耐用消费品
不断增多,家用汽车、空调、计算机、移动电话等每百户拥有量不断增加。城市
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1辆、计算机91台、空调41台、照相机77架、健身器材
4套、移动电话201部。随着农村市场的开拓,“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覆
盖面的扩大,更多耐用消费品进入普通农民家庭。全市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
彩电109台、 洗衣机41台、摩托车64辆、照相机8架、空调5台、热水器91台、移
动电话124部。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 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49.17亿
元,比年初增加12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 2010年,全市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步伐,积极优
化生态环境,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人均居住面积不断扩大,居住环境逐年改善。
年末,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79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81平方米;农村居
民人均住房面积39.81平方米,增加2.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年末,全市有56.1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有7.3万名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 有14.3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
险。 有122.6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和居民),其中,城镇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1万人, 参保率达到98%。有1.8万人领取失业保
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有9483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基本养老、医疗、
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7.2%、9.7%、7.4%、7.7%和
5.6%。

【社会救助事业进一步发展】 全市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30元提高到
345元, 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五保”对象集中
供养标准每人每年28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保障标准,最高支付限额由24万元提高到4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
政府补助标准由90元提高到123元。发放政府助学金3750.25万元,受助学生2.59
万人。 对购房困难的职工进行货币补贴, 发放购买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资格证
378个。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各种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73家,拥有
床位1.49万张, 收养人员9897人。全市投入资金6108万元,将5.6万名低保对象
纳入保障范围; 投入资金2457万元,保障全市“五保”老人1万余名、敬老院61
所。
(丛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