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3&rec=188&run=13

【概况】 2010年,全市有高等院校7所,即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海运
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和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在校全日制大专以上
学生6万人。年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招生3500人,在校生1.5万人;哈尔滨工业
大学(威海) 招生2552人, 在校生9864人;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招收高职生
5107人,在校生1.41万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招生2208人,在校生6995人;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招生373人,在校生1885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
招生2014人,在校生4966人;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招生2506人,在校生7205人。
(程 斌)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
“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山东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于
1984年由山东大学和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学校地处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占
地面积107.75公顷。2010年,在职教职工1159人,其中,专任教师716人,教授、
副教授359人,博士、硕士48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88人,有在校全日制本、
专科生1.39万人, 博、 硕士研究生967人,留学生429人,函授及网络教育学生
991人。 学校设有韩国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艺术
学院、海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55个
科研机构。有42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专业,10个博士专业。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全年发展党员805名(其中教工5名, 学生800名),
转正党员788名。 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建设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干部在线
学习中心”,为全校处级领导干部开通了《山大党建手机报》。成立了山东大学
威海分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在全校开展了第一届理论研究课题立项活动,有
34个课题获准立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启动了拔尖创新
人才培养计划,有11名学生入选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扩大了复合型人才培养范围,2007~2010年,有1793人参加修读双学士学位,有
292人获得双学位。 继续实施“三跨四经历” 培养新模式,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
“跨学科(院)、跨学校、跨国境”交流学习以及“第二校园学习经历”、“海
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和“本校经历”,这是学校对教育创新和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第二校园学习经历涉及国内12所高校、21
个专业,海外学习经历方面派往韩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典以及中国
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在社会实践经历方面,依托马列课的教学改革,学校划拨专
项经费,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经历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学生学籍管理和德
智体能综合测评体系,实现“社会实践经历”教育的课程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
量建设稳步发展,年内,生物科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剧目排练”被评
为省级精品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 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法理学”和
“中国政治文化教程”分别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微生物
与生化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至年末,学校有国家级精
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
特色专业1个, 省级品牌与特色专业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规
划教材4部、 省级优秀教材2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
得新成果, 在校大学生参与科研立项活动比率超过30%,全年结题750余项,发
表论文139篇,新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3项,有348名学生获得创新学分;
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智能汽车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嵌入
式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奖13项;韩国学院学生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韩国语演
讲总决赛中再次夺得冠军;艺术类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竞赛中多次获得优秀成绩,
其中,一项艺术设计作品获广州亚运会宣传海报“十佳”作品奖。2010年省内录
取分数线文科高出重点线20分、理科高出27分,省外29个录取省(市、自治区)
中有26个省(市、 自治区) 一志愿全部报满。2010届本科生总体就业率达到了
88.2%,推免研究生349人,其中93.4%被“211”工程院校接收。继续教育教学
内容和教学模式也不断革新, 托福、商务英语、HSK等考试培训项目报考人数逐
年增加, 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研究生教育有1 0个项目获得山东大学创新
基金资助,1个项目获省教育厅创新计划立项资助,5篇论文获得山东大学优秀学
位论文。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日常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改善了留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并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使在校留学生规模进一步
扩大。
学科建设与科研服务 重点扶持强势学科,促进各学科协调有序发展,对空
间科学和法学学科实行重点资助的2年内, 空间科学学科团队获得20项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资助, 获得3颗小行星永久命名权。年内空间科学学科与教育部、国家
天文台及国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着力打造国家级科研观测平台,与中国科学院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签订了空间科学领域合作协议,学校天文台被省科协批
准认定为三星级“全省科普教育基地”。法律方法研究继续保持在国内学术界的
优势地位, 两年内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20项,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出版专著、
教材14部。年内学校把“劳动经济和海洋生物学”确定为新一批重点建设学科。
海洋学科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求,在应用海洋生物学方向上加强科学
研究,新成立了“威海市海洋贝类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对韩研究方面已扩展到
韩国政治、外交、经济、中韩关系、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各领域,着力打造“国内
韩国问题研究平台”,研究成果得到中韩学术界乃至政界的广泛关注,“天、海、
韩”特色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至年末,学校获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
目55项;申请国家专利获批4项;获地厅级以上奖励27项;发表学术论文640余篇,
其中, 三大检索论文128篇,CSSCI论文140篇,出版著作18部。服务地方工作开
展顺利,成功举办山东省第二届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师资培训班;学校天
文台全年组织各类面向公众的天文科普与观测活动80余次,接待人数超过8000人
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师资队伍建设 年内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新引进教师中有博士
后1人、博士13人,新聘外籍教师7人,选派36人参与了海外研学经历,派出博士
后5人, 学校法学院流动分站首次接收校外博士后,有博士点的学科也开始接收
青年骨干教师到校访学。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39人进修学历。1名教授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名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
校着力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教师的评优奖励、
专业职务聘任、岗位津贴评定等挂钩。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一系列评先选优活动,
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主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不断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国际交流与合作 年内,学校加强了教学科研单位与国外高校的对口联络与
合作,与国(境)外高校签署各类合作协议18项,其中,以学院为主体签署协议
5项,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签署协议3项。对外合作与交流网络日趋广阔,合作往来
日益密切,接待来访团组68批次,组织出访团组17批次,高层次访问数量明显增
加。承担政府交流项目逐年递增,外出交流活动重点以专家学者和学生为主,人
文交流与文化传播日益成为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 全年外派学生214人,目
的地涉及美国等6个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的29所高校, 完善及新开辟了“赴韩艺
术交流访问团” 、 “赴俄罗斯艺术演出团”、“工科类赴韩短期访学项目”、
“赴日海外学堂学生团”、“日本翔飞短期项目”等广受学生欢迎的交流项目,
使更多的在校生从中受益。
学生教育管理 创新方法、拓宽渠道,学生教育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的同时,通过网络及电视,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十佳”大学生评选
的学校品牌活动,发挥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有186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440名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名学生获得2010年度山东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奖。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选派14名辅
导员参加了全国及省级培训, 有2名辅导员获得“山东省优秀辅导员”称号。通
过培养专业队伍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参
加心理培训的教师达到34人次。为全面了解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情况,开展了广
泛的专题调研活动,并加强学风建设,进行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保证研究生培
养质量。校研究生会联合全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了第一届“我最喜爱的导师”
评选活动,有10名研究生导师获此称号。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创新工作思路,聘任
校外就业导师,首批聘任就业导师12位。学校与省厅和地方政府、职介机构联系
并举办“政府机关进校园”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的宣讲
活动。利用地方人才中心的企业资源,与威海人才市场联合举办了“驻威高校毕
业生就业招聘会”,举办了“山东省2010年秋冬季高校毕业生综合类就业市场”
招聘会。
(裴 水)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
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建设的9所重点大学之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大校区之一。学校占地面积123公顷,校园规划用地面积155公
顷, 校舍建筑面积41.3万平方米。有各类在校生1.5万人。年内新招普通全日制
本科生2552人、 研究生245人。全校有教职工743人,专任教师452人。其中,博
士生导师45人,哈工大教学带头人1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哈工大教学名师2人。
学校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学科特点,设有工学、
理学、 经济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39个本科专业,16个硕士点。设有
汽车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管理
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船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数学系、光电科学系、土木工程系、基础学部和体育教学部15个院、系、部,56
个教学及科研机构。
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威海市签署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 2月1日,
在济南举行了工业和信息化部、 山东省政府、 威海市政府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签字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求发、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威海市
市长孙述涛分别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政府、威海市政府在三方共建哈尔
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哈尔滨工业大
学以哈工大(威海)为桥梁,围绕山东省关于蓝色经济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
与山东省的产学研合作。山东省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哈工大(威海)建设和发展的
力度,在人才培养、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和就业、科学
研究课题申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姜大明出席了签字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 2010年, 哈工大(威海)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863” 等国家级重大项目30余项,尤其在电子对抗、水下焊接、分离与合成技
术、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医疗装备、快速艇、特种车辆等方向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有13名教师获得国家基金资助。 其中,1人获教育部201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资助;5人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1人获得国家社
科基金外国文学类课题立项资助。1个团队在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上成就突出,
获威海市“自主创新特别贡献奖”。哈工大(威海)海洋学院先进分离与合成技
术研究所与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 “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研
究与应用”项目获2010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哈工大(威海)参加研发的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与维修决策支持系统(航空发动机MRO系统) ”在成都通
过由民航总局科教司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该项目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完成,得到了国家“863”计
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中国民航总局的科技项目支持。哈
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企业与服务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苏瀛
环国际集团宏海物流有限公司和南京理工大学联合承担的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基于RFID的现代物流服务系统”在江苏省常熟市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
技术鉴定和项目验收。 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篇(EI收录2篇、国际期刊1篇),
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软件产品4项,申请专利1项,并在多家物流企业得到应用。
由哈工大(威海)智能仪表与测控技术研究所、哈工大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
与山东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 威海市科技局下达的“基于WSN的水产养殖
水质实时监测系统”项目在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了现场测试、验收、鉴定。
基于该项目,课题组发表了10余篇核心以上论文,申报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
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 坚持把提高招生质量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源头来抓,
扎实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确保生源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力推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和精细化建设,重点抓了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修订完善了38个专业
的教学培养方案,改善了实验室和学生创新设计室的条件,确保教学工作有序推
进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全年完成实验室项目验收11个,实验室立项项目12个,
创新项目立项验收9个, 教研项目验收20个,建设优秀课程进度检查20个,通过
率达到80%。“大学体育”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年内,学校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宗旨,教学水平不
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6级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5
%, 考研升学率38%。140名学生赴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10个国家和地
区的50余所著名大学留学,其中,31名学生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留学资助。
学校鼓励学生科技创新,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
创新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内外大赛中获各种奖项90项,达359人
次。 其中,9人获得国际一等奖3项,12人获得国际二等奖4项,11人获得全国二
等奖3项,14人获得全国三等奖4项,7人获得山东省特等奖1项。年内通过了研究
生教育评估验收。同时,学校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水平,在教育部、国
务院学位办公布的2010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结果中,博士生衣凤岐撰写的
《半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分支理论及其应用》论文获得2010年度全国优秀博士生学
位论文提名奖。
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 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山东省蓝色经济建设需求,
重点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2个学科。 学校聘请院士、著名专家、企业
高工等为兼职教授为学科发展把脉,组织专家教授外出调研,召开船舶海洋学科
建设讨论会,探讨学科规划和发展思路,制定特殊政策,主动引进人才,建设一
支完备的师资队伍;在全校范围内集中优势资源,围绕船舶、海洋两个学科调整
机构,实现威海校区的跨越式发展。在山东省“十一五”高教强省行动计划重点
建设项目中, 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学科被批准为省级
重点学科, 12月,3个学科顺利通过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终期评
估验收,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
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两级办学,不断加强各院
(系)办学的主动性;关注青年老师队伍建设,制定了《青年教师优秀人才支持
计划》 实施办法。年内,新进教师33人。其中,29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副
高级以上职称,4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1人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新增博士生导
师3人,教学带头人2人,硕士生导师19人。在职提高人员中有27人取得学位。其
中,9人取得博士学位,教师博士化率提高到41.5%。年内,1人获得宝钢优秀教
师奖。
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坚持以学习为中心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
过学生党建、班级建设、选树典型等,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焊接专业2007级学生李扬在大一期间志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12月21~22
日, 李扬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了230多毫升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用
爱心挽救了另一个生命。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选拔青年博士担任
专职辅导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
升学生综合素质。 年内,发展学生党员820人,学生党员的比例达到17.9%,其
中本科毕业生党员比例为27.7%。 全年涌现出省级先进集体3个,省级优秀个人
15人, 省级优秀毕业生113人。全年办理学生助学贷款787万元,发放奖学金430
余万元, 发放助学金593万元,组织勤工助学、发放困难补助近50万元,保证了
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条件。坚持以指导服务为基础,以市场开拓为重点,不断提
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功申报了“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院校”。进一步完
善了校、院、班三级教育网络,规范了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团体咨询、个体咨询、
危机干预、重点学生关注等制度和工作程序。
庆祝建校90周年 6月7日, 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90周年纪念日。6月5~6
日, 近1万名师生与校本部、深圳校区的全体师生共同庆祝母校九十华诞。学校
邀请了哈工大前校长杨士勤和哈工大杰出校友、总装备部原副部长、中国载人航
天工程和探月工程常务副总指挥胡世祥中将分别作迎校庆主题报告。
(杨易林)

【威海职业(技术) 学院】 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
在威海广播电视大学、威海教育学院和威海市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
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威海职业学院正式成立。威海
市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威海技工学校。1995年升格为威海市高级技工学
校, 2003年更名为威海市技术学院。2004年5月,威海职业学院和威海市技术学
院正式合并。
2010年,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53万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4900人。全院
教职工1109人。固定资产7.8亿元,拥有实验实训室140个、校内实训基地11个、
生产性教学工厂10个, 校外实习基地261个。 仪器设备总价值1.5亿元,计算机
4200多台,语音室8个、座位500个,多媒体教室142个、座位1.3万多个,馆藏纸
质图书87.5万册,数字资源折合电子图书100万册。学院设置58个普通高职专业、
27个五年制高职专业、22个技工教育专业和53个成人函授教育专业、35个远程教
育专业、32个开放教育专业。
内涵建设三项工程 学院实施了以完善和深化重点建设专业内涵为目标的卓
越工程,以重点建设专业带动和辐射群内其他专业建设的带动工程,以促进专业
均衡发展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为目标的质量重点工程。重点建设完善了机械设计
与制造、 电气自动化技术等9个国家示范专业,带动建设了工业设计、检测技术
及应用等9个专业。 专业建设贯彻了“服务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融入
产业要素、企业要素和职业要素,主动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服务,提高了人才培
养的吻合度。加大了三项工程的推进和管理力度,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方案和计划
书,注重网评、会评、综合评价、专业反馈等环节,将工作过程变成理念再提高、
思路再创新的过程。印发了《内涵建设三项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细化“项目管
理、分级实施、过程督导、绩效考核”的管理原则,明确各系部、各专业在项目
建设中的职责, 做到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至年末,卓越工程年度289
个项目点完成了278个, 带动工程24 3个项目点完成了229个,质量重点工程548
个项目点完成了512个。 通过三项工程建设,发挥了优势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扩大了示范校建设成果的受益面,提高了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校企合作年活动 以校企合作年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
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方针,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
产业聚集区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树立“以服务地方为中心”的理念,积极主
动加大与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在校企合作的规模、质量和层次上有了新的进展,
特别是在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加大与企业社会联系力度,
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与32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范围由区域内扩展到省
内外。加强了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与威海市中小企业管理局、出口加工
区等部门建立了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家家悦集团等企业共同探
索举办二级学院,大胆创新办学体制。吸引天润曲轴、华东数控、新北洋电子、
迪沙药业等骨干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实习实训与
就业等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积极与省市行业主管部门、协会,黄海造船厂、威
海造船厂等船舶制造企业以及其他院校探讨共建船舶职业教育联盟,实现校企资
源共享。进一步开发新的订单专班培养资源,不断扩大订单或专班培养规模,建
立企业专班7个。 安排100名教师到企业参加了1个月至半年的研修与顶岗实践,
从合作基地聘请兼职教师达100多名, 加大了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
设力度。扩大了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规模,先后与好当家食品公司、山东芸
祥绣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新增校外实训基地30家。
与企业共建威海市建筑类技师工作站、威海旅游集散中心威海职业学院分中心、
威海市建筑职工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了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
申报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等纵向课题25个,院内应用研究课题立项11个。农村
排灌用水管理电气配套装置研制、 游艇电气系统设计等7项横向课题项目进展顺
利,获项目资金63.5万元。为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开发研制船舶模型得到用户的
高度认可。 天诺公司高速刀柄、强力铣夹头、VHI快换刀架等项目研发成功,填
补了国内空白。天诺公司、东方模具、松海大酒店等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运行良
好,充分发挥了服务教学的功能。加强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年完成
技能鉴定3794人次,合格率平均达到90%。举办了中职骨干教师培训、高职高专
骨干教师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金蓝领”技师培训等2228人次,比上年增长
17.5%。
常规教学管理 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题的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健全了课程安
排及教学运行管理办法、考务管理规定、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充
实电子试题库,完成了18门课程的考教分离试点工作。加大常规教学督导力度,
建立教学调研督察制度,完善学生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教学督导网站建设,完成
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采集与分析评估工作。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和
手段,提升了实践教学水平。出台《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对学生识
岗、 跟岗和顶岗进行了规范。对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8个重点专业的学生顶岗
实习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调研,开展非毕业年级职业实践活动,扩大了顶岗实习的
覆盖面和规模。变固定实训时间为分阶段实训,及时调整学生实习、实训时间,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对用工和人才的需求。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6%,
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实训达5000多人次,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占应届毕业生比例达
98.9%。对56个专业提出调整和优化的思路,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微调了22个
专业56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加强精品课程建设,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5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贯彻在建设中实施和在实施中建设的原则,加强
对精品课程实施的考核,开展了35人次精品课程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开展了91项
系级、11项院级专业技能竞赛,用于竞赛奖励经费达20余万元,活动覆盖各专业
学生1万余人, 吸引赞助企业10余家。师生参加各级别竞赛39项,获国家级竞赛
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省级竞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
25项; 市级竞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7项;各类团体一等奖18项,
二等奖18项, 三等奖8项。全年完成各类培训460人次,其中赴香港培训3人次,
赴德国培训4人次,境内培训151人次,系部级培训96场次。深入探索课程教学模
式和评价方式,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广大教师的教育
理念、教学设计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
学生教育和学风建设 按照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管理服务为手段,以学生
的成长成才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
标,开展学生工作理论研讨与业务培训活动,更新学生工作的理念,探寻具有高
职特色的学生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了
优良学风班创建评选活动,加强了第二课堂建设,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提升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身心素质。发挥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的作用,努力构
建包括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环节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全面
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入学教育、
军政训练等活动,“骨干代训”的军政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抓实学生日常管理、
安全预防、信息反馈等工作,形成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一体化”
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强化服务意识,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00多万元,
发放奖助学金680多万元。做好入伍预征和保险服务工作,360名学生完成了高校
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预征网上报名,8174名学生办理了意外商业保险、7794名学
生办理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举办田径运动会、专业技能展示、“庆国庆、
唱红歌、诵经典”、语言文化节等系列科技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
职业素养的提高。
招生就业 坚持以考生为本的原则,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做到让社会满意、
家长满意、考生满意。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完善了多渠道信息公开体系。实施生
源培育计划, 与全国8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培养计划,实现了中专高职的直
通车。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单独招生计划,年内,录取新生5700人,其中,
三年制高职招生4706名,技工招生375人,三二连读学生619人。高度重视毕业生
就业工作,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进行就业全过程指导、服务。
组织了多形式的校园供需见面活动,定期统计调度就业情况,2010届高职毕业生
4567人, 初次平均就业率达到99.2%, 正式就业率达到86.2%。技工类毕业生
684人, 初次就业率为99.7%。其中,约70%的毕业生留在威海地区就业,有力
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校园综合管理 校园环境卫生、景观绿化、教学设施的维修维护、固定资产
管理等工作进入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轨道。强化食品安全培训和监督力度,
采取得力措施,有效稳定了饭菜价格。高度重视校园节能管理工作,节能降耗工
作得到了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检查小组高度评价。加强教学工厂的管理,强化了
经营单位以及职能部门的责任管理意识。 图书馆采购图书9.5万册, 订购期刊
1374种,订购报纸112种,馆藏图书总量接近200万册。每日到馆人数约3500人,
电子阅览室全年上网的学生达8.95万人次。面向社会读者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
完成基本建设2.1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新体育场、新学生公寓、
门诊部投入使用, 购置120万元的医疗设备,聘任了医疗服务专业技术人员,门
诊部被批准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大学生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单位,就医条件显著
改善。
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下发
了《关于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启动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
革。通过改革,逐渐将院级各职能部门由“既管事又干事”的“垂直型”管理模
式,向“管规范、管督导、管服务、管考核”的“扁平型”管理模式转变,使系
级单位由被动执行的“教学单位”向服从于总体发展、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权
责统一的“办学单位”转变。
(姚宏健)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受省教育厅、省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双重管理,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为主。学院有威海、淄博两
个校区, 总占地面积60.5公顷,固定资产2.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40.6万
元, 图书33.4万册。2010年,学院有教职工413人;有在校生9038人,其中专科
学生6995人。
学科建设 学院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主要开设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
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药剂设
备制造与维护、化工设备维修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
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食品贮运与营销、药学专业(药学服务方向)等专业。
学院有63个校内实验、 实训场所,与企业合作共建4个实践教学基地、24个校外
实习基地。设有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本科函授站、山东省执业药师培训
中心培训点、山东省医药行业第二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
招生与就业 2010年,高职招生2208人。在校园招聘会上,参会毕业生2633
人,药品、食品等企业提供招聘岗位1.08万个,毕业生到优质企业就业比例高达
57%, 一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6月,学院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回访,得到教育厅领导和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
(孙晓)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位于威海市环翠区新威路115
号,占地面积5.06公顷。2010年,学院有教职工1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1人,
在校生1900人。学院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本科专业和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
术专科专业; 开设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值班水手和值班机工等9项船员岗位适任
培训,高级消防和精通急救等5项船员专业技能适任培训,客船和滚装客船2项特
殊培训。
专业培训 2010年,学院开设“非航海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高级船员培训班”
2期,招收学员160人;组织海船船员甲类、丙类适任证书统考7期、评估考试4次;
开展社会职务船员培训2期、小型船职务船员培训1期;年内完成基本安全培训、
精通艇筏培训、高级消防培训等11个项目184期次培训任务,培训学员5462人次。
科研成果 2010年,学院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国际学术期刊英文论
文2篇(EI检索1篇, EI待检索1篇);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英文论文19篇,其中EI
检索1篇, ISTP检索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其他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论文
26篇。科研项目由省教育厅立项1项,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课题立项7项,由院
科研基金立项3项,由院教改立项5项。科研项目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论文评比
三等奖1项;获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一等奖1项、三等奖
3项, 获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论文评比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威海
市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
实验室建设 学院建有大型航海模拟器和大型轮机模拟器实验室、 雷达
(ARPA雷达和普通雷达) 实验室、GMDSS实验室及操作系统、电航实验室、动力
实验室、船舶电站模拟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液压与传动实验室、电工电
子通用实验室、专业英语评估实验室以及海员专项培训无纸化考试系统、海船船
员适任证书考场、远程计算机终端考场、金工工艺和水手工艺训练场等。学院在
威海船厂、威海兴海造船厂等设立基本技能水上训练站,与威海海大客运有限公
司、威海国际海运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提高了学生
的实操技能和综合动手能力。
招生与就业 2010年, 学院招生643人。学院通过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实行“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100%。
年内,重点加强了与大中型航运企业的联系与交流,11月10日,举办了2011届毕
业生就业双选会, 全国66家航运企事业单位为471名本专科毕业生提供了1035个
就业岗位,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比例为1∶2.2,继续保持了毕业生100%就
业率,巩固和拓展了高端就业市场,实现了从规模竞争到质量竞争的转向。
(蔡中霞)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威海) 】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核、
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有济南、威海两个校区,占地
面积120公顷, 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各类在校生1万余人,教职工580多人。
2010年,学院有教授、副教授138名,硕士研究生130余名,外籍教师或具有国际
教育和工作背景的教师41名。
专业设置 学院下设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继续教育学
院、国际交流学院、基础教学部及语言文化研究所、韩国语研究所。开设了商务
英语、商务日语、应用韩语、应用俄语等11个语种的外语专业,是山东省内外语
语种最多的高校之一。其中,应用阿拉伯语、应用意大利语填补了山东省小语种
教学的空白。9月,开设了营销与策划、高尔夫球场服务与管理2个专业,新开办
的山译双语幼儿园正式开园招生。
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学院先后与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秘鲁、新
加坡、菲律宾、加拿大、英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
关系。 学院提出了国际化办学的“三个三分之一”目标,即用5年左右的时间,
教师队伍中有三分之一为外籍教师或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教师,学生毕业后有三
分之一到国外就业或继续求学,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根
据不同专业特点,学制分别采用“2.5+0.5”或“2+1”,即用2年或2年半时间
学完课程,用1年或半年时间参加实习,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学用结合。至年末,
学院行后获批设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高
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点、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考点,建立了职业资格鉴定站,为
学生提供多种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与考试,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
力。学院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大学”、“中国外语翻译示范大
学”、“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全国诚信示范院校”;学院院长孙承武
先后获得“热心公益荣誉奖章”、“职业教育杰出成就奖”、“全国诚信建设杰
出贡献人物”等荣誉。
(刘忠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是哈尔滨理工大学拓展
办学空间,与地方共建的教育创新成果。2006年,经山东省和黑龙江省政府批准,
与荣成市政府合作组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2008年正式招生。学院依山傍
海,占地面积46.7公顷,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荣成学院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 有工学、 经济学、 管理学、文学4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学生
5200名。有教职工270人,专职教师137人,副高及副高以上29人。
招生工作 2010年学院招生2100人,其中,本科招生1100人,设置英语、日
语、朝鲜语、俄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设
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艺术设计、软件工程12个
专业;专科招生1000人,设置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计算机辅助
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会计电算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机与电器、计算机
应用技术、旅游管理、市场营销10个专业。
人才培养 学院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在培养的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
做了适当调整, 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增设了顶岗实习的环节。5月,2008级
专科生陆续完成了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年内,学院成功申请了13项“校级教学
研究立项课题”、3项“创新性实验”项目、6项“开放性实验”项目。启动国际
交流与合作办学,与日本群马语言学校、爱尔兰都柏林格里菲斯学院、“台湾中
华大学”等学校签订了相关协议。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 7篇,获奖科研成果2
项。
社会服务 荣成学院科技园于2010年组建,并成立了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
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科技园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推进产学研合作并促进了产
业升级;配合荣成市科技局科技周活动,组织学校总部专家学者与当地企业进行
对接,达成意向协议3项;与荣成市科技局合作,建立了“荣成市产学研平台”;
与荣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建立了“荣成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策划并协助荣成市船舶工业制造局举办了“2010山东荣成船舶制造科技创新高峰
论坛”;配合荣成市招商引资,引入2家规模性企业,并正式签约入驻荣成1家;
配合荣成市打造“蓝色经济先行区”的战略发展目标,邀请英国皇家物流协会薄
西诺子爵及科技部专家多次赴荣成,为当地政府部门献计献策;帮助政府领导及
相关部门梳理思路,主持并完成了“荣成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规划”初稿的编
写工作。2010年,在科技园建立了大学生实训基地,引入“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
(SIYB)创业课程体系,配合学生工作部开展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培训,并为学
院培训SIYB教师2名; 科技园培训中心被荣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命名为
“创业培训基地”,与荣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共建了“荣成市高校毕
业生创业孵化基地”,面向本地区开展创业培训;科技园配合学院教学工作,引
入“供应链管理”和“软件开发实训”项目,并在科技园建立了实训基地,为学
院争取到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立项1项。
(李冰冰)
责任编辑 沙 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