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1&rec=207&run=13

【概况】 2007年,全市有高等院校6所,即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
学(威海)、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海
运学院和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年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招生3467人,在校生
1.37万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招生2361人,在校生9686人。威海职业(技
术)学院招收高职生4538人,在校生1.15万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招生1614
人, 在校生3268人。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招生406人,在校生2070人。山东外
事翻译职业学院招生1100人,在校生5200人。
(于明伟)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2007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以下简称山大威海分校)
在职教职工1130人, 专任教师617人。其中,教授84人,副教授182人;博士123
人, 硕士31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5人。学校全日制本科生13482人,高职
生239人,成人高考及网络教育学生328人,留学生409人。学校全日制研究生453
人, 在职研究生127人。学校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共招收本、专科生3517
人。2007年本、专科毕业生3135人。学校设有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商学院、
法学院、 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海洋学院、韩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
个学院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应用数学与统计系两个系,37个本科专业。同
时,设有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大学外语教学
部、马列主义教学部、体育教学部以及40个教学科研机构。
领导视察 6月5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在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市长王培
廷的陪同下到山大威海分校视察。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威海分校党委书记李建
军向李建国书记介绍了山大威海分校的发展历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办学定
位等情况,并陪同参观了校图书馆。李建国对山大威海分校的发展成绩表示了赞
许。
6月9日,由山大威海分校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威海市合作共建的山东大学
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落成典礼在山大威海分校玛珈山上举行。中共山东省
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新亭,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国家科技部基础司
司长张先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中国天文学会理
事长、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刚,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徐茂
波,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威海分校党委书记李建军,威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
长张剑,威海市副市长梁良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鲁东
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的领导和嘉
宾,山大威海分校全体校领导、各院(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
200余人参加了典礼仪式, 山东大学副校长、威海分校校长韩圣浩主持了典礼。
天文台两架望远镜安装调试于5月顺利完成,为密切校、地共建,服务威海地方,
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工作。
7月23日,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参加由山东大学承办的教育部直属
高校巡视专员交流研讨会议期间,视察了山大威海分校。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
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威海
分校党委书记李建军,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方宏建,山东大学副校长、
威海分校校长韩圣浩等学校领导陪同视察。周济部长听取了学校领导有关威海分
校的情况汇报,参观了校园和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对学校的发展成绩和发展方
向给予了肯定。
10月3日,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健在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的陪同下到山大威
海分校视察,并参观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山大威海分校副校长赵玉璞、纪委
书记谷源秘等陪同视察。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2007年是学校“作风建设与管理效益年”,年内出台
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大力倡导八个方
面的良好风气,推动党风、政风、校风、学风建设,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
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不断改进,服务学术、服务学者、服务学
生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年共新建调整基层党支部64个,建在班上的学生支部超过
40%。发展新党员863人,学生党员比例提高到10%,初步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
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建设目标。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指导
地位,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关键、以事业和谐为核心、以环境和谐为保障,大力推
进和谐校园建设。坚持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校务公开,严格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
向教代会汇报工作和述职述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对学校建设的监督作用。
出台一系列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和措施,督促机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
质与工作水平。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离退休教职工和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
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努力营造出全校师生员
工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专心学业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紧紧围绕
学校发展改革热点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在《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威海
日报》 、威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登新闻通讯300余篇,扩大了学校的社会知名
度和影响力。
教育教学改革 “三学期制”全面实施。学校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行“三
学期制”改革,前期工作已完成,更加完善了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三学
期制”为教师多开新课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学生选课次数和可选课程总量,拓宽
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对教师授课时数的压缩,给教师以更大的自
由度,可以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科研、服务地方及进修等活动。
专业建设取得进展。 学校启动了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立项建设,有8个专业
分别获得校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立项。法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被评为
省级特色专业。 年内新上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通信工程、数字媒体与技术3个
专业, 全校本科专业数达到37个。另外,应用化学、翻译、艺术设计3个专业于
2008年正式招生,届时,学校本科专业总数即达到40个,提前完成“十一五”规
划发展目标。在这些新上专业中,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数字媒体与技术、翻译、
艺术设计也是整个山东大学新的专业增长点。
课程建设进步明显。2007年,共评审立项14门校级优质课程、11门校级精品
课程, 有3门课程获山东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立项、两门课程获山东省精品课程建
设立项。至此,学校各级精品和优质课程达到57门。年内启动了第一批共14门双
语教学课程建设和20项教材建设基金项目立项。
教 学团队建设力度加大,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提升。2007年,开始对应用数学、
法学理论、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市场营销学等首批4个校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
建设;教学名师申报评选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应用数学与统计系主任刘桂真教授
获“全国教学名师”称号,副校长陈冠军教授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校级以
上教学名师达到11人、教学能手24人,教学团队与教学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开始显
现,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实践教学环节持续强化。在马列课教学中进行了“学生登台实践”改革试点,
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对全校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打通使用;同时积极与企业联系,联合建设
72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搭建起广阔的平台。年内有24个
教改项目获准立项,全校教改立项项目达到153个,其中山东大学和省级项目5个、
国家级项目1个。
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7年在全国28个
省(市)自治区录取本科新生3517名,省内文理科平均分分别高出重点线12分和
16分;省外文理科分别在21个省份和18个省份第一志愿录满。截至2007年6月末,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5.8%。推荐免试研究生262人,其中,90%被“211”工程院校
和国家科研院所接收,82%被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接收。
学生科技创新蔚然成风。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创新基金支持力度,组建
了学生科研班主任队伍,开办了《大学生科研论丛》,围绕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竞
赛活动而建立的制度保障、宣传推广、创新训练、竞赛组织等四大体系基本完备。
全校学生在2007年科研立项和各类省级以上竞赛中屡创佳绩: 连续两批共460项
大学生科研作品获准立项, 结题113项,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
17篇),有10件作品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
学建模和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好成绩, 获推荐国家奖的数量均列全省前5名;“挑
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三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4
项。全年共有364名学生、11个先进集体和31位指导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三种经历” 人才培养扎实推进。 全年共派出国内访学学生133人, 拥有
“第二校园经历”学生总数达到387人;派出各类留学生110人,首次派出在读研
究生12人, 拥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总数达到311人。暑期社会实践和“四进
社区” 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实践团队数量超过2006年总数近6倍,学生参与
比例超过70%, 实践范围遍及全国30个省(市),广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与实践
能力得到普遍锻炼。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注重科学规划,制定出台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实施办
法》,扶持重点学科优先发展。通过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带动全校各学科协调、
有序发展。
“天、海、韩”三大特色建设稳步推进。空间科学学科发展驶入快车道,天
文台自6月落成之后, 截至12月中旬,举办各类科普活动40多次,主要面向地方
中小学校,参加人数达3000余人次。学校还大力延揽空间科学学科带头人和学术
骨干, 组建起一支学缘丰富、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年内承担了7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确定了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实测天体物理、粒子物理与宇
宙学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建设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
作建设的行星科学数据站PDS子站于7月正式挂牌,进入运行阶段。
海洋科学学科有了新发展。经过深化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的
合作,积极凝炼学科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海洋学科的基本定位,即充分依托山东
省和威海市的地缘优势,以海洋研究院和国际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为平台,以生物
学科为基础,以应用海洋学科为主体,以海洋生物制药为重点,以海洋动物学科
为特色。海洋生物保护学团队建设成形,具备了申请重大科研课题的实力。海洋
生物制药与海洋化学等学科梯队的科研潜力也日益显现出来。
对韩研究与交流工作不断深入。 2007年,与韩国外国语大学、庆北大学、
韩南大学、朝鲜大学、昌原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对韩交流高校总数达34所。
对韩研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共获准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7项,《2006~2007
年韩国发展报告》蓝皮书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积极评价,对韩研究学术影响力稳
步提升。
研究生培养 2007年,招收录取硕士研究生222人、博士研究生7人。新增博
士生导师4人。全校共有博士生导师23人,7个博士授权专业;硕士生导师82人,
32个硕士授权专业。
科学研究与服务 2007年, 获国家级项目立项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
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重点项目、天
文联合基金项目、青年成长基金项目均有突破;在18项省部级立项项目中,教育
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达到6项, 司法部、文化部项目立项实现突破;获横向项目
立项55项, 是2006年的3.7倍。全年共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实现专
利权转让1项, 申报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全年外来科研项目批准经
费达到1220万元, 比2006年增长92%。校内出版物整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由学
校主办,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金钊教授和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谢晖教授主
编的《法律方法》、《民间法》同时入选CSSCI来源集刊。
服务地方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山大威海分校为平台,山东大学
与威海市建立起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双方合作共建威海海洋研究院、山大科技
园威海分园、山大光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近40项。年
内采取自主选学模式,为威海市培训管理干部1200多人次。学校还积极参与威海
市农村帮扶工作。投资12万元,为文登市汪疃镇窑夼村建设自来水工程,改善了
村民的生活环境。
人才队伍建设 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68人, 其中专任教师52人, 占总数的
76.5%; 副高职以上人员11人,博士研究生29人。学校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
用” 原则,吸引更多校外优质教学资源来校任教,全年共外聘教师109人次,其
中正高职称42人次。同时,学校提高了退休教师返聘待遇,调动了广大退休教师
的任教积极性,有效缓解了部分院系师资不足的压力。全年资助在校教师考取博
士19人、硕士32人,选派教师赴海外进修23人次。年内,组织管理干部学习培训、
出国考察、洽谈合作项目等80余人次,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
进行了集中专题培训。
对外交流与合作 年内,获得多项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经费,资助
多名教师和学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及赴海外留学。 与美国、瑞典等7个国家的18
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中韩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这一系列实质
性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学校各教学和科研单位开展国际交流搭建起长期稳固的合
作平台。2007年,共聘请长期外籍教师39人次,短期访学外籍教师36人次,不仅
在数量上大幅增加,师资层次和水平也有明显提高,而讲授专业不再局限于语言
教学,更拓展到信息科学、海洋、艺术、经济学等专业类课程,拓宽了学生的国
际视野。另外,通过建立“留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加强网络宣传、开辟专升本
项目等措施, 使学校学位留学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校共有留学生409人,
其中,学位留学生160人,校际交换生94人。
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大使讲坛、林海文化论坛、百场学术讲座、
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十佳大学生评选等品牌活动蓬勃开展,学生参与人数再
创新高。 学生社团总数达到90个,各社团会员占到学生总数的67%,各类校园文
化活动惠及全校学生,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心理
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与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中有半数以上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
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员的团体辅导和集中培训。重点加强了对贫困生、女
大学生等群体的分类专题教育,增强了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开展心理情景剧等
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潜
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完善学生助困体系,在“一揽子统筹资助模式”
基础上,建立起助学贷款信息系统和贫困生电子档案,使资助范围、资助等级和
标准更加明确,进一步扩大了助困覆盖面,提高了资助透明度。大力吸引社会资
助, 设立助困基金、助困奖学金等100多万元。积极推进市场化就业模式改革,
完善大学生就业基地、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一体化”建设,
探索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培养机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基本建设与管理保障 学校办学条件日益完善,科学管理与后勤保障水平不
断提高, 全年完成新大门、学生公寓、主环路等重点工程项目12项,新购图书9
万册,新建扩建实验室项目13个,教学及科研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资产清查各
项工作,资产管理与高效使用得到进一步规范。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划定水电
定量指标,加强饮食工作日常管理与监管。校园绿化美化与景观改造工作进一步
加强,特别是新大门和天文台的落成,解决了校园建设的“南北问题”,使校园
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明显
加快,年内开通了网通千兆宽带出口,实现了教育网与公共网双通道无缝对接,
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一卡通”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此外学校积极推进
“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技防、人防、物防等措施,对校内交通秩序进行了
集中整治,校园治安管理和周边综合治理收效明显。
(裴 水)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占地面积90公顷,校
园规划用地155公顷, 有建筑面积38万多平方米。2007年,完成了7000多平方米
球类场地和5000多平方米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工作。
学校有各类在校生1.26万人,其中,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652人,硕士研
究生304人, 博士研究生74人,成人教育学生数2563人,留学生19人。年内,新
招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343人, 硕士研究生150人,博士研究生23人;全日制本科
毕业生1831人、 硕士研究生157人,博士研究生6人。全校教职工700人,其中专
任教师443人。
学校设有工学、 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共计36个专
业。形成了研究生与本科生、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以及留学生教育相结合的多层
次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
学校设有汽车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
文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船舶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数学系、光电科学系、土木工程系、基础学部、体育教学部和艺术教
学部等15个院(系、部);设有成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语言培训中心、
国际微电子技术中心、山东省企业网络化与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
嵌入式系统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
合材料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所、哈工大慧通企业应用软件研究院、加拿大研
究中心等36个教学及科研机构。
领导考察 6月12日,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法棠、沈阳军
区原政治委员姜福堂上将到学校考察指导工作。
6月20日, 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胡亚枫、山东省国防科工办主任王超英一行到学
校检查指导工作。
9月3日,中共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培廷受聘哈工大(威海)兼职教授,
哈工大校长王树国为王培廷市长颁发聘书,并赠送校徽。同月18日,中共威海市
委副书记、市长王培廷及市委、市政府领导一行到学校考察。
9月21日, 全国政协常委、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原部长刘忠
德到学校考察。
9月29日,司法部原部长高昌礼到学校考察。
10月12日,中共威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十七大代表崔曰臣
带领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学校考察。崔曰臣对学校高水平的、创造性
的科研成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如何加强政、校、企三
方紧密结合,促进产、学、研又好又快发展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11月21日,国防科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求发率领国防科工委人事教育
司、综合计划司、科技与质量司、办公厅等负责人一行10人,在山东省政府特邀
咨询孙守璞、威海市市长王培廷的陪同下考察哈工大(威海)。陈求发副主任考
察了校园建设、规划用地、部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对学校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
定,并对学校下一步发展定位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根据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
发展的需要调整现有专业布局,整合资源,建设国防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和包括
有关军工企业集团和山东省较大企业集团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及科研基地,为国
防、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同时,就山东省、威海市、国
防科工委三方共建哈工大(威海)提出了建议,并达成共识。
12月4日, 山东省副省长黄胜在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副市长梁良的陪同下
到哈工大(威海)考察指导工作。黄胜一行先后参观了汽车工程学院拆装实习车
间、质谱仪实验室、雷达站等科研、教学设施,对学校取得的科研成果表示赞赏,
并希望学校越办越好。
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 为了适应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了船
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朝鲜语、汉语言文学等4个专业。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电工学课程获“山东省精品课程”称号,工科数学分析和电工学被推荐参加国家
精品课程的评选,两个教学项目获得山东省立项资助,“大学英语”获黑龙江省
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7年山东省高
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投资700余万元建设新专业实验室和基础课实验室,有
24个教学实验室投入使用;投资250万元用于支持年轻教师的基础研究。
学校坚持实行青年教师助课制、导师制,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硬笔书法比
赛、教学经验交流会,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派出21名外语教师赴英国和美
国进修。
学校实施质量工程,加强内涵建设。2007年开始试办基础学部,启用新的培
养方案,2007级新生将在基础学部完成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
科学研究 以“立足山东,拓展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思想指导下稳步发
展, 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子课
题、 “863”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131项。发表SCI论文23篇、EI论文
47篇、ISTP论文15篇,申请专利17项。学校在新体制雷达、探月工程、电子对抗、
特种连接与成形技术、核电信息化、特种车辆、信息安全、激光技术、通讯监测、
超声成像、血液医疗装备、车船仿真技术、有色冶金资源与环境、冷压成型设备
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
校市共建和服务地方的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与威高集团共建电子工
程联合实验室,与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合作成立哈工大慧通企业应用软件研究院,
与威海市政府、威海新船重工有限公司达成联合成立船舶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心的
协议,与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申请国防科工委管理的国防
科技工业技术中心。
师资队伍建设 全年共引进博士学位专任教师22名, 其中3人具有在国外长
期留学经历。至2007年末,有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76人;具有硕士及以
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4%。年内,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人,获山东
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 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人,1人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
学生工作 开展了学生先进班集体、十佳大学生等评选活动,以第十九届校园文
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节为主线,在不断完善传统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
寓教于乐的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学生收看“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电视报道、
集体签名、邀请专家教授讲座等活动,表达了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在创新实践中打造优秀人才。 首次开展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活动,200余名学
生参加,获得资助5.5万余元,有49名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顺利结题。在“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创新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中
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项。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毕业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提高实践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 为主题,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为重点,661名学生
组成52支实践团队,奔赴十几个省市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调研、政策
宣讲、科技支农、义务支教、环境保护、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
完善了以“奖、贷、勤、助、补、免”为主的助学体系及本科生助学金管理规定,
全年为学生提供包括国家、学校、企业和个人的奖励资助金1172万元,获得奖励
和资助的学生达2671人次,占学生总数的26%,发放国家助学贷款667万元。
对外合作与交流 学校以“逐步扩大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智力,发展
留学生教育” 为指导思想,建有汉语、英语、韩语、日语、俄语和越南语6种语
言的留学生招生网页,引进了外国专家和文教专家11名,与韩国、日本和英国的
11所大学签署校际友好协议,开展学生交流、学生联合培养和教师交流项目,接
待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来校交流人员120人次。
(杨易林)

【威海职业(技术) 学院】 2007年末,学院固定资产7.4亿元,拥有实验实训
室103个、校内实训基地9个、生产性教学工厂8个,校外实习基地112个。仪器设
备总值1亿多元, 计算机3429台,语音室8个、座位499个,多媒体教室20个、座
位4151个, 馆藏纸质图书67.5万册,电子图书78.37万册。学院共设置了54个普
通高职专业、16个五年制高职专业、15个技工教育专业和35个成人函授教育专业、
25个远程教育专业、15个开放教育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3万人,成人学历教育
在校生3300人。全院教职工1102人,专任教师511人,兼职教师193人,具有高级
职称的教师184人,“双师”素质教师196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2
人。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 按示范院校建设的要求,学院积极
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实验实
训条件建设、 双师素质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等3项重
点工作,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更新高职教育办学理念,高质量地完成了示范院校
建设阶段性任务。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学院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
的办学方向,唱响了“注重内涵建设”和“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旋
律。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的课程建设理念等专业建设理念的确立,使学院找到了内涵发展、质量立校、特
色强校的突破口。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
业院校建设一周年经验交流会”上,学院以建设成效突出、建设经验典型,成为
5所发言的院校之一,学院的建设经验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课程体系建设 学院以示范院校项目建设为契机,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
课程开发理论,对课程模式进行系统变革,打破了具有学科性色彩的传统课程模
式,重新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工学结合为特色,
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建设。2007年学院新建设1门国家级、3
门省级、17门校级精品课程,完成1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8门网络课程、13种
教学课件、 8部特色教材的建设任务。应用电子技术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被评
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达到3个。新增设食品营养与检测、汽车电子
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船机制造与维修、服装生产工艺与管理等5个专业。
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建设 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扩建16个、新增21个实验实训
室, 新建1个、扩充7个校内实训基地,扩建3个创新工作室,新建36个校外实习
基地。以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和实践教学质量为目标,重点加强生产性教学
工厂的建设。 通过引进企业资金1500万元建成威海东方模具有限公司等3个校内
生产性教学工厂, 对原有威海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等4个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
进行扩建,着重加强其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建设。初步形成从实现基本技能训练
到综合技能训练、从生产性实训到顶岗实习以及具有创新能力培养功能的“五位
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条件在教学功能上形成体系化,更好地满足了
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建立具有个性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
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训与劳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提高了师生的专
业技能和研发能力。学院学生在2007年山东省计算机技术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
生电子设计竞赛、首届中国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大赛等多项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93.8%, 应届毕业生“双证书” 获取率达96%。完成
183台(套) 设备的研发自制任务,并投入使用。威海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实
现销售收入4200万元, 比2006年同期增长14%; 完成工业总产值4609万元, 比
2006年同期增长23%。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 按照示范院校项目建设的要求,学院以教师的
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通过多渠道引进,壮大了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2007年,共
引进教师35人。 聘任239名校外专家和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启
动了教学团队建设,产生了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通过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了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的能力。2007年,学院共安
排了290人次参加境内外培训学习,举办了6次全院性的教育理论和课程建设培训,
参训教师5000多人次。积极探讨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团队的机制,充分利用校内生
产性教学工厂的人才资源,从教学工厂选派技术水平较高和教学能力较强的人员
承担了机械、数控等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选派专业课教师到教学工厂参加了典
型职业岗位的顶岗实践。“双师”素质比例由2006年的49.6%提高到69.5%。
服务社会与交流合作 通过山东省“金蓝领”工程和其他项目的培训,完成
社会培训8938人,举办中职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培训班。教师参与威海市“亲情一
键通弱势群体社会监护救助综合业务系统” 等7个研发项目,与山花地毯、三角
轮胎等企业达成技术改造服务协议。学院承担的威海市科技发展项目顺利通过威
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威海市科学技术局的验收。研发出了数控系统综合故障示
教机,研发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加强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引进、培训工作。与宁夏
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关系, 分别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和新疆石河子职业学院捐助了学院自制的数控机床1台, 价值15.6万元;培训师
资99人次,接受对口支援学校49名学生到学院学习1年。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 引进Pro/E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国际证书课
程数达到3种。举办韩国友好学校交流活动,先后有49名学生到学院进行了汉语、
书法等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 接收4名韩国学生到学院进行中文研修学习。有10
多批次韩国、日本和英国高校到学院进行参观访问,扩大了学院的国际影响。
学生教育管理和平安校园建设 以德育评估为契机, 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教育、
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厚基础、抓规范、上层次”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学生
工作的内涵建设,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以学生安全稳定为
基础,加大了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二是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三是努力做好学生服务工作。
招生就业 学院按示范院校建设的要求,坚持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适时调整
录取办法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开展招生宣传与生源组织工作,招生工作取得了新
突破。2007年,学院面向全国20个省(市)招生,录取新生4685名。增加对西部
地区的招生名额,对西部招生录取332人,招生比例提高到8%,跨省招生录取802
人。积极探索高职与技工学籍互通办学的思路,2007年,有17个专业1359名高职
学生注册了高技工或预备技师学籍,并向省劳动厅争取批准增加了机械装配与修
理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预备技师专业, 招生计划比2006年增加200余名。成人
学历教育招生1100人,在校生达到3300人。
通过科学调度,加强考核,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
率为97.2%, 比2006年增长0.4%。签约率为45.2%,比2006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428人。技工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8%。学院获“山东
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姚宏健)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威海、淄博两校区总占地面积60.5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教
学仪器设备总值2342余万元,图书19.54万册。2007年,新建1.7万平米的教学实
验综合楼、1.2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酸奶实训车间、食品烘焙实训车间。
学院有教职工396人,专任教师237人,兼职教师76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专任
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63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91人,“双师型”教师82
人。
学院始终坚持“为药品食品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办学宗旨,
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山东药品食品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社区
和医院等领域。2007年,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主要开设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
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
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化工设备维修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10个专业。2007年,
有在校生6976人, 其中专科学生3268人。 年内高职学生招生1613人,中专招生
1018人。
学院还设有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本科函授站、山东省执业药师培训中心
培训点、山东省医药行业第二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2007年,培训包括市(县)药监局长在内的干部和执业
药师2700多名。
学院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一支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队伍,依托先进的药品、食品技术装备,为社会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的
人才。坚持“从严治校”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年内一次性就业率98%。
2007年,学院实行了院系二级管理,设立7个管理处(室)和5个系(部)、教辅
机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2007年,学院被省人事厅、省药监局授予“山东省药
监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孙 晓)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位于威海市区新威路115号,
占地面积10公顷, 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 有教职工160人, 其中教师103人,
“复合型” 、“双师型”人才占30%。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本科专业,航海
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制造与修理、计算机及应用等专科专业。在校生2200
人。
实验室建设 拥有先进的各类实验设施和设备,建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航
海模拟器、轮机模拟器实验室以及30多个各类专业实验室。通过校企联合办学,
学院在威海船厂、威海港务局设立实习基地和基本技能水上训练站,以提高学生
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动手能力。
专业培训 学院具备熟悉和掌握基本安全培训、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
高级消防培训、 精通急救培训、 雷达观测与模拟培训、自动雷达标绘仪培训、
GMDSS通用操作员培训、 客船及滚装客船船员特殊培训、值班水手、值班技工等
10余个培训资格。学院为山东省海员培训中心。2007年,学院参加国家海事局组
织的42期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统一考试, 一次性通过率在全国统考7门的航海
院校中名列第一。学院向社会开展船长、大副、轮机长、大管轮、三副、三管轮
级别,社会丙类、丁类职务船员及小型船船员的评估考试工作,2007年,培训船
长、轮机长等职务船员180人。
招生就业 2007年,招收本科生100人,专科生550人。年内毕业生有858人,
就业率达100%。在学院组织的供需见面会上,有来自省内及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
94家,其中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有实力的国际海员劳务外派公司中海集
团下属的7所公司, 世界500强之一的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下属的5所公司前
来招聘。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供求比例达到1∶3,与本科毕业生的供求比例达到1
∶6。
(蔡中霞)

【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威海)】 山东外事翻译学院是教育部审核、山东省人民
政府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 有济南、威海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公顷,
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
导向”的办学理念,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威海校区位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乳山市银滩旅游度假区内,是一所现代化的
“花园式”高等院校,学院教学及附属机构有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经济管
理学院、基础教学部、高职教育研究室及韩国语研究所等3院1部1室1所,开设25
个普通高职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通高职生5000余人。2007年,威海校区在乳山市
委、 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院综合办公大楼和图书楼基本竣工;400米塑胶跑
道, 9月通过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验收,与之配套的两块高标准人工
草坪足球场也投入使用,体育看台得到扩建,学校体育基础实施不断完善。教学
工作方面,2007年10月,为期两天的山东外事翻译学院首届教学工作会议在威海
校区举行,为学院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总体规划;实践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先
后与威海海悦建国饭店、大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数家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协议,
为学生工作实践搭建了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
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推动了学院教
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威海) 连续6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 2007年又以
94.6%的就业率名列省内高校前茅, 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
为区域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刘忠伟)
责任编辑 任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