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0&rec=178&run=13

【概况】 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3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
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实现70.0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4%,增长21.8%; 税收返
还、各项结算、上级专款和上年结转收入等20.72亿元,全市可用财力90.80亿元。
全市一般财政支出88.28亿元,完成预算的111.1%,增长22%; 结转下年支出2.52
亿元。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55万元。
财政收入 市级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实现3.0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9.9%,
基金收入2.63亿元、政府预算外收入3903万元、上级专款3.58亿元、上级税收返
还和各项结算及上年结转收入等13.59亿元,市级可用财力23.23亿元。市级财政
总支出21.74 亿元,增长10.2%;结转下年支出1.49亿元。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
10万元。
财政支出 扣除用上级专款和上年结转资金安排的支出4亿元, 用地方当年
财力安排支出17.74 亿元,增长15.4%。其中,农林水和耕地整理支出1.07亿元,
增长36.4%;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3859万元,增长28.2%;教育支出1.52亿元,
增长21.4%,以上三项支出均达到了法定增长要求。
市级当年财力比年初预算增加1.08亿元,主要用于偿还雪灾救灾贷款、补充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政府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

【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一是全市二产发展迅速,特别是制造业基地建设初见成
效。 增值税、消费税实现37.8亿元,增长31.4%。二是全市市场消费旺盛,消费
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商业增值税实现3.9亿元,增长53.3%。三是外
向型经济发展已见成效, 涉外企业的税收回报明显提高。 涉外企业所得税实现
2.4亿元,增长47.2%。四是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地方税收占地方财
政收入的比重、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四税(增殖税、营业税、企业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3、3.4、1和0.8
个百分点。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一是工资改革保障有力。2006年下半年起,实施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各类优抚对象和城
市低保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全市增支需求2.57亿元,各级在抓好增收节支工作
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二是重点事业
的投入进一步加大。 全市教育、 科技、 社会保障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4.9%、
44.8%、 59.8%,比一般财政支出分别高出2.9、22.8、37.8个百分点,有力促进
了各项重点事业发展。 三是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市级筹集资金
7.6亿元, 主要支持了威海幸福公园(新外滩)工程、威海工业园建设、中心渔
港建设、甲午海战馆改造和市区环境整治工程等政府重点项目,使全市的经济发
展环境和人文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是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力保各
项支农、惠民政策的落实。全市投入“三农”方面的资金13.8亿元,比上年增长
25.2%。其中,投入1.12亿元支持“村村通”自来水建设;投入5174万元,继续支
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每年10元提高到40元。对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杂费,比省规定时间提前一学期。认真落实各项财
政补贴政策,其中粮食直接补贴,全市由每亩(小麦)14元提高到15元,补贴资
金1725万元; 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对种粮农民、渔业、林业、农村客运等行业
和个人进行了两次补贴,补贴资金1.49亿元;全市支出500万元良种补贴,对3.33
万公顷小麦良种推广下达了补贴资金,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支出270万元对农
户购置农机具给予补贴,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保证各项转移支付资金
及时到村到户,制定了《财政补助村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资金管理,
提高了村级保障能力。

【加快财政改革步伐】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把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面纳入预
算,收入统一管理,支出统筹安排,做到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政府采
购预算一起编制,增强预算的完整性和约束力,打造客观、公正、阳光分配资金
的平台。 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市级95个部门、279个预算单位全部纳
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财政资金通过专门的电子网络直接支付,建立了“拨钱的
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的资金管理新模式,达到了规范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
用效益、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目的。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编制政府采购
预算,增强年初的计划性,克服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推行政府采购物品“领物
不领钱”的模式,提高政府采购的规模和效益; 加强采购代理机构的管理,从业
务素质、 服务质量、 信誉状况等方面严格考核,规范中介机构的采购行为; 在
“威海政府采购网”建立了网上“办公用品超市”,将85项5484种型号的办公用
品及耗材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入市,采购人在网上按照中标价格自行采购,极大地
方便了采购人,提高了采购效率; 建立了1500余人的专家库,加强对专家评委的
管理和评标过程的监督,保证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四是财政监督管理继续加
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2006年,出台的内
控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60多个。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
和预算执行情况、国债资金、市级专款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了检
查,规范了财经秩序。对政府重点工程从概算、预算、决算审查到日常管理实行
全过程监管,市级审查投资决算126份,核减资金2.5亿元,核减率达到17.1%。

【支持经济发展】 一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除了年初预算安排的资金外,努
力争取上级专款,增加投入总量,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
创新等。经过努力,入选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城市交通项目”示范城市,成为全
国当选的13个城市之一, 获得了全球环境基金500万美元的赠款和世界银行6000
万美元的长期低息贷款,项目按规划投入改造后,将极大地提升威海市城市交通
水平。二是加大了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力度。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增营业
税返还基数、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减轻出口退税负担等政策,都直接落
实到各市(区),增加各市(区)地方财力3.75亿元。三是规范了县镇财政体制。
按照“保障和激励相结合”、“事权和财权相适应”的原则,出台了《关于规范
镇级财政体制的指导性意见》,在确保人员经费不留缺口的基础上,按照受益程
度和财力水平,合理划分县、镇收入范围,明确核定县、镇支出责任。四是建立
了激励机制。按照“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原则,出台了《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镇域
经济发展转移支付办法》,对全市46个镇实行激励机制,重点加大对财政经济薄
弱镇的扶持力度。对工商税收超出平均增幅以上的镇和工商税收总量位次前移的
镇给予奖励; 对已完工并办理了税务登记的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按认定投资
额给予经费补贴; 对财政经济薄弱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就业技能和劳务输
出培训方面予以扶持。
(薛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