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临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1&rec=160&run=13

(2003年1月15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
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
主线,以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全
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测算,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为49.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2.9亿元、
21.8亿元和15.1亿元,分别增长1.2%、9.1%和7.9%。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的外向度不高,农业抵御自然灾
害能力弱;工业骨干企业少,经济效益与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第三产业
规模小,拉动经济发展能力不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等。这些问题需在今后
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农业
2002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建设林果和畜牧“两个强县”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5.3
%。 粮食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产量下降,经济作物中中药材、烤烟、油料、
蔬菜等产量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地增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以建设优质干杂果、优质苗木、奶畜、食用菌、中
药材“五大基地”为目标,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实施,名优稀特畜禽产品、水
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量明显增加,区域化布局、专业化
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趋势逐步显现,一些具有特色的作物带、产业带逐步形成。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6.8万亩, 粮经比例达到44:56。花生、中药材、
蔬菜、瓜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均比上年增加。
林果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新发展经济林4.9万亩,其中新建黄金梨基地4000亩,
引进、 推广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果树良种36个。绿化荒山荒滩1.8万亩,
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3.9万亩,扩大封山育林面积5万亩。全县森林覆
盖率达到31.2%。
畜牧业生产发展良好。以建设畜牧强县为目标,以发展奶牛、家禽为重点,食草
畜禽、禽蛋、奶和特色优质畜产品发展迅速,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奶牛存养量1.9万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7.3万吨,比上年增长2.6%;奶类产量
5.5万吨,增长22.2%;禽蛋产量4.6万吨,增长5%;蚕茧产量428吨,下降6.1%。
全年畜牧业总收入达到22.8亿元,增长11.2%。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品产量达4757吨,比上年增长16%。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初确定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已完成。山区开发全县
共投资8830.6万元,投工2405.8万个,动土石2972.6万方,共治山整地9.57万亩,
扩大改善灌溉面积8.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5万亩。丹河水库、嵩山水库、
大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3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4.1%, 农用拖拉机6841辆,农用运输车5699台。全年完成机耕面积4.3万公顷,
机播1.8万公顷。全县农村用电量2.1亿千瓦时,增长7.1%,化肥使用量(折纯)
2.9万吨, 与上年持平。气象预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
活提供了良好服务。
年末全县耕地面积48511公顷,比上年减少47公顷。

二、工业
2002年,全县上下进一步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和“工
业强县”的指导思想,把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抓投入、抓改革、
抓管理, 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县141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
加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及港澳
台经济以及其他经济均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所统
计的65种主要产品中,有35种产品增幅在10%以上,占53.8%,服装、家具、铝材
等15种产品产量增幅在30%以上。
经济效益提高。2002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5亿元,利润1.2亿元,分别比上
年增长20.7%和4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5.7%,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成本
费用利润率为3.9%,提高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万元/人,增长14.7%。
实现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5家, 利润过500万元的企业4家,实缴税金过百万元的
企业28家。
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全县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1.4亿元,
比上年增长14.1%,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产品销售率达98.3%,其中
轻工业为97.4%,重工业为99.8%。
技改项目取得新进展。全县工业技改到位资金6.7亿元,比上年增长45.4%。茂德
集团新永和牛皮革车间已投入资金1355万元,一期工程已投产;山东临朐乳业有
限公司与维维集团合资新上鲜奶深加工项目投资已达2500万元,生产车间已竣工,
设备已进入安装阶段;焦化热力公司焦炉异地检修及配套改建项目已完成全年投
资计划, 年新增生产能力5万吨;星冠童车公司新上塑胶制品项目、天源机械公
司新上系列工业泵项目、跃马橡胶公司扩大橡胶运输带能力等项目已经竣工或即
将竣工,成为全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矿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奇石市场、大关花岗石市场、寺头台阶石市场、五井风景
石市场等规模档次和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矿业产权市场规范化、法
制化, 全年开展矿业权有偿出让27家,申报地勘项目4个,地质探矿工作取得新
进展;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已开工建设。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投资规模扩大。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县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5.9亿元, 增长3.4%;农村集体投资4.6亿元,增长10.9%;农村个
体投资4.4亿元,增长15%;城镇个体投资0.9亿元,增长4.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从200万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情况看,全县46个项目
已有26个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占56.5%。常王公路、大古公路、潍九路拓宽已建
成通车;环卫处垃圾转运站已投入运转;金利源、临朐七中实验楼、鲁艺红木家
具公司综合楼、饮食服务公司营业楼、临朐钢材市场已建成营业;临朐大酒店、
县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已完成;电信局电话镇、电话村建设、移动通信公司基站
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房地产开发平稳发展。2002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5414万元,施工房屋面积10.2
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4万平方米。全县建筑
业完成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8%。

四、交通、邮政、通讯
交通事业蓬勃发展, 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建、改建公路4条,27.8公里,
完成总工作量10643万元。到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983公里。交通运输继续增
长。全社会共完成货运量685万吨,货运周转量29946万吨公里,客运量437万人,
客运周转量3633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6%、3%和4%。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完成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2.4万件, 报纸累计发行
1209万份,杂志累计发行39万份,国内平常信件156万件,挂号信件7.7万件,国
内包裹1.6万件。 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5万门,固定电话户数12.9万户,
增长22.7%,电话普及率48.3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发展达9.5万户,增长69.6%,
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1万户,增长12%。

五、贸易、旅游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积极实施扩大内需的措施,提高在岗、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
工的待遇,有力地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9亿元,
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县城零售额6.7亿元,增长12.3%,农村零售额13.2亿元,
增长9.3%。各类商品需求旺盛,餐饮业成为消费持续闪现的亮点。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全年投入旅游开发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资金3672万元,比上
年增长41.6%,接待游客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含相关产业)3.84亿元,
比上年增长7.8%。成功举办了’2002临朐红叶旅游观光月、中国五大镇山(沂山)
第一届文化旅游节、中国临朐第二届中华奇石博览会、毛主席纪念堂珍藏书画展
等活动。旅游景区的档次和品位进一步提高。《沂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已通过省
旅游局评审。石门坊和嵩山、黑松林分别成为省、市级风景名胜区。

六、招商引资、外经外贸、民营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和实现经济腾飞
的突破口,大造声势,广泛宣传,采取活动招商、环境招商、载体招商和优势招
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在全社会进一步掀起了全民招商、全面招商的热潮。全县完
成招商引资项目790个, 到位资金1.09亿美元。在谈项目134个,计划总投资2.8
亿美元。特别是规划用地1000亩、一期工程占地300亩、投资3亿元的临朐南海工
业园已奠基,山东伟盛、山东中豪、山东新裕东、山东建美、山东东成五家铝业
公司已开工建设,从而使我县形成了集加工、销售、贸易于一体的的大型铝型材
批发市场。
对外经贸持续发展。全年新办成三资企业17家,实际利用外资1512万美元,比上
年增长11.2%,完成进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增长23.2%,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
增长23.5%,境外劳务输出230人。
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继续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措施来抓,主动服
务,积极引导,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为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到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594户,从业人员1.77万人,注册资金0.92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926户、 0.24万人、0.27亿元;私营企业1146家,从业人员1.19
万人, 注册资金4.14亿元,分别增加249家、0.25万人、1.17亿元。民营经济上
缴税金1.8亿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金融平稳发展。全县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2%(同比口径),财政总支出2.94亿元,增长8.3%,实
现财政收支平衡。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3亿元和
24.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6.2亿元和2.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3.2亿元,增
加3.4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承担保险总额16.5亿元,完成保险收入7662万元,
已决赔款1541万元。

八、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经营城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投资700万元,完成黄山路、县
医院西巷、青年路等沥青油面2.93万平方米,民主路南段路面基础工程1.65万平
方米,统一铺装县城人行道8350平方米。公用事业健康发展。自来水全年完成供
水量600万吨, 煤气管网延伸6.28公里,实现安全供气446万立方米。投资190万
元,对县城站前街、沂山路、兴隆东路、兴隆大桥等处进行绿化改造,新建公共
绿地0.9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8.6万株,县城绿化覆化率达36.5%,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9.5平方米。积极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招标拍卖土地273亩,
实现土地收益7060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 加强县城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关闭8家污染严重
的化工企业,对15家企业和个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对12家企业实施了行政
处罚。拒批污染严重的项目32个,取缔“十五土小”企业12家。2002年全县工业
废水排放总量494万吨, 处理排放达标量444万吨,二氧化硫去除量535吨,环境
噪声达标面积8.02平方公里。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技术监督
科技工作以实施“三化”战略为主线,加强科技管理,强化科技服务。全年申报
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项,已审批6项;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
业总数达到10家; 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 审批成立民营科技型企业
(机构)15家;共取得科技成果13项,申报专利65项,组织实施专利160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全面完成学校危房改造任务,竣工面积5.7万平方米。学校
布局进一步优化, 撤并小学(教学点)40处,初中4处。实现了乡镇教师工资全
县统一发放,较好地解决了民师问题。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
育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考再创历史最高记录,本科一榜进线1552人,比上年
增长42.8%。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师生配备计算机超过5000台,多媒体投
影教室达43口, 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接通101远程教育网。到年底,全县在
校学生达13.7万人, 专任教师0.9万人。教育投入稳定增加。全年财政安排教育
支出11462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全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460件,其中省级、全国级58
件;有12件作品在省级、全国级获奖。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全年举办大型文
化艺术活动50余次,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
度,收缴盗版、反动及淫秽光盘5万张。整理和规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对14家网吧予以取缔或限期整改。加强对古文物保护工作,搬迁文物2000件(组),
石佛造像200尊、1400块,完成了石佛展厅的陈列展览。
广播电视事业迈出新步伐。投资300万元,新建光接点66个,架设四级网光缆150
公里, 新发展有线电视村90个,发展用户1万户,入村、入户率分别比上年提高
10%和5%以上。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建立了县乡垂直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一体化”管理工作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县医院、中医院已全面实施ISO9001质量认证试点工作。疾
病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年共完成基础免疫初种6.1万人次,接种
率99.5%以上;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0.3万人次。到年底,全县医院、卫生院21处,
床位1411张, 卫生技术人员2150人,其中医生875人,婴儿死亡率为13.4‰,比
上年下降3.5个千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对城区活动站点进行了整治。
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学生越野比赛等。竞技工作取得好成绩,在山
东省第20届运动会上,我县运动员获得金牌3枚,银牌4枚。县体校向市以上输送
优秀运动员16人。
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成就。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加大打假工作力度,查处假冒伪
劣产品240万元, 端掉制假售假窝点25个。强化计量监督管理,重点对汽车里程
表、电话计费器、加油机等计量器具进行强制检定,共计1.7万台件。

十、人口、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连续10年荣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达
标一等奖。全年出生人口7045人,出生率为8.15‰,死亡人口为4260人,死亡率
为4.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2‰,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9%,晚婚率为99.8%。
年末全县总户数为26.7万户,总人口为8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7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882元,比上年增长9.1%。农
民人均纯收入2928元,增长1.5%。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全县享受低
保对象5814户、20041人,发放保障金111万元。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发放
失业金457万元, 为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发放生活救济金52万元,安置分流
失业人员1600人。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94个,参保职工30658人,机关事
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35个, 参保职工18710人,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
33549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80个,参保职工30488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据对全县120户农民家庭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
生活消费支出为1970元, 比上年增长6.3%, 人均住房面积为25.5平方米,增加
2.3平方米。到年底,每百户农户家庭拥有电视机108台,电冰箱8台,洗衣机6台,
电风扇154台,摩托车43辆,影碟机31台,照相机5架。文教娱乐支出不断增加,
人均为340元,比上年增长30.3%。

注: (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
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如有变动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