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1988年,市文联坚持以更新观念为核心,以体制改革为保证,服务改革、反映改革,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艺发 展的新路子,促进了全市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更新观念、服务改革。文联联在观念更新上,实现了三破立。即:破除了文艺靠国家、吃“皇粮”的依赖思想, 树立了人民文艺人民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观念;破除了“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的陈旧思想,明确了开展“以文 补文、多业助文”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新思路;破除了片面的、狭义的文艺观,强化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的 大文化观念和意识。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同改革家联谊、同企业“联姻”,通过 报告文学、歌舞演出、电视专题等文艺形式,开展定向服务、有偿服务,宣传、讴歌改革,繁荣了新时期的社会主 义文学艺术事业,也为国家节省了钱财。年内市文联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社会文化活动10余次,编写大型报告文学 集3部,费用约30万元,没花国家一分钱。 改革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文联紧紧结合“争创廉洁机关,争做清廉干部”活动,从文联工作实际出发, 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认真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出并实施了三个口号,即:领导为基层和群众服 务,协会为会员和文艺工作者服务,办公室为协会和业务科室服务。二是避免和克服机关化、衙门化的工作态度, 鼓励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到生产第一线去摄取营养,充实自己。文联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全年有80%的时间在 基层体验生活,组织创作。三是改变了靠行政命令、行政干预的工作方式,发动和依靠会员,通过开展社会活动来 推进工作。 改革体制, 适应转变。撤销协会工作部,将其所属的8个文艺协会变为直属文联领导、独立开展工作的艺术团 体,理顺了协会的工作关系,调动了协会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对市文学创作室也实行了改革,人员实行 聘任制,分别签订了年度创作责任书,改变了作家抱“铁饭碗”、吃“大锅饭”的状况,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 全市文学艺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对此,《大众日报》、山东《作家报》分别作了报道。 附:1988年文艺作品在省以上获奖情况统计表 ┏━━━━━━━━━━┯━━┯━━━━━━━━━┯━━━━━━━━━━━━━━┯━━━━━━━━━━━━━┓ ┃姓名 │作品│作品名称 │授奖单位 │获奖名称及等级 ┃ ┃ │体裁│ │ │ ┃ ┠──────────┼──┼─────────┼──────────────┼─────────────┨ ┃邹星枢 │歌舞│《蜻蜓》 │省戏剧协会、省电视台等四单位│创作二等奖 ┃ ┃ │剧 │ │ │ ┃ ┠──────────┼──┼─────────┼──────────────┼─────────────┨ ┃王学春 │歌舞│《蜻蜓》 │省戏剧协会、省电视台等四单位│舞美二等奖 ┃ ┃ │剧 │ │ │ ┃ ┠──────────┼──┼─────────┼──────────────┼─────────────┨ ┃王永会 │歌舞│《蜻蜓》 │省戏剧协会、省电视台等四单位│音乐二等奖 ┃ ┃ │剧 │ │ │ ┃ ┠──────────┼──┼─────────┼──────────────┼─────────────┨ ┃宋祥嵋、董学林 │儿童│《我的爸爸》 │省戏剧协会、省电视台等四单位│剧本二等奖 ┃ ┃ │剧 │ │ │ ┃ ┠──────────┼──┼─────────┼──────────────┼─────────────┨ ┃傅冠明、王川昆、侯宇│俚曲│《旷野逢仙》 │省文化厅、省曲协 │"凤凰杯"创作二等奖 ┃ ┃爽 │ │ │ │ ┃ ┠──────────┼──┼─────────┼──────────────┼─────────────┨ ┃侯宇爽、刘秀荣 │俚曲│《旷野逢仙》 │省文化厅、省曲协 │"凤凰杯"演员二等奖 ┃ ┠──────────┼──┼─────────┼──────────────┼─────────────┨ ┃孙静 │快书│《半夜敲门》 │省文化厅、省曲协 │"凤凰杯"演员二等奖 ┃ ┠──────────┼──┼─────────┼──────────────┼─────────────┨ ┃赵树松 │快书│《投标之前》 │省文化厅、省曲协 │"凤凰杯"创作三等奖 ┃ ┠──────────┼──┼─────────┼──────────────┼─────────────┨ ┃陈勇 │摄影│《山村》 │省文化厅、省摄影协会 │农村摄影大奖赛二等奖 ┃ ┠──────────┼──┼─────────┼──────────────┼─────────────┨ ┃陈勇 │摄影│《山村》 │上海国际摄影展览 │三等奖 ┃ ┠──────────┼──┼─────────┼──────────────┼─────────────┨ ┃杨红羽 │歌曲│ │中国音协全国金龙杯歌手邀请赛│优秀歌手奖 ┃ ┠──────────┼──┼─────────┼──────────────┼─────────────┨ ┃丁恩昌 │歌词│《二月看花灯》 │中国音协全国龙年通俗歌词大奖│创作奖 ┃ ┃ │ │ │赛 │ ┃ ┠──────────┼──┼─────────┼──────────────┼─────────────┨ ┃丁恩昌 │歌词│《你可知我赞扬谁》│中国音协全国龙年通俗歌词大奖│三等奖 ┃ ┃ │ │ │赛 │ ┃ ┠──────────┼──┼─────────┼──────────────┼─────────────┨ ┃唐秀玲 │连环│《千变万化》 │山东省美协 │佳作奖 ┃ ┃ │画 │ │ │ ┃ ┠──────────┼──┼─────────┼──────────────┼─────────────┨ ┃侯宇爽 │书法│ │陕西省宝鸡市文联书法协会 │全国"九成宫杯"三等奖 ┃ ┠──────────┼──┼─────────┼──────────────┼─────────────┨ ┃侯宇爽 │书法│ │吉林省长春市文联书法协会 │长白山国际书法大赛佳作奖 ┃ ┠──────────┼──┼─────────┼──────────────┼─────────────┨ ┃侯宇爽 │书法│ │四川省德阳市文联书法协会 │全国"剑南春"书法大赛佳作奖┃ ┠──────────┼──┼─────────┼──────────────┼─────────────┨ ┃傅冠明、任继梅 │电视│《燕燕》 │省剧协、省电视台等四单位 │优秀剧本一等奖 ┃ ┃ │剧 │ │ │ ┃ ┠──────────┼──┼─────────┼──────────────┼─────────────┨ ┃任继梅 │电视│《燕燕》 │省剧协、省电视台等四单位 │优秀导演二等奖 ┃ ┃ │剧 │ │ │ ┃ ┠──────────┼──┼─────────┼──────────────┼─────────────┨ ┃张姝 │电视│《燕燕》 │省剧协、省电视台等四单位 │优秀演员二等奖 ┃ ┃ │剧 │ │ │ ┃ ┠──────────┼──┼─────────┼──────────────┼─────────────┨ ┃张姝 │电视│《燕燕》 │省剧协、省电视台等四单位 │优秀演出一等奖 ┃ ┃ │剧 │ │ │ ┃ ┠──────────┼──┼─────────┼──────────────┼─────────────┨ ┃张姝 │电视│《燕燕》 │省剧协、省电视台等四单位 │制作二等奖 ┃ ┃ │剧 │ │ │ ┃ ┠──────────┼──┼─────────┼──────────────┼─────────────┨ ┃金辉 │电视│《突然出现的哥哥》│省剧协、省电视台等四单位 │优秀导演一等奖 ┃ ┃ │剧 │ │ │ ┃ ┠──────────┼──┼─────────┼──────────────┼─────────────┨ ┃唐明华 │电视│《突然出现的哥哥》│省剧协、省电视台等四单位 │剧本二等奖 ┃ ┃ │剧 │ │ │ ┃ ┠──────────┼──┼─────────┼──────────────┼─────────────┨ ┃王敦正 │电视│《大山里的孩子》 │省剧协、省电视台等四单位 │导演二等奖 ┃ ┃ │剧 │ │ │ ┃ ┗━━━━━━━━━━┷━━┷━━━━━━━━━┷━━━━━━━━━━━━━━┷━━━━━━━━━━━━━┛ (陈公水) 召开淄博市第二次文代会 1988年5月23日~25日, 淄博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张店召开。省文联主席肖洪,省作家协会副 主席曲延坤,市委、市政府领导王怀远、杜祥荣、韩新民、李新泰等参加了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新泰代表 市委、市政府向大会祝辞。市文联副主席高连欣作了题为《团结实干争创一流,在改革的实践中振兴和繁荣文艺事 业》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归纳了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 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条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今后繁荣全市文学艺术事业的3项基本要求。 会议选出淄博市第二次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50人,选举主席1人、副主席8人。 (陈公水)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1988年是淄博市文学艺术创作大繁荣、 大丰收的一年。全年在省级以上出版部门发表长篇小说1部,中、短篇 小说10篇, 诗歌、散文45首(篇),大型报告文学集3部,创作电视剧16部(集),已经拍摄的11部(集)。以上 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报告文学、电视剧的创作篇目均列全省前茅。青年作家张宏森创作、 由市文联和市电视台录制的3集电视连续剧《无雪的冬天》 ,晋京播出后,其编剧、导演均受到全国知名人士的高 度评价。民间故事、谚语、歌谣,民间文学3套集成工作亦有了新的突破,全市已搜集、整理素材300万字,各区县 都编辑出版了单集。 音乐创作歌词10余首,其中获奖5首。参加省以上摄影比赛15次,其中获奖作品10幅。焦波创 作的《老大回乡》 分别在省和全国级报刊、杂志上获奖6次。盆景根雕艺术有新的突破。范念鲁研制的“玄面”盆 艺引起全国知名人士的重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专门作了报道。 (陈公水) 协会工作呈现勃勃生机 1988年, 全市有各类文艺协会8个,会员1260名,其中全国级会员60名、省级会员270名、市级会员930名。年 内各协会进行了改名和换届选举,将淄博市文学工作者协会改名为淄博市作家协会;淄博市美术、书法、摄影工作 者协会分解为淄博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淄博市戏剧、曲艺工作者协会,分解为淄博市戏剧家 协会、曲艺家协会;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分解为淄博市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改名后的协会,都适时召开了 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协会领导班子。 年内,各协会都独立或联合开展了多种社会文化活动、使协会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如淄博市戏剧家协会、淄 博市曲艺家协会,联合组织参加了全省儿童电视剧大奖赛,获全省总分第二名;组织开展了以宣传《土地法》为内 容的全市广播曲艺大奖赛, 该项活动持续半年之久,前后有200余人参加,影响大,反响好;与市电台一起筹备了 淄博市1989年《新春同乐会》;与市计生委合拍了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电视片《山楂红了的时候》等。各协会除直 接承办一些全市性的大型活动外,对社会各界开展的其它文化活动也积极参与和配合。如参加了全市第二届柳泉文 化艺术节、张店区新潮歌舞大赛、市职工歌舞大赛、市税务系统文艺会演等几十项活动的组织和评奖工作,活跃了 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陈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