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7&rec=85&run=13

【组织指挥工作】 1. 在全省制定街道防空袭方案试点工作中,举办5期市、区、街道三级
工作人员学习班。编制防空袭方案计算机程序软件,在全省率先形成市、区、街道三级相互
贯通的防空袭方案体系,为全省制订街道防空袭方案提供经验,并在省人防办有关会议上作
了经验介绍。2. 在组织人防警报试鸣的基础上,10月29日,首次利用人防警报系统发放灾
害警报,为实现战时防空、平时防灾救灾一体化作了充分准备。3. 按照济南军区和省人防
办的部署,对全市人防组织指挥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调研。对进一
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提高指挥自动化水平进行了重点探讨。11月,济南军区在淄博市召开
人民防空组织指挥建设座谈会,市人防办介绍了人防组织指挥建设情况。

【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 1. 工程建设。6月,市人防指挥所附属工程开工建设,总建筑面
积5572平方米,其中地下人防工程1629平方米,年底完成工程主体。市人防办瑞景苑小区掩
蔽工程、临淄区人防办管仲路人员掩蔽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 维护管理。市及区人防办共
投资200多万元, 维护人防工程16处,维护管理面积1.6万平方米。3. 人防工程普查。按
照省人防办要求,与淄博军分区联合下发《关于对已建人防工程进行普查建档工作的意见》
文件, 成立人防工程普查建档小组, 对全市151处单建人防工程、 71处结建防空地下室、
1530幢住宅楼、54处办公楼和普通地下室、4处溶洞和1处隧道逐一进行普查。共填写登记表
格2400余张, 制图1100余份,复印各种图纸、文件资料2万余张,拍摄各类工程照片1800余
张, 编写各类工程概况2400余份。全市累计普查各类工程总面积75.3万平方米,其中人防
工程20.8万平方米。 4. 完善安全防火管理制度。成立人防工程安全防火领导小组,修订
《淄博市人防工程安全防火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博山饭店进行线路改造;市政府地下会议
厅增添照明设备和防火标志;市人防地下娱乐园拆除易燃装饰材料;对淄川地下商场进行整
修,消除火险隐患。以上项目均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

【通信警报建设】圆满完成无线数据传输和日常战备值班及训练任务。成功地组织了全市第
四次防空警报试鸣和首次灾情警报试鸣工作。对警报器无线统控网进行调整,增大警报音响
覆盖面。桓台县安装3台警报器,全部实现无线统一控制,首次试鸣成功;淄川区新增加2台
警报器。对全市原有的警报器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对齐鲁石化公司的警报无线控制器进行
软件升级。

【依法行政】组织全市执法人员对有关人防法律、法规、政策及防空地下室的业务知识进行
统一培训,10名同志参加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的培训班,持证上岗,依法行政。全年共向23个
拒缴人防费的单位下达征收决定书, 对6个不按规定交纳人防费的单位申请市法院进行强制
执行, 依法对2个在施工过程中挖坏人防早期干道的单位进行查处,并按《人防法》有关规
定进行赔偿和补建。对全市市属以上房地产开发公司重新进行检查登记,对其开发的各住宅
小区进行绘图标明,防止漏项。建立人防工程跟踪检查制度,加强对执法文书的签发、备案、
归档、两费收缴的规范管理。贯彻落实政府提速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对外来办理人防手续的
单位做到随到随办,全年收费比上年增收45.8%。

【组织建设】根据《人民防空法》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强
组织建设。年内,桓台县、沂源县成立人防办公室。

【宣传教育】编写出版《人民防空知识教育》课本,印发1.5万余册。在41所中学开设人防
知识教育课。与市教育局、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淄博市人民防空教育实施细
则》 ,并将人防教育阵地扩展到大、中专院校和党校。为纪念《人民防空法》颁布6周年,
与市教育局、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全市人民防空知识竞赛”,有10个代表队
参赛。年内,市人防办被评为全省人民防空教育先进单位。

【平战结合工作】采取招商引资和谁投资、谁使用的办法,不断开拓人防平战结合新领域。
全市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利用工程9.7万平方米, 创产值6800万元,利税810万元,人防自身
创收112万元。(付立全)

本部类编辑:王娟
校对:张耀江
赵建国

·淄博旅游景点·
蒲松龄纪念馆
蒲松龄纪念馆是以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先生的故居为主体扩建而成的名人纪念馆。蒲松龄
故居修复于1954年,建馆于1980年。现有生平、著作、聊斋正房、名人书画、外文版本、彩
塑6个展室。
蒲松龄, 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出生于公元1640年,卒于1715年,终年76岁。
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 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概括他一生:读书、教书、著书、科考。蒲
松龄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文人家庭,由于家道中落,幼年请不起教书先生,便随父读书。他自
幼聪慧过人,经史过目不忘。18岁完婚,应父母之命,娶本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为妻。19岁
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润章(字愚山)先生的赏
识,一时名声大振。为了求取功名,实现理想,20岁的蒲松龄与同乡好友李希梅、王鹿瞻、
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交流诗作。现在淄川的留仙湖、般阳河等地就是他们当年经常活
动的地方。当时蒲家因妯娌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
生活陷入困境。迫于生计,外出“游学”教书。于康熙九年到江苏宝应为作为知县的同乡孙
蕙做幕宾。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加上
思乡心切,第二年便辞幕还乡了。
归来后的蒲松龄没有考取功名,便屡屡设帐于缙绅之家,四处奔波,直到晚年援例入贡,才
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名。蒲松龄70岁撤帐返里,开始了暮年家居的生活。同年,乡里
举行乡饮酒礼,蒲松龄与昔日好友李希梅、张历友被推举为“乡饮介宾”。这对当时的文人
来说,也算是一种荣耀。蒲松龄 74 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
就这样过了两年,蒲翁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的阴历正月二十二日,在故居聊斋与
世长辞。蒲翁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锡酒杯、旱烟袋、念珠、宣德炉、寿山石印章,
还有其夫人用的铜镜、耳勺。一代文学大师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不朽
巨著《聊斋志异》等众多文学成果却是永不磨灭的。
聊斋正房是蒲松龄当年居住的地方,这三间正房就是著名的“聊斋”。东西各有两间厢房,
是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蒲松龄故居在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他的后人居住。后因故被毁,房
主出走东北辽宁。现在的正房是1954年重新修复的。走进正房,首先可以看到蒲松龄的画像。
这是蒲松龄74岁时,他的小儿子蒲筠请寓居济南的著名画师朱湘鳞画的。画像上还有蒲松龄
的亲笔题跋两则。一则是:“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
何事?而忽已白头, 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一则是:“癸巳九月,筠
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画像
两旁悬挂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于 1962 年题写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
虐入骨三分”。西侧是蒲翁的会客室,这里有他当年用过的坐榻,中间放个小矮桌,可以盘
腿而坐,以会客、聊天。南窗下还有先生用过的书桌、砚台,它们看上去简朴而平凡,却仿
佛能告诉我们先生满腹才华和怀才不遇,以及他的落魄与执着。东侧为先生的卧室,当年,
蒲翁就在这屋的土炕上“倚窗危坐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