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7&rec=244&run=13

【综述】2002年,全市各报刊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
向,在宣传、经营、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新的进步。
新闻宣传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做好日常宣传工作的同时, 突出抓好党的十六大、
“陶博会”、淄博·第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齐鲁化学工业区和新华国际医药工业园奠
基、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展民营经济、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创建全国文
明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等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的宣传,重点抓好对上对外宣传,对上发稿
大幅度增长,发表一批有影响、有力度、有分量的精品力作,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
作,扩大了淄博市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经营和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各报刊社以改革促发展,深挖内部潜力,广开经营渠道,
努力挖掘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广告等经营收入稳步提高,事业
建设全面发展,为做好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工作者
队伍为目标,各报刊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契机,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不断加强
新闻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树立新闻工作者
的良好形象。

【新闻宣传】2002年,全市新闻宣传工作紧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
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配合全市工作大局,对全市重大活动进行新闻组织策划,强化对上
宣传任务的协调落实,加强新闻舆论管理,努力保持新闻宣传积极、健康的良好势头。尤其
是对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发展民营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发
展高新技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事关大局
和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进行及时、全面、准确、有力的宣传报道。对《聊
斋志异》(第二组)特种邮票首发式、淄博·第七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陶博会”等重大
活动精心筹划,集中报道,效果突出。对上宣传供片供稿实现新的突破,“陶博会”期间,
在省以上媒体发稿600余篇(条) ,大报大台发大稿、发重稿有新的增长。《科技日报》9月5
日第一版刊发长篇通讯《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国工程院与淄博市合力建设新材料产业化基
地纪实》。对《聊斋志异》特种邮票发行、儿童电影节、齐鲁化学工业区奠基等活动,中央
及省内主要媒体亦作详尽报道。年内,《淄博日报》对上发稿大幅增长,市电台获全省先进
集体,淄博电视台连续5年夺得地方台在中央台和省台发稿“双第一”。

【记协工作】2002年,淄博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发挥自身职能,组织开展全市新闻宣传和竞赛
活动。 年初评出淄博新闻奖和2001年度淄博市十大新闻;3~6月组织市内主要新闻单位开展
民营经济新闻竞赛,刊发一批形式活、内容新、有深度、有力度的好新闻,营造了民营经济
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组织淄博日报社、淄博声屏报社等单位开展“我爱鲁山”征文活动,
丰富报纸的宣传内容,提高了报纸的文化品位,促进了淄博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记者
节期间,组织新闻工作者开展了篮球比赛、登山比赛、摄影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增进了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傅斌)

【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是2002年整个宣传工作的主线。
《淄博日报》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并结合本报实际,创造性地将这一宣传报道引向深入。一是
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基层实践“三个代表”的先进典型,在一版陆续推出《实践“三个代表”
风采录》《实践“三个代表”喜迎党的十六大》专栏。文章均来自基层且短小精悍,有生活
气息和现场感。二是推出图片专栏,自3月起在一版开辟《新视角·新淄博》新闻摄影专栏,
刊发50多组图片新闻。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又在一版开辟《党员风采》图片专栏,每期报道
一个典型,增强视觉冲击力。三是撰写刊发一批重要理论文章,围绕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
贯彻,高质量地推出一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文章。

【宣传“环境立市”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实施“‘环境立市’,建设经济强市”
战略,淄博日报社、淄博晚报社加大力度,强化宣传。首先,对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会议、
重要举措,制定详细的报道计划,进行配合报道。其次,对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民营经济、
重点工程、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和镇域经济等做重点报道,相继推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事事关系招商引资》《镇域经济发展系列报道》《加大扶持力度,壮大民营经济》《重点项
目重点企业追踪》《城建重点工程现场报道》等栏目,为市委提出“环境立市”战略及早做
好舆论准备。第三,市委正式提出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后,《淄博日报》开辟《实施“环
境立市”战略,努力建设经济强市》专栏,刊发大量报道,并组织理论工作者和企业家进行
研讨。“陶博会”期间,《淄博日报》开辟“陶博会”专号,《淄博晚报》也推出大量专刊,
较好地发挥了舆论作用。为贯彻全国、全省劳动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淄博日报》在一版
推出《扎扎实实做好再就业工作》《关注弱势群体》等专栏,宣传就业、再就业的典型和政
府采取的措施,起到团结、稳定、引导、鼓劲的作用。

【摄影报道推陈出新】淄博日报社充分发挥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从内容到形式不
断创新。 《淄博日报》 在一版开辟《新视角·新淄博》专栏,每期以组片形式,先后刊发
《观念一变富路宽》《掀起旅游的盖头来》《历练名牌创市场》《群众评选好公仆》等50余
组,以小见大,突出新人新事,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市场经济中人们意识、行为上的新变化。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淄博日报》又在一版推出《画说小康》图片专栏,刊发来自基层特别
是农村的先富裕起来或正在走向富裕的各类典型人物的多彩生活,反映了他们健康向上的精
神风貌。对儿童电影节、“陶博会”、党的十六大宣传等重大新闻报道,报社都组织摄影画
刊、新闻摄影等专版、专栏,深受读者喜爱。报社加大资金投入,为摄美部配备电脑和数码
相机,增强了当日新闻见报的时效性。年内,《淄博日报》摄美部在互联网创办“淄博摄影
网”,成为摄影人网上交流作品的平台,为报纸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稿件。同时报社通过网页
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等省以上报纸发表20余幅新闻图片。(查晓东)

【晚报扩为24版】为适应报业竞争形势的需要,满足市民对新闻、经济、文娱信息的需求,
《淄博晚报》 于6月15日由原来的16版扩为24版,每日增加8版,每周总版量达144个。新增
版面有教育周刊、体育周刊、财富、法制、求知、出游、楼市、车市、淄博晚报星期六等,
内容更加丰实,版式更加精美;同时加大策划力度,使《淄博晚报》每天有重点、亮点、看
点和卖点,发挥了“宣传政策、倡导文明、反映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

【晚报迁址】 11月,淄博晚报社迁址张店万杰路100号。新晚报社办公面积1.2万平方米,
为全敞开式。在编辑全部实现电脑操作的基础上,再次更新设备,采编全部使用宽带网络,
编稿更加快捷、方便。采用进口彩色印刷机印刷,报纸更加清晰。

【晚报开展订报抽奖活动】为扩大发行、厚报广大读者,晚报社举办订报抽奖活动,设三次
循环抽奖,凡订阅2003年度《淄博晚报》的新老订户均有同等机会获得大奖。一等奖汽车,
二等奖彩电,三等奖自行车。订报抽奖引起读者广泛关注,订报量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刘秀清 郭海英)

【大众日报淄博分社改制】 6月14日,经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大众报业集团鲁中传
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众日报淄博分社同时改制完成,成为全国省级党报第一个创建
现代企业制度的地方分社,从此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
实体和市场主体。

【晨报希望小学揭牌】博山区池上镇赵庄联小遭受暴风、冰雹侵袭,校舍损坏严重。《鲁中
晨报》以赵庄联小校舍重建为主题,连续刊发“现状目击”“社会反响”“各界捐助”等稿
件,引导社会力量为赵庄联小校舍重建捐款捐物。6月22日,晨报希望小学建成揭牌。

【晨报编辑部“启旋”组版软件启用】9月,晨报编辑部引进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启旋”
组版软件正式启用,标志着编辑部采编、组版、传版等环节实现无纸化办公。

【《鲁中晨报·陶瓷大师》特刊】2002年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国际高新材料技术
论坛举办前夕,《鲁中晨报》于8月30日策划推出《鲁中晨报·陶瓷大师》特刊,4开24版,
全彩印刷,集中刊发陈贻谟、冯乃藻、刘泽棉等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
陶瓷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该日特刊被组委会选为赠送中外来宾的礼物之一。

【“晨报路”开通】沂源县鲁村镇张家洼村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绕水的小山村,行路难导
致了致富难。记者了解到张家洼村致富受困的情况后,利用《鲁中晨报》动员社会力量帮助
张家洼村修路。 11月16日,在晨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一条厚0.2米、宽5米、长1000余
米的水泥路正式开通,被群众誉为“通向致富的路”。

【晨报新印厂启用】12月16日,晨报新印厂正式启用。新印厂位于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占
地67公顷,总投资3500余万元。新印厂的启用提高了《鲁中晨报》的印刷质量和时效。
(靳波 陈艳斌)

【声屏报社作品获中国广电新闻奖】2002年,淄博声屏报社实施精品带动战略,不断提高报
纸质量,创作出一批精品稿件,25件(次)作品在全国、全省各类评奖中获奖,获奖档次创
历年最好水平。其中通讯《天下苍苍,此何人也》、评论《丧失心性的“魔笛”》分获中国
广播电视新闻奖一、二等奖。

【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年内,淄博声屏报社全面推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职工双向选择的竞
争机制,初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声屏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