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7&rec=12&run=13

【国民经济】是年,全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深入实施“环境立
市”战略,集中力量抓重点、抓亮点、抓关键,国民经济在经历前几年的徘徊和恢复性增长
之后,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势头,经济总量和效益上了一个新台
阶。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80亿元,增长13%,是近十年来的最高增幅。第一产业战胜严重
干旱和其他自然灾害,完成增加值49.33亿元,增长4%。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运
行质量继续提高。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325.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
千亿元大关。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5.73亿元,增长20.36%;产品销
售收入完成1027.31亿元, 增长19.75%; 实现利税90.47亿元、 利润36.76亿元,分别增长
21.89%和50.9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54.1亿元,增长14.2%。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完成
增加值276.57亿元,增长12.6%。

【经济结构调整】是年,立足于增强全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
力度。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粮经种植比例调整为5∶5,产出比例调整为2.4∶7.6,畜
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质化、基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格局加快形成。重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齐鲁化学工业区和新华国际医药工
业园建设全面启动,淄博高新区实现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高科技园区的转变,区县重点工业
园区的规划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 21个经国家、省批准的
“十五” 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达45亿元。37个工业“三O工程”项目全部开工,
年内完成投资35.18亿元。民营经济和经济强乡镇的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
实现利润、实缴税金分别增长29.1%、33.4%和25.8%。20个经济强乡镇完成增加值、实现
利润分别增长33.4%和33.5%。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淄博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
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
.5%。

【投资、出口、消费】是年,全市投资环境继续改善。组织实施政府提速工程,先后削减行
政审批事项483项, 建立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并联审批制度。全市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或年度
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各类建设项目达583项,年内完成投资127.6亿元。继续组织开展招商引
资年活动, 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实际引进外来投资76.9亿元,其中实际利
用外资2.03亿美元, 增长4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15亿元,增长27.45%。对外
贸易快速增长。 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3.2亿美元, 增长43.5%,其中出口7.5亿美元,增长
28.5%。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0.78亿元,增长12.3%。消费品价
格指数下降1.1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全年完成各项税收
74.41亿元,增长10.71%。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15亿元,同比增长18.76%。财政支
出完成39.88亿元, 增长18.07%,连续18年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
款余额674亿元, 比年初增加124.5亿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14.1亿元,比年初
增加4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96.7亿元,比年初增加101亿元。

【城市建设】高水平完成淄博新区的总体规划。天然气引进、滨博高速公路建设及309国道、
柳泉路、火车站广场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完成预期任务。城市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以实施“绿色十五计划”、搬迁张店近郊水泥厂为重点的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与恢复工
作力度加大。“双拥”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产学研联合不断推进。组织开展企业与高校科研成果、企业与银行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接活动和博士科技行活动。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科技
职业学院、淄博市高级技工学校正式组建,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体育健儿在亚运会和省
运会上取得可喜成绩。淄博广播电视大厦顺利竣工。成功举办淄博·中国第七届国际儿童电
影节、“陶博会”和山东省第八届广告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卫生“三名”战略
全面实施。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4‰。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3.6%。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成绩。市政府为人民群众所办的12件实事如期
完成。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27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8198元,增长12.7%。(魏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