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9&rec=32&run=13

【概 况】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市计划部门紧紧围绕“研究战
略、制定规划、总量平衡、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培育市场、重点建设、协调服务”
的32字工作方针,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积极推进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
转变,强化计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着力于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促
进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为“九五”计划开了好头。1.突出工作重点,
加强年度计划的指导。1996年的计划指导与往年相比,有许多新特点。一是加大了对
工业的指导力度。明确提出,三次产业中,要向二产倾斜,重塑济南大工业的地位和
形象,按照“抓大放小”的要求,实施“银企联手”,集中力量抓好事关济南工业全
局的16个重点企业集团的发展。二是突出了五个经济增长点的发展。要求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抓好规模经济、县域经济、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建设和个体私营
经济五个经济增长点。三是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思路。提出
要实行集约化投入,形成投资合力,集中资金保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
保那些投入部分资金就能投产达产的项目,就能“活起来”的企业,就能扩大批量的
名优产品,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2.加强经济的监测预测,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
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完善宏观经济监测月报制度。改进经济监测指标的设置,减少产
值性指标,增加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效益性指标,尤其是加强对16个企业集团的
监测和指导力度,为市委、市政府指导规模经济发展起到了参谋作用。二是坚持季度
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测分析制度。在月报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每季度为市委、市政府提
供一次全面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三是加强半年计划检查。从6月上旬开始,抽调专
门力量, 分成两个检查组,由主要领导带队,历时16天时间,深入10个县市区、2个
开发区、16个重点企业集团、10个经济主管局和部分中型企业共70多个单位,对上半
年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与财税、金融、商业等经济部门进行座谈讨论,
比较充分地吃透了下情。在此基础上,全面进行经济形势分析,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对
策及措施, 分别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做了汇报。特别是在7月份的全市经济形势
分析会上,作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的发言,在充分肯定现有成绩的同时,也
明确指出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效益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依靠几个大企业支撑的,大
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应加大指导力度。3.加强协调服务,努力为基
层和企业办实事。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电力、资金、原
材料和农资供应,求真务实,为基层排忧解难。重点加强了变电站和低压电网的改造,
解除了电力“瓶颈”制约;积极为北郊热电厂、明湖热电厂、南郊热电厂和开发区热
电厂筹集建设资金,促其配套完善、投产达产,并恢复和疏通了煤炭供应渠道。加强
了重点项目的报批、建设条件的协调和资金的筹集,努力为基层办实事。共争取重油
2600吨,平价柴油4500吨,并把地产化肥的50%作为市级调控,缓解了企业和农民急
需。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针对招生计划指标少,影响升学率的实际,千方百计做工
作,共为市属普通高、中等学校争取招生计划5645人,增加了委培计划,委培人数达
到5000人, 占录取招生总数的43.7%,提高了升学率,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层次
教育, 延缓了就业压力。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全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万
余人,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同时,积极做好小清河综合治理工作,协调解决了有关
问题, 促进了工程的顺利进行。4.加强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当好参谋。
一是加强了对全市财源结构的调查,分析了济南市主要经济指标在16个副省级城市和
35个大中城市中的位次,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在抓好银企联手的同时,根
据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效益情况以及带动能力,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优化重点企
业集团队伍,增强整体实力,将16个重点集团扩大为18个的建议,得到市政府领导的
重视和采纳。三是拟定《关于培育和发展商品交易市场的政策规定》,完成《加快工
业企业三产发展,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调查,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的
建议意见》;完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的课题;进行《发挥济南中心城
市作用》的研究,提出了“优势膨胀,中心带动”的战略,并参与了山东省“西进战
略”的济南部分的研究。四是研究并制定了市区人口机械增长纳入计划管理的暂行规
定,并组织实施,市区人口的机械增长过快的势头已得到初步控制,城区(含远郊区)
比上年同期减少净迁入人口2.2万人。迁入人员的结构有所改善,外地低层次毕业生
大量涌入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并超额20%完成了城市增容配套费的征收任务,为社
会事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5.搞好投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针对经济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计划部门提出了全社会投资要向二产倾斜,二产中要向工业倾
斜,工业中要向技术改造倾斜的思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各部门的认同与肯
定。对于关系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通过实行目标管理,将其作为全委的工
作重点,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及有关处室靠上抓,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立
项和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使各项重点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是一批主导产业
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小鸭集团30万台滚筒洗衣机扩建工程竣工投产,炼化集
团140万吨重油催裂化工程提前完工, 松下彩电、轻骑铃木摩托车、红旗考格尔改装
车等项目已投产达产。对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的2.4万吨锦纶长丝项目,
前6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 产品已全部打入国际市场。二是一批“九五”重点建设项
目的前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人工麝香、沃尔沃重型汽车、涤纶二期等项目的前期工
作进展顺利。其中总投资64亿元的涤纶二期工程,经过积极工作,项目建议书已通过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家评估,落实了市出资的4.4亿元资本金,协调12家
企业参股4.2亿元,争取省承担6.8亿元,保证了19.32亿元的项目资本金的全部落
实,已争取到国家纺织部出具的行业审查意见和国家计委各司局的认可,正式由国家
计委上报国务院待审批立项。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济邯铁路、济南黄河第二
大桥、电信枢纽、引黄供水等10项基础设施项目具备了建设条件,其中黄河第二大桥
等项目已开工建设。章丘电厂一期工程已争得了省计委审批立项,并进行了环境影响
评价、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为该项目缩短前期工作时间、尽早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
四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有新的进展。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基本竣
工, 市立二院病房楼改造进入收尾阶段,改造中小学校舍3万多平方米,在建教工住
宅7万平方米。 济南师范学校音美楼、市交通指挥中心、市广播电视综合楼、市体育
训练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并交付使用,市科技活动中心、信息市场、检察官培训中心
等项目的前期工作顺利进行。市级机关第三期统建宿舍,总面积1.5万平方米,已完
工并完成分配工作。 6.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证重点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水利
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截至年底,共完成筹资2200万元,重点安排了大站水库、商河
济阳两个平原水库等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 二是征收市电力建设资金、网改资金2亿
元。三是加强了对城市增容配套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全年共为各类建设项目拨付
资金近3亿元。 四是加大了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全年共争取国家安排安居工程专项贷
款1.2亿元。五是通过一批利用外资“形象工程”的影响,争取到一批国际大公司、
大财团的直接投资。同时,积极争取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等间接
利用外资1950万美元。六是积极帮助企业搞好直接融资,争取了7500万元的债券规模,
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 7.积极推进两个转变,认真编制好1997年
计划。在国家宏观经济已经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发展轨道的情况下,市计划部门
从7月份开始,组织提出了计划安排的初步意见,先后召开计划编制会、计划调度会、
计划论证会和全市计划会进行了论证和部署。1997年的计划安排,体现了“稳中求进”
的要求,体现了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体现了集中力量
办大事的要求,体现了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要求,体现了与“九五”计划的衔接,
以大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尹清忠)

【财源结构分析】根据对1995年济南市地域内及地方财源的总量及其级次、产业、
税种结构的调查分析,全市财源主要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1.财政收入增速加块,
但级次之间差距明显。1995年,全市地域内财政收入达到56.73亿元,比1994年增长
39.15%,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0.97%提高到11.80%,增加0.83
个百分点。 在全部收入中:中央级收入33.83亿元,增长43.84%。省级收入5.91
亿元,增长33.11%。市县(区) 级收入16.99亿元,增长32.73%。其中市本级9.
44亿元,增长32.4%;县(市)区级7.55亿元,增长33.16%。中央、省、市三级收
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9.6%、10.4%和30%,与1994年相比,中央级收入比
重提高了3.6个百分点,省级收入比重降低了0.2个百分点,市县(区)级收入比重降
低了3.4个百分点。中央级收入比重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消费税和中央企业所得税增长
较快, 分别比上年增长77.48%和139.13%。从增长速度看,中央级收入比平均水
平高出4.69个百分点;省级收入低于平均水平6.04个百分点;市县(区)级收入低于
平均水平6.42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收入低于平均水平6.75个百分点,县(区)级
收入低于平均水平5.99个百分点。2.财源基础加强,但产业之间不平衡。1995年,
通过贯彻巩固壮大传统支柱财源,积极培植新兴主导财源,搞活强化基础财源的财源
建设指导思想,三次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普遍增长。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财源稳定
增长,第二产业支柱作用更加明显,第三产业增速平稳。在全地域财政收入中:来自
第一产业的收入0.68亿元, 第二产业41.11亿元,第三产业14.94亿元。全地域财
政收入中的一、二、三产业收入比重,由1994年的1.23:68.5:30.62变化为1.2:
72.46: 26.34;占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第一产业收入仍保持在1994年1.01%
的水平上; 第二产业由1994年的15.71%提高到18.11%;第三产业则由1994年的8
.57%下降到8.02%。 第三产业比重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领域增值税减收,比
上年下降了0.2%。从增长速度上看,1995年三次产业收入比1994年分别增长36.35
%、 47.97%和19.67%,其中:第二产业增幅高于平均水平8.82个百分点,第一
产业增幅低于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幅低于平均水平19.48个百分点。
在市县(区) 级财政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财政收入0.68亿元,增长36.35%;来
自第二产业的财政收入8.59亿元,增长34.22%;来自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7.72亿
元,增长31.07%。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02:50.56:45.42,与1994年的4:50:
46相比,第一产业增加0.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0.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
0.5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第一产业高于平均水平3.52个百分点,第二
产业高于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低于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3.各项
收入普遍增长,但流转税占地方财政比重降低。通过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力度,反映在
1995年财政收入上,税源结构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流转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有所
降低,其他税种主要是地方税的比重提高。1995年,全地域流转税完成34.74亿元,
比上年增长32.09%,占全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4年的64.51%下降到61.24%,
降低3.27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完成18.95亿元,增长8.85%,占全部流转税的
54.55%;消费税完成10.01亿元,增长77.48%,占全部流转税的28.18%;营业
税完成5.28亿元, 增长77.85%,占全部流转税的16.64%。在全部流转税中,中
央级收入24.08亿元,占其总收入的71.18%,比1994年的79.78%降低8.6个百分
点。 其中:增值税75%部分14.07亿元,消费税10.01亿元。省级收入2.41亿元,
占其总收入的40.78%,比1994年的14.64%提高26.14个百分点。其中:中央石化、
电力企业增值税25%部分0.7亿元,营业税1.71亿元。市县(区)级收入8.25亿元,
占其总收入的48.56%,比1994年的54.3%降低5.74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25%
部分4.18亿元,营业税4.07亿元。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地方税收和专项收入比例明
显上升,由1994年的45.94%上升到51.44%,增加5.5个百分点,流转税 (增值税
的25%和营业税) 所占比例,则相应降低了5.5个百分点。流转税占财政收入比重有
所下降,一方面说明地方财源建设取得成效,特别是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将土地
增值收入、部分行政性收费等纳入预算内,扩大了地方收入,相应增大了其他收入的
比重。另一方面,虽然税基没有减少,但企业因资金紧张、效益低下,生产经营相当
困难, 欠缴流转税的现象比较严重,到1995年底累积欠缴两税11.5亿元,其中增值
税5亿元,消费税6.5亿元,这也是流转税比例下降的重要原因。4.企业效益有所好
转, 但所得税仍然偏低。 1995年,全地域企业所得税入库总额达到12.07亿元,比
1994年增长78.55%,抵顶亏损补贴退库后,进入财政收入的10.92亿元,增长93.
96%,占全地域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4年的13.81%提高到19.25%。其中:中央级
8.8亿元, 增长139.13%,占中央级收入总额的26.01%;省级1.81亿元,下降1
.63%,占省级收入总额的30.63%;市县(区)级0.31亿元,增长181.82%,占地
方财政收入的1.82%。在地方企业中,1995年所得税入库总额为1.45亿元,其中:
工业企业1.02亿元(国有0.55亿元,集体0.47亿元),商业企业0.43亿元(国有0.
12亿元,集体0.31亿元)。但另一方面,全年企业亏损和政策性补贴退库1.14亿元,
退库大多集中在商业企业。其中:国有工业企业退库0.23亿元;国有商业企业退库0
.91亿元, 比上缴所得税多出0.79亿元。从这一分析可以看出,商业企业上缴所得
税低于退库数,而且占用了工业企业所得税。在商业企业退库额中,粮食企业和其他
国有商业的退库额所占比重很大,分别占到62.64%和37.36%。从企业所得税情况
分析,中央、省属企业所得税对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贡献明显高于地方企业,企业所得
税在中央和省级收入中,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地方财政中,尽管企业所得税所
占比重比1994年增加了1.42个百分点,但在财政中的地位仍相当低下。(迟志刚)

【人口机械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济南市控制市区人口机械增长实施计划管理暂
行规定》(见1996年本“政策法规选编”栏目)经省政府批准,于1996年3月1日正式实
施。济南市市区人口的机械增长已初步得到控制。一是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
1996年末,全市人口机械增长实现负增长5256人,比上年同期按可比口径减少净迁入
人口2.2万人,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00%。全市人口机械增长率由上年的4‰降为零增
长。二是迁入人员结构有所改善,在市区建成区内办理落户的应届毕业生中,研究生
和本科毕业生占总数的51.5%, 外地低层次毕业生大量涌入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这对合理调整人口机械增长的速度、流向、分布和迁入结构,使人口资源优化配置,
达到“三个适应” (数量上与城市各方面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结构上与国民经济
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总体布局上与省会城市作为全省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教育中心的特殊功能相适应)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闫长明)

【帮助32户困难企业解困】帮助市属32户困难企业扭亏解困,是1996年市委、市
政府实施“抓大放小”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民心
工程”,对于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资产流动、重组和规模经济的逐步形成,促
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年内,困难企业解困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一
是在落实亏损企业, 初步了解情况和组织企业主管部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
《无出路亏损企业找出路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初步意见》,确定了企业解困的基本
思路和原则。二是集中力量对32户困难企业逐个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厂房、设备、产
品生产等情况,座谈分析亏损原因,探讨发展出路。三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困难企
业找出路方案。一方面根据具体厂情逐个提出解困意见,另一方面综合形成了《关于
帮助32户困难企业找出路的初步方案》,经第47次市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形成纪要,
市政府办公厅全文转发了《方案》 。四是全面抓好《方案》的落实工作。11月1日市
政府召开全市部分困难企业工作会议,部署扭亏解困工作,成立了市“三二”办公室,
检查督促有关政策的实施,由市计委筹集的1000万元启动适销盈利产品生产的资金已
全部到位,有关政策初步得到落实。32户困难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取得了可喜变化:职
工队伍稳定,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明显好转;大部分企业启动生产初见成效,有的出
现转机,为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打下了基础;困难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经营机制进一步
搞活;下岗职工初步得到安置,为企业发展减轻了负担;部分企业的管理得到加强,
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宁世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