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5&rec=42&run=13

【工 业 概 况】 1992年,济南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共1941个。其中,全民所
有制企业373个,集体所有制企业1551个,其他经济类型企业l 7个。按企业规模分:
大型企业41个,中型企业119个,小型企业1781个。按隶属关系分:中央属企业1个,
省属企业2个,市属企业197个,县(区) 属企业341个,其他企业1010个。全市1690个
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年末职工人数为553493人, 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为
314854人; 固定资产原值134.91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06.8亿元;固定资产
净值98.41亿元, 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78.76亿元;工业流动资金全年平均余额132
.70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92.32亿元。1992年,济南市工业系统按照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重点抓好“一体两翼”,即以工
业结构调整为主体,以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为两翼,使全市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46.48亿元(1990年不变价格,下同) ,比
上年增长35.9%。其中乡镇以上工业产值236.37亿元,增长21.7%;销售产值220
.34亿元, 增长20.9%。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各种经济类型工业高速发展,非国有
企业产值占的比重提高。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16.6%;集体工业增长31.3%,其中
乡办工业增长60.9%;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类型增长36.1%。在乡以
上工业产值中,非国有企业占的比重为36.76%,比上年提高10.84个百分点。轻重
工业同步高速增长。 重工业在投资需求拉动下高速发展,完成产值191.65亿元,比
上年增长36.5%; 轻工业完成产值154.8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全市工业企
业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产品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主要原材料、能源、机电、支农
及少数轻工产品增长较快,部分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轻纺和电子产品得到控制。在全市
重点考核的64种主要产品中, 产量比上年增加的有42种,占65.6%。产销衔接进一
步好转。1992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3.22%。分经济类型看,全民所
有制工业产销率为98.05%,集体所有制工业产销率为83.78%,其他类型工业产销
率为105.47%。 大中型工业企业依托人才、技术等优势,积极转换经营机制,产品
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全年产销率为97.78%,高出全市4.56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稳
步回升。 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48亿元,其中实现利润7.
84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57.7%。计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6项指标为:
资金利税率10.59%,成本利润率4.74%,劳动生产率10895元/人年(按净值),流
动资金周转次数为1.51次,企业亏损面为10.1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1.1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学习贯彻《条例》 】1992年7月,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
机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济南市围绕贯彻落实《条例》,坚决实行“两转一
推”(即企业转换机制,政府转变职能,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在贯彻实施《条例》中紧紧抓住以下五个重点:一是学习宣传。按照中共济南市委、
市政府的要求,各县(市)区、局(公司)在搞好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好
系统的培训。市贯彻《条例》办公室先后举办7期研讨班,对3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和
企业负责人重点轮训。80%以上的企业也分别按厂级领导、管理干部、全体党员和职
工群众等四个层次进行学习讨论,并结合本单位实际,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贯
彻意见。各级党群组织、各新闻单位,都把宣传《条例》作为宣传深化改革工作的重
点,采取多种形式,广造舆论,大造声势。全市有90%以上的干部和80%以上的职工
受到较为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二是用好、用活、用足企业经营自主权。全市工业企业
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在生产经营中,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指导计划,自
主决定本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济南轻化总厂为加强市场销售,把销售人员的
比率提高到职工总数的20%,并使企业销售总公司与省内外国营、集体、个体业户联
姻经销,从而扩大了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面、占有率和竞争力。济南化纤厂对部分试
验产品果断决定降价处理,回收货款90多万元,解决了近两年的资金占压问题。济南
第四机床厂敢于运用《条例》赋予的权力,坚决拒绝执行没有能源和物资保证的指令
性计划,使企业能动地组织生产经营。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条例》颁布后,市委副
书记、代市长谢玉堂批示要求对企业自主权的落实情况进行六项专题调查研究。市纪
委、市监察局认真监督检查《条例》的执行情况。市法制局对照《条例》的要求,组
织各部门对过去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清理,共废止政策法规14件,重新修订16件。市
直各部门着力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上进行积极的探索:落实某项权力只涉及本部门
的,原原本本地落实,不折不扣地放权;涉及几个部门的,主办单位率先按《条例》
精神主动落实;落实权力涉及上级部门有关规定的,不等不靠,按照《条例》精神结
合实际大胆突破。 市劳动局提出了用工和分配两个“弹性计划” ,职工实际收入在
“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利税增长率”控制的前提下取消封顶限制等项放权办法,受
到企业的普遍好评。四是进一步抓好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到年底,市属l0个工业
局的282户企业中, 已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261户,占92.6%,其中实现干部
聘任制的215户, 落聘干部有1481人,通过竞争由工人进入干部岗位的1343人;已进
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有234户, 占83%,在岗位竞争中有4307名职工下岗,通过兴
办第三产业已安置3663人;已进行工资、奖金分配制度改革的企业有276户,占97.9
%。企业中“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分配能高能低”的机制已开始形成。五
是强化企业约束机制。企业在运用好自主权的同时,开始注意强化自负盈亏的责任,
建立和完善内部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做到责、权、利的统一。①在企业内部划小核
算单位的同时,对各生产经营单位制定落实了自负盈亏的责任。②加强财务管理,实
施厂内审计。③坚持依法治厂、整顿企业秩序,重点整顿了劳动纪律、生产纪律和工
作秩序。④赋予职工改革参与决策权,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自觉维护职工的民主
权利,支持和鼓励职工开展好合理化建议活动。

【推进横向经济联合】1992年,济南市工交系统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这
一中心, 大力推进横向经济联合,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市新组建14个企业集团,8个
经济技术联合体, 完成经济技术联合项目73项,新增产值,利税能力分别为2.06亿
元和2800万元。 全市横向经济联合的特点是:1.企业集团的发展步子加快并趋于完
善。企业集团的组建数量形成1987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峰年,新建企业集团的结构和功
能也走向成熟,由过去的“厂办集团”模式逐步向集团办厂发展。如以原山东省医药
工业研究所实验厂为依托组建的济南金泰集团有限公司,本身为一级法人,下设有鲁
雅、 金达等7家紧密型子公司和工厂,集团公司的核心层具有决策、资产经营和投资
中心的功能。2.县(区) 、乡镇企业开始主办集团经济。原来,济南市企业集团大都
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组建。1992年,以县(区)、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集团陆续出现,
他们围绕发挥资源优势,运用调整、联合、专业化生产等手段,壮大经济实力,提高
生产能力。如商河县的济南铁编企业(集团)公司、章丘市的济南双风矿泉水集团公司、
槐荫区的济南振达企业集团总公司等, 均属此类。3.企业集团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当年组建的6个含有13户中外合资企业的集团公司, 着眼于国际市场,引进国外资金
和技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管理,重点生产出口产品,成为济南出口创汇的生力军。
泰丰企业集团公司引进外资进行嫁接改造后,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目前已形成
生产高档箱包35万件、高尔夫球袋30万套、各类塑胶制品1000吨的能力,85%以上的
产品销往欧美、日本等地,年创汇700万美元。4.以促进技术进步为重点开展横向联
合。在当年实现的联合项目中,技术开发及服务项目占32项,显示出企业科技兴工的
意识日益浓厚。通过技术性联合,全市开发或引进产品35种,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
结构得到优化,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厂多品,多种经营】1992年,全市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厂多品,多种经营”已成为40%以上市属工业企业的经营方式,使企业由封闭式、
单纯生产型向开放式生产经营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企业“一厂多品,多种经营”主
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上新创新,一厂多品”型。这类企业在技术、设备、人
才、信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企业产品结构。如历城铁厂以铸造行业为依托,开拓四个相关
联的生产领域, 形成了千吨双联铸造、万吨覆膜砂造型材料、500吨酚醛树脂和3000
千瓦发电机组的生产能力,由单一的小炼铁发展成了集冶金、铸造、化工、电力为一
体的综合性的基础工业企业, 新产品的产值和实现利税占企业的70%以上。 第二,
“以主带副、多种经营”型。这类企业借助明显的产品优势,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
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实体。济南塑料三厂以农膜、装饰材料和塑料彩印包装材
料三大产品为依托, 投资近150万元,建立起9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实体和1个中
外合资的股份公司。第三,“以副养主,多种经营”型。这类企业在主导产品销路不
景气的情况下,发展其他产业或产品,促进企业的发展。济南第二毛纺厂在毛纺产品
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组织力量办起了饮食服务、交通运输、机械加工、石材加工、
水产养殖等7个经济实体和2个公司,形成主副并举、互为发展的新局面。济南市在组
织工业企业发展“一厂多品,多种经营”中,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①坚持以市场
为中心组织生产和经营。结合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全面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产品结构和产品方向。②重点抓
好开发高技术产品和量大面广的产品,利用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新产品开发
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起一批中中、中外、中中外等形式的科、工、贸联合体。③
充分发挥生产富余人员的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④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加
快发展社会化服务、社会化保障体系。

【工业系统提出“八五” 企业嫁接改造规划】1992年7月24日,济南市政府召开
全市嫁接改造工作会议,对加速工业发展、振兴济南经济做出重大部署:充分发挥工
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国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采取多
种形式,吸收引进国外以及国内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兴办嫁接型企业,逐步
完成对全市传统产业和老企业的改造,实现整个经济的外向型转移。为此,济南市经
济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出全市工业系统“八五”期间企业嫁接改造
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为:嫁接改造方向:①坚持发挥优势,重点发展“一机” (机
电一体化产品)、“两车”(汽车及改装车、轻骑摩托车)、“三化”(石油化工、精细
医药化工和化纤产品) 、“四优”(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质产品、优秀新产品),
建成具有济南特色的工业新格局。②坚持发展规模经济,有重点地对骨干企业和主导
产品进行技术引进和嫁接改造,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或企业群体。③坚持提高产品技术
含量,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以内涵带外延,上档次、上水平。④坚
持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精细产品出口的比重,重点发展机电产
品出口,形成机电、轻纺出口并驾齐驱的新格局。⑤坚持增加效益,发展适销对路产
品和短线产品,重点建成一批利税超千万元的利润大户。发展目标:到“八五”末,
通过嫁接改造形成的“三资”企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实现利税和工业产品出口
总额中的比重,分别达到30%、40%和83%。实施方法:在“全方位开放,多层次推
进” 的同时,全市重点抓好六个“8”和两个“10”。六个“8”是:①8个支柱产品
——钢和钢材、重型汽车和特种车、轻骑摩托车、石油化工、卷烟、抗生素药、化学
纤维、 微型计算机;②8个领先产品——精密数控机床、全钢大型压力机、电液伺服
试验机、 有机氟、钛白粉和铬盐、酒精、石英钟、电子衡器;③8个优势产品——洗
涤系列产品、电视系列产品、电脑全自动滚筒洗衣机、高支精梳纱布、印染布、“三
联产” 锅炉、大型节能变压器、银粉浆;④8个特色产品——啤酒、矿泉水及饮料、
高档机制纸、 针复织制品、箱包、呋喃唑酮、电梯、花岗石;⑤8个新兴产品——无
线电通信设备,办公自动化机械、高档厨房用具及制冷设备、高档系列化妆品、化纤
仿毛仿丝绸、 新型纺织机械、智能仪表、新型建工设备;⑥8个配套产品——气动元
件,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印刷电路板、电容器、汽车配件、轴承、纺织器材、电
磁线。 两个“10”是:“八五”末,全市形成10个进入国家500家大型企业行列的规
模企业和10个位于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企业。10个规模企业是济南钢铁总厂、济南汽
车制造总厂、济南卷烟厂、济南炼油厂、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齐鲁制药厂、济南化
纤总公司、山东电视机厂、济南第一棉纺织厂、济南啤酒集团公司;10个排头兵企业
是济南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二机床厂、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山东酒精总厂、济南
轻工化学总厂、济南搪瓷厂、济南化工厂、济南裕兴化工总厂、济南半导体总厂、济
南洗衣机厂。(戚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