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4&rec=10&run=13

1991年,济南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治
理整顿和改革开放、努力解决生产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的发展。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45.9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1.
5%;国民收入111.5亿元,增长10.9%。
一、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38.74亿元,
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种植业23.16亿元,增长9.7%;林牧副渔业15.58亿
元, 增长11.2%。种植业获得多年未有的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20.76亿公斤,
增长14.4%, 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总产量6782.5万公斤,增长35.7%。花生
总产量2550万公斤, 增长17.5%。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06万公顷,总产量14.7
亿公斤,增长16.5%。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4万公顷,增长
6%;果品总产量8200万公斤,增长5.8%;肉类总产量1.36亿公斤,增长19.4%;
禽蛋总产量1.18亿公斤, 增长24.6%;奶类总产量2070万公斤,增长10.7%;淡
水鱼总产量1110万公斤,增长19%。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社会总产值完成139.9
亿元,比上年增长18%,非农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8.9%提高到70.7%,其
中农村工业产值比重由56.2%提高到59.2%。农产品商品率由60.5%提高到62.2
%。二、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255.0亿元,
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乡镇以上工业194.3亿元,增长11.1%;轻工业114.6
亿元,增长9.2%,重工业140.4亿元,增长16.7%;中央、省属工业增长15.5%,
市直属工业增长3.2%,县区工业增长20.9%。在县区工业中,乡镇工业增长31%,
村户工业增长21.6%。产品结构有所改善,在重点考核的120种主要产品中,产量比
上年增长的有64种, 占53.3%。其中能源、原材料和适销对路产品增幅较大。发电
量增长26.2%,钢增长20.3%,生铁增长8.3%,原油加工量增长5.6%,农膜增
长24%, 集成电路增长85.9%,电视机增长13.7%,摩托车增长33.6%,啤酒增
长16.7%。全年开发新产品712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9.5%。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
达到94%, 并有8种产品获国家金银奖,优质品率达到26%,分别比上年提高0.5个
和1.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全市乡镇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9.4亿元,
增长17%; 实现利税17.7亿元,增长20%。其中市属预算内国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49.9亿元,增长8.9%;实现利税3.38亿元,增长20.4%;产值利税率由上年的5
.06%提高到6.0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有新的发展。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
转量13.2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4.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20.5%。
铁路货物和客运周转量分别完成339亿吨公里和96亿吨公里, 增长0.4%和7.8%。
民用航空, 在已经开通济南分别到北京、大连、西安、广州等8条航线的基础上,增
辟了到香港的航线,客运发送量比上年增长71.1%。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3381万
元, 增长22.1%。三、城乡市场繁荣,物价比较稳定。通过加强城市社会化服务体
系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搞活了流通,城乡市场供应更加丰富。农副产品
上市量明显增多,日用工业品销售量稳定增长。录像机、照相机、空调器、吸尘器等
高档消费品增长20%以上,有的成倍增长。生产资料销售转旺,钢材增长33%,有色
金属增长23%,汽车增长46%。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5.75亿元,比上年增长
13%。其中,居民消费52.9亿元,增长12.1%;社会集团购买6.9亿元,增长22.
2%; 农业生产资料5.95亿元,增长11.8%。集市贸易成交活跃,城乡集市贸易成
交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城市集市贸易成交额9.5亿元,增长45.8%。
市场物价比较稳定,全年零售物价指数上升6.7%,控制在计划要求以内。商业服务
设施有所改善。全市初步形成了服装、果品、粮食、毛皮等10个专业市场,完成了济
南第一百货商店、珍珠大酒店等一批标准较高的商业服务设施的改造和新建。全市零
售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达到6.3万个,比上年增加近6500个,服务人员发展到20
.1万人,增长7.4%。
四、外贸出口继续扩大,外向型经济有较大进展。全市出口商品供货值完成16.
3亿元, 比上年增长l 3.1%。其中,交省外贸出口11.24亿元,增长3.1%;其他
渠道出口5.06亿元,增长44.1%。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品
出口有较大增长。四氟、酒精、机床、电视机等适销商品供货值增加1.7亿元,工业
品出口比重由上年的91%提高到92.5%。
利用外资有较大进展。 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15项,合同利用外资额9286万美
元,比上年增长54.2%。“三资”企业发展加快,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00家,开
业40家。 “三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较好,全年完成产值4.54亿元,增长1.1倍;
实现利税3327万元,增长3倍;创汇3022万美元,增长59%。
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较好,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8.8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其中,全民基建7.49亿元,增长16.7%;
全民技改4.8亿元,增长19.2%;房地产综合开发5.6亿元,全民其他0.32亿元;
城镇集体1.34亿元,增长22%;乡村集体4.3亿元,增长29%;城乡个体4.95亿元,
增长4.7%。投资结构趋向合理,在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农业、能源、原材
料和教育、 卫生等方面的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长31.2%。一般加工工业和长线
产品项目得到控制,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较快。涤纶工程、明水化肥厂尿素、北郊热电
厂一炉一机、平阴热电厂一期工程、李福煤矿等项目已经投入试生产或基本建成。当
年新增主要能力:合成纤维单体7.5万吨,合成纤维聚合物6.6万吨,热敏记录纸30
吨, 炼焦2.8万吨,煤气日供气20万立方米,尿素4万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
快。泺源大街提前建成通车,济南机场土建工程基本完工,西外环路已经通车,管道
煤气用户达到3.05万户, 2.8万门程控电话已经开通。污水处理厂,引黄供水二期
工程、胶济铁路北环线、济青高等级公路济南段等工程,都实现了计划进度要求。城
镇房地产开发进展较快,市区竣工住宅面积77万平方米。由于近两年降水充沛,并且
落实了节水措施,四大泉群恢复喷涌。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园林绿化都取得了好的
成绩,在“全国十佳卫生城市”验收复查中受到好评。六、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信贷
投向比较合理。通过采取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改变了年初
下降趋势,从5月份开始逐月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9
%。 财政支出8.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29%。其中,生产性建设支出增
长6.54%,各种价格补贴支出下降20.84%。
金融信贷,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49.83亿元,比年初增长19.68%。其中,工业
贷款57.39亿元, 增长14.4%;商业贷款36.34亿元,增长17.5%;农业贷款5.
87亿元,增长26.5%;固定资产投资贷款20.33亿元,增长24.9%,新增贷款主要
支持了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和重点工程建设。 各项存款余额142.93亿元,比年初
增长21.08%。其中,企业存款48.02 亿元,增长16.61%。全年货币回笼4.94亿
元,下降1.5%。七、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了好的成绩。1991年,济南市被批
准为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通过了国家评审,并已认定22家企业和
33种产品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 全年完成各类科技成果315项。其中,达到国际水
平的23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177项。实施火炬项目51项,星火项
目58项。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在按规划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
得到加强。全市各类学校在校生年末人数79.5万人。其中,小学46.9万人,适龄儿
童入学率达到99.3%;中学和中专在校生28.7万人,增长2.3%,市属职业技术学
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重为49.1%;高等学校3.79万人,增长1.5%,
向社会输送大专以上毕业生1.1万人,增长5.8%。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健康发
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有5人次获得全国二等奖。年未公共图书馆藏书445
万册。 报纸出版5.3亿份,增长13.2%。电视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7%和98
.8%。 全市卫生事业机构病床1.8万张,各种卫生技术人员3.1万人。计划生育工
作进一步加强,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5.1‰ 。体育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市体育代表
团在全国第二届城市运动会上,获得奖牌20枚。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在全国职
工体育七项达标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城市。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有新的改善。全年完
成教育事业建设投资6034万元, 对135处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历城师范、甸柳一
中、济南十九中、十四中和工人新村第一小学等项目已交付使用或基本建成,竣工面
积13.6万平方米。 农村校舍改造步伐加快,平阴县已经验收达标。市民族医院、中
心医院病房楼、济南医院门诊楼、市博物馆、大观电影院等项目已经交付使用。
八、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年工资收入平均2368元,比上年增长7
.1%。农民人均纯收入810元,增加79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64.04亿元,
增长25.4%。全年各种渠道安置就业人员2.26万人,待业率控制在2.4%。农村富
余劳动力安置较好,乡村企业就业人员明显增多。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人均
居住面积由上年的7.5平方米增加到7.66平方米, 设施比较齐全、卫生条件较好的
楼房面积比重提高。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20.6平方米增加到21.4平方米。经济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是:
1.经济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农业物质、技术基础仍然较弱,有效灌溉面积仅占
60%,抗灾能力低,农副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工业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边
生产、边积压的现象依然存在,滞销产品的比例约占20%。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副产品流通和地产品销售不畅,商业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吸引力和辐射力不强。
2.经济效益仍不理想。 市属预算内国营工业实现利税尽管明显回升,但这是在
上年效益下降、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实现的,整个效益没有达到历史正常水平。亏损企
业较多,年末亏损企业43户,亏损额9600万元。
3.财政困难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由于政策性财政减收因素增加,全年收入不
理想,必要的支出难以压缩,未能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的要求。
4.一些基本的经济关系尚未理顺。 企业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不适应新的形势,
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吃国家“大锅
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张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