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3&rec=59&run=13

[概 况]

1990年, 济南市乡及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总计135个,职工8.5万人,固定资产
原值8.5亿元。市纺织工业局直属企业事业单位45个,其中,国营企业17个,集体企
业24个,事业单位4个。全系统年末职工人数7011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98人,占
职工总数的3%, 固定资产原值为7.3亿元,占全市纺织工业固定资产原值总数的86
%。

济南市纺织工业在“七五”期间,坚持改革,开放和治理整顿的方针,深入开展
“双增双节”运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改善了技术装备条件,增强了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
明显提高,全系统的生产规模有所扩大,规模型、出口型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物质
技术基础得到了充实和加强。“七五”期间,市属纺织企业进行基建、技改和合资项
目91项, 至1的0年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相当于解放以来至“六五”固定
资产总投资的五倍。这些项目共新建、扩建厂房3.44万平方米,改造厂房25.2万平
方米,更新改造纱锭2.63万枚,新增纱锭3.8万枚,购置主要生产设备902台(套)。
纺织工业后劲有了较大增长。“七五”期间,国家批准新建的涤纶工程,1991年将全
部投产, 可年产涤纶聚酯切片6.6万吨,涤纶长丝1万吨。涤纶短纤维1.5万吨。合
成纤维厂已建成小批量、 多品种的差别化纤维专业厂,可年产涤纶化学纤维1.28万
吨。化学纤维厂已形成年产各种锦纶纤维2450吨的能力。名优“拳头产品有了较大发
展。“七五”期间,共创国家产品质量金牌奖1个,银牌奖3个,省以上优质产品达到
137个,优质产品的产值串由1985年的16%提高到31.5%,其中,第四棉纺织厂的优
质针织用纱、第三棉纺织厂的出口坯布、第二棉纺织厂的出口服装用布、针织厂的出
口内衣、毛巾总厂及泉润棉织品有限公司的巾被等;大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享有
较高信誉。 外向型经济有了突破性进展。“七五”,期间,全市纺织出口产品达140
多种,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出口交货值达3.15亿元,比1985年增长77.8
%。建立“三资”企业17家,外商直接投资达3468万美元,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
新增产值5.5亿元,利税1.3亿元,创汇1亿美元。

1990年,面对纺织用棉缺口40%,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的严峻形势,纺织
局及市属各企业, 千方百计挖掘棉花资源,在4位市长的带领下,组织了五个纺棉采
购组,到省内7个产棉区购进计划内棉花31200吨,计划外棉花8000吨,并组织进口棉
2500吨,基本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全系统年内共完成技术
改造项目27项(包括上年结转项目),落实计划投资7283万元,比上年增长32%,比市
下达的承包计划提高32.4%; 完成工作量4946万元,比上年增长85%,比市下达的
承包计划提高41.3%。 企业基础管理普遍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年内企业升级有
进展,现场管理有效益。第二棉纺织厂、第三棉纺织厂、第四棉纺织厂晋升为省级先
进企业。全年实现管理效益1455万元。档案管理结合《档案法》的贯彻实施,深入开
展了企业升级活动,第二棉纺织厂晋升为档案管理国家二级企业。到年底,档案管理
进入市级以上先进企业的已有23个,占全系统企业总数的63%。设备管理狠抓了创优
定级。第三棉纺织厂获得设备管理“国优”称号,成为山东省纺织系统唯一获得“国
优”三连冠企业。设备管理定级企业达到20个。节能管理实施了企业节能升级和标准
化管理,取得明显效果。全年节约标准煤26100吨,万元产值耗煤比上年下降9.03%;
节水116立方米,纺织局节水经验在全市推广。

纺织局系统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

[外向型经济有长足发展]

1990年,济南市纺织工业局根据济南市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新情况,增强开放
意识,扩大对外交流,积极探索扩大出口创汇的渠道。一年内,全系统先后范实中外
合资项目9个, 其中有6个项目已领取营业执照。9家合资企业总投资为2569万美元,
其中外商投资807.92万美元, 是近几年来兴建合资项目较多的一年。纺织局被评为
济南市出口创汇、利用外资先进单位,在济南市召开的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
介绍。

在利用外资,发展出口方面,纺织局的主要做法:一是不失时机争取项目。年内
利用青岛洽谈会和深圳洽谈会的良好时机, 谈成8个合资项目。二是广交客户。年内
通过香港客户先后与台湾客商谈成4个合资项目。 另外,通过“以侨引外”、“以外
引外”等途径,扩大了合资范围。三是扩大出口发展贸易。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增
加了出口品种,提高了出口产品的档次,第四棉纺织厂试制开发的防羽绒布、毛巾厂
生产的大刮地印花浴巾,均受到国际市场的好评。

[预算内15户企业全部签订第二轮承包合同]

1990年, 系统内15户预算内全民企业全部签订了第二轮承包合同, 承包总额为
1750万元,占全市第二轮承包总额的24.3%。

企业推行承包责任制,是从1987年开始的。在15户全民企业的承包中,实行“上
交利润递增包干”的10户;“双保一挂”的5户。承包期4年的11户,3年的4户。通过
第一轮承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后劲,强化了各项基
础管理,完善了企业的经营机制。经审计:15个预算内全民企业在1987年至1990年的
4年中,实现工业总产值44.55亿元,年平均增长22.65%,年平均递增5.24%;实
现利润2.92亿元,年平均增长24.29%,年平均递增5.59%;累计上缴利润7480万
元,年平均增长5.59%,年平均递增1.37% (实现利润、上缴利润均包括新开征的
四小税和补粮基金)。

[第四棉纺织厂、毛纺织厂等企业在全国操作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运转操作管理是纺织行业五大基础管理之一。1990年,国家和纺织工业部先后组
织了棉纺织、毛纺织、毛巾三大行业的操作比赛活动。在团中央、劳动部、全国总工
会、 纺织部、机电部、建设部、商业部等7个部门联合组织的全国青工操作比赛中,
第四棉纺织厂荣获“首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该厂细纱档车
工王静侠夺得细纱、档车工操作第一名;在纺织部组织的全国25省市毛巾行业操作比
赛中,毛巾总厂的张金梅获得平织工序第三名;在全国六省市联合组织的毛纺行业操
作比赛中,毛纺织厂刘品、王萍分别获得秸纺工序、精织工序第一名。年内,局系统
还组织了5个行业、 由19个企业,38个工种,556名青工参加的操作比武,356名同志
执行省市工作法, 获得操作能手称号,占参赛人数的78.1%,是历年来操作比武成
绩最好的一年。

[产品开发、科技开发获突破性进展]

1990年,济南市纺织工业局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了产品结构开发型、适应型、效
益型、出口创汇型的调整。在产品开发、科技开发方面取得新的成绩。全系统共开发
72个项目, 其中有8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有13个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一印染
厂工人马骥远等同志研制的旋混式烧毛机火口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全国发明展
览银牌奖。在产品开发和科技开发中重点抓了三件事。

一是建立健全开发机构。1990年先后对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新产品开发机构的建
制、人员的配备、责任制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整顿检查。系统内16个骨干企业的科研
开发机构均为独立建制,配备了较强的技术力量,均具备了场地、设备、仪器等条件。

二是开展厂级红旗竞赛。为调动企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全系统开展了厂级红
旗竞赛。每季下达并考核新产品个数、新产品产值率等指标,对科研开发机构年终进
行评选,对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根据项目的水平、效益的高低颁发优秀项目奖。年
内全系统完成新产品产值3.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4.37%。

三是组织一条龙协作攻关。对于重大和牵扯几个企业、几个部门的新产品开发,
实行一条龙协作攻关,定期召开协作例会,深入现场组织攻关,先后对涤腈仿毛产品、
长丝仿毛产品、化纤仿丝绸产品、防羽绒产品组织一条龙协作,解决了原料、价格、
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产品开发、科技开发,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全系统精梳纱的比重达到22.55
%,比上年提高4.01%,细号纱比重由原来的37.51%提高到67.76%。

[棉纱、棉布分获国优金、银牌各一枚]

1990年,纺织系统产品创优工作扎实有效。第四棉纺织厂聘贤牌18.2tex普梳棉
纱获国家金质奖,第三棉纺织厂蜘蛛牌17.3×2/17.3×2精梳涤棉卡其获国家银质
奖。全系统获部优产品20个,省优产品13个,是历年来产品创优数量、水平最高的一
年。

围绕产品创优,全系统重点抓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年内国家考核的15大类产品质
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3.3%,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31.5%。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国
家省级抽查达到96.3%;市级抽查达到97.2%。第四棉纺织厂获得纺织部质量管理
奖,第二棉纺织厂、第六棉纺织厂获省纺织厅质量管理奖,第五棉纺织厂获市质量管
理奖。为提高产品质量,各企业加强了对产品的严格考核、严格标准。第一棉纺织厂
等7个企业生产的精梳涤棉产品全部执行了等同于国际标准的“精梳涤棉纱、布、染”
标准,并对执行标准的情况进行了采用国际标准的验收工作,第一棉纺织厂、第二棉
纺织厂、第三棉纺织厂、第四棉纺织厂、针织厂、第一印染厂、第二印染厂等企业取
得了“采标”的验收合格证。

[对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实行并、联、帮、带、调]

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稳定大局的一系列要求,结合纺织系统部分企业停产、半停
产的实际问题,纺织局在大力提倡顾大局、识大体、讲风格、做贡献精神的基础上,
采取了“并、联、帮、带、调”的措施,基本上稳住了停产企业的职工情绪和职工的
基本生活,并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探索了新路。

“并”即对负债累累,产品积压严重的企业,实行资产、设备、人员兼并并依附
于大企业。如:将业不抵债的第二羊毛衫厂并入纺针织品批发公司;织带二厂并入服
装六厂;企业扭亏为盈,生产恢复生机。

“联”主要指工商间紧密型联合。如:为发挥纺针织品批发公司在产品销售中的
优势,将虽具有较强生产能力,但经营销售有问题的第二染织厂实行了两企业间的紧
密联合。

“帮”主要指盈利帮亏损,职工开展送温暖,互相帮助渡难关。“带”即以大带
小,以强带弱,由一个好的企业扶持一个困难企业,在产品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
给予支持,带动企业生产。目前已有10个企业建立了帮带关系。第一棉纺织厂带围巾
厂、第二棉纺织厂带第三毛巾厂、第三棉纺织厂带制线厂、第四棉纺织厂带织袜一厂、
第二毛纺织厂带羊毛衫厂。

“调”即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行业结构。

[济南市服装工业公司成立]

市政府于1990年5月2日下发文件,确定将原属二轻局管辖的济南市呢绒服装厂、
服装二厂、服装六厂(含济南市服装研究所)、服装七厂、服装八厂、服装九厂、童装
厂等七个服装企业划归纺织系统,整建制移交后成立服装工业公司,隶属纺织局领导。

7月1日服装工业公司正式成立。在服装企业划归纺织系统的7个月内,7个服装企
业生产稳定发展, 职工情绪高涨,实现产值78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纺
织局先后安排童装厂、服装六厂等4个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50多万元。

[涤纶工程PRA、PET1引进装置联动试车]

1990年,济南涤纶工程实现了PRA、PET两套引进装置联动试车的奋斗目标。

济南涤纶工程是我国“七五”期间纺织工业部最大的一个化纤建设项目,也是济南市
历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多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2亿元。1990年完成投资2.97亿元。
从开工至1990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8.74亿元,占总投资的711.56%。

整个工程共包括四套主要生产装置,PTA、PET两套装置均由日本全套引进。工程
开工以来,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配套多、资金严重不足等困难,涤纶工程指挥
部和施工单位严密组织,科学管理,使PTA、PET、两套装置按期顺利进入试车阶段。
其余两套装置——涤纶长丝、短纤维装置将于1991年建成。

[国棉四厂王静侠夺得全国首届青工技术大赛冠军]

(见“人物·新闻人物”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