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震·气 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3&rec=99&run=13

【防震减灾】 1.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背景下,就严峻的地
震形势和济南市防震减灾实际情况,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并取得支持;召开全市防震减
灾工作大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完成《济
南市防震减灾条例》的立法调研、文稿起草和意见会签等工作,市政府、市人大先后将《济南市防震
减灾条例》纳入2011年度立法确保类计划;组织编写《济南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
2.“十一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在长清大学城选址建设长清地震台,配置测震、强震
和地磁、体应变、钻孔应力等监测设施,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十一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任务全面
完成;建设市中、天桥、历下3个强震台,实现县(市)区强震台全覆盖;建成济阳、章丘、平阴3个
地震虚拟台网, 使3个县(市)共享济南辖区及周边28个测震台站监测数据。全市形成由8个测震台、
11个强震台、12个数字化前兆观测站和遍布全市的128个宏观观测点组成的地震监测台网,达到有效监
测济南市及周边1.5级以上地震并实现5分钟内速报的能力。
3. 震情监测水平和宏观异常捕捉能力明显提升。 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和震情会商制度,全年共处置
震情及爆破信息400余次,开展60余次震情会商,组织半年及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及时编写震情会商
报告和预测意见,上报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在全省地震观测资料评比中,市地震局信息网络获第一名,
测震、地下流体获得二等奖,信息网络在全国评比中获第三名。
4.城市综合震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以大型住宅小区、棚户区改造、医院、学校、商业设施等民生工
程和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执法监控重点,全年共开展执法200多次,受理审批项目100
余项,76个重大建设项目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安评结果抗震设防,安评率达96%以上;
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既有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医院、棚户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鉴定,
提出抗震加固防范措施;推进章丘市率先完成县级地震小区划工作,为城镇建设提供防震减灾科学依
据;在原有基础上,启动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二期工程和4个市级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
培训农村建筑工匠,提供防震设计图纸,推动示范工作开展;进一步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全
市有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个、省级6个、市级11个。
5.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各级政府、涉灾部门和基
层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全市汇编备案520部地震应急预案;全年开展市、县及社区、医院、企
业等不同层面的地震应急演练20多次,地震应急演练内容被纳入中小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全市中小学
校每学期都开展1次地震应急演练;与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安监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地震应
急检查,查找问题,督促整改;利用公园、广场、绿地、体育场馆、学校操场等新建200余处规模不
等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全市累计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00多处;加强地震紧急救援队、志愿者队
建设和实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并将63支应急救援队、11支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3365名专业救
援人员、45辆大型机车、286辆应急救援车辆纳入地震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库统一管理。济南市被授予全
省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城市,3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示范县
(市)区,章丘市三涧溪村地震应急示范点经验在全省推广。
6.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在防灾减灾日、大地震纪念日、科技活动周期间,
市、县两级组织广场宣传、举办防震减灾大型图片展30余次,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
业、进机关”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100多次,发放宣传材料10万份;全年建成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11所、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0所,各级示范学校已累计达87所;组织5000多人次参观防震减灾科普
教育基地;实现对12322防震减灾热线与12345市民热线对接联动, 在玉树地震、周口地震期间,通过
热线平息地震谣言、解除市民恐慌、维护了社会稳定。 (郑卫国)

【气象概况】 全年共人工增雨防雹作业18次, 发射火箭弹1902枚、高炮弹280发,增加降雨13755万
吨,增加效益31510万元。基础业务质量稳定提高,其中,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TS评分)89.40%,
大雨(雪)以上降水预报准确率23.1%;测报三项错情率0.2‰;高空探测报表无错情;农气错情率0.08
‰。在全省业务竞赛中,取得了测报第6名、预报第4名、高空第2名的成绩。加强与科研部门、高等
院校的业务联系,邀请上级业务部门和各大院校的学者、专家讲学授课30余次。加强气象科学研究与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全市申请在研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1项,在研省气象局课题2项,发表科技论
文18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济南气象网站改版后新增了业务咨询和气象论坛等互动栏目以及交通气
象、实时雨量统计等功能,提高了网上服务能力。 (毛晓平)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突出及时性, 满足决策服务需求。对“2·28”暴雪、“4·26”大风、
“6·17”雷电大风冰雹以及“8·19”暴雨为代表的强降雨过程,都及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报与预警信
号,为市委、市政府组织抗灾救灾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突出实效性,提高公众服务水平。为“12345
市民热线”提供气象信息,《泉城新气象》电视节目改版后,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在增强权威性
和可视性的同时,与市政公用事业局、园林局以及农业、林业等农口部门联合,共同打造公共服务平
台。通过手机短信息平台、电子屏幕等发布低温、寒潮、霜冻的重要天气预报57期,高温、雷电、暴
雪、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60次。制作春运、节假日和中、高考气象服务专报35期。突出针对
性,保证专项服务的质量。完成全国双拥模范城会议、全国秋季糖酒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在
“三农”服务中,共制作农气旬(月)报48期、土壤墒情监测信息43期、麦收期气象服务专报23期。
此外,制作济南公交气象服务专报10期, 森林火险等级预报146期,美国白蛾防治服务专报44期,供
暖气象服务专报8期。 (毛晓平)

【加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实施“济南气象灾害预测预警服务系统”项目,推进气象防
灾减灾工作。通过市政府应急办下发《关于做好汛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的通知》,明确有关
单位的职责与任务。协调市普法办下发《学习宣传贯彻〈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通知》,并将《气象
灾害防御条例》列入全市“五五”普法计划。在“3·23”世界气象日、泉城广场、商河县许商大集,
业务人员现场讲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毛晓平)
【多方式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让气象服务进社区、进农村,平阴县建立了347人的气
象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在6个县(市)区安装5个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大喇叭),提高气象预警
信息发布的能力与时效。
(毛晓平)
【提高气象为交通和“三农”服务能力】 为确保交通气象服务及时准确,与交警等部门联合,在高
速公路、立交桥等重要路段共设立6个观测站,实时监测路面温度、能见度、道路结冰等情况。经过
调查、论证,在章丘、平阴、商河等县(市)区在大棚内建设3个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实时监测棚内
温度、湿度、地温和土壤墒情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毛晓平)
【深化行业管理】 先后与安监、公安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强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通知》《加强
防雷安全检测的通知》等文件。10月18日,《济南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办法(试行)》实施,
此《办法》的实施将气象防雷第一次正式纳入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流程中,推动了联合图审的规范性。
济南防雷分中心成立后,配合省局防雷中心,严把防雷图纸设计技术评价和竣工验收服务关,接件率
和审核率大大提高。定期对水、气、电以及餐厅、机房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毛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