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3&rec=8&run=13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910.8亿元, 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2亿元, 增长4.8%; 第
二产业增加值1637.4亿元, 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2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
的5.6:42.9:51.5调整为5.5:41.9:52.6。
1.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01.1万亩,增长0.9%;总产量达到289.4万吨,粮食生
产连续8年保持丰产丰收。蔬菜产量601.4万吨,增长1.7%;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38.1、36、
31.2万吨,分别增长1.2%、0.4%、3.5%;水产品产量4.3万吨,增长2.9%。完成造林面积19.3万亩,其中
荒山造林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0家,比上年新增50家,其中过亿元企业45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2658家,新增305家;55%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范畴。农业机械化总动力509.7
万千瓦,增长4.9%。全市各类畜牧业规模化小区(场)达到747处。
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90.7亿元,
完成38个小城镇的规划建设、46所乡镇卫生院和2366个村卫生室的改造建设,自来水入村率超过95%,
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完成6座大中型水库、12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445处,户
用沼气池18.4万户。农村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改造建设市级配送中心2个、县级配送中心12个、标准化
农家店4832个,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7个。
2. 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352.4亿元, 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2288家,实现增加值1313亿元,增长14.4%;主营业务收入4764.1亿元,增长21.3%;利税515.9亿元,增
长12%;利润262.9亿元,增长12.4%。企业亏损面11.3%,扩大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4亿元,
增加48.9%。重点产业稳定增长。交通装备制造业增长34%,机械装备制造业增长17.2%,石油化工业增
长15.8%,食品药品业增长13.1%。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741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49家,分别
增加63家和11家。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67.3亿元,增长23.2%,其中技术改造投入537亿元,增长47.8%。
入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511家,其中总产值过亿元企业207家,增加9
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64亿元,增长30.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5%,提高2个百
分点。新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节能减排成效明
显。拆除水泥立窑生产线3条,关停小火电机组25.7万千瓦,小清河、徒骇河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浓度达到省考核标准,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园区承载能力增强。济南出口加工区及8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91家,占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的25.8%,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288.8亿元,增长12.6%;实现利税116.8
亿元,增长14.9%。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持较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276.8亿元,增长23.5%;地方一
般预算财政收入13.1亿元,增长45.7%;固定资产投资211.7亿元,增长42.6%;外贸出口4.78亿元,增长
30.6%。
3.服务业加快发展。入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58.2亿元,增长14.9%,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918.1亿元,增长12.5%,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4.6%。
重点产业发展较快。 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8.3亿元,增长16.9%。年末各类保险承保额16802亿元,增长
36.8%;保险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22.3亿元,增长29.3%;保险业务支出43.8亿元,下降5.4%。股
票基金交易成交总量7865.7亿元, 增长6.5%; 国债交易量98.7亿元, 增长57.8%。房地产业实现增加
值204.4亿元,增长14.8%。房屋施工面积2363.5万平方米,增长10.9%;房屋新开工面积971.8万平方米,
增长92.6%;竣工面积245.8万平方米,下降47.4%;商品房销售面积531.5万平方米,增长20.5%;商品房
销售额332.6亿元, 增长54%。入选“中国十大旅游城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88.3万人次, 增长
19.2%; 实现旅游总收入313.8亿元, 增长22.4%。物流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70.8亿元, 增长24.1%。
入选“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软件业服务业收入590亿元,增长35.6%。举办会展137场,直接
营业收入3.17亿元,增长26.8%。
交通、通讯健康发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6万公里(含村级公路),增长2.3%,其中高级次高级路
面里程1.12万公里, 增长3.4%。 民用汽车拥有量80.7万辆,增长22.5%。公交线路长度4012公里,线路
209条。邮电通信业营业收入63.8亿元,增长14.7%。固定电话用户数213.3万户,下降10%;移动电话用
户数857.6万户,增长47.3%;宽带网用户数117.3万户,增长10.8%。
4.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5.5亿元,增长18.7%,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
额1557.4亿元,增长18.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1526家,实现零售额717.3亿元,
增长23.7%。粮油、食品、饮料、 烟酒类零售额100.3亿元, 增长23.8%; 服装、鞋帽、纺织品类61亿
元,增长2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38.9亿元,增长29.3%;汽车类187.8亿元,增长22.5%;石油及
制品类120.3亿元, 增长21.8%。 “家电下乡” 销售33万台(件),增长63.2%;销售额7.5亿元,增长
95.9%。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居住类分别上涨7.3%、4.3%、3.4%、2%,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
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4.3%、0.3%、2.1%、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7%,其中生产资料
出厂价格上涨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
5.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7.4亿元, 增长20.1%。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68.1亿元,增长11.9%;第二产业投资677.3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投资1242亿元,增长19.4%。能源
交通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471.1亿元,增长9.3%。其中能源投资84.8亿元,增长56.2
%;交通运输投资129.6亿元,增长23.3%。房地产开发投资484.5亿元,增长45.7%,其中住宅投资364.6
亿元,增长42.7%。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47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
方米。老城区改造提升和三大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实施了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简易楼群三大改
造,恒隆广场、华强广场等项目进展顺利,万达广场投入使用,护城河全线通航,泉水保持常年喷涌。
省博物馆和档案馆新馆、黄金时代广场等重点项目竣工,奥体文博片区初具规模;西客站站房主体完
工,大剧院、济西湿地公园一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小清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扎实推进。城市基础
设施不断完善,京沪高铁济南段铺轨竣工,建邦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德大铁路济南段开工建设,完成
黑虎泉西路、文化东路等市政道路建设维护,济西应急供水一期工程和28个供水低压片区管网升级改
造完工,新建及改建热源厂9座、污水处理厂4座。
6.对外贸易继续恢复性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74.1亿美元,增长31%,其中进口33.6亿美元,增长28.6%;
出口40.5亿美元,增长33.1%。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25.3亿美元,增长30%;高新技
术产品出口4.74亿美元,增长1.1倍。新签外商投资项目87个,实现合同外资额12.1亿美元,增长10.5%;
实际到账外资10.4亿美元,增长6.1%。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4.5亿美元,增长2.7%;完
成营业额15.1亿美元。服务外包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离岸执行额2.28亿美元,增长90%。新设境外企业
30家。对外直接投资1.57亿美元,增长37.2%。
7.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入选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全年专利申请总量15519件,增长13.3%,其中
发明专利申请量3432件, 增长14.4%。专利授权量9593件,增长50.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60件,增
长51.4%。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274项,大型精密复合冲压成型机床创新平台等近20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重
大重点专项。创新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全年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
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04家。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家,省级
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
8.财政金融运行态势良好。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地域财政收入1145.1亿元,增长39.3%;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6.1亿元,增长26.6%。其中税收收入209.1亿元,增长26.8%,比重达到78.6%。财政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6.8亿元,增长29.6%,对新农村建设、民生保障、社会
事业等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01.9亿元,较
年初增加1179.2亿元;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035亿元,较年初增加834.4亿元。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
7402.9亿元,增长11.8%;现金支出7282.2亿元,增长12%; 货币净回笼120.7亿元,下降2%。
9.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44.74万人,
增长1.5%;专任教师8.29万人,下降0.1%,普通高校34所,招生15.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
毕业生升学率100%。卫生事业发展良好。拥有卫生机构5086个,其中医院196个;卫生机构床位3.2万张,
其中医院床位2.5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94万人;每千人拥有病床5.3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9
人。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站) 及群众艺术馆145个,博物馆11
个,档案馆14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全年出版报纸16.8亿份,各类杂志0.7亿册,图书2.4亿册。有线广
播电视用户151.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2.3万户,增长264.5%。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济南运动员
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416枚、银牌141枚,其中在世界级比赛中获金牌15枚、银牌6枚、铜牌3枚。
举办较大规模全民健身活动100余次,参与人数达60万人次。
人口数量保持低速均衡增长。 年末户籍总人口604.1万人, 增长1.34‰。人口自然增长率2.78‰,上升
0.17个千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1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3元,增长14.3%。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0万人,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分
别占33%和42%,新增城镇就业15万,城镇登记失业率3.84%。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9
万人,增加12.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4.5万人,增加21.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1.6万
人,增加8.6万人。社会保障力度加大。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7万户、6万人,发放最低
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6亿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4.7万户、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
障金及各类补贴0.74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棚户区拆迁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安置房
建设竣工70万平方米、新开工8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5万平方米,完成实物配租1493套,
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500套,向4262户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841万元。(高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