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历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2&rec=12&run=13

【地理概况】 1. 位置面积。济南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度01分至37度32分,东经116
度11分至117度44分, 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
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
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四周与
德州、滨州、淄博、莱芜、泰安、聊城等市相邻。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2.自然条件。①地质。北部为济阳坳陷、淄博—茌平坳陷,南部为鲁中隆起。地层南老北新,南部以古
生界灰岩为主,北部以新生界黄土及砂砾沉积为主。岩层呈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三组断裂切成块状,
奠定了济南的构造基础。②地形。地势南高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③
气候。 济南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3.6℃,1月最冷,平均
气温-1.9℃, 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0℃。年平均降水量614.0毫米。 ④水文。济南市河流分属黄
河、小清河、海河三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山区北麓有众多泉群出露,仅市区就有趵突泉、
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
3.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
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 风砂土6个土类。其中,以棕壤、褐土两大土
类为主。 ②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铁、地热和建筑材料等。③当地水资源15.9亿立方
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④生物资源。有植物149科,1175种和变种。陆栖野生动物211种。
(年鉴编辑部)

济南市2009年各月平均气温(℃)

时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
气温 -1.4 4.0 8.3 15.8 21.1 27.2 26.1 24.9 20.5 17.3 3.6 -0.1 13.9
距平 0.5 3.1 1.2 0.8 0.5 1.6 -0.9 -0.7 -0.5 2.4 -3.3 -0.5 0.3

济南市2009年各月平均降水量(mm)

时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
降水量 0.2 12.7 20.1 46.7 126.0 91.2 199.9 136.1 40.3 24.3 22.2 4.4 723.9
距 平 -4.5 4.9 6.9 20.7 80.7 12.1 14.9 -5.1 -12.9 -12.7 7.3 -2.2 109.9
距平% -96 63 52 80 178 15 8 -4 -24 -34 49 -33 18

济南市2009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时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
日照 186.5 98.2 209.2 236.7 237.4 282.5 184.4 160.3 151.5 211.1 151.8 145.4 2254.9
距平 22.9 -76.5 1.3 -3.5 -26.8 28.8 -23.2 -62.4 -64.6 19.9 -21.0 -21.1 -226.2

【年度气候概况】 全年全市气温正常、降水正常、日照偏少;年内多灾害性天气发生,造成较重经济
损失。干旱、寒潮、暴雪、大风、雷电、大雾、暴雨、高温、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均有发生。
1. 气温。全市平均气温为13.9℃,较常年偏高0.3℃,较2008年低0.2℃。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
温为-1.4℃; 最热月出现在6月,月平均气温为27.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4.6℃,出现在1月24日;
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4℃,出现在6月25日。全年≥0℃的积温为5131.3℃,较常年多54.1℃,较2008年
少134.1℃。冬季各地出现寒冷日数(-14.9℃≤日最低气温≤-10.0℃)的天数在3~19天之间;商河、
章丘严寒日数(日最低气温≤-15.0℃)均为1天,其余各地未出现。夏季各地出现炎热日数(35.0℃≤
日最高气温≤39.9℃)的天数11~15天之间;长清、平阴、济阳、市区酷暑日数(日最高气温≥40.0℃)
均为1天,其余各地未出现。
2.降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723.9mm,较常年多109.9mm,多18%;较2008年同期多110.7mm。年内降水时
空分布极不均匀,各县(市)区年降水量在649.6(平阴)~768.8mm(济阳)之间。
3. 日照时数。全市平均日照时数为2254.9小时,较常年少226.2小时,较2008年同期多40.3小时。各站
年日照时数,商河最多,为2533.0小时;章丘最少,仅为2100.6小时。
4.霜与无霜期。终霜最早出现在3月24日,最晚出现在4月16日,全市平均出现在4月4日,较常年晚1天,
较2008年晚13天。 年内初霜最早出现在10月19日,最晚出现在11月13日,全市平均出现在11月2日,较
常年晚8天,较2008年早1天。无霜期最长为232天,最短为200天,全市平均为210天,较常年多6天,较
2008年少15天。
5. 气候异常情况。 ①平阴1月蒸发量105.4mm, 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②商河2月上旬降水量
8.6mm, 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 ③ 2月上旬日照时数, 章丘19.5小时、长清20.9小时、平阴
18.5小时、 济阳18.1小时、济南21.0小时、全市平均21.1小时,均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④2
月日照时数, 章丘88.0小时、平阴95.0小时、济阳80.0小时、济南100.0小时、全市平均98.2小时,均
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 ⑤5月上旬降水量, 商河104.3mm、章丘118.2mm、平阴116.9mm、济阳
158.0mm、 济南125.8mm、 全市平均106.5mm, 均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 ⑥5月降水量,章丘
152.1mm、 济阳168.8mm, 均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 ⑦6月下旬平均气温,章丘30.0℃、平阴
30.1℃,均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⑧平阴6月下旬日照时数108.2小时,为该站1964年以来历史
同期最大值;⑨10月下旬平均气温,商河15.7℃、章丘18.3℃、长清18.3℃、平阴17.6℃、济阳16.1℃、
济南19.5℃,均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⑩11月中旬平均气温,商河-2.0℃、章丘-1.4℃、长清
-0.8℃、平阴-1.6℃、济阳-1.1℃、济南-0.7℃、全市平均-1.3℃,均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
1111月平均气温,商河2.3℃、章丘3.7℃、长清4.4℃、平阴3.6℃、济阳2.9℃、济南4.8℃、全市平均
3.6℃, 均为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12年极端最高气温,长清41.4℃、平阴41.9℃,分别两站为
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
6. 四季情况。按照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济南市2008年11月7日日平均气温降至10℃以下进入冬季;
2009年4月3日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以上进入春季;5月24日日平均气温回升到22℃以上进入夏季;8月
29日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进入秋季; 10月31日气温降至10℃以下进入冬季。冬季最长,为147天;
夏季次之,为97天;秋季为63天;春季最短,为51天。体现了济南四季分明的特点。

【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年内出现的主要有干旱、冰雹、大风、大雾、暴雨、寒潮、雷电、暴雪、
高温、霜冻等自然灾害,造成灾害的主要有干旱、大风、暴雨、雷电、暴雪、霜冻等,造成农作物减产,
甚至绝产,房屋倒塌、损坏,冲毁道路、桥涵,毁坏电力、通讯设施等。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并有人员
伤亡。
1.干旱。自2008年10月以来全市降水偏少,农田墒情不断下降。从各地实地调查情况看,受旱的麦田多
为山地、丘陵土层较薄和播种偏晚冬前无分蘖的地块,受旱严重的死苗高达30%~40%。从实测的墒情看,
山地、丘陵墒情较差,平阴达重旱,章丘、长清出现轻旱,重旱田干土层厚度达7~8厘米;平原麦田墒
情较好。
造成这次干旱的原因, 主要是长期降水偏少。自2008年10月以来全市降水持续偏少,2008年10月1日至
2009年1月31日, 全市平均降水量29.5mm,较常年少33.7mm,偏少53%。尤为严重的是自2008年11月1日
至1月31日全市无有效降水, 该时段全市平均降水量仅3.4mm,较常年少22.8mm,偏少87%,仅多于本市
自1964年以来的1973年11月至1974年1月(1.7mm)、1995年11月至1996年1月(2.7mm)。
2.霜冻。 4月15日白天出现大风和降雨天气,气温开始下降,降温幅度较大,16日出现霜冻。16日最低
气温:商河-0.6℃,章丘0.8℃,长清-0.1℃,平阴2.0℃,济阳-1.2℃。章丘、长清、商河不同程度受
灾。此次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受灾严重。
从实地调查情况看,冻害较重麦田,主要表现为叶片变黄干枯,穗轴及穗下一至两个节间皱缩干枯成黄
褐色死亡;冻害较轻麦田虽然叶片没明显变黄,但穗下节间受冻部位出现皱缩,呈半透明状,阻碍了水
分和养分的运输,直接影响幼穗的正常发育。旱地麦田,因前期旱情影响,麦苗较弱,冻害相对较重;
水浇麦田,由于麦苗较壮,冻害相对较轻,但个别整地质量较差、播种量偏大、麦苗较瘦弱以及未浇越
冬水的麦田冻害也比较重。
3.暴雨。5月9日傍晚到10日上午,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本市出现春季历史上罕见的大
暴雨,并伴有大风。全市平均降水量为97.4mm,济阳县和济南市区分别达176.4和147.6mm,均创历年同
期之最; 极大风速15.0米/秒。造成大棚、房屋倒塌、进水,树木倒伏,市区低洼地区、路段和铁路立
交道积水严重,实行交通管制,车辆被淹。
4.雷击。6月14日上午9点45分长清区张夏镇诗庄办事处邵庄村有强雷暴发生,击中正在自己菜园干活的
5个农民,其中葛兆金死亡,其他4人经过休息后无影响,但无降水形成。
5.雷雨大风。7月23日夜间,受局地强对流的影响,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天气,并伴有雷电、降水。
大风造成部分农作物倒伏,树木刮倒、折断;降雨导致部分农田积水,部分农作物受灾。
这次对流天气,造成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2.9mm,市区、章丘、商河出现大风,商河受灾较为严重,其中
怀仁受灾比较严重,南部乡镇降雨量偏少,受灾较轻。
8月15日17时至18时, 平阴县出现了雷雨大风天气过程,此次天气过程时间短、强度大,给人民群众财
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平阴县东阿镇、玫瑰镇为主要受灾区,受灾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棉花,部分树
木折断,村庄供电中断。
6.暴雪。11月11日夜间至12日白天,受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济南市出现历史罕见的暴
雪天气。 全市平均降雪量19.8mm,平均积雪深度8.2cm,其中章丘降雪量25.5mm,市区降雪量24.8mm。
这次暴雪过程造成历城区、长清区、平阴县不同程度受灾。造成大棚、房屋、厂房倒塌、受损,果树树
枝折断。
7.大雾。济南各季均有大雾天气出现,造成境内高速公路封闭,进、出航班延误或取消。
8. 高温。6月23日到7月5日各地出现阶段性高温少雨天气,极端最高气温在39.1℃~41.9℃之间,降水
少利于已出苗的玉米蹲苗;但大于35℃高温日数较多,持续高温天气对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均带来一
定不利影响,部分果园发生日烧。
(毛晓平 付 晋)
【历史概况】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
之南而得名。据考古发掘资料,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4000~
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夏代,
龙山镇城子崖一带建有较大规模的城市。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地(谭国,东方方国,都城在今城子
崖、平陵城一带)。春秋战国时代,济南属齐国,称“泺”、“鞍”、“历下”等邑,为齐国西南边陲
重镇。秦代,地属济北郡(郡治博阳,即今泰安)。
西汉始置济南郡, 郡治东平陵(今济南市章丘平陵城)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设济南国,首府
东平陵。前154年,废济南国,复置济南郡。汉武帝时,济南郡辖东平陵、历城等14县,属青州刺史部。
东汉建武十七年(41),济南郡复称济南国,辖14县,后改辖10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屡屡更替,济南先后为魏、西晋、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
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境,置郡置国,变化频繁。 其间,济南郡治于西晋永嘉末年(313)从平陵
(即东平陵) 迁至历城。从此,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刘宋元嘉九年(432)在
济南郡侨置冀州, 济南为州、郡两级治所。北魏皇兴三年(469),改侨冀州为齐州,辖济南郡、东魏
郡、太原郡等6郡35县。
隋开皇三年(583) 撤郡并县,齐州仍治济南,辖历城等10县。大业三年(607)齐州改称齐郡。唐朝
建立后, 复称齐州,辖历城、章丘、长清等6县。唐中叶天宝年间,齐州曾一度改称临淄郡、济南郡。
五代时期,仍称齐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国的辖境。
北宋,齐州先后属京东路和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齐州升为济南府, 辖历城、章丘、长清等5
县。 建炎二年(1128)后,被金朝所据,仍为济南府,辖7县,属山东东路。其间,曾一度为原济南知
府刘豫建立的伪齐辖境。元初, 改为济南路,直隶于中央中书省。至元二年(1265),辖棣州、滨州2
州及历城、章丘、济阳、商河等11县。金元时期,济南先后为金山东东西路提刑司、元山东东西道肃政
廉访司治所,是山东地区的监察中心。
明初, 复称济南府,辖泰安、德州、武定、滨州4州及历城、章丘、长清、济阳、商河等26县。洪武九
年(1376),山东最高行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迁至济南,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全省政治、军
事、 经济、 文化中心, 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十二年
(1734)调整区划,济南府改辖德州和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州15县。
民国初年,撤销济南府,置岱北道,辖27县。1914年岱北道改称济南道,辖县未变。 1925年改辖历城、
章丘、长清、济阳等10县。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厢及其四郊, 正式设立济南市。 时济南市面积175
平方公里, 人口40余万。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
5月复称济南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的济南,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1958
年, 历城县划归济南市。其后,章丘、长清县于1978年,平阴县于1985年,济阳、商河县于1990年陆
续划归济南市管辖。1994年2月,济南市被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城市,现辖6区4县(市)。
济南历史悠长,人才辈出。属今济南市籍的历史名人主要有:中国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战国时代神医
“扁鹊”(本名秦越人),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思想家邹衍,口授今文《尚书》28篇
于世的汉代学者伏生,请缨出使南越、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的汉代外交家终军,隋末农民大起义的
起义军领袖杜伏威、辅公祏,唐朝开国功臣、一代名相房玄龄、名将秦琼,中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之一
的唐人义净(俗名张文明),中华词坛“婉约派”“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宋代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
金元散曲家张养浩、杜仁杰,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明代文坛前后“七子”边贡、李攀
龙,明《宝剑记》等剧的作者、戏曲家李开先,明万历年间文学为一时之冠的内阁大学士于慎行,清经
学家张尔岐, 清《四库全书》的主要编纂人、藏书家周永年,古文献学家、清《玉函山房辑佚书》 的
纂辑人马国翰, 近代民族实业家、“祥”字号商业的代表人物孟洛川等。 (朱佩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