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历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0&rec=6&run=13

【地理概况】

1.位置面积。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度01分至37度32分,
东经116度11分至117度44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
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
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
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四周与德州、
滨州、淄博、莱芜、泰安、聊城等市相邻。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257
平方公里。
2.自然条件。 ①地质。北部为济阳拗陷、淄博—茌平拗陷,南部为鲁中隆起。
地层南老北新,南部以古生界灰岩为主,北部以新生界黄土及砂砾沉积为主。岩
层呈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三组断裂切成块状,奠定了济南的构造基础。②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③气候。济南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3.6℃,1月
最冷,平均气温-1.9℃,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0℃。年平均降水量614.0毫
米。④水文。济南市河流分属黄河、小清河、海河三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
云湖等。山区北麓有众多泉群出露,仅老城区就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
珠泉四大泉群。
3.自然资源。 ①土地资源。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
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
风砂土6个土类。 其中,以棕壤、褐土两大土类为主。②矿产资源。主要有煤、
石油、天然气、铁、地热和建筑材料等。③当地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
14.7亿立方米。④生物资源。有植物149科,1175种和变种。陆栖野生动物211种。
(年鉴编辑部)

【年度气候概况】 2007年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日照明显偏少;年内极端气候
事件多有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干旱、低温冷害、冰雹、高温、局地强对流
(暴雨、冰雹、大风、雷电)、大风、雷电、大雾、暴雨、连阴雨、干热风等自
然灾害均有发生。综合分析2007年的气候年景为平年。
1.气温、降水、日照(见下表)
2.气候异常情况。 ①年内气温、降水量多时段、多县(市)区出现极值改写,
为济南市或该县(市) 区自196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极大值。②7月18日
下午到夜间,济南市出现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并伴有雷电及短时大风。市区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51mm,是1987年“8·26”特大暴雨一小时最大降雨量的
近1.5倍, 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③年内日照持续偏少,多个时段达到
196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
(市气象台)

【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造成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冰雹、大
风、雷电、大雾、暴雨、连阴雨、局地强对流(暴雨、冰雹、大风、雷电)等,
主要造成人员死亡,财产受损,部分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房屋倒塌,毁坏道路、
桥涵、塘坝,交通运输受阻,空气质量下降。全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
失达14.15多亿元,总受灾人口近40万人,死亡38人,受伤176人。
1. 冰雹: 5月20日17时40分左右,济南市市中区七贤街道办事处井家沟村、杨
家庄村遭受冰雹袭击, 据村民描述,冰雹持续时间约5分钟。受灾作物主要是葡
萄、苹果、石榴、桃树。龟山气象观测站观测:冰雹出现时间为17时40分至17时
44分, 最大冰雹直径为5.0毫米。从受灾现场看到:架上的葡萄叶子被砸得千疮
百孔,葡萄枝也被砸坏,地上散落了很多黄豆般大小的葡萄。更为严重的是,这
次冰雹将葡萄枝砸坏, 只能等到3年后葡萄树长出新枝后才能有收成。此次冰雹
造成损失达1096.72万元以上,受灾面积为90.75多公顷,80多公顷绝产,受灾人
口约4080人。
2.暴雨洪涝: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7月18日下
午到夜间,济南市出现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并伴有雷电及短时大风。这次特
大暴雨造成市内积水1米以上的路段多达51处,部分涝洼地段最深积水达4米以上。
全市因灾死亡37人。其中溺水死亡26人,暴雨导致墙体倒塌砸死5人,触电死亡6
人。171人受伤,约33.3万群众受灾。倒塌损坏房屋1805间,市区内受损车辆802
辆。城市基础设施遭受重大损失,毁坏市区道路1.4万平方米,冲失井盖500多套;
26条线路停电, 市内交通公交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工商企业遭受很大损失,140
多家企业进水受淹。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3.2亿元。
3.局地强对流(暴雨、 冰雹、大风、雷电):8月9日傍晚到10日,济南市局部
出现强对流天气,局部降大暴雨,并伴有雷电、短时大风和冰雹,历城区、章丘
市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历城区彩石镇、王舍人镇受灾较为严重。
9日16时35分至10日11时15分, 章丘市枣园街道办事处、曹范镇遭受雷雨袭击。
枣园街道办事处季官村15台电视、1台立式空调、机关6台电脑被雷电击坏, 季官
村一处民房被轻微击中。曹范镇短时间降雨133毫米并伴有雷电,北曹范村等4个
村庄受灾严重, 玉米倒伏184.1公顷,水淹13.3公顷;倒塌石堰1000余米;损坏
生产路500余米;雷击损坏变电室1座,烧毁电脑50台、固定电话85部、电视75台、
空调15台;损坏桥涵3座,房屋损坏10余间,毁坏大树15棵。
9日17时20分至10日6时40分,历城区彩石镇局部地区突降暴雨,尤其是路相村及
周边的平坊村、王家庄村受地形影响,局地短时降暴雨,并伴有大风和冰雹,降
雹持续时间12分钟冰雹直径一般在1~2厘米,最大直径达5厘米,造成重大灾害。
从实地灾情调查情况看,玉米、棉花、谷子、大豆大面积倒伏,树木有的被连根
拔起,有的被刮倒,房顶被刮坏,作物叶子被冰雹砸烂,未成熟的水果被砸落。
据统计, 路相村有21户居民因大风刮倒树木砸坏房屋112间、1105平方米,其中
13户为重灾户,67间、645平方米房屋损害严重无法居住;平坊村有2间房屋受损。
农作物成灾面积112公顷, 主要是玉米、棉花、谷子、大豆、地瓜等,其中绝产
72公顷,减产80%的20公顷,减产50%的13.0公顷,减产20%的6.7公顷;林果受灾
7.3公顷; 冲塌道路挡土墙2处、116.5平方米;损坏部分电力设施,歪倒电线杆
11根,造成全村停电。直接经济损失123.5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21.5万元。
9日18时左右历城区王舍人镇开始降水, 18时50分左右出现大风,持续时间长达
一小时;19时15分、20时左右两次降冰雹,持续时间均在20分钟左右,冰雹直径
一般1~2厘米, 最大直径2.4厘米。据目击者描述,当时乌云压顶,天黑如夜,
能见度极低,雨水如瀑布一样泻下,大风伴着冰雹呼啸而至。实地调查时看到,
直径30厘米左右的杨树连根拔起,路边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泡桐、柳树被风刮
倒;电线杆倒在路上;棉花、玉米等的叶子被砸烂,部分玉米的雄穗被砸坏;荷
叶被砸掉,只剩下叶柄,藕池中漂浮着被砸掉的叶子;玉米、大豆、棉花泡在半
米多深的水里。据统计,玉米受灾1385.5公顷(其中,566.67公顷被淹,193.91
公顷倒伏, 减产187.2,绝产437.73);棉花受灾11.33公顷;蔬菜受灾63.56公
顷; 大豆受灾2.67公顷;水稻14.0公顷;14496棵树木受损;220间房屋受损;3
处鱼池受损;65米墙倒塌;43根电线杆受损;3座道路口被冲毁;3台电机受损;
3人被倒塌房屋砸伤(其中2人住院治疗,1人经包扎后出院)。受灾人口50000人,
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700万元。
9日23时15分左右, 历城区董家镇柿子园村一居民家遭雷击,房顶被击穿,门窗
玻璃被击破,门口地面击出一坑,供电线路被烧毁,部分棉被被烧,电视机、冰
箱被击坏,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左右。
4.雷电: 8月25日8时30分左右,历城区唐王镇遭受雷击,造成1人死亡,1人受
伤,受灾人口5人。
8月25日8时30分左右,历城区唐王镇老僧口办事处老北村两村民在自家玉米地收
玉米秸时,出现降水并伴有雷暴,从地里往家赶时遭雷击,一人当场死亡,一人
受伤。
5.连阴雨:9月25日至10月12日,气温明显偏低,降水显著偏多,日照显著偏少。
期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9.2mm,较常年偏多45.8mm,多196%。各县(市)区降
水量均较常年偏多,其中章丘、长清、市区均较常年偏多两倍以上,分别多266%、
251%、235%;全市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2.0小时,不足常年的十分之一,各县(市)
区有13~16天无日照。 全市平均气温16.4℃,较常年偏低1.4℃,各县(市)区
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偏低, 其中市区较常年偏低2.5℃。由于连续阴雨天气,造成
收获的玉米发霉、变质,有的发芽,品质下降,直接经济损失6432万元;造成多
数农田表墒呈过湿状态,严重影响秋收、秋种的顺利进行。
6.低温冷害: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3月3~4日全市普降大雨,
局部暴雨, 气温降幅较大,6日早晨的最低气温降至-6.4~-9.9℃,致使部分小
麦受冻。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4月2~3日,气温明显降低,3日商河最低气温降至-1.7℃,
其他县(市)区最低气温降至0~2℃,此时小麦处于孕穗阶段,致使部分小麦不
能抽穗,对产量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7.干旱:3月上旬前期,全市普降大雨局部暴雨,解除了自去秋以来的持续干旱。
3月中旬以来降水偏少,到4月份旱象开始露头,至5月中旬全市受旱面积达28000
公顷,重旱4000公顷。5月下旬降水增多,局部旱情解除,但旱情仍持续发展。6
月上旬仅局部出现小雨, 气温较常年偏高,旱情有所加重。到6月中旬末,全市
普降中雨,旱情缓和或解除。
8.大雾: 按有一个观测站(及以上)出现大雾计为一个大雾日统计,冬季较大
范围出现大雾天气多达20天,其中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分别出现7天,2007年
2月出现6天。 冬季出现能见度小于100米的大雾天气,受其影响,辖区内的高速
公路相继封闭, 公路交通事故频发,民航多次进出港航班延误或取消,仅1月份
就有200多个航班延误。 同时雾大、光照少,影响保护地栽培作物的生长发育,
并易染病害; 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春季出现大雾天气8天;秋季各月均出现大雾
天气,9月7天,10月7天,11月多达8天;12月以来出现11天大雾。大雾造成济南
市境内高速公路封闭,进、出航班延误或被迫取消。(市气象台)

【历史概况】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
(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据考古发掘资料,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
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
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夏代,龙山镇城子
崖一带建有较大规模的城市。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地(谭国,东方方国,都
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带)。春秋战国时代,济南属齐国,称“泺”、“鞍”、
“历下”等邑,为齐国西南边陲重镇。秦代,地属济北郡(郡治博阳,即今泰安)。
西汉始置济南郡, 郡治东平陵(今济南市章丘平陵城)。汉文帝十六年(前164
年) ,设济南国,首府东平陵。前154年,废济南国,复置济南郡。汉武帝时,
济南郡辖东平陵、历城等14县,属青州刺史部。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济南
郡复称济南国,辖14县,后改辖10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屡屡更替,济南先后为魏、西晋、后赵、前燕、前秦、后
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境,置郡置国,变化频繁。
其间, 济南郡治于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前)从平陵(即东平陵)迁至历城。从
此, 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北魏皇兴三年(469年),设
齐州,辖6郡35县,州治历城,济南又成为州、郡两级治所。
隋开皇三年(583年)济南郡改为齐州,辖历城等10县。大业三年(607年)又改
称齐郡。唐朝建立后,复称齐州,辖历城、章丘、长清等6县。唐中叶天宝年间,
齐州曾一度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五代时期,仍称齐州,先后为梁、唐、晋、汉、
周国的辖境。
北宋,齐州先后属京东路和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
辖历城、章丘、长清等5县。建炎二年(1128年)后,被金朝所据,仍为济南府,
辖7县, 属山东东路。其间,曾一度为原济南知府刘豫建立的伪齐辖境。元初,
改为济南路, 直隶于中央中书省。至元二年(1265年),辖棣州、滨州2州及历
城、章丘、济阳、商河等11县。金元时期,济南先后为金山东东西路提刑司、元
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是山东地区的监察中心。
明初,复称济南府,辖泰安、德州、武定、滨州4州及历城、章丘、长清、济阳、
商河等26县。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最高行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
迁至济南,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
中心城市之一。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年(1734年)调
整区划,济南府改辖德州和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州15县。
民国初年,撤销济南府,置岱北道,辖27县。1914年岱北道改称济南道,辖县未
变。 1925年改辖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0县。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厢及
其四郊,正式设立济南市。时济南市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1948年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复称济南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的济南,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新时代。1958年,历城县划归济南市。其后,章丘、长清县于1978年,
平阴县于1985年, 济阳、商河县于1990年陆续划归济南市管辖。1994年2月,济
南市被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城市,现辖6区4县(市)。
济南历史悠长,人才辈出。属今济南市籍的历史名人主要有:中国传统医学的杰
出代表、战国时代神医“扁鹊”(本名秦越人),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
人、战国思想家邹衍,口授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于世的汉代学者伏生,请缨出
使南越、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的汉代外交家终军,隋末农民大起义的起义军
领袖杜伏威、辅公祏,唐朝开国功臣、一代名相房玄龄、名将秦琼,中国古代三
大求法高僧之一的唐人义净(俗名张文明),中华词坛“婉约派”、“豪放派”
的杰出代表、宋代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金元散曲家张养浩、杜仁杰,宋、辽、
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明代文坛前后“七子”边贡、李攀龙,明《宝剑记》
等剧的作者、戏曲家李开先,明万历年间文学为一时之冠的内阁大学士于慎行,
清经学家张尔岐,清《四库全书》的主要编纂人、藏书家周永年,古文献学家、
清《玉函山房辑佚书》的纂辑人马国翰,近代民族实业家、“祥“字号商业的代
表人物孟洛川等。(朱佩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