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之最(2)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rec=178&run=13

本栏目所载诸条,未标明地域范围者均为现今的济南市域之最。如“历史最久的
公园”,即为济南历史最久的公园。

最早的市内汽车客运

始于1917年。当时的“风记车行”经理陈风林从上海购进两辆外国制造的小型汽
车,从事客运业务。车的外形状象一个大木匣。车轮辐条是木料做的,行驶时“吱嘎”
作响。车的照明装置前面是电池灯,后面是煤油灯。喇叭是一皮喇叭筒,尾部安有舌
簧哨,与皮球连成一体,手按皮球即发出响声。车的行驶速度很慢,载客量很少,无
固定线路。“风记车行”成为济南第一家汽车运输业户。

(王宜辉)

第一条电车线路
1977年1月1日正式开通的电车1路线, 该线自第五人民医院开往荣军医院,线路
全长11.2公里。 1980年5月向东延伸0.8公里至甸柳庄, 途中设21个站点,平均站距
0.57公里,单程运行时间40分钟。
(王宜辉)

最早的城市燃气供应

1968年12月25日,济南市20户液化气试点用户正式启用液化石油气。首批燃气由
天津市煤气事业处提供, 不久由胜利炼油厂向济南供气。1977年7月济南炼油厂投产
后,改由该厂供应液化石油气。

(王宜辉)

第一个自来水厂

1934年4月,济南市成立“自来水筹备委员会”,市长闻承烈为会长。同年7月至
11月, 由天津东方铁工厂承包在趵突泉池内开凿两眼井,两井日均出水量12840立方
米。以这两眼井为水源,元陆泰义记营造厂中标承建济南市第一个水厂。1936年10月
竣工,12月15日开始供水。日供水能力2.2万吨,供水区域为城关和商埠部分地区,
用水户按一只水表为一户计共1700户,用水普及率13.4%。

(王宜辉)

中国最大的蘑菇状水塔

济南黄河水厂蘑菇状冲洗水塔。 1987年12月建成。塔身直径6米,悬挑7.5米,
水柜外围直径22.25米,塔高15米,总容量1000立方米,居全国同类水塔第一位。

(王宜辉)

中国跨径最大的铁路桥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桥。 由德国钢桥制造厂设计施工,实用工料费合库平银454.
56万两, 于1912年11月29日建成。全桥共12孔,总长1255.2米。自北向南第10孔跨
径164.7米,属全国铁路桥梁的最大跨径。

(崔继志)

最大的公路桥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1982年7月1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2033.44米,宽19.5米,
其中车行道宽15米, 可以并行4辆汽车,两侧各有2米宽的人行道。主桥为5孔预应力
混凝土连续斜拉桥, 最大跨径220米,为当时国内桥梁中跨径最大的,也是亚洲同类
桥梁中跨径最大的。主桥由索塔、缆索、主梁三部分构成。索塔高68.4米,为A形门
式主体结构。缆索每塔每侧11对,呈扇面布置。主梁是双室半封闭箱梁,设纵、横、
竖三向预应力。 该桥由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 省公路工程公司修建。曾获得
“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奖”和1982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宫德勇)

第一座城市钢筋混凝土桥

1927年以前,济南城区的桥梁系砖木石结构,是年10月在济泺路跨小清河处建钢
筋混凝土桥一座,系空腹式三铰拱型结构,净跨32米,长45米,宽10米。因当时山东
军务督办张宗昌是“义威上将”,故取名“义威桥”。1930年改名五三桥,济南解放
后改称济泺桥至今。1986年因桥台出现不均匀沉陷,拆除改建。现净跨40米,全长55
.42米,总宽30.4米(车行道22米,两侧人行道各4.2米)。

(孔庆林)

最大的城市单孔钢架拱桥

前进桥。 位于黄台北路跨小清河处,1966年11月始在此筑建3孔双悬臂钢筋混凝
土板桥,中孔净跨15米,净空高3.5米,两边孔净跨各8米,桥面宽10米。1983年12月
将板桥改建为单孔钢筋混凝土钢架拱桥,净跨40米,净空高9.11米,桥长56.6米,
宽40米。

(孔庆林)

山东省最早、最大的跨铁路桥

东天桥。位于济南火车站东侧,天成路跨胶济、津浦两铁路处。系市区南北交通
的咽喉。该桥始建于1911年,为单孔、净跨16米下承式钢筋混凝土梁桥,净空高5.2
米,宽4.5米,长(包括南北引道)415米。1973年开始对其改建,至1975年7月竣工,
为三层式立体交叉构筑物,上层跨铁路的天桥由主桥、引桥和引道组成,全长854.5
米,宽18米,比原天桥更加雄伟壮观。主桥跨越铁路,单孔、净跨32米、净空高6米,
系钢筋混凝土两铰斜腿钢架结构; 引桥共9孔,净跨各30米,系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
构;引道两侧挡土墙系料石镶面。

(孔庆林)

最大的公铁立交桥

历山路立交道。位于历山路北段与胶济铁路相交处。原为平交道口,经常出现交
通堵塞,1984年拓宽历山路北段时建此立交道,由铁路桥和下穿式引道组成。铁路桥
为三孔钢筋混凝土箱式结构。 中孔净跨15米,净空高5.52米,供机动车行驶;两边
孔净跨各10米,净空高3.52米,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引道全长575米,最大纵坡
2.14%;总宽50米,其中快车道15米。

(孔庆林)

近代设立最早的官立高等学校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11月,省城济南泺源书院改设“山东大学堂”(今泉城
路221号省统计局址) 。这是中国最早的省立高等学校。山东大学堂分设备斋(相当于
高小) 、正斋(相当于中学)、专斋(相当于大学)。专斋分三类:第一类为经学科、政
法科、文学科、商科;第二类为格致科、工科、农科;第三类为医科。均三年毕业。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迁入杆石桥以西路北新校,改名为“山东高等学堂”。1914年
停办, 其师资和教学设施充实到设于济南的山东省立工业、农业、商业、政法4所专
科学校。 1926年将上述4校和山东省立医学、矿业两所专科学校合并,重建省立山东
大学。次年改为国立。后几经变迁,成为今之山东大学。

(刘荣贤)

近代设立最早的私立高等学校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济南设立教会医院,后附设“医道学
堂”。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青州“医道学堂”并入,称为“济南共合医道学堂”。
1911年校址迁至济南南关新街(今山东医科大学址)。1917年,潍县广文书院及青州的
“神道学堂”并入,定名为“齐鲁大学”。学校设文、理、医三学院及神学院。此为
济南最早的一所私立高等院校。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办。1952年全
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 医学院与山东省立医专、 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定名为
“山东医学院”。其他院系分别调整到别的高等学校。

(刘荣贤)

近代设立最早的师范学校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0月,山东巡抚周馥(周玉山)为选送京师、保定及赴日
本留学之师范生, 录取山东廪生、增生、附生104名,在济南贡院旧址创设“山东师
范馆”。翌年秋,改为“山东师范学堂”,堂址迁至山东高等大学堂旧址 (即泺源书
院原址,今为山东省统计局) 。师范生享受官费,毕业后发给正副教员凭照。该校历
经80多年,演变为今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

(刘荣贤)

近代开办最早的官立中学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设于省城西公界北首寿佛楼的济南书院改为“济南官立
中学堂”(后迁至贡院附近)。这是清政府下诏兴学后济南开办最早的官立中学校。学
生享受官费,书籍、笔墨、纸张、膳食、操衣、学舍等,均由学堂供给。开设课程有: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英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与化学、法制与
理财、 图画、体操等12个学科,兼习“中学”与“西学”,学制5年。此为有正式学
制的官办中学教育之始。1912年,该学堂改为“济南中学校”。翌年改称“山东省立
第二中学校”。1914年与省立第一中学校、省立第三中学校合并,命名为“济南省立
第一中学校”,即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刘荣贤)

历史最久的中学

山东省济南第五中学。其前身为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北美基督教长老会在济南
华美街创办的“济美学馆”,当时学制四年或五年,课程设读经、古文、修身、英文、
数学、理化、地理、中国历史等。这是外国人在济南开办的第一所中学,也是济南近
代开办最早的中学校。1912年改称“济美中学”,1930年与翰美女校合并,改称“齐
鲁中学”。济南解放后,于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办,改私立为公立,始称今名。

(刘荣贤)

建立最早的科技学会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成立的博医会。由美国医师聂会东联合济南中外医界人
士创办。

(邹家槃)

山东省第一个科研机构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山东巡抚周馥奏请清政府获准,集官商股银1.5万两,
在济南城东七里堡迤北购地500余亩, 建房50余间,创办山东农事试验场。该场隶属
山东农工商务局,由湖北籍候补知县谭奎翰、候选县丞汪懋钧任董事,聘请日本人谷
井恭吉为农桑教习,主要从事气象、土壤、肥料、作物品种和五谷蔬果栽培、耕耩锄
割等方法的试验研究,引进日本、美国作物良种、农机具和化肥数十种予以考察试用,
并在燕子山、马鞍山、千佛山南麓开辟山场,引进外地种苗,试验营圃造林。这是山
东省第一个科研机构,开全省近代农业科学研究之先河。

(张宗田)

山东省第一个林业科研机构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山东巡抚周馥倡办山东树艺公司。是年,青岛树艺公司派
员来济南开场种树,并在城东设立林业试验场,从事林业试验研究与改良工作。

(张宗田)

山东省第一个工业科研机构

1919年,山东省立工业试验所在济南创建,隶属山东省实业厅。该所以3.4万元
开办,设有化学、染织、机械土木和窑业四科,购置化学分析、机织、染色、钢铁、
水泥、锅炉、倒焰式窑等近代机械设备和测试仪器,从事各科试验研究工作。1924—
1929年间一度停业,后经整顿恢复且有扩充。先后试制成功毛管式爱国油灯、烟幕弹、
手电筒、干电池等,并面向社会,为厂矿企业进行矿石、金属、药品、脂肪、酒类及
各种原材料的分析检定等有偿服务。1947年1月与祥阳火柴厂合并为济南化工厂。

(张宗田)

成立最早的市属科研机构

1958年9月, 济南市科学研究所成立,暂设冶炼、化工、地质、纤维、医学、原
子能7个研究组。 同年11月22日,以此为基础扩建,正式成立济南市科学研究院,与
同时成立的济南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原有研究组大多升格为研究所。后
经变更增建,至1960年市科学院已设有冶金、机械、纺织、化工、半导体、农业、农
具、沼气、医学、中医药和科技情报共11个研究所。这些所大都设在条件较好的基层
单位, 结合实际开展科研工作,起了积极作用。1961年开始调整精简,翌年7月科学
院撤销,研究所或撤并、改建,或降格、外迁,所剩未及半数,但这批创建最早的市
属科研机构,已成为济南市属专业科学研究的先导。

(张宗田)

第一个民办科研机构

1984年。 8月,济南市南郊新产品研制所成立。屡经更名改隶,1989年11月定名
为济南市市中区新产品研制所。这是济南市创办的首家民办科研所,有利于发挥非在
职科技人员的专长。 该所研制的Gm—2型多功能污水净化剂先后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
会铜牌奖、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牌奖和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荣誉金牌奖,并申报了
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

(张宗田)

中国成立最早的晶体材科研究机构

1958年,山东大学化学系成立结晶组,1964年在此基础上建立山东大学晶体生长
研究室, 隶属高教部,1978年4月又扩建为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这是我国最早
成立的晶体材料研究机构。70年代以来,该所先后研制成功激光、非线性光学、压电
和热释电四大类晶体共20多个品种,大多居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蜚声国内外。以自
发成核工艺生成的五磷酸钕大晶体,被该晶体发明人西德丹尼迈耶尔教授称为世界上
最大的光学晶体;LAD晶体为国际首创;KTD单品被称为全优非线性光学晶体,是全国
高校最先出口的高技术产品; NYAB单品首次实现了激光自倍频, 可直接产生绿光,
1986年被列为全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张震田)

设立最早的科普机构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将青州博古堂迁至济
南,经扩充改名为广智院。通过展出各种动植物标本、实物、模型、画图等,宣扬西
方文明,为推行殖民政策服务,但在客观上却传播了天文、人类进化、生理卫生和动
植物等自然科学知识,成为济南创立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普及机构。1952年10月由山东
科学教育研究所接收。1954年8月定名为山东省博物馆至今。

(张宗田)

最早传入济南的影像技术

1904年秋,由肖应椿投资、京剧青衣兼小生演员陈瑞麟主持开设于济南钟楼寺街
的闻善茶园,挂出大书文明电影的巨幅广告,遍撒写有“特由外洋请到影戏团,里面
有真山真水、真人真马,请君看过,即如到外洋游历一般”的传单,招徕顾客,放映
无声“西洋文明”电影。同年,由李七和一德国人经营的位于经三路小纬二路的“小
广寒”电影院(今济南卫生教育馆)建成后,使用德国人带来的一架手摇提包机,上映
无声纪录片和风景片,风靡一时。这是最早传入济南乃至山东的近代影像技术。

(张宗田)

获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奖励的科技成果

山东大学潘承洞教授继60年初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后,1979
年前后又与王元、丁夏畦合作,取得关于均值定理研究的突破,从而得到了关于“陈
氏定理”的最好简化证明,赢得了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评价。

山东大学邓从豪教授在对量子化学三大理论之一的配位场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三
维旋转群——点群V系数, 论证了它的正交归一性,并执笔写出了首篇论文,1964年
发表于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第3期上。70年代中期,这一理论已为国内外接受
并采用。

1982年,上述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和配位场理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成为济
南地区荣获自然科学最高奖励的科技成果。

(张宗田)

存在时间最长的戏曲团体

济南市京剧团。其前身太平京居社成立于1937年,系私人班社。常年演出于第一
剧场(今大众剧场),以连台本戏为其特色。1948年秋济南解放,艺人们在民主运动影
响下,自发组织起一个摒弃封建班主的新班社——共和班。演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
的剧目, 如《渔夫恨》、《好汉李逵》等。1949年3月,共和班扩建为济南市大众平
剧团。建团初期,戏剧家马少波曾亲临指导,帮助排演了三部新编历史剧《闯王进京》、
《关羽之死》、《木兰从军》。195 6年转为国营体制,定名为今称。

(张洪声)

市级艺术团体第一个获国际奖节目

济南市杂技团的杂技节目《蹬板凳》。该节目是根据传统的蹬技创新的。1986年
12月4日, 《蹬板凳》小组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杂技锦标赛,荣获
团体冠军和特技项单项冠军,一举夺取了七块金牌和最高奖“英航杯”。1987年2月4
日,《蹬板凳》小组再赴巴黎,参加了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明日”杂技马戏节比赛,
再次荣获金奖。

(成希孟)

历史最久的剧场

济南人民剧场。始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初名兴华茶园,建筑结构为简
易席棚。1914年改名为商乐舞台,1919年又更名为上舞台,1923年翻建为砖木结构的
楼房,设包厢、池座、边座。1932年至1934年,曾先后易名为聚华戏院和北洋大戏院。
1951年转为国营,更名为实验剧场。1953年拆除旧楼扩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型剧
场,外貌为飞檐式的仿古建筑,观众座席1209个,全部为沙发单椅,落成后定名为人
民剧场。

(张洪声)

山东省开业最早的电影院

明星电影院。前身为小广寒电影院,坐落于济南市经三路小纬二路,建于1904年
(清光绪三十年),为砖木结构2层楼房(今济南市卫生教育馆),内设木联椅540个座,
只在晚上放映,夏季移露天放映,上座率很高。第一任场主是德国人,使用手摇提包
放映机,放映无声影片。1946年改名为国民电影院,1948年改称济南电影院,1950年
始定名为明星电影院。1955年迁至纬十二路今址。

(王素英)

山东省第一家宽银幕立体电影院

济南市大观园电影院。始建于1932年,1964年翻建为宽银幕立体电影院,建筑面
积1836平方米,座席1103个。放映的第一部宽银幕立体电影是《魔术师的奇遇》,上
座率颇高。为山东省首家放映宽银幕立体电影的影院。现正在改建中,竣工后可放映
70毫米电影兼容35毫米系列电影。

(王素英)

山东省第一家立体声电影院

济南市光明电影院。 1988年元月开始动工改建,4月下旬竣工并正式营业。改建
装修工程由香港大伟装饰工程公司和济南槐荫设备安装厂联合施工。引进电影最新技
术——英国“道尔贝” 四声道立体声还音设备,音响由银幕后左、中、右3个扬音器
及舞台下的次低频和观众厅四周的18支环境扬声器组成,墙壁饰以吸音效果极佳的紫
红平绒。放映立体声影片时,声音与画面达到了浑然天成的默契,给人一种身临其境
的方位感、距离感、环境感和运动感。改建后的影院基本实现了座椅软席化、放映自
动化、冷暖设备空调化。是山东省第一家具有多功能、多元型的特级立体声电影院。

(张洪声)

座席最多的影剧院

济南剧院。1980年元月建成开业。占地面积863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006平方
米, 为混合结构3层楼房,设有沙发座椅1587个,其中楼座626个,池座961个。舞台
深20米、宽27米、高2l米,设有机动吊杆20道。是济南市配套较齐全、设备较先进的
影院。

(王素英)

最早的无线广播

1931年7月10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决定在济南市经四路小纬六路兴建广播电台。
经过两年建设及试播,“山东省会广播无线电台”于1933年5月1日正式播音。发射机
功率500瓦,频率857千赫,日播出8小时左右。电台呼号为“XOST”。

(赵爱华)

最早的有线广播

1956年3月, 历城县广播站在收音站的基础上建立。当时有500瓦扩音机1部,利
用电源线、电话线传输,每天播出约3小时。站址在王舍人庄历城县委机关院内。

(赵爱华)

山东省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全国设立较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现馆舍面积1.1万平方米,阅览座席1000个。1989年藏书量为330.2万册,拥有持证
读者26900余人。

(宋 曾)

山东省第一家少儿图书馆

济南市少年儿童公共图书馆。1986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现有藏书量10万余册,
设有小学生和中学生阅览室2个,座席270个。

(宋 曾)

近代山东规模最大的图书刻印机构

山东书局。1869年(清同治八年) 山东巡抚丁宝祯主持,在马跑泉街(现趵突泉公
园内) 设立尚志书院,汇集学者名流,编著校刊古籍,以“尚志堂”名义刊印,具体
刻印业务,绝大多数则由山东书局(又名山东官书局)承办。该局刻印的古籍,包括经、
史、子、集四部。山东书局又是山东济南最早的官办书店 (我国古代的书店以私人经
营为主) ,也是丁宝祯主持开设的。刻印图书的同时,兼营批发、零售和收售古旧书
业务,经营图书最多时达4000余种,是当时济南最大的一家书店。1922年改官办为私
营。1945年歇业。

(陈善之)

山东省规模最大的书店

济南市泉城路新华书店。 1983年5月1日开业,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
2500平方米。设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少年儿童、医学、科技、外文、
技术标准、工具书等部、组,经营图书品种保持两万种左右。1989年工作人员163人,
年销售图书300多万册,营业额730余万元。

(陈善之)

最早推销革命书刊的书店

齐鲁书社。开设于1919年,创办人是积极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中华革命党人王
乐平。该社初名“齐鲁通讯社”、“齐鲁报社”,1920年更名为齐鲁书社。地址在济
南布政司大街(今省府前街)北首。齐鲁书社广泛搜求革命、进步书刊,对推动山东新
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积极作用。1926年在反动军阀张宗昌的查禁、破坏下
关闭停业。

(陈善之)

近代创刊最早的期刊

《济南汇报》五日刊。1903年6月25日(清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一日) 创刊。山东
巡抚周馥主办, 该汇报馆编辑出版,28开本。第1至11期为刻印本,12至34期为铅印
本,第35期以后改为石印本。每期设诏令集、五洲近事汇编、海岱丛谈、经世文抄、
教学杂纂、东政辑要、杂俎等栏目。

(陈善之)

中国现存最早的瓷版印本书

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济阳人张尔岐(字稷若,号嵩庵)所撰《周易说略》一
书,由泰安人徐志定所制瓷版刊印。该瓷版以胶泥为原料,通过一定工序烧制而成。
瓷版《周易说略》 ,全书共8卷,分订8册,每面9行,每行20字,无行格,但排列整
齐;字体为手写小楷,工整秀丽,纯系康熙年间木刻写体字的风格。全书墨色精良,
印刷精美。 书名页上端印有“泰山磁版”4字。足本现收藏于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
另有一不足本(4册)收藏于北京图书馆。

(任 宇)

现存最早的本地铅印书

《国朝先正事略》和《中兴名臣事略》。《国朝先正事略》,李元度纂,60卷,
线装10册, 山东官书局铅印;《中兴名臣事略》又名《续先正事略》,朱孔彰撰,8
卷,线装4册,山东官书局铅印,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出版。《国朝先正事略》
虽未标明具体印刷时间,但从其印刷装帧形式以及正、续关系 (《中兴名臣事略》系
其续编)方面推断,此书出版当在1898年以前。

(陈善之)

现存最早的济南地方诗篇

《诗经·小雅》中的《大东》篇。西周时代谭国(国都在今济南东郊平陵城一带,
公元前684年亡国) 的一位大夫所作。全篇227字,通过形象的比喻、鲜明的对比,揭
露了周王朝对东方诸侯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表达了东方人民的困苦和怨愤。

(史 之)

现存最早的纸质档案

明代嘉靖五年至嘉靖三十八年(1526~1559年)山东备倭署都指挥使司形成的部分
档案,共21卷。现存山东省档案馆。主要内容为山东都指挥使司关于申明律例、查理
班军、整饬戎务、拨补官军及迎送官使等给登州、胶州等地备倭署卫所的咨文、信牌
等。其中有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嘉靖三十二年夏至三十四年任备倭署都指挥
佥事,负防御山东沿海倭寇(日本海盗集团)之责时签署的部分零散文件。

(王笑荣 任建新)

现存最早的革命历史档案

1922年至1926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青岛等地领导机构形成的文件材料和
1922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出版的《山东劳动周刊》第一期。现存山东省档
案馆。 文件材料中记载了1922年8月,中共济南地方支部开始在济南发展中国社会主
义青年团团员, 王尽美等首批加入;同年9月16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方团
在大明湖畔李公祠召开成立大会,并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的情况及济南地区团员调查
表等。《山东劳动周刊》第一期刊载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的成立宣言;王
尽美撰写的关于矿业工会淄博部成立的特别记事;大槐树津浦铁路机车工厂 (今济南
机车工厂) 工会成立的消息,以及津浦铁路、京绥铁路、长辛店、广州等地工人开展
罢工斗争的消息等。

(王笑荣 任建新)

现存最早的房地档案

清康熙九年(1670年)二月十二日的一份房地红契(官契)。现存济南市房屋档案馆。
红契格式为官方石印的固定格式,上印康熙、山东、济南等字样,写有买卖双方当事
人的姓名和房地产数量,并附有同年二月九日的一份草契。

(王笑荣)

现存外形尺寸最大的档案

济南商埠户地全图。 现存济南市房屋档案馆。该图成型于1937年,至1948年7月
又陆续补绘了南郊和大槐树等地的户地图, 于1949年8月由济南市人民政府地政处重
新复制。全图长2.1米、宽1.6米(不包括图头20厘米) ,比例尺为1:2500。绘图范
围北至津浦铁路,南至经十路,东至迎贤桥、普利门、杆石桥,西至津浦铁路、纬十
二路、南辛庄,详细记载了这一地区每一住户(包括公、私户)的占地面积。

(王笑荣)

山东省建筑面积最大的地市级档案馆库

济南市档案馆大楼。 竣工于1983年8月, 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 其中库房面积
2771平方米。 库房设有环形走廊,双层密闭钢窗,外墙墙体厚740毫米,顶层、底层
和墙体均进行了防热、隔潮技术处理,重点库房安装了空调机、去湿机、温湿度记录
仪和库房多功能微机控制装置等。

(王笑荣)

最早的西医诊所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医师聂会东在济南华美街与洪氏提凡夫
妇、安德逊女士一起,扩建文士医院,定名华美医院。门诊设立内、外、小儿、眼、
耳鼻喉科,实行男女分诊,不设病床。为济南最早的西医诊所,后属齐鲁医院门诊。
1937年停办。

(徐 晨)

山东省第一所官办医院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山东巡抚部院聘请德国医生在济南江家池(今五龙潭
公园) 建立济南中西医院。设内、外科及中医科,病床20余张,日门诊量近百人次。
刘祟惠、杨育生、王樊五、王注东先后任院长。为山东省最早的官办医院和最早的中
西医并存的综合医院。几经演变,1932年定名为山东慈善医院。1948年10月改建为济
南市第四卫生所,1950年迁往影壁后街,1955年更名为天桥区卫生所,1958年并入市
立四院,为该院第一门诊部。

(徐 晨)

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其前身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诊所,1939年改称山东省保安司令部
后方医院。1942年随省政府流亡安徽阜阳,命名为山东省立医院,职员48人。1945年
迁回济南,有工作人员200人,病床200张。1948年被华东军区卫生部接管,又称华东
国际和平医院。 1953年改称山东省立第一医院, 1959年复名山东省立医院 (1967~
1984年曾改称山东省人民医院)。1989年,有病床904张,工作人员1885人。

(徐 晨)

山东省规模最大的中医医院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5年7月建立,院址济南市广智院街17号,院长刘惠
民,时称山东省立中医院。1958年2月迁至文化西路,1962年12月改称今名。1989年,
全院职工856人,另有学院临床教师77人,设病床404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

(徐 晨)

规模最大的市属医院

济南市中心医院。1958年4月1日建立。1989年共有职工1158名,其中卫生技术人
员897名,床位600张;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100平方米。该院为山东医
科大学教学医院,又是济南市红十字医院,整形外科及烧伤专业具有一定优势,蜚声
医坛。

(徐 晨)

全国建立最早的药品检验机构

山东省卫生厅药品检验所。初名济南市卫生试验所,1949年2月建立。1953年4月
更名为济南市卫生局药物检定所, 1956年6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改称今名。为全省药
品检验中心,担负药品检验、监督、业务指导及药品检验人员的培训等任务。

(徐 晨)

第一个妇幼保健机构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1951年10月创建。原名山东省妇幼保健院,隶属山东省卫生
厅,院址在济南市南新街,1952年10月迁至建国小经三路。主要开展妇幼卫生调查、
家庭及住院接生、 婚前及产后检查、妇幼疾病诊治等业务。1953年4月更名为现称,
隶属市卫生局。1953~1955年,私立福幼助产学校附设产院、中国红十字会济南市分
会产院先后并入。1989年,拥有病床320张,工作人员428人。

(徐 晨)

山东省第一所儿童医院

济南市儿童医院。 初名济南第一联合医院。1952年9月由私立和平医院、普济儿
童诊所、同仁诊所、华北诊所、圣露诊所、刘大夫诊所共同组成,院址经三路纬一路。
1956年7月改称市立四院,隶属市卫生局。1957年1月,改为今名,首任院长王瑞符,
为全省第一所儿童医疗保健机构。1986年迁南辛中街新址,病房及门诊楼总建筑面积
1.4万平方米,有病床200张,工作人员444人。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儿科综合医院。

(徐 晨)

山东省第一家牙科诊所

1882年(清光绪八年),临清人张异辰在济南芙蓉街创办卫生镶牙馆。设备有脚踏
牙车、口镜、拨牙钳等。为山东省首家牙科诊所。1918年,张异辰之侄张琴堂在经二
路纬五路设分号一处。1956年,卫生镶牙馆并入历下区联合医院。

(徐 晨)

国内医院设立的第一个癫痫科

市中心医院癫痫科。1985年1月正式建立,年门诊量达21000人次。病员来自全国
各地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该科以自配药物治疗各型癫痫收到良好效果,总有效
率为96%以上。

(徐 晨)

开办最早的官立医科学校

开设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的山东大学堂专门医学堂。首届招生60人,作为
第一班预科,二年后毕业升入正科,正科三年毕业。每隔二年招生一次。至1909年停
办止,共招收预科学生四届,计240名。

(徐 晨)

山东省第一所公立中医学校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山东巡抚部院在济南中西医院附设医学堂,招生10余名,
专授中医知识,为山东第一所公立中医学校。

(徐 展)

中国第一个人工喉

中国人工喉。1958年,由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师杨
仁中等人研制成功,用于因喉部病变而切除喉部之后失去讲话功能的患者,助其说话。
为世界首创,被定名为“中国人工喉”。

(徐 晨)

全国首批聋哑儿童上普通小学

1985年9月,济南市中心医院建立了山东省内第一个学龄前儿童(聋哑儿) 语言训
练班。1987年8月,经过训练的3名聋哑儿童,被历下区十亩园小学收录为一年级学生。
聋哑儿童到普通小学读书,在国内尚属首创。

(徐 晨)

我国第一部妇科手术专著

《妇科手术学》。山东省立医院苏应宽教授与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江森教授等编
著,全书50万字。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徐 晨)

我国第一部激光眼科学专著

《激光眼科学》 。1981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为济南市第二人民医
院眼科主治医师(现主任医师)卢信义。全书30余万字,共17章,介绍了市二院激光治
疗眼病的经验,包括仪器制作及治疗青光眼的研究成果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徐 晨)

山东省发行最早的医学期刊

《齐鲁医刊》 。1921年1月创刊,由齐鲁大学医科主办,每季一期,每年一卷。
1932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合刊,1938年停刊。该刊主要反映和介绍当时国内外先进
的医疗技术、齐鲁大学医科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在国内医务界颇具影响,也是国
内发行最早的医刊之一。

(徐 晨)

载入我国正史的第一位著名医学家

扁鹊。战国时期名医。姓秦,名越人,号卢医。齐国卢人(今长清县)。他创立了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和针炙、按摩、汤药、蒸熨等治疗方法,讲求辨证诊疗,
反对巫术治病,曾带徒行医至邯郸、洛阳、咸阳等地,后因为秦武王治病,遭太医令
李醯妒嫉,李派人把他刺死。著有《扁鹊内经》9卷、《外经》12卷,已佚。《史记》
卷一O五有传。

(徐 晨)

中国第一位妇产科教授

沈子廉。山东省曹县人,1927年毕业于柏林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是我
国取得这一学位的第一人。1932年,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成立后,历任教务长、妇
产科教授、附属医院院长等职。建国后,任济南市立医院妇产科主任、济南红十字会
助产学校校长。

(徐 晨)

最早的华人新法接生员

杨瑞卿(1878~1977)。山东省禹城县人,群众称赵师娘。1913年,她在济南南关
正觉寺街延平里寓所挂牌开业,实行新法接生。自此,求其出诊接生者渐多,很快名
噪泉城。

(徐 晨)

开辟最早的体育场

山东省人民体育场。1925年春,为迎接第十二届华北运动员在济南举行辟建。运
动会后,定名为山东省立第一公共运动场。1929年春,对该场进行了整顿和扩建,添
设了球类及田径场地,更名为山东省立民众体育场(群众称南圩子门外运动场)。1931
年5月, 为迎接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对田径场地进行整修,建筑了可容纳万余观众
的高5. 5米、12级的四周看台。解放后更名为山东省人民体育场。

(张国钧)

最早的游泳地

青年游泳池。1933年夏建成,命名为济南市立游泳池(群众称三皇庙游泳池),隶
属济南市工务局。游泳池长40米、宽15米,设有男女更衣室、休息室和抽水机房等。
利用天然甘泉,每天更换池水,全天开放。游泳池规模虽小,但每当夏季参加练习游
泳者很多,历次省、市游泳比赛都在该池举行。解放后,由团市委兼管,更名为济南
市青年游泳池。

(张国钧)

最早的室内游泳池

1933年,山东省政府在济南创办山东省进德会(今机床一厂址),其院内有相当部
分的体育娱乐设施。嗣后,建成室内游泳池一座,玻璃房顶,水泥看台,可容纳观众
500人。 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南端水深1.55米,北端为3.50米,池底呈匙形,
设有高、低跳水板,还设有更衣室、淋浴室等。游泳池的设施完备程度,是华北地区
所独有。1937年日本侵华,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在撤离济南时,下令将进德会付之
一炬,游泳池也未幸免。

(张国钧)

最早开设体育专业的学校

1911年,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现济南师范学校)设附属体操专修科,学制二年,
学生48人,专任教员姜制中。后改为山东高等师范附属体操专修科。该校培养的一批
优秀选手,在全国运动会和历届华北运动会上,创造了许多优异成绩。

(张国钧)

山东省最早的官办武术学校

山东武术传习所。 1917年2月,由济南镇守使马良倡导在济南创立。招收18—25
岁的高等小学以上毕业生,学制两年。历九载,至1925年停办,共毕业四届,培养学
生730多名。

(张国钧)

最早的农村运动会

1933年在济南市郊区祝甸乡举行的农村运动会。运动会分儿童组、妇女组和成人
组。 儿童和妇女组设60米、100米、200米、400米赛跑和跳高、跳远、算术竞走、掷
远、拔河、荷筐撒豆竞走、填字三足竞走、踢毽、自由表演等15项;成人组设挑担和
推车(木制小车) 竞走、算术和识字竞走、掷远、踢毽、拔河、自由表演等8项。体现
了因地制宜和实用性、趣味性的特点。

(张国钧)

建队最早的老年人长跑队

济南市老年人青松长跑队。 1981年春季成立,现有男女队员200多人,其中有工
人、干部、知识分子、农民,还有美国友人等,最长者91岁。该队有队旗和队歌。他
们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锻炼方法,平时以自炼为主,每星期日举行全队或分区长
跑例会。队员们不仅增强了体质,还在多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誉为“泉城不老
松”。

(张国钧)

最早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得的优胜名次

1913年,就读于北京汇文书院的济南人李文昌(即李灿章),参加了在菲律宾马尼
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获得五英里跑第三名;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
运动会上夺得了1英里跑和440码两项第二名及880码第三名。

(张国钧)

最先打破全国田径纪录的选手

1931年5月27日~30日,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在济南“山东省立民众体育场(今省
人民体育场) ”举行,11个省市的田径、球类运动员共1200余人参加了比赛。山东省
立第一女子中学学生张素慧夺得女子80米低栏冠军, 成绩15秒2;省立女子师范学生
朱天真取得女子跳高冠军, 成绩1.29米。均创造了全国纪录。朱天真后在第十六、
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上连续夺得女子跳高冠军,打破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最高成绩
1.355米。

(张国钧)

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田径纪录的选手

郑凤荣。女,济南市人。原立达中学(今济南二十中学) 学生。1957年7月,在柏
林的一次国际田径比赛中, 以1.72米成绩获得女子跳高第一名,跨入当时女子跳高
世界先进行列。 1957年11月17日在北京田径运动会比赛中,成功地跳过1.77米,打
破了当时美国运动员M·麦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世界女子跳高纪录,成为我国第
一个打破世界田径纪录的选手。现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中国田径协会副主
席。

(张国钧)

山东省第一位运动健将

业余摔跤名手马清宗。济南市人,回族。1980年病故。生前任济南铁路中学体育
教员。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获得摔跤比赛中
量级冠军,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摔跤(中国式摔跤) 比赛中再获中量级冠军。
1957年被国家体委授予运动健将称号,成为山东省最先获得这一称号的运动员。

(张国钧)

山东省第一个工会组织

在王尽美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等人的组织领导下,1922年
6月18日建立了津浦铁路济南大槐树机车厂工会,制定了简章,黄锦荣被推选为会长。
这是在中共山东党组织领导下建立的山东省第一个基层工会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
部山东分部为该工会的成立发了贺词。 7月,工会发动全厂1000余名工人为提高工资
待遇、 改善生活条件举行了首次罢工,坚持7天,迫使厂方答应了条件,斗争取得了
胜利。

(董福茂 盛 光 鲁 波)

成立最早的行业工会

1923年7月, 在中共山东党组织领导下举行的济南理发业工人的抗捐罢工斗争取
得完全胜利之后,成立了济南的第一个行业工会——济南理发业联合会。10月10日,
在建立了齐河、平原、禹城、长清、济阳等16个县分会的基础上,宣布成立了省一级
的山东理发业联合总会,会员达8000余人,为当时山东省最大的工会组织。

(董福茂 盛 光 鲁 波)

成立最早的总工会

1925年7月28日,津浦铁路总工会筹备会暨该筹备会济南分会、鲁丰纱厂(今济南
第一棉纺织厂) 工会、济南理发业联合会、济南洋车夫公会等工会代表14人,举行会
议,决定成立济南临时总工会,推出临时执行委员会15人。嗣后又决定,由济南临时
总工会向外地扩展,以筹备成立山东总工会。这是济南工人阶级最早的领导机构。自
此,济南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董福茂 盛 光 鲁 波)

山东省第一份工人报纸

1921年初,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王尽美与王翔千等人组织了“劳动周刊社”,创
办《济南劳动周刊》.进行“增进劳动者的智识、提高劳动者的地位、改进劳动者的
生活”的宣传,报道济南及全国各地工人受剥削、受奴役以及团结斗争的工运消息,
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苏俄的情况等,深受工人群众的欢迎。因经济不济,于同年底
停刊。1922年7月9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将《济南劳动周刊》复刊,并易
名为《山东劳动周刊》,仍以原《济南劳动周刊》出版宣言作为该刊的宣言。《济南
劳动周刊》是山东省第一份工人报纸,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指导与推动济南乃至山东
工人运动的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董福茂 盛 光 鲁 波)

山东省最早的工人俱乐部

1921年夏,在共产主义者王尽美、王荷波等人的指导帮助下,依照长辛店工人俱
乐部的经验,成立了山东第一个具有工会性质的工人团体——津浦铁路济南大槐树机
车厂(今济南机车工厂) 工人俱乐部,在济南中大槐树北街租房5间,作为开展工运活
动的阵地。购置乐器、排演京戏,并聘请教师创办了职工夜校,对工人群众进行宣传、
启发、教育。工人俱乐部和职工夜校开展活动不足一年,被北洋政府交通部强行解散。

(董福茂 盛 光 鲁 波)

山东省最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

1923年5月1日,在中共济南支部(直属中央)的组织领导下,济南各工会团体及工
人群众500余人隆重召开纪念“五·一” 国际劳动节大会,工人代表发表演说,散发
传单,号召工人“联合起来奋斗”,建立俄国那样的“工人、兵士、农人的共和国”。
因军阀警戒甚严,会后未能举行示威游行。这是山东工人阶级有史以来首次纪念自己
的节日。

(董福茂 盛 光 鲁 波)

最早的全国劳动模范

1950年9月, 创制出当时世界上一种最精密、最准确的测量仪器“对板精磨机”
的济南工业局二厂(今济南第二机床厂)钳工刘庆祥,创产量、质量全市最高纪录的仁
丰纱厂(今济南第三棉纺织厂)织布女工骆淑芳,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
模范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董福茂 盛 光 鲁 波)

山东省建立最早的律师组织

1913年4月成立的济南律师公会。属自由职业团体,会址设在魏家庄胡同1号,会
长张恩纬,入会律师几十人。1927年,公会会员(包括职员)发展到353名。到1941年9
月,共设律师事务所111处。

(赵 洪)

山东省第一家法律顾问处

济南市法律顾问处。 建立于1956年3月, 有干部、律师10名。1958年6月撤销。
1980年重建,现有律师和律师工作者48名,其中高级律师5名。

(赵 洪)

山东省第一家经济律师事务所

济南市经济律师事务所。1985年8月1日成立,是山东省第一家以承办经济法律事
务为主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由7名增至23名。 成立至今, 已办理各类经济法律事务
5300余件,为140家企事业单位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赵 洪)

设立最早的涉外机构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2月12日,清政府议准在济南设立山东洋务局。主要执
掌济南等地的外交、对外贸易、外人游历、外侨寄居等涉外事务,隶属北洋大臣辖管。
此为设于济南的首处涉外机构。1909年裁撤。

(卢运生)

第一个外国领事馆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1月11月,清政府议准德国在济南设立商办处。1903年
8月12日又允准改设领事馆。馆址在商埠二马路27号(现济南市人民政府院内) 。这是
外国在济南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领事馆设领事、副领事、总务长、秘书、译员等57
人。梁凯(GRERGANGEOR·P) 任首任领事。1917年3月,中德两国断绝外交关系,领事
馆于3月25日撤销。 1922年5月16日中德复交后,领事馆随即恢复。1945年5月,领事
馆奉德国政府令撤销,馆舍由其同盟国日本军队接收。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外
交部于1945年11月21日令山东省政府接收德国驻济南领事馆并将其末任领事及馆员遣
送回国。德国驻济领事馆领事前后共有人。

(卢运生)

第一个外国友好城市

日本国和歌山市。1980年10月,日本国和歌山市向中日友好协会提出愿与济南市
结为友好城市。 1981年4月,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及知名人士西园寺公一致中国政府
领导人亲笔信,再次表达同济南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愿望。济南市经报请山东省中国人
民对外友好协会批准, 于1983年1月11日派出以市长李元荣为团长的友好访问团到和
歌山市参加签字仪式。14日,李元荣与和歌山市市长宇治田省三分别代表两市政府在
《中国济南市和日本国和歌山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上签字,济南市与和歌
山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

(卢运生)

第一位访问济南的外国元首

1965年7月, 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率领越南友好代表团一行15人,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陪同,来济南进行友好访问。这是来济南访问的第一位外国
国家元首。

(卢运生)

建国后第一个访问济南的外国代表团

1949年10月21日,以苏联作家协会主席法捷耶夫和作家协会副总书记西蒙诺夫率
领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一行34人,来济南进行友好访问。这是新中国成
立后第一个来济南访问的外国代表团。

(卢运生)

建国后第一个出国访问团体

1983年1月11日~23日, 应日本和歌山市市政府的邀请,以济南市市长李元荣为
团长的济南市友好访问团一行7人, 到和歌山市参加两市缔结友好城市的签字仪式。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济南市第一个自己组团出国访问的团体。

(卢运生)

建国后第一个援外项目

1972年初,济南市根据《中国援助毛里塔尼亚经济技术协议书》,承接为毛里塔
尼亚首都塞内加尔市掘井18眼, 铺设自来水管道56公里,日供水量2万吨的工程技术
援助项目。 至1975年,济南市先后选派市建筑公司的128名工程技术人员赴塞内加尔
现场设计、勘探、组织施工。1978年12月完成日供水万吨的第一期工程。1985年,工
程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卢运生)

山东省现存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济南市清真南大寺。位于市中区西青龙街礼拜寺巷南口,建于1295年 (元朝元贞
元年)。初仅楹殿数间,明弘治年间广建房舍,形成今之规模。现占地4582.4平方米,
建筑面积2801.5平方米,礼拜大殿45自然间。

(杨笑彭)

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

洪家楼天主教堂。位于历城区洪家楼1号。初由意大利籍顾生爵主教于1870年(清
同治九年) 来济南创办。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德国教会利用中国的庚子赔款,在原
址改建为哥特式大堂。教堂正面两个尖顶钟楼,穹隆式尖券屋顶,内部按天主教建筑
传统的壁画精工处理。建筑面积1625平方米,可容纳800余人举行宗教活动。

(许万荣)

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

中华基督教自立会教堂。位于槐荫区经四路纬六路。建于1924~1926年。由青岛
中华基督教会长老王元德(字宣忱)、刘寿山等人发起,桓台人孙乐坤参照德国建筑样
式, 仿青岛浙江路天主教堂外形设计。建筑面积1331.3平方米。整个工程未受到外
国资助,是中国人自建教堂的一个先例。

(许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