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rec=172&run=13

【概 况】

商河县地处济南市东北73公里,北纬37°06ˊ~37°32ˊ,东经116°58ˊ~117
°26ˊ之间。东与惠民、阳信交界,西与临邑毗邻,南与济阳接壤,北与乐陵相连。
总面积为1157平方公里。

商河县夏商属兖州域,春秋战国属齐国麦邱邑,秦属齐郡地。西汉为平原郡木力、
千乘郡湿沃地;东汉为平原郡般木力、乡地。魏晋南北朝为乐陵郡湿沃县地。隋朝开
皇十六年(596年)置滳河县(因有滳水流经得名),隶属于棣州;大业元年(605年),改
属渤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仍属棣州。八年(625年),棣州废,改属沧州。贞观
元年(627年),属德州。十七年(643年),复置棣州于厌次,又属棣州。天宝年间(742
—755年),改棣州为乐安州,直至五代时期,隶属关系未变。宋元祐元年(1086年),
改滳为商,属棣州。从此,县名固定,但隶属多变。金、元属棣州。元初,曾并入无
棣,未久,复置商河县,仍属棣州。明初,隶属济南府,洪武二年(1369年),属安乐
州。宣德元年(1426年),安乐州改为武定州,县属之。清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二年
(1734年),改属武定府。民国成立后,先后属岱北道、济南道。1927年废道制,直属
于省1936年省下设行政区,隶属第五行政区。抗日战争爆发后,商河县抗日廉洁政府
成立, 属鲁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10月,改属冀南行署第八监察专员公署。1942年9
月,在商河、惠民两县结合部,成立商惠县,属冀鲁边三专署。1945年11月恢复商河
县,属渤海二专署。1949年7月,改属泺北专署,1950年,属德州地区。1956年3月,
德州地区撤销,改属惠民地区。1958年12月,乐陵县并入商河县,属聊城地区。1959
年4月, 改属淄博地区。1960年7月改称乐陵县。1961年9月,原商河县、乐陵县建置
恢复,复属德州地区。至1990年1月改属济南市。

现辖6镇15乡, 1018村。全县人口533857人,其中农业人口498051人,非农业人
口35806人。居住着9个民族:汉、回、维吾尔、壮、朝鲜、满、瑶、锡伯族等,汉族
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8.8%,回族占总数人口的1.2%。

商河县系黄河冲积平原,有黄河古河道,形成高、坡、洼地等地形。自西南向东
北缓缓倾斜,地面坡降一般1/5000~1/10000之间。全县土地总面积1157平方公里,
其中高地347平方公里,占30%,坡地550平方公里,占47.5%,洼地260平方公里,
占22.5%。 境内河流属徒骇河水系。西南东北流向的有徒骇河、土马河、备战河、
沙河、德惠河等,南北流向的有跃进河、商东河、临商河、改碱河、丰收河等,共14
条。水利条件较好,基本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

商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水量为610.3毫米,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42.8小时,相对湿度为64%,无霜期193天。自然灾害有旱、
涝、风、雹、虫等。

商河县耕地面积104.3万亩, 占总面积的60.1%,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1
亩, 林草地面积6.21万亩。水面7.21万亩,荒地16.7万亩。水资源:全县拦蓄地
表经流1844万立方米,外引河水可利用量为26263万立方米,地下经流拦蓄11380万立
方米,可利用量为9536万立方米。矿产资源:石油及天然气。生物资源:除家养禽兽
外,主要有獾、狐狸、野狸、黄鼬、刺猥、野兔、燕子、布谷鸟、黄雀、啄木鸟、猫
头鹰、鹰、乌鸦、喜鹊、麻雀、野鸽、蛇、青蛙、鲤鱼、鲫鱼、鲢鱼、鳝鱼、黑鱼等;
药材资源有蝎子、壁虎、土鳖、蝉蜕、苍耳、蒲公英、旱莲草、硬蒺藜、败酱草等。
商河县的土特品主要有土布、铁编制品、熏枣、糖酥火烧等。

中共县委 副主席 高宝乾 孙桂兰(女)
书 记 孙洪祥 王秀智 曾文仲
副书记 张守忠 董文利 马跃功 中共县纪委
县人大常委会 书记 邱希贵
主任 冯士祥 县人民法院
副主任 李春华 宋清芳 赵谦武 院长 尹庆吉
潘万祥 张宗元 徐捷
县人民检察院

县人民政府 检察长 苏广荣(1989年6月病故)
县长 张守忠 苏化谋(代)
副县长 刘法森 杨培舜 张世福 县人民武装部
李继翠(女) 部 长 赵同禄
政协县委员会 政 委 郑志玉
主席 赵佳福

商河县是全省林网建设先进县。1989年底全县用材林面积3.3万亩,防护林4.6
万亩, 农林间作16.1万亩。农田林网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0%,基本实现农田林
网化。全县植果树350万株,果园面积7.3万亩,果品产量10650吨。林木覆盖率13%,
1989年全县出口山羊板皮26万张。1989年全县生产肉类15570吨,比上年增11.6%;
禽蛋8173吨,比上年增长13.4%;水产品924吨,比上年增长28.6%。

工业 1989年底,全县工业企业304处,职工23477人。其中,县属工业企业32处,
职工8429人;乡镇工业企业124处,职工8150人;村办工业企业148处,职工6868人。
县属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648万元,净值10805万元,年末定额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3212万元。

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16亿元, 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县属纯工业0.83
亿元, 棉花加工业0.98亿元,乡镇村工业3.35亿元,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751.2万
元,比上年增长130.6%。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6362元/人.增长24.
1%。主要产品产量:棉纱5638.4吨,棉布1358万米,合成氨7425吨,饮料酒2805吨,
镀锌铁丝3277.7吨,铁丝网布9.7万匹。农用水泵2855台,水泥19000吨,混合饲料
5024吨。县五金编织厂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交通邮电 全县共有公路18条,总长243.4公里。其中干线(二级) 公路74.3公
里。 1989年修建县乡公路8条,总长l09公里。全县拥有大客车5辆,每日发出班车82
个班次, 年客运量56万人,比上年增长25%,拥有载重汽车409辆,拖拉机1420台,
挂车145台,完成货运量4.6万吨,货物周转量829万吨公里。

县邮电局1989年下辖21个支局,有职工182人,邮电总长191公里。农村电话线路
37条, 长途电话17路, 电报1路。 杆路总长度215杆公里,线路总长度410对公里。
1989年完成邮电业为总量61.9万元。

商业·财税·金融 1989年全县各类商业网点3299处, 从业人员13519人。其中
国营206处,2282人;集体451处,4476人;个体2642处,6761人。全年完成社会零售
额23876万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国营集体商业商品化销售额完成15879万元,
较上年增长4.3%。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8412万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26271万元,
比上年增长50.1%。城乡集市贸易额5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对外贸易收购
总值2177万元, 比上年增长54.2%。主要出口创汇商品有:电焊网、拧花网、各类
金属丝网制品,草柳编织品、刺绣、服装、棉花、棉纱、锉刀;畜产品及其它土特产
品。城乡市场比较稳定,物价上涨幅度逐月回落,年底比年初水平下降7.3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454万元,比上年增长23%,各项税收1784万元。实现当年收
支平衡,略有节余。

银行各项存款年末余额18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企业存款3158万元,
比上年增长8.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260万元, 比上年增长18.2%。各项贷款
3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5%。保险业务收入256万元,比上年增长31.2%。

城乡建设 商河县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1989年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投资达
到470万元。1989年新修西关路等5条柏油路,总长91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拓宽商
中路北段1000米,将其建成宽30米,照明、绿化,排水配套的新型街道。另外,还翻
修、铺设路面9700平方米。完成拓宽长2800米、宽25米的滨河路工程。城区绿化效果
明显, 主要街道栽植树木3000多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3%,人均占有绿地面积2
.6平方米。

县自来水公司生产能力为3000吨/日,各单位自供水能力为3100吨/日,供水管
道总长19公里,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18升。1989年新打深水井1眼,日增供水500立
方米。下水管道总长为3.3公里,年内新修排水管道2568米,建成中型排水桥涵3座。
新建住宅面积1.5万平方米, 并建成13幢3层以上的办公、教学和居住楼房,总面积
为2.53万平方米。新建乡村公路20公里,有8个集镇用上了自来水,受益人数7200人。
全县有837个村通了电。

教育· 科技 1989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51处, 教师5372人, 在校学生
79968人,小学入学率98.5%;初中入学率60%。全县有幼儿园535处,幼儿教师592
人, 在园幼儿15148人、入园率45.1%。全县共建农民技校12处、村办农民业校123
处,开设30个专业,参加学习的超过13万人。培养农业、机电、林果、纺织、财会等
毕业生908人, 函授生766人。扫盲49.9万人,非盲率达95%。1985年至1989年全县
集资2200多万元, 建起“六配套”学校842处,占全县农村中小学总数的90%。第一
中学建教学楼一座、 3500平方米,1989年7月交付使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考入
大中专院校的381人,比1988年增加33人。

1989年全县放活各类科技人员375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15人,引进科技项目35
个, 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6项,其中省科技项目6项,推广科技成果50多项。建立、配
备了科技副县长、副乡镇长、科技助理、科技村主任、技术员的科技管理、服务体系,
有6个乡镇、 61个村、5050个科技带头户组成的科技试验、示范体系。并建立完善科
技培训基地5处、 培训网点30个, 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16期, 培训各类技术人员
7650人。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9893人
评定了技术职称,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高级59人,中级1366人,初级
8470人。获国家专利局公报专利技术1项,填补了县内专利的空白。

文化·卫生·体育 1989年全县有文化馆、 图书馆各1处,乡镇文化站12处,有
318个村建立了俱乐部、业余剧团和文艺队。县图书馆藏书2万册、报刊64份,全年阅
览读者2万多人次。有新华书店2处,年发行图书3227万册,营业额264.4万元,比上
年增加53%。县京剧团下乡演出150多场,全县放映单位66个,其中电影院4个,电影
放映13260场,观众1291万人次。县设广播电台、电视转播台和微波站各1处,放大站
22处, 现已达到村村通广播。年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件、通讯报道刊用
330多件,比上年增50多件,受到省电台和报社的表扬和奖励。1989年9月,“商河鼓
子秧歌”赴成都参赛,获节目、方队、组织工作三项最佳奖。

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9个,病床593张。各级医护人员78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5
人,中级104人,初级618人。基层行政村卫生室100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8%。乡村
医生1261人。形成较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全年完成计划免疫接种20万
人次, “四苗” 接种率85.2%。 疾病防治全年完成门诊99, 9万人次,收住病人
12955人次,门诊病人诊断符合率95.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75%。计划生育率92
.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

1989年,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均设体育课。在地区中学生田径赛中,有6项获第一
名。机关退休干部职工经常参加门球、健身舞、太极拳、气功等各项体育活动。

人民生活 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1.5元, 比上年增80.5元,农民人均占有
粮食672公斤,比上年增129公斤。全民所有制职工15905人,年工资总额2602.1万元,
人均1641元,集体所有制职工7570人,年工资总额837.7万元,人均1268元。城乡居
民储蓄存款13260万元, 比上年增长18.2%;人均存款242元,比上年增加32元,增
长15.2%。全年销售电视机5700台、收录机1984台、自行车11673辆、缝纫机3592台,
电风扇3900台,服装57万件。安置待业青年1600人。

(继 文 新 华 连 文)

【荣获山东省棉花交售、贡献先进县称号】

商河县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1989年棉花生产又有较大突破。1989年县委、县
政府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①加强棉花生产的领导。春后抽调100多名干部,深入各乡
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棉花生产的重大意义和优惠政策,先后召开15次专业会议,
进行思想发动,并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面对面的领导。②进行棉花技术开发。从省
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请来植棉专家,加强科技指导,改革耕作和种植方式,推行立体
种植。先后印发技术“明白纸” (一种简明通俗,为农民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的小资
料) 8万份,举办技术讲座12次,推广新技术4项,培养科技带头户3000多户。③采取
得力措施,抗灾夺棉。1989年春旱、夏雹、虫害和秋早霜等灾害严重。6月2日,全县
棉花普遭严重雹灾,面积达17万亩,广大干群边挖沟排水,边普追化肥,边松土提高
地温, 加强抢救措施, 使10多万亩棉花免予翻种。同时从外地调进“中12”、“中
375”棉花良种17.5万公斤,进行增种和少量翻种。④组织有关部门搞好优化服务,
先后投放棉花生产基金8720万元,化肥4.12万吨,农药380吨,以及柴油、药械等物
资,保证了生产的需要。⑤建立棉花生产档案,22个乡镇普遍登记造册,插标记,确
保棉花面积、产量的落实。

1989年, 全县棉花实种面积44万亩,总产皮棉35150吨,交售26185吨。1990年3
月,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棉花交售、贡献先进县”称号。胡集乡和怀仁镇
棉花单产皮棉分别达87和98公斤,被省评为棉花高产先进乡镇。

(李守宏)

【吨粮田开发获可喜成绩】

商河县是小麦、玉米的盛产区。农村推行联产承包制以来,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
但曾一度出现徘徊局面。为提高粮食单产,使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1989年县人
民政府实施省科委下达的5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项目, 组织了由县农业局、科委、水
利局、农机局、供销社、财政局组成的科技承包集团和岳桥、白桥、钱铺、杨庄铺、
孙集5个开发区乡镇组织的村承包集团, 县乡两级成立了吨粮田科技承包领导小组。
制定了从选种、播种、施肥、浇水到病虫防治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明确规定了财
政、信贷优先扶持吨粮田开发,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及灌溉用水,向开发项
目倾斜供应,农技部门优先服务等配套措施。另外,为提高吨粮田开发区农民的科学
种田水平,科技承包集团还采取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培训科技带头
户、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开发。在吨粮田科技开发中,小麦生产的配套技
术措施是选用鲁麦8号、鲁麦12号和鲁麦5号等高产良种,适期播种,严格播种量,施
足底肥,实行机耕机播,加强后期管理保粒多增粒重等。玉米生产的配套措施主要实
施了选用掖单2号、掖单4号及烟单14号等高产紧凑型良种,适期套种,合理增加密度,
科学分期追肥,管理抓“四早” (早中耕灭茬、早间苗定苗、早施提苗肥、早防病治
虫),加强后期管理等。吨粮田科技开发实行科技集团承包,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这项原计划3年完成的科技开发任务,仅一年便告完成。5万亩开发田总产5179.85万
公斤,平均单产10 35.97公斤(小麦平均单产412.8公斤,玉米平均单产623.1公斤),
比开发前亩增产380.97公斤。 另外25万亩带动田亩平均单产也达811.1公斤,比开
发前增产212.1公斤。为今后全县粮食生产和大幅度增产提供了成功经验。

(王笃国)

【畜牧业发展快、收入逐年增多】

1989年商河县畜牧业总产值6447万元, 比上年增加1196万元,增长22.8%。畜
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16.2%上升到18.8%,畜牧业已成为全县的
支柱产业。①畜牧业结构趋向合理。自推行《商河县畜牧业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成果以来,充分利用畜牧用地多、河沟多、林多等资源优势,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
大量发展牛羊,年末牛存栏9.86万头,比上年增长15.8%;羊62.65万只,上年增
长13.9%。 ②个体饲养与专业户饲养相结合,向规模饲养发展。养殖专业村由上年
的20个发展到170个,专业户由900多户增加到2000多户,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
50~70%以上。③建立健全畜禽良种、饲料加工、畜禽防疫、购销加工综合服务体系,
农业、商业、粮食等部门为发展畜牧业做好服务。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全县建
起良种配种站45处,饲料加工厂2处,县、乡、杉普建了三级防疫网,村村有防疫员。
肉蛋冷藏加工能力增强, 冷库由原来的l处,库容500吨,增到6处,库容2450吨。④
向牧、工、商一体化方向发展。张坊乡采取内引外联,广购远销,建立了牛羊肉联合
购销公司,收购并加工、销售3200吨,不仅为天津、北京等城市提供了肉食供应,还
办起了肠衣、羊肉片、骨粉骨胶加工厂等,对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值,将资源型转变
为商品型,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孙名声 李继文)

【玉皇庙镇8000亩果园初见效益】

商河县玉皇庙镇根据地广、林多、水足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果树,1986至1988
年投资50多万元,种植苹果、山楂树40多万株,面积8000亩。为使这一大面积的果园
增产增收,镇党委、镇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从镇到村组成行政和技术指导两套班
子,镇领导亲自挂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②实行责任制,以合同形式将果园全部承
包到户,并实行倾斜政策优先供应化肥、农药。③加强科技管理。每村配有3~5名果
树技术员,镇设技术指导站,具有两名技术干部经常前往指导。由于管理精细,1989
年全镇有4200多亩短枝型苹果树结果, 总产量680吨,比上年增产205吨,收入400多
万元。

(王新林)

【铁编产品畅销国内外】

商河县生产铁编制品已有百年以上历史。铁编是借鉴条编技艺和商河土布纺织技
术逐步发展起来的传统工艺。民国初,不少艺人曾到日本等国家经营铁丝制品。解放
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河铁编有了新的发展。它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
时,采用先进技术,购进先进设备,产品发展到铁笼、日用杂品、拧花网、拨花网、
方眼网、电焊网等6大类、120多个规格型号。由单纯民用扩大到军用及建筑、化工、
矿山、养殖等多种行业。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9年底,商河铁编生产厂家达24处,从业人员9350人,设备1200多台(套),具
备年产50万匹金属丝网7000吨拔镀丝能力。1989年,各厂家充分利用本县铁编制品在
全国各大城市销售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适度增加产销对路产品,强化销售工
作,铁编制品的产销继续保持旺盛势头。全县铁编制品年总产值4100万元,其中出口
各种网类制品71000匹,创汇550多万元。

(王笃国)

【新华衬衫厂年创汇124万元】

商河县新华衬衫厂系北京新华衬衫总厂第一分厂,建于1980年,以生产成衣和来
料加工为主。该厂从质量管理入手,针对企业在“转轨”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提
出了“在转轨中提高企业素质,调整中培育发展优势”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
经营指导方针,重点抓了标准计量,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和强化思想教育等
方面的工作, 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量大幅度上升。1989年加工生产成衣48.4万
件, 比1988年增加30.06万件;产值达2 45万元,利润3万元。所产“天桥”、“铜
牛”、“红柿”牌男女衬衫除在国内畅销外,还远销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14个国
家。1989年出口创汇124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李守宏)

【《鼓子秧歌》获全国三项最佳奖】

1989年9月, 商河《鼓子秧歌》在四川成都举行的“中国舞蓉城之秋”演出活动
中,荣获“最佳节目奖、最佳组织奖、最佳方队奖”。这次由中国舞协举办的中国舞
蓉城之秋,共有10个省市的14个代表队、620余人参加,表演18台节目,设8项最佳奖。
商河鼓子秧歌队是代表山东省参加的, 共表演5场。表演时鼓子秧歌那粗犷健美的舞
姿,不时激起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一些舞蹈专家被鼓子秧歌的气势所折服,中国
舞协副主席贾作光评价道;“粗犷豪放的鼓舞与飘逸矫健的伞舞交相辉映、神采飞扬,
洪亮铿锵的鼓声如隆隆惊雷,催人向上奋进,打起鼓子惊天动地,跑起场子热火朝天。”

商河鼓子秧歌起源于北宋,成型于明朝,清朝达到鼎盛。但在解放前,由于连年
兵荒马乱,鼓子秧歌时有时无。解放后,文化部门对鼓子秧歌进行了挖掘整理,搬上
舞台,曾先后两次在全国性民间舞蹈汇演中获优秀节目奖。1983年,被编入《中国舞
蹈集成》。1984年,山东电视台又录制成电视纪录片,多次在国内外播放。1986年、
1989年被安排为全国春节文娱节目。1989年5月通过太平洋卫星向美国播放。

参加“中国舞蓉城之秋”的商河鼓子秧歌队共有47名队员,是以城关、牛堡等乡
镇各村鼓子秧歌队员中调选的。 经20天的训练后,1989年9月27日启程赴蓉参赛,获
奖后,《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及山东电视台等相继做了报道。

(王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