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rec=171&run=13

【概 况】

济阳县位于济南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16°52′至117°27′、北纬36°46′至37
°14′之间。县境沿黄河北岸呈西南——东北狭长形状。南面、东南、东面均隔河依
次与历城区及章丘、邹平两县相望。东北毗连惠民县, 北邻商河县,西北靠临邑县,
西与齐河县接壤。总面积1076平方公里。

殷商时,县境先后为诸侯逄伯陵、蒲姑氏之地。周代为齐国地。秦代为齐郡 (后
为济北郡) 漯阴县、著县地。两汉、魏晋时为济南郡(国)漯阴、著、朝阳、菅等县地。
南北朝时期先为南朝刘宋所置侨临邑、侨高唐及著、朝阳等县地,后为北齐临邑、侨
高唐二县地。隋唐、五代时为齐郡(州)临邑、章丘、临济县地。北宋时为齐州济南府
临邑及章丘二县地。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 割章丘、临邑二县地置济阳县(因南临
济水而得名) ,属济南府。元、明、清三代仍属济南府。民国时期先后属岱北、济南
道, 废道后直隶于省。1944年1月建立抗日民主县政府,属解放区冀鲁边行政区,后
属渤海行政区二专区。建国前夕改属泺北专区。建国后,自1950年6月1日属德州专区,
后又曾改属惠民、 聊城、淄博等专区。1958年12月并入临邑县,至1961年10月1日再
度分置济阳县、复属德州专区。1990年1月由德州专区划归济南市。

济阳县地处华北地台南部,在早第三纪渐新世开始时的济阳运动 (喜山运动第一
幕) 中,形成了济阳拗断区,并和临清拗断区连成一个整体的沉降区。沉降区内,自
上而下有全套新生界地层,沉积厚度最大达3500米以上。其中第三系地层主要由棕红
色、灰绿色泥岩组成。因历史上黄河屡经决徒,淤垫不均,故全县地面呈微波状起伏。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县地面高程平均为海拔19.4米(黄海高程) 。境内河流主
要有黄河、徒骇河与土马河。黄河自西南而东北,过境流长56.5公里,滩区面积54平
方公里。 徒骇河过境流长56.47公里,流域面积880余平方公里,在境内共有支流11
条。土马河过境流长18公里,流域面积150余平方公里。

济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8℃。
年均降水量为1028毫米。全年日照2620小时,日照率为59%。热量基本满足农作物一
年两作的需要。无霜期每年200天左右。

全县土地总面积164.49万亩。 土壤共有3个土类。其中潮土类163.52万亩,盐
土类0.49万亩,风沙土类0.48万亩,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9.41%、0.30%、
0.29%。已开发利用土地160.2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7.43%。县内水资源较丰
富,黄河、徒骇河河水多年平均径流量441.52亿立方米,地下浅层淡水总储量5.74
亿立方米。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杨、柳、榆、桐、刺槐、苹果、桃、梨、山楂、
葡萄、大枣等树木,家燕、喜鹊、大山鹊、灰喜鹊、红嘴山鸦、猫头鹰、啄木鸟、野
兔、狐狸、黄鼬等陆生动物和鱼、鳖、米虾、青蛙等水生动物。中药材有蒲公英、车
前子、益母草、桑白皮、霜桑叶、大青叶、芦根、野菊花、马齿苋、蝎子、娱蚣、土
鳖等81种。土特产品主要有圆铃大枣、枣花蜜、黄河大米、白莲藕、黄河鲤鱼、紫花
苜蓿和苇帘、柳杈等品种。其中圆铃大枣以个大肉肥、甜美可口著称,黄河大米具有
粒大白亮、粘软香甜的特点。

全县辖15个乡, 5个镇,955个自然村,845个行政村。1989年末总人口48.68万
人, 其中男性24.68万人,女性24.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52人。农业人
口45.39万人,占总人口的93.2%;非农业人口3.29万人,占总人口的6.8%。境
内有回、 满、白、藏、壮、朝鲜等6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共8626人,主
要分布在辛集、店子、孙耿、庙廊、唐庙和济阳等6个乡镇的15个回族村和5个回、汉
杂居村。 其他少数民族共有6人,分散杂居在汉、回乡村里。1989年社会总产值11.
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中共县委
政协县委员会
书 记 任荷舫 主 席 赵守业
副书记 阎维杰 陈茂松 雷建国 副主席 任善信 胡祖景 李中唐
县人大常委会
常玫修(女) 李明德
主 任 郭书庆 中共县纪委

副主任 王福庭 安秀森 李增武 书 记 艾传圣
张身敬 孙继仁 张永谋 县人民法院
县人民政府 院 长 孙凤林
县 长 阎维杰 县人民检察院

副县长 李光喜 杨佩钦 郭作贵
检察长 曹兴仁
刘玉起 张志山 洪庆新 县人民武装部

李秀云 苏士钊
部 长 齐同太

政 委 仉敬德

农业 1989年,全县耕地面积97.82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虽遭干旱、风
雹灾害,农业总产值仍达2.54亿元,比上年增长7.8%。粮食总产量2.81亿公斤,
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夏粮1.40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8.7%。棉花总产45万担,
比上年增长1.4%。种菜12.5万亩,总产1.11亿公斤,约占济南市区蔬菜需求量的
三分之一,产值4500万元。林网面积达95万亩,其中1989年发展7.5万亩;林木覆盖
率达17.5%。果品总产量441.50万公斤。大牲畜年末存栏9.95万头,比上年增加3
.5%。家禽存养84.85万只。养鱼1.4万亩,产量170万公斤。植藕1.2万亩,产量
1000公斤。

全县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52.36万亩,其中引黄灌溉面积43.44万亩。有引黄
闸2座、 虹吸工程4处,引黄能力每秒90立方米;建立引黄灌区7处,开挖大小引黄沟
渠1071条,总长1386公里,连同3779处桥涵闸、47处扬水站和3146眼机井,构成了南
灌北排的农田水利体系。拥有农业生产机械36081台(套) ,其中有拖拉机2804台,机
引播种机588台,收割机313台。农业机械总动力26.4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2.4%。
机耕、机播面积分别达到65.9万亩和23万亩。

工业 1989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6025个。其中,县属36个,职工7295人;乡镇
属104个,职工4921人;村办493个,职工7912人;户办5392个。工业拥有棉纺、针复
织、造纸、机械、酿酒、食品、陶瓷、印刷、建材、五金等17个主要门类,74种主要
产品。年工业总产值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实现利润1440万元。有20个厂
家升为地市级先进企业,县纤维板厂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镰刀、毛巾、化工染料和
草、柳、苇制工艺品等4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济阳机械厂研制生产的铝合金自动
卷帘和液压升降平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县纤维板厂生产的硬质纤维板、获全省
同行业评比一等奖。曲堤、三教、王圈等沿黄乡镇生产的苇帘,日本苇帘协会要求包
销。设计生产能力3万纱锭的县棉纺厂生产的棉纱供不应求。

交通·邮电 全县已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1989年共有沥青路29条,
总长269.6公里。其中,从县境内穿过的济南至德州、郑州至北镇2条国道80.7公里,
济南至盐山、 临邑至枣园的2条省道55.4公里;县路3条,50.8公里;乡镇路4条,
43.6公里; 专用公路4条,20.4公里。20个乡镇全部晴雨通车。全县平均每平方公
里有公路0.27公里。 1980年~1989年,公路建设平均以12%的速度递增,年均增加
17.2公里。 水运有黄河沿岸的邢家渡、大柳树店、沟杨家、东关、葛家店、张辛、
时家圈等7个横渡口。沟杨家渡口为省航运局设立,1989年吞吐量为3020吨。另6个渡
口为本县所设, 可横渡客货。1989年县邮电局下辖14处支局、5处电信所,共有职工
148人。配备城镇交换机6台600门,农村电话交换机220台、1280门,无线电短波发报
机1台、日交换量200份。新开通济阳至德州的高频载波长途电路。邮政投递线路共达
152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邮。

商业·财税·金融 1989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1619万元, 比上年增长5%。各类商业网点4236个,其中国营183
个,集体846个,个体3207个。饮食服务业网点732个,其中国营14个,集体64个,个
体654个。全县城乡共有集市34个,其中上市超万人的6个。集市贸易成交总额5300万
元,比上年增长800万元。粮油收购全年共完成4597.2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12.76
万斤。粮油供应1029.50万公斤,议价销售238.95万公斤。粮油加工12714吨。全县
出口商品有棉花, 红、乌枣,肉牛,陶瓷,果脯,草、柳、苇制工艺品等8类50多个
品种。1989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922.2万元,比上年减少278万元。

1989年财政收入1344.40万元,实现税收133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7%和24.
88%。银行各项存款11255万元,比上年增长2048万元;各项贷款28092万元,比上年
增加3184万元。 年末城乡储蓄余额10993万元,比上年增加2556万元。保险费总收入
205.1万元,比上年增加18.1万元。

城乡建设 县城区东起黄河大堤, 西至济埕公路,总面积6平方公里多。1982年
以来, 多渠道筹集资金841.24万元,用于城区建设。至1989年,共新修和改建主要
街道12条,总长16.92公里,铺柏油路面20.59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8条,7.15万
平方米。城区内4条经路纵贯南北,4条纬路横穿东西,共安装路灯322盏。供水管道1
.40万米, 日供水量600吨,用户覆盖率为25%;排水管道13条,1.41万米。栽花、
植树1.77万株,建设花池134个,城区绿化覆盖率19%。商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
教育等公共设施相应配套建立。城区建筑总面积6.16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4
.59万平方米,占74.53%。城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步入全省规划管理先进
城市行列, 受到省政府表彰。乡镇驻地建设也已起步。仁风、垛石桥、孙耿、曲堤4
个建制镇的驻地建设,均编制总体规划,并已按规划拓宽了街道,增加了基础设施,
公共建筑面积都超过1万平方米。其中仁风镇公共建筑面积达1.64万平方米,被评为
省级集镇建设先进单位。乡村建设尚处于规划阶段。

教育·科技 1989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612处。其中,中学29处,小学581处,
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中专各1处。 教职员工4807人,其中专职教师4293人。在校学生
6765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在校生巩固率为98%,毕业率:小学为97%,
初中为96%, 高中为98%。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292人,其中大学本科47人,专
科71人,中专174人。参加高教自学考试累计1880人次,已取得单科合格证书723份,
有13人获专科毕业证书。办学条件逐步改善。198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渠道集资
370万元, 用于县城区学校建设。其中1989年投资265万元,为县城内5处学校增建教
学楼2座、6380平方米,扩建校舍77间、1628平方米,铺筑沥青路面1.18万平方米,
购置桌凳1530套。年末有569处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六配套”,占总数的94.7%。

1989年, 全县各类科技人员6929人。 其中,被评聘高级技术职务的52人,中级
891人, 初级5986人。另引进外省科技人才45人。全年新上、结转和协作科研项目12
个,推广应用了一批农业科技新成果。20万亩棉花丰收计划,2万亩夏稻、7万亩棉花
和30万亩玉米的高产开发,20万亩小麦中、低产田开发以及立体农业实验等项目,全
面实施见效。 其中,协同省棉花研究中心进行的7万亩棉花高产开发实验,获得平均
亩产皮棉93.2公斤的成果; 承接德州地区科委计划、高产开发的万亩冬小麦,平均
亩产446.2公斤,比计划产量亩增46.2公斤;2万亩夏稻高产开发项目通过省科委鉴
定,亩产平均564.6公斤。

文化·卫生·体育 1989年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电影院、广播
电台、电视差转台、微波站、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新华书店各1处,乡镇文化站20个,
广播放大站20个,电影放映队55个,图书门市部4个。文化馆设有文艺、摄影、美术、
文学创作组织。图书馆藏书8万多册。博物馆收藏本县文物2000余件(粒) ,其中姜集
乡刘台遗址西周早期诸侯墓出土的玉质“巧做鱼鹰”被文物出版社收入《中国文物精
华辞典》。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组织有美术、书法等协会。传统民间艺术主要有鼓子秧
歌、高跷、龙灯、旱船、棒槌舞等,流行地方戏有河北梆子、吕剧、东路梆子、秧歌
腔等。全县农村有线广播通播率达86%,广播电台覆盖率100%,电视差转台覆盖率45
%,并建有微波站1个。

1989年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处, 其中医院22处, 比上年增加4.8%。共设病床
729张,其中县医院229张,分院220张,县中医院30张,乡镇卫生院250张。各级医护
人员796人, 其中主任医师1人、 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94人、医师365人、医士
234人、 防疫、保健专职人员93人。基层行政村卫生室830个,其中甲级202个,乙级
401个,丙级227个。乡村医生1157人。县、乡两级医疗单位均配有放射、检验、心电
图等设备,6个单位配有“B”超机。县办中等专业卫生学校1处,学制2年。1975年创
办以来,共有8批285名学生毕业;1989年在校学生50人。计划免疫和地方病传染病防
治工作取得成绩。 年末全县“四苗”接种率达93.3%,连续三年未出现疟疾病人。
全年集中开展了三次计划生育手术活动, 共做节育手术20270例。全县人口出生率为
24‰,自然增长率为20‰左右,均高于上级规定的责任目标。

1989年参加体育活动者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0%,干部职工中体育人口约占50%,
学校体育达标率为80%。 各级老年体协组织发展到105个、2377人,开展了门球、台
球、 象棋、 钓鱼、 导引养生功等10余个老年运动项目。县城有体育场1处,总面积
34260平方米,内设3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和1个400米跑道。学校体育场569个,占全
县中小学处数的94.7%。全年举办县级运动会4次,参加者4000余人次。有26名运动
员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年内向体育院校输送队员6人。

人民生活 198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969.59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460.80元,
比上年减少4%。 农民人均收入511元, 比上年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年末达
10993万元, 首次突破亿元,比上年增加2556万元。农民住房逐步由砖木结构起脊瓦
房向水泥、钢筋、预制件结构的锁皮厅和前出厦平台房发展。全县年转供电总量5750
万度,专供农村用电的10干伏线路发展到547公里,65%的村庄、65230户农民已经用
上了电。 据抽样调查,每百户农民有自行车162辆,缝纫机7l架,电风扇34台,电视
机26台。

(任 宇)

【粮棉丰收双贡献】

1989年, 全县粮食总产5.62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夏粮生产受到国务院
嘉奖。全年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2255万公斤,议价收购2135万公斤。45万亩棉花总
产皮棉45万担, 向国家交售皮棉43川2万担,超额完成定购任务200担。1990年3月被
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棉花贡献先进单位”称号。

为夺取粮棉丰收,县、乡(镇)、村、户,全年投资1.2亿多元,用于改善生产条
件, 其中投放农业信贷3034万元。 全县农村出动劳力27万人次兴修水利,清挖沟渠
454条,搬运697万土方,修建水利设施106处,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2.36万亩。
依靠科计兴农,实行科学技术、农用物资和优惠政策三结合的集团承包。开展了36万
亩玉米、 20万亩小麦、2万亩水稻和27万亩棉花的高、中、低产开发。其中有万亩小
麦高产开发田平均亩产446.2公斤, 万亩玉米高产开发田平均亩产384.5公斤,2万
亩夏稻高产开发田平均亩产564.64公斤, 20万亩棉花中、低产开发田平均亩产皮棉
70,7公斤。还搞了棉麦套种15.4万亩,促进了粮棉双增产。

(任 宇)

【2万亩夏稻高产开发通过省级签定】

夏稻高产开发试验,是省科委所定科研项目,由县科委组织实施。试验区选在沿
黄稻改区稍门乡, 引用黄河水种植夏稻2万亩。要求从1987年一1989年三年时间,实
现由原来的亩产稻谷415.8公斤提高到500公斤,其中1000亩平均单产要达到650公斤。
三年中,在山东省和德州地区科委的指导下,通过更换杂交良种,培育适龄壮秧、适
时插秧、 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实验获得成功。1989年9月省地科
委联合组织水稻专家进行验收,实测平均亩产稻谷564.64公斤,有1500亩单产达677
.72公斤,单产与总产均超过计划指标。平均单产比开发前的1984、1985、1986年分
别增长12.5%、31.95%和35.8%;比年度指标分别增长了10.1%、15.5%和12
.93%。三年开发,带动增产稻谷累计574.71万公斤,增加产值1442.42万元。

(任 宇)

【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居全省之首】

济阳县土地资源调查工作, 于1989年12月通过省级验收,以总分98.7的成绩居
全省第一位。本项工作开始于1988年10月,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积极工作,取得四项
主要成果。①查实了全县各类土地面积,编制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分类面积总
表, 含表格21套,测算标示数据4.85万个。②编结了反映本县土地状况的各种图件
1144幅。 其中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图2l幅,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66帽,土地边界接合
图表21套, 分幅权属界线图66幅,村地籍图870幅。③进行了土地初始登记、统计和
变更登记、统计,共编制表格14套、计算算示数据17.5万个。④编写了20个乡 (镇)
土地资源调查说明书和7万多字的全县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上述成果准确、直观地反
映了全县的土地分布及利用状况,为科学管理、使用土地和制定各项经济发展计划,
提供了依据。

(任 宇)

【黄河淤背区综合开发利用】

自1975年开始机淤加固黄河堤坊,已累计淤背总长46.78公里,其中37.86公里
达到国家标准,占本县黄河堤线总长62.36%。共圾积土方3564.15万立方米,淤出
土地4000多亩。为充分利用这一土地资源,1986年开始,在省科委和省林科所指导下,
对淤背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并被省科委列为“七五”开发试验项目。到1989年,淤
出的土地全部开发利用, 共栽种各种果树2.14万株,用材林木13.44万株,间作条
料5.04万墩。 并建立开发试验基地1 000亩,其中发展杨、柳、槐用材林700亩,果
园地300亩, 种植苹果、山楂、葡萄、李子等13种果树,60多个品种,已年产葡萄、
苹果、梨等果品3.5万多斤。还间作套种农作物1200亩,年产花生2.5万多公斤。

(张荣田 任 宇)

【葛店引黄闸改建工程竣工】

(见“农村经济·水利治黄”分目)

【纤维板厂晋升为全县首家省级先进企业】

济阳县纤维板厂,建于1979年,主要生产l×2米金堤牌便质纤维板。该厂拥有固
定资产净值386.9万元, 干部职工408人,其中技术人员24人。十年改革中,该厂坚
持抓管理、创效益,促进企业升级。1989年生产纤维板9000立方米,产品合格率达98
.1%, 质量在全省同行业评比中获一等奖,被评为省级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单位。全
年实现利税180万元,人均4411.7元。资金利税率达48%,全员劳动生产率13779元。
综合能耗583公斤/立方米,比省级先进企业标准还低117公斤/立方米。1989年晋升
为全县首家省级先进企业,还被评为省级节能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档案管理先
进单位。

(任 宇)

【实行土地承包合同公证】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自1987年开始,由点到面,全县普遍开展了
土地承包合同公证工作。1989年已对全县签订的10.24万份、涉及89万亩土地、承包
总额2346万元的土地承包合同,全部办理了公证手续。集中解决了四方面的问题。①
合同形式规范化。印制了统一内容格式标准的书面合同,按照法律程序由村委会同承
包户直接签订,由公证处依法公证,保证了有据可查、便于公证。②合同内容法律化。
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有法可依,便于公证
监督。②增强了农民的国家观念,明确了应尽义务,减少了提留难的问题。④增强了
干部的服务意识,减少了滥摊派的问题,缓和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廉政建设。

(任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