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rec=16&run=13

1989年,济南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经济
体制改革在治理整顿中稳步前进。

1、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完善和深化。1989年初,企业面临着资金、原材料、
运输和能源动力普遍紧张的状况,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济南
市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承包责任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认真抓好上年承包的审计兑
现工作,对承包企业执行合同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依据审计结果,奖罚兑现。②坚
持承包基数原则不变,调动企业挖潜的积极性。促使企业眼睛向内,千方百计增收节
支。③针对企业外部环境不稳定的情况,普遍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截至年底,有
1600多户乡镇以上企业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聚集风险抵押金8541万元。④进一
步完善工效挂钩办法。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方法,完
善了挂钩指标体系,合理核定了挂钩基数和比例。

2、 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在坚持和完善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
和机构设置等内部配套改革的同时,着重抓了强化企业管理工作。①在企业内部普遍
建立保证体系,开始强化标准、计量、定额等项管理基础工作,并创造和推广了一些
适应各类企业自身特点的先进管理方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80%以上的企业推广
了规范化工作法,成本控制工程、三大民主工作法、厂内银行等新的管理方法。一些
大中型企业和少数基础较好、经济技术比较强的小企业,开始运用微机进行辅助管理。
②认真开展企业升级工作,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企业和具有
地区先进水平的省级先进企业。到年底,全市有21户工业企业晋升为国家一、二级企
业,63户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113户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取得现代化管理成果300
余个,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同时,通过对特试企业的综合评价,济南炼油厂等50
户企业被评为市首批“改革新星企业”,济南塑料一厂等10户企业被批准为全市第二
批特试企业。

3、 企业集团和企业兼并取得好成绩。到年底,全市已组建企业集团18个,这些
集团主体厂的年产值、利税分别占全市的20%和22%。一些办得好的企业集团,其核
心层的投资功能正在逐步加强,如白马机械企业联合总公司、华鲁氟化学工业联合公
司、山东佳菱造锁集团公司等企业集团已开始由生产技术的联合向着更深层次的资产
联合方向发展。各区县、各行业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本着多并转、少关停的原则,
把兼并作为调整企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据统计,已有53户工业企业兼并、合并了72户
亏损企业。

4、 整顿市场秩序初见成效。本着治乱与促活相结合的原则,1989年济南市重点
抓了商业、物资流通领域的治理整顿。①对全市1130家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到年底,
共撤并各类公司380个, 占全市公司总数的33.6%。其中撤并市属公司128个,区县
属公司207个, 企业办公司45个。对75个党政机关办的公司进行了重点清理,撤并65
个,其余的已与主办机关完全脱钩,解决了党政机关办企业和党政干部在公司兼职的
问题。同时,对一部分政企不分、经营混乱的公司进行了认真的整顿,查处了一批公
司的违法乱纪问题, 其中大要案67起,罚没款300多万元。②日用消费品市场,通过
清理整顿,撤销了一批不具备批发资格、倒买倒卖、中间盘剥、乱插手经营的批发公
司,使大部分重要商品的批发经营权掌握在国营商业和供销社手里。各级商业机构不
断改革经营方式,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实行让利销售,广泛开展工商联营,在市场疲
软的形势下, 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新辟各类专
业批发市场30处、农贸市场18处。物资市场,通过清理整顿各类物资公司,初步理顺
了购销渠道,计划内物资基本实现了向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倾斜。物资系统通过投
资、联营、串换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购进计划外物资,市场调节物资近10亿元,占
全部物资供应量的80%以上。资金市场,在银根抽紧、资金短缺的形势下,金融部门
充分利用济南中心城市的优势,继续发展市内行际之间、省内各地市联行之间以及全
国各中心城市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业务, 全年共拆出拆入资金11.6亿元,拆入本市
的资金80%以上用于扶持重点国营大中型企业。同时,全年还发行各种债券2.9亿元,
调剂外汇额度1686万美元,基本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进口原材料的资金需
要。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市场等也在治理整顿中有所发展。③通过实行物价
控制目标负责制,加强市场物价管理,物价上涨幅度逐月回落。1~3月份零售物价上
升指数超过33%, 4~5月份由28.8%降为22.2%,6月份以后大幅度下降,全年控
制到16.4%,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副食品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较大,由年
初的40.9%降到10.4%。

5、 宏观调控措施得到改善和加强。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控制。通过贯彻有
保有压的方针, 全年共停缓在建项目92项,压缩投资1.72亿元。同时,投资结构有
所改善,在市属10.46亿元项目投资中,生产性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5%上升到77
.6%, 非生产性投资额比上年压缩12%以上。②金融方面,认真贯彻“控制总量、
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货币信贷政策。1989年全市回笼货币
3.9亿元,增长101.4%。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对优先发展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倾斜政
策。全市金融系统新增贷款16.72亿元,重点支持全市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工
业和纺织、医药等人民生活必需品生产以及出口创汇产品生产的需要,并将80%以上
的新增贷款用于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坚持银行贷款与清仓挖潜和清理企业拖欠相结
合。全市人民银行累计向各专业银行发放短期贷款25亿元,比上年增长57%,清理拖
欠13.3亿元,挖掘资金潜力5亿多元,有效地缓解了大中型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困难。
城乡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3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8%。③税收方面,税务部门
以实现税收工作的良性循环为目的,坚持以法征税,强化税收征管,积极促产增收,
取得很大成绩。1989年全市工商税收完成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运用税收
调节作用, 扶持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后劲的500多户工业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增
税收8772万元,实现了“减一增二”的目的。强化了税收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共检查
各类企业7644户, 查补税款5500多万元。同时,整顿了个体税收秩序,通过对全市3
.5万个个体工商户的检查,共查补各项税款1400余万元。为探索改革税收征管工作,
在历下区进行了个人收入调节税申报试点,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征管模式,从
而推动了全市征收工作的开展。全市个人收入调节税入库498万元,比上年增长4倍多。

6、 农村改革持续深入。①加强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重点的各类承包合同的管
理。全市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林牧副渔各业承包率达95%以上。36%的村推行了以
口粮田、责任田为主的“双田制”。55个村试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4
个村试行了农业风险抵押承包,21个村试行了土地有偿租赁制。县乡村普遍建立了由
农、林、水、财、司法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新签、续签、补签
合同60.1万份, 合同完善率达80%以上。②以农户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农业投
入机制进一步健全。开始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和农村合作基金会,共筹资5724万元,其
中农户集资36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劳务投入增加较多,共投工1133万个。
科技投入有所增大。 县区普遍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 网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服务
站发展到270多处, 农业大学、农技学校、农业高中、农业广播学校发展到42处。共
推广科技成果300多项,引进粮、菜、畜新品种191个。实施“星火计划”和“火炬计
划”项目82个,建立科技星火示范企业25处。③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县、
乡、村的各类服务组织进一步发展,覆盖率达80%以上。服务范围由过去单纯从事生
产环节上的服务向购销、运输、科技推广、农副产品加工等多元化服务发展。④按照
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乡镇企业适时调整了产品、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全市乡镇企
业提前70天完成全年利润计划, 产值、税金、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5%、21.6%和
29.7%。

7、 对外开放取得好成绩。①在继续推行市政府对外贸局、主管局和企业“双向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同时,积极组织出口货源,扩大出口渠道。全年累计出口商品供
货总值完成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②全年签订利用外资合同73项,合同外
资额1.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6581万美元,增长近2.1倍。③
新批准“三资”企业35家,比上年增加22家,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总和的1.4倍。④
外资来源由上年6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4个。 投向生产型的外资占97%, 在批准的
“三资”企业中,老企业“嫁接”外资项目占80%以上,出口创汇和技术先进型的项
目占70%以上。

8、科教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①以“双放”(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 为
重点的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属28个全民独立科研所,普遍落实了各种形式的经
济承包责任制。87个厂办科研所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390多项,新增产值5.13亿元,
利税1亿多元。 各类民办科技实体发展到125个,从业人员1822人,实施科技项目230
多项, 经济收入1763万元。300多个各类技术经营服务机构共成交技术转让、项目承
包、 技术咨询合同项目514个,成交额2681.86万元,比上年增长63%。科技一条街
内的企业由上年的20家发展到32家, 开展技术服务项目150多项,技术经营收入1150
万元。20余家科技企业与工厂联营,开办了新的科工贸联合体。科技兴农方面,在配
备8名科技副县(区) 长的基础上,又选派了65名科技副乡镇长。全市已有60%的乡镇
建立了正式科技管理机构, 配有科技助理员150人,科技示范户3800多个,初步形成
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管理网络。②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新
体制日趋完善。 根据高初中分设、教师正向流动的原则,合理调配教师171名。教育
经费下放到区和学校管理,增强了分级办学的活力。中小学以试行校长负责制为重点
的配套改革,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农村试行职教、成教、普教“三教统筹”
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赵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