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9&rec=29&run=13

【概况】2006年,济南市人事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一流业绩,让人民满意”为目标,
按照“在大局下行动、在市场中定位、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在全市经济
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人事局先后被评为“全省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评为
“省级文明机关”。
1.人才资源开发。围绕加快构筑济南人才高地,认真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积极营造人才洼地效应,
先后引进外地生源本科以上毕业生1万多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800多名。拓宽海外人员来济创业
渠道,完善“一卡通”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千名留学人员引进计划。“中国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入
驻企业128家, 聚集海内外硕士、博士等高科技人才1400多人。积极调整创业园管理体制,大力推进
人才创业载体建设,在“中国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新成立了韩国、日本两个海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
槐荫、市中国家级创业区迅速发展壮大,高新区济南创新创业园规划基本完成,济南市留学人员创业
园区“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创新引智模式,提高引智效益,引进急需的国外
管理、技术人才项目37项,聘请外国专家118名,组织出国培训145人,执行引智项目和争取引智经费
保持全省前列。充分发挥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人才市场公共服务领域进一
步拓宽。代理单位大幅增加, 达到3302家,代理人事档案超过8万份。人才交流日趋火爆,全年组织
人才招聘会85场、大型人才交流会8场, 促成人才流动21万人次。网上人才市场快速发展,中国济南
人才网日访问量达8000余人次,提供就业机会18万个。各县(市)区的人才市场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在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围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有关部门密切
配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市委和市编委研究批准,调整政府投融资、广播电视、文物事业等管
理体制;理顺县(市)区所属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撤销跑马岭管委
会和农高区管委会;增设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适应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的新机构。
按照上级有关农村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机构编制得到精简,人员
管理实现实名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 成立市事业单位改革领
导小组,研究拟定工作方案,完成了市水质净化一厂等单位的改企转制任务,推进了以人员聘用制度
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事
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3.公务员管理。2006年是实施《公务员法》的第一年,济南市高度重视该法的实施工作。9月,济
南市在全省率先召开会议,对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做出全面部署。重点抓了公务员登记管理工作,年底
市直机关登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公务员招录坚持“凡进必考”,公开、公平、公正地在11617名报
考者中考选了237名国家公务员。 对全市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公务员的权利义
务、仪表举止、心理调适、相关法律,以及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程序。年内,共为济南82个单位办
理行政任免手续263人次(任命187人次,免职76人次),其中:报请市人大常委会任免3个单位3人次
(任命3人次),市政府任免260人次(任命184人次,免职76人次)。完善了科级干部备案办法,建
立了机关和事业单位科级干部备案通知制度。年内,共为61个机关单位的217名公务员办理了科级非
领导职务审核备案手续。
4.军转安置与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2006年是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最后一年,安置数
量多,安置难度大。济南严格实行“四公开一监督”的考试考核办法,圆满完成了1576名军转干部的
安置任务, 其中计划安置1479人,自主择业97人,安置数量历年最多。全市有969人安置到了行政机
关,占安置人数的65.5 %; 有509人安置到了事业单位,占34.5%;只有1人自愿到企业安置,无一个
单位不落实分配计划,无一个单位拒收军转干部档案,基本做到了部队、军转干部和接收单位“三满
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折不扣地抓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的
落实,全年投入解困资金3000多万元, 及时上调了企业军转干部平均工资、 基本养老金、救助费,
支付了住房补贴464万元。 调整企业军转干部职工平均工资为1377元/人、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017
元/人,内退下岗及失业人员生活救助费为964元/人。按时对省、市有关单位上报的企业军转干部解困
材料进行集中审核,全年接访2000多人次,处置上访活动信息31次;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
日,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全年共走访慰问企业军转干部家庭5000多户,发放慰问金、慰
问品共计200多万元。
5.其他工作。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全面实行网络化评审,建立
健全了2000余人的评委专家库, 增强了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全年共推荐969人申报高级职
称,1788人晋升中级职称,5116人晋升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千方百
计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出台了《济南市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
成功组织实施了200名大学生参加的“三支一扶” 活动,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就业任务。坚决维护人
事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2006年完成考试任务共7大类42项,全年考试总人数为71726人,实现了考
试工作零差错、零投诉;同时,抢抓中组部开展省级题库认证的机遇,对考试题库进行了扩容升级,
提高了考试工作的档次和水平,“济南市领导干部考试测评中心”在济南市人事局考试中心挂牌成立。

【公务员法实施】自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济南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
负责人为组长的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经多次研究下发了实施意见。年初,抽调精干人员,扎实
抓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对83个市直机关和59个副局级以上事业单位公务员管理情况进行内部
梳理,摸清了济南市公务员队伍的底数,找准了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初步解决意见,为实
施公务员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召开会议,对实施公务员法工作做出了全面部
署。10月和11月, 又分别组织召开了市直机关和县(市)区公务员登记工作会议。10月24日,市委
下发 《济南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工作方案》,严格界定了济南市公务员登记的范围、
对象、条件,明确了工作程序和管理权限等。在登记工作中,按照先易后难、稳慎处理、逐级负责、
组织登记的原则,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有力地确保了登记工作顺利
进行。截至年底,市直机关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县(市)区登记接近尾声。

【工资制度改革】2006年开展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是建
国以来第四次大规模的工资改革。为确保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经过广泛调研、定量分析、反复测
算,完成了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出台了济南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全市机关
事业单位所有在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套改情况进行了测算,并设计开发了测算和自动校验的程序。完成
了对所有从事工资工作的人员进行政策和工资套改软件操作的培训。经省主管部门同意,市委、市政
府批准,市直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调整核算工作年前基本完成,各县(市)区的工资调
整核算也进展顺利。

【中国山东第四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11月17~19日,由国家人事部、山东省政
府举办,山东省人事厅和济南市政府共同承办的“中国山东第四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
谈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济南人事部门承担了部分会务组织工作。济南市31名外国
专家应邀参会, 占全省外国专家的三分之一,全省5个外国专家签约项目均出自济南市。济南市引进
项目、资金和企业及到会外国专家均居全省首位。 会上济南市发布项目165个,签约36个项目,意向
投资额达到20亿元,其中“硅谷产业园”项目投资达1.2亿美元。

【三支一扶工作】2006年济南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教育局、卫生局、农业局、扶贫办、团市委等
部门制定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办法》,
规定从2006年起连续5年,每年选拔2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为期两年的支教、支
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间,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并代缴各项社会保险,
同时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济南市公务员的,在笔试
总分中增加4分;报考济南市事业单位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报
考省属院校研究生的, 在初试总分中增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选拔出了200名大学生,安排
到市内70多个乡镇从事“三支一扶”工作。
(王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