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8&rec=86&run=13

财政概况

2005年济南市财政局加强促进工作作风,深化财政改革,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连
续15年实现收支平衡,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0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100.3亿元的105.67%,同比增
长20.65% (其中经常性收入增长16.7%) ; 全市财政支出120.7亿元, 完成预算
112.3亿元的107.45%,同比增长18.66%。当年收入,加中央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
上年结转收入等38.7亿元, 收入共计144.7亿元;当年财政支出,加上解省支出及结
转下年支出等23.8亿元,支出共计144.5亿元。全市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182万元,
累计净结余2389万元。
市级(含高新开发区,下同)财政收入51.2亿元,完成预算50.3亿元的101.89%,
同比增长17%(其中经常性收入增长14.9%) ; 市级财政支出51.7亿元,完成预算
49.9亿元的103.6%,同比增长13.43%。当年市级收入,加中央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
县区净上解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17.7亿元,收入共计68.9亿元;当年市级支出,加
上解省支出、补助县区专项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7.1亿元,支出共计68.8亿元。市
级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92万元,累计净结余671万元。
2005年, 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24.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
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4%,收支相抵,全市当年结存5.3亿元。
市级基金收入23.6亿元, 比上年增长6.06%。 市级基金支出19.4亿元,比上年增长
15.79%,收支相抵,市级当年结存4.1亿元。
全市预算外资金收入26.4亿元,比上年增长8.08%,其中市级收入19.5亿元,比
上年增长8.21%; 全市预算外资金支出23.6亿元,比上年增长8.23%,当年结存2.8
亿元,其中市级支出16.8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当年结存2.7亿元。
地方预算内、外收入,加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上缴中央税收等,2005年全市境内
财政总收入450.21亿元, 比上年的377.74亿元增长19.1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为24%。

(李桂林 刘宗海)

以人为本,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

1.把支持“三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实施财政支农的“1020”工程,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效和农村工作全面发展。全市
用于“三农” 的投入为6.1亿元,较上年的5.2亿元增长16.55%。筹集农业产业化专
项资金3000万元,采取贷款贴息,扶持生产基地和奖励出口创汇等形式,重点扶持农
业龙头企业、 经济合作组织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吸引社会及银行信贷资金
6.5亿元以上。安排支出1.4亿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包括水库扩建改造、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农田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安排资金1500万元,加大
防疫和检测力度,扶持和健全农牧畜禽良种体系、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系
统建设,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畜牧检测中心的后续建设及疫情防疫配套和基层村
级疫情控防体系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力度,引进、改良动物品种。用于农业事业的支出为6800万元,有效提高了农
业耕地的单产量,提高了全市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积极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
2005年是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第三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883公里,建设改造
桥梁27座, 路面概算投资5.5亿元,其中市财政配套资金5000万元,通沥青(水泥)
路行政村544个, 增加直接受益人口20万,提前实现省政府确定的“村村通”任务目
标。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工作,减轻农民负担。2005年济南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工作于2月19日全面展开, 到4月9日资金兑付工作全部结束,提前完成粮食直补工作
任务,共发放补贴资金4949万元,受益农民90多万户。健立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保障
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2005年共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3亿元。
2.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社会保障工作放到突出位置。一是确保养老金的按时发
放。 及时将市财政补助企业养老金的1.2亿元转入财政专户,保障了全市22万企业离
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投入资金2770万元,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提高缴费比例的
支出。二是大力支持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安排3000万元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就业
信息网络建设。 三是确保低保资金及时到位。 共拨付低保金4143.8万元, 保障了
18.81万户次、 47.85万人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并为26.46万户次特困职工家庭拨
付了137.7万元的水价补贴资金。 四是认真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 安排资金
1008万元,使企业军转干部全部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的医
疗问题。及时拨付资金1648万元,用于支付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工资及生活费、补缴
养老保险、 岗位补贴等方面的费用。 五是落实老干部“两费”保障机制。拨付资金
1600万元,为4000余名企业离休人员注入个人账户金,想方设法解决了企业离休人员
2004年3300万元的医药费缺口问题,保证了老干部及时就医。拨付资金2788万元用于
统一补贴的发放,落实了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待遇同步增长的政策。
六是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投入资金600万元,实施了助残“万人培训”、“万人创
业” 、“万人扶贫”等3个“万人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自我造血机制,切
实发挥社会保障资金功能和各部门政策资源优势。七是为保障群众健康创造条件。投
入资金190万元, 支持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及药监网络信息化建设,以缓解农民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八是继续推进“新农合”进程。安排补助资金734万元支持8个
县(市) 区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168万农民参保。九是认真做好下岗失
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受理贷款申请447人,发放贷款350万元。
3.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一是全面启动“农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安排专项
资金1500万元集中购置1000台微机、 29000套学生双人课桌凳及部分体育器材,重点
扶持“一县十三乡”的困难学校,改变了济南市农村小学无计算机历史,基本解决学
生自带课桌凳和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少等问题,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安排
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与危房改造, 8月底以前全部完成。三是认
真实施中央“教育救助” 、“两免一补”优惠政策,积极筹措和安排250万元资金,
使农村特困家庭,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家庭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切实做到不
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4.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保障。全年共计完成基本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支
出19亿元,重点支持了解放路改造、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政务中心和奥体中心建
设启动、环城公园截污、府学文庙和曲水亭周边街道整治等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大了
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投入,全年共计安排资金6000万元,比2004年的800万元增加6.5倍,
为高起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提供了资金保障。

(李桂林 刘宗海)

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在创新中求发展

1.推行津贴补助阳光化改革。根据济南市财力和各单位津贴、奖金发放等情况进
行测算、 分析, 拟定了济南市统一津补贴发放方案并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从
2005年1月起, 对市级机关及部分全额事业单位实行统一津补贴,除国家、省、市政
府保留的津补贴政策继续执行外,各单位自行发放的津补贴一律取消。此项改革经计
算需4亿元资金, 年初预算安排1亿元,非税收入统筹1.2亿元,清理回收单位历年经
费结余7000万元,三块资金共计2.9亿元。对1.1亿元的资金缺口,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提高非税收入统筹比例,在原比例基础上提高了5个百分点,增加统筹3000万元;
二是按10%的比例压减单位公用经费4000万;三是从收入超收中安排4000万元,从而
确保了阳光补贴改革的顺利实施。
2.全面实行离休干部医疗费改革。依据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直统管单
位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并根据政府资金改革后老干部医疗管理出现
的看病难、报销难等问题,登门征求老干部意见,与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多次研究商
讨,及时推出了《关于做好市直单位离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通知》,于5月1日起正
式执行。主要内容是老干部及时、就近医院治病,看病记账,财政负担大头,既落实
了政策,又解决了老干部看病难的实际问题。全年共计投入资金1665万元。
3.积极做好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的准备工作。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
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中央做出的
一项重要决策,也是2005年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财政部有关精神和省财政
厅要求,草拟了《济南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相关配套办法,与政府
资金结算中心多次共同商量,力争达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积极做好市级改革的准
备工作。为促进县区改革的进行,多次组织改革试点县区参加省财政厅举办的专题学
习班,对县区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试点县区历下区、市中区、平阴县
改革进展顺利,均取得良好效果。
4.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办法,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
结合济南市实际,展开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济南市土地出让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经市政府批准后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为大力推动《办法》的贯彻落实,加强各专
项资金的管理,制定了《济南市城市道路绿化提升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济南
市城市规划编制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措施,济南市国有土地有偿出让
结构更加合理、公正、透明,有利保障了政府土地收益最大化,收益使用的法制化和
管理监督的规范化。
5.推进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为有效整合政府资源,着力打造运转高效的投
融资平台,形成“借、用、还”的良性循环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增强政府
投融资实力,防范财政风险,市政府成立由财政局管理的投融资管理中心,形成了政
府决策、中心执行和监事会监督三个层面。中心主要负责为政府确定的承担投资、建
设、管理和经营任务的单位统一对外融资、归还借款;根据批准的融资方案,拨付资
金、监督运行;从事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运营,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代表政府
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收益权。中心在全面调查研究论证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年政府有
关部门借贷资金数额和管理等情况,起草了《关于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的意
见》,并对改革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原政府债务
的分解,吸引开发银行贷款支持市重点项目建设等项工作。
6.积极推进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根据市政府要求成立资产管
理制度改革办公室,制定《济南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济南市行政事业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办法》、《济南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济南市行政事
业国有资产评估办法》和《济南市市直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委托管理办法》,实行财政
部门监管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委托管理和授权经营,以达到整合行政资源,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精简、高效、
廉洁政府建设的目的。 年内共对185项重要事项进行了审查,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对
外投资、 产权界定、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不动产的对外出租等内容,对184项审查
通过的重要事项进行了批复,改革收到了初步效果,正在稳步推进。
7.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按照一企一策、一企一制、一事一议的原
则,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政策,结合全市实际,草拟了《济南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济南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企业
改革从6月份起全面展开, 并选择章丘市为试点。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拟定了
粮食购销企业职工置换补贴标准和有关补偿政策, 多渠道筹措资金900万元,确保改
革顺利实施。

(李桂林 刘宗海)

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1.积极筹措资金,推动企业改革改制工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土地出让金、国
有资本收益等方式, 共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改革改制工作。解决了20多户困
难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89户市属企业下放问题, 涉及职工5万多人,确保了社会稳
定。 一是通过国有资本收益支持企业改革改制1.1亿元,其中3700万元用于弥补山东
小鸭集团洗衣机主业亏损重组;支付四海香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安置费用3481万元;解
决百货大楼遗留问题1535万元; 支付济南时装公司泉新商场职工安置费用128万元;
四海香拆迁工程支付非住宅货币补偿1250万元; 解决“万隆超市”危机370万元等,
有重点地解决了许多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财政安排5200万元资金,其中,
3200万元用于支付8户破产兼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 2000万元用于解决89户市下放县
区企业的遗留问题。三是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4123万元,用于保温瓶厂和大型汽车运
输公司的职工安置。同时,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民营经济,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的
发展。
2.积极促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技术中心建设。从工业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
200万元资金用于品牌奖励表彰和支持技术中心建设,对16个知名品牌进行了奖励。
3.积极做好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2005年共有7户中央驻济企业向济南市移交4所
学校、 6个公安机构,涉及移交人员398人,资产794万元。认真测算,积极争取上级
政策,对所拨的资金全部用于解决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安置职工,减轻了企业负担。
4. 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济南市经济发展。争取国债专项资金11307万元,中央
专项资金5665万元,省专项资金3071万元。重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
“三农”和企业技术改造。在资金安排上,按照“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调
整投资结构,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资金保
障。
5.进一步扩大科技项目招标范围。为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对46个项目实行招标,将招标面扩大到了30%以上。
6.发挥外贸发展基金“酵母”作用,促进外经贸工作上新台阶。外贸发展引导扶
持基金主要用于出口企业的贷款担保、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创汇、支持招商引
资。安排1020万元引导和奖励资金,以支持扩大出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为重点。2005
年分别为50多家出口企业进行了担保,担保释放贷款金额为7000万元,完成出口创汇
5000万美元。
7.加强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支持济南市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按照中央对出口贡献大且前景好,参加国际展览及国际市场宣传推介,产品质量认证
项目符合补贴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补助的政策, 拨付9户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贴
34.27万元; 申报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计划项目74个,共计374.22万元;同时对全市享
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贴的36家企业、49个项目进行了跟踪问效,保障了资
金的专款专用。

(李桂林 刘宗海)

加强征管,确保收入大幅度增长

1. 积极协调落实收入任务,力争实现工作目标。为保证105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
目标的实现,认真分析政策性因素对收入的影响,充分考虑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资源
税提高标准、个人所得税上划与储蓄利息所得税下划等政策性因素对地方财政收入增
减的影响。积极主动与税务部门配合,落实好省地税局下划部分企业到市地税部门管
理措施,各级财税部门齐抓共管,提高征管质量,做到应收尽收,努力超收的良好氛
围,确保了全年工作目标的实现。
2.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超额完成收入任务。严格落实农业税收政策,坚持依法治
税,全市完成税收收入6.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50.4%。其中,耕地占用税全年完
成6723万元,为年初任务的200%;契税全年完成5.4亿元,为年初任务的145%。
3.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一是为促进机关事业单位
干部统一津补贴制度改革,确保资金需要,制定了七个不同的非税收入统筹方案,提
高非税收入的统筹比例,有力保障了统一津补贴的及时发放。二是严格“以票管费”,
加强非税收入源头管理。健全票据审核情况的登记、备案制度。对票据使用有问题的
单位通过建立微机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通过简化票据发售审批环节,进一步提高
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年完成非税收入18.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1亿元,增
长幅度为13.6%。三是拓宽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不断深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
制度改革,加强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2005年新增编制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
入票款分离编码177个, 实现非税收入6005万元,较上年增加4966万元。四是大力推
进全市国有土地招拍挂工作。 累计实现土地出让金(政府纯收益)19.59亿元,其中
通过招拍挂方式实现收入10.12亿元,占总收入的51.65%,招拍挂方式实现收入首次
占土地出让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完成土地出让金支出17.06亿元。其中,提取农业
土地开发资金3.48亿元; 提取土地收购储备基金2.18亿元;用于平衡预算2.2亿元;
城市建设支出8.38亿元,含市级城市建设支出(城建投资公司)2.84亿元、返还高新
区城市建设支出1.47亿元、返还西区城市建设支出4.07亿元;返还破产企业安置下岗
职工支出5208万元;规划编制经费2000万元;道路绿化提升资金1000万元。

(李桂林 刘宗海)

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1.全面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是重新梳理现行的22项行政
许可项目,确定了现行的行政许可项目20项,停止执行的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年检” 和“单位采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2项。二是认真搞好“四五”普法工作。
在省市组织的“四五” 普法验收活动中,全局系统310人参加考试,参考率达98%,
取得了较好成绩。普法教育工作资料、图片被省检查组推荐到财政部展览。三是开展
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学习活动。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上街宣传等形式进行普法
宣传,在《济南日报》上开辟“财政监督之窗”法制专栏,多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与财政相关的法律法规。
2.认真搞好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孵化器项目资料的审核。按照省
财政厅鲁财税[2002]7、8号文件规定,对企业申报的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
企业、企业孵化器项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审核。经审核,符合上报条件的新产品项
目42项(24户),高新技术企业9户,企业孵化器1户。申报扶持资金1871万元,其中
省级159万元,市级1132万元,区县级580万元。
3.认真做好产权登记年检和资产管理信息工作。全市1743户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
记和信息报表工作全面完成。资产统计汇总结果显示,占有资产总额272.71亿元,国
有资产总量158.07亿元,其中,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占有资产总额127.43亿元,国有资
产总量77.82亿元。 市直产权登记年度检查结果显示,75户行政事业单位新办理了产
权占有登记, 435户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年度检查登记,15户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了撤
销登记手续。 全年共处置资产6509万元, 其中,调拨206万元,转让152万元,报废
6151万元。在资产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经济行为的审批过程中,深入单位实地
查看每项资产的使用状况,严把审批关,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了国家权益。
4.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政府采购工作取得新成绩。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诚
实信用,从专家抽取到开标、评标过程,都派专人予以监督。2005年全市实际完成采
购金额6.2亿元, 节约资金1.3亿元,资金节支率为17.19%。其中市直完成采购金额
2.4亿元,比政府采购预算2.6亿元,节约资金1965万元,资金节支率7.44%。
5.严格执法,认真查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行政事业单
位执行财经法规情况的检查,联合开展契税、耕地占用税执法情况的检查、中小企业
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 非税收入情况的检查。通过对260个单位监督检
查,共查出各类违纪金额3.3亿元。
6.以“诚信、守法、和谐”为主题,提升会计队伍素质,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以“诚信、守法、和谐”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对全市会计人员发出以诚
信守法和遵守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倡议书。举办济南市“中国重汽”杯会计知识电
视大奖赛及“福彩杯”会计知识报纸竞答活动,进一步普及会计知识,提升会计队伍
素质。为配合全省“会计双先”表彰活动,隆重表彰了50家先进单位和85名先进个人。
组织完成了2005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3290余人参加了考试,17913人会计人员参
加了继续教育,组织了1.1万余人会计电算化考试。
7.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收效显著。全年共完成预结算项目18个,送审总值3.5亿元,
评审审定总值为3亿元,审减值为5065万元。

(李桂林 刘宗海)

政府资金集中结算

完善政府资金集中结算制度,确保资金结算工作质量。组织编写《政府资金结算
会计核算手册》和《政府资金集中结算统一核算业务规范》,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会计
政策和核算方法做了统一规定,从结算依据、审核方法、会计核算、特殊事项处理等
方面对结算业务进行了规范。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制度规定,严格把关,使《会计法》、
《会计基础规范》等一系列会计法规制度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2005年共为结算单位
开设银行账户509个,较集中结算前的1164个减少655个,减幅达56%,单位非税收入
100%实现了预算外管理。 为结算单位设立账套343个。2005年共办理结算业务9.2万
笔,审核各种原始单据100.5万张,办理资金结算124.3亿元,事前纠正及提示会计事
项965笔, 金额6490万元, 拒付违规会计事项228笔,金额2980万元;全年公用支出
4.5亿元,较上年减少7300多万元;整理装订会计凭证8500册,编制会计报表1.1万套,
准确反映了单位财务活动情况,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准确完整,解决了以往各单位核算
口径不一致,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和失真等问题。2005年11月,结算中心被省委组织
部、省总工会、省财政厅评为“会计工作先进单位”。
实施网上结算工程,不断提高资金结算工作效率。在集中结算工作实行会计电算
化、内部网络化和结算服务大厅集中结算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公用信息平台搭建政府
资金结算专网,对会计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政府资金结
算网络系统。结算业务实现网络化和会计电算化管理,目前大部分结算单位实现了远
程报账、单位财务信息远程即时查询。同时该系统还进行了前瞻性开发设计,为审计
部门预留了审计端口,条件成熟时可以实现网上审计。
加强办公用品超市的制度建设和管理, 做好办公用品供应工作。 制订、完善了
《办公用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超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办公用品供应商采
购办法和商品准入标准》、《供应商派驻超市业务员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办法,
进一步明确供应商的选定、管理办法和服务质量标准,严格规范超市的工作秩序。为
满足结算单位需要,2005年通过政府采购,补充了20家供应商。目前超市供应商共有
55家, 供应商品范围涉及6大类近5000个品种,在价格、质量、品种及服务质量等方
面较好地满足了结算单位的需求。2005年办公用品供应量达1500余万元,总体价格低
于市场价15%~20%,节约资金230万元,结算单位办公用品100%实现了政府采购。
实行特殊事项审议制度,及时解决结算中的特殊问题。认真贯彻落实特殊事项审
议制度,对工作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及时提交由结算中心、财政、审计、人事、监察等
部门组成的特殊事项审议小组。 2005年共召开政府资金结算特殊事项审议会议8次,
对36项特殊事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一是根据改革发展,及时调整集中结算
管理单位和资金范围。二是进一步规范政府资金收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三是进一步加
强资金管理, 规范资金管理秩序,清理收回12个单位个人长期借款计128万元,督促
单位上缴沉淀资金5041.9万元。五是协调解决了其他资金结算特殊事项。
引入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 夯实内部管理基础。2005年11月18日,经过半
年试运行的政府资金结算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认证中心审核认证,成为济南市第一
家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政府部门。2005年结算中心的各项工作得到市委、
市政府和结算单位的普遍好评,经问卷调查,结算单位对中心服务整体满意率达96%
以上。

(潘荣庆 李涛 张瑾)

住房公积金管理

2005年, 济南市全辖住房公积金归集额完成2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辖
公积金支取9.31亿元, 比上年增长42.79%;全辖住房公积金贷款完成9.49亿元,比
上年增长28.5%, 共为6840户职工解决购房资金需求;向市级廉租住房提供资金208
万元。
规范发展,公积金管理取得新突破。一是摸清底数,规范基础。依据统计局提供
的资料,对5000家单位进行摸底,明确了开户重点,为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奠定了基
础。二是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公积金制度。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
的范围,结合济南实际情况,确定了“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的扩面工作思路。逐步
加强在规模以下的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推行公积金制度的力度,截至2005年
末, 规模以下民营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已达431户。三是加大检查力度,
严格执法。《济南市住房公积金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试行)》于2005年3月1日正
式实施, 从4月份开始, 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执法检查,共检查单位
657户。四是热情服务,规范支取。对公积金支取量大的单位集中审批,对位置较远、
人数较多的单位主动上门服务。先后为济南大学、省出版总局等单位2000余人上门办
理了支取审批。2005年共办理35000多笔审批业务,未发生1起投诉事件。截至2005年
底, 济南行政区域内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缴存职工已达84.29万人, 按市统计局
2005年在岗职工90.8万人计算, 覆盖率达到88.55%;已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
6028家,在开户单位中扣除缓缴、封存和余额为零的单位,全年实缴率达到97%,比
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抓好“三个环节”,构筑贷款保障体系,扩大贷款规模。一是抓好县域环节,实
现突破。根据县域地区房产抵押到位率低的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推动公积金贷款业
务的发展。 2005年济南各县(市、区)全部开办了公积金贷款业务,共为530户职工
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6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68%。二是抓好客户环节,搞好服务。
深入搞好市场调查,了解房贷市场需求,为重点客户搞好服务,全年共为22家单位提
供了公积金贷款上门服务。三是抓好开发商环节,加强沟通。建立了定期与房地产开
发企业营销人员面对面交流座谈制度,及时了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基本解决了
贷款资金中途滞留问题,增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推介公积金贷款的积极性。开通了开
发企业直接向管理中心申报公积金贷款业务的“绿色通道”,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抓好风险防范,保证资金运作安全。一是加强贷前管理。实行了住房公积金贷款
按揭楼盘考察制度,加强了对受委托银行的监督、指导,规范了银行住房公积金贷款
的受理业务。二是加强贷中管理。建立了贷款责任追究机制,按照“谁放款、谁负责”
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贷款审批人员。三是加强贷后管理。规范房贷抵押行为,确保
住房公积金贷款债权的安全完整;实行了逾期贷款与委托贷款手续费、业务奖励费挂
钩制度,加大了受委托银行贷后管理的责任;加大了住房公积金逾期贷款的催缴力度。
截至2005年底,全辖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5.27亿元,向21441户职工家庭提供了
购房资金支撑。
严格财务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一是规范受委托银行操作行为,加强公积金
会计管理基础工作。制定了《委托银行办理公积金归集业务的财务管理规范》和《委
托银行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的财务管理规范》,对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制进行规范。二
是完善制度,加强内控。抓好资金风险管理,完善资金调度制度;严格执行重要空白
凭证及印章的专管员制度、非常项资金调动的法人授权等制度;抓好全面对账,确保
资金管理不留漏洞,完成了与缴存单位和个人四级对账工作,无一笔错漏。
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业务数据进一步规范。制定了《公积金业务数据传输
与录入接口规范》,对数据格式和内容提出了详细要求。二是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管
理水平。管理中心与政府结算中心联网开通,实现了经费的远程报账。对电话查询系
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转人工服务功能,全年共有86万人次拨打电话咨询,方便了广
大缴交职工。三是网络电子审批系统初步开发完成,初步实现了贷款审批业务的贷款
申请、银行审核、贷款三级审批的功能。

(徐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