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模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8&rec=151&run=13

温燕明

温燕明 男,60岁,中共党员,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2005年4月获全国
劳动模范称号。长期致力于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的开发研究,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他带领工
程技术人员先后自主开发清洁工艺技术90多项,形成专利6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得省部级
以上科技进步奖68项。通过优化冶金工艺过程能源配置,利用工艺节余的副产煤气成功实施了燃气—
—蒸汽联合发电,这一项目属世界首创,比常规煤电机组效率提高50%。他率领科技人员在煤焦化领
域独创性地开发了国产化干熄焦、热导油替代蒸汽、高压水自动清扫炉门等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新技
术,使冶金生产中污染最严重的焦化厂变成清洁文明工厂,成为全国冶金焦化清洁生产的典范。

李延民

李延民 男,56岁,中共党员,济南山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2005年4月获全
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创造性地将企业的“两本”(以人为本、成本控制)管理延伸到项目建设之中,
通过优化设计、设备国产化、严格施工管理等措施,吨水泥投资至少降低50%,破解了“投资大、工
期长、见效慢”这一困扰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共性难题。他善于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按照“统分有序、控放有度”“监督不干预、放权不放任”的原则,实施了全面的流程再造和机制创
新,有效地化解了来自内外部的风险,保证了集团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十五”以来的4年间,集团
水泥产量年均增长70%,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0%,实现利税年均增长80%。

侯尔伦

侯尔伦 男,57岁,中共党员,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件一车间班长,2005年4月获全国劳
动模范称号。自1964年进厂至今在生产一线勤奋工作了40年。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他改进工具、
自制工装、革新工艺等技术成果70多项,创造价值120多万元。他带领的铣床班是车间生产任务最繁
重的班组,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他主动承担急、难、重的生产任务,连续三年,一年完成
两年的任务量。他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毫不保留地向青年工人传授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使他
们成为单位的技术能手和生产骨干。 他先后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 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 济南市“十大”杰出职工等荣誉,更被广大职工誉为“金蓝领”工人。

吴倩
吴 倩 女,30岁,中共党员,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第二汽车公司四队驾驶员,2005年4月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连续十二年无服务纠纷,收到各种表扬近百余(件)次。
先后被评为济南十大文明市民、泉城巾帼十杰、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十大杰出职工,被授予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亚足赛”期间,她每天提前半小时赶到车队,清理卫生,检修保养车辆,确
保车辆完好有效运行。参加工作以来,安全行车达20万公里,超额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她在全公司
第一个挂起“共产党员车组”的服务标志,把为乘客提供安全、准点、热情、周到的服务当成自己的
行为准则,用爱心和汗水诠释了公交职工“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人”的奉献精神。

马纯济
马纯济 男,52岁,中共党员,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第十届全国人大
代表,2005年4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重视市场网络发展,改革营销管理体制和模式,不断扩大市
场占有率,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为巩固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奠
定了基础;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推动集团改革改制,不断加快集团整体重组步伐,为
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和企业文化建设,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努力创建具有
中国重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基础;重视加强学习,不
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决策能力,注重对政策的理解和市场的把握,以身作则,廉洁勤政,率先垂
范,为广大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程继忠

程继忠 男,37岁,中共党员,将军集团济南卷烟厂卷接包车间副主任,2005年4月获全国劳模
称号。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先后荣获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山
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在车间工段管理中, 他积极推行设备维护
保养“三加一”模式,设备有效作业率在车间几个班次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新疆烟厂工作期间,
他以现代维修科学理论TPM为指导,强化全员维修意识,制定出设备保养细则及评分考核办法,认真
组织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培训,使设备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在中国烟草哈萨克斯坦有限公司工作时,
他以设备管理为突破口,加强生产部各项工作,对设备上影响产品质量、效率、物耗的突出问题进行
小改小革40多项,为合资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

李超

李 超 男,35岁,中共党员,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大队副大队长,2005年4月获全
国劳模称号。在担任槐荫大队经七纬十二岗组长期间,带领民警大练基本功、规范化执勤,岗组成为
全国公安机关第一个全国级青年文明号。担任经七路中队中队长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中队培
养成为全省公安机关第一个“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担任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副队长后,以自身正、
自身净、自身硬的实际行动,带出一支过硬的基层交警队伍。三年来,他带领民警共完成各项交通安
全保卫任务431次,无一闪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
新长征突击手”、“济南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各1次,嘉奖2
次,2002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邵丽云

邵丽云 女, 43岁,中共党员,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2005年4月获全国劳模称
号。多年来积极参与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与组织工作,辅导过的学生曾多人次获市、省、全国奖。
指导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教研组先后有多名年轻教师在省、全国数学教学
比赛中获一等奖。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1998年承担的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于2001年通
过省级鉴定。参与制作的课件与论文获省级一等奖。主编参编了学生学习指导丛书多部。关心爱护学
生,所带的班级连续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2004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齐鲁
名师”。

赵业坤

赵业坤 男,51岁,中共党员,济南市历城区东风街道祝甸社区居委会主任,2005年4月获全国
劳模称号。以“强社区、富居民”为已任,带出了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型社区。投资1500万元建成“东
方综合市场”等4个市场和2条商业街,上交国税600余万元,解决了大批居民就业问题。投资200余万
元建成社区公园;同市公交公司联手开通了4条公交线路;投资1000余万元新修了高标准的祝舜路等
道路, 解决了居民和辖区单位交通不畅、出行不便等困难。筹措资金1.7亿元实施旧居改造工程,于
2002年5月一次性拆除全居1226户旧民房,创下了城区拆迁史上的奇迹,次年居民入住新居。他的事
迹被编入《济南市共产党员风采录》 ,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十大杰出职工”和“济南市十大杰出职工”。

张华

张 华 男,50岁,中共党员,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2005年4月获全国劳
模称号。30年来,在眼科领域不断刻苦钻研,练就了“眼科一把刀”的绝活,在全市乃至全省开展有
影响的眼科颠峰手术近10种,完成临床科研项目4项,成为济南市眼科角膜病专业学科带头人。特别
是在角膜移植术方面,是山东地区颇具影响的中青年专家。近两年来,他每年要收治角膜移植术病人
100余例,成功率达95%以上,在水平和质量上均居全省前列,居济南市地区各医院之首。2003年被
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2004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马宁

马 宁 女,49岁,中共党员,济南市地方税务局市中纳税服务中心主任,2005年4月获全国劳
模称号。二十余年如一日,在平凡的税收工作岗位上“时时处处以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为重,想纳税人
所想,急纳税人所急”,塑造了税务干部的良好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哪里最忙,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哪里有难点问题,哪里就有她耐心周到的解答;在廉政工作中,她清正廉洁、依法征税,正确运用自
已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受到了纳税人的尊重和一致好评。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劳模,
2004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刘刚

刘 刚 男,58岁,中共党员,济南市天桥区泺口街道办事处香磨李村党委书记,2005年4月获
全国劳模称号。十几年来,带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使香磨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全村
固定资产达8亿元,村办企业年销售收45亿元,年创利税7000万元,其中完成税收2027万元,村民年均
纯收入8000元,人均住房100平方米,60岁以上的村民都享受养老金,对本村的孩子实行免费教育和
奖学金制度,在职人员全部加入了“社保”和“医保”,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安置就业。香磨李村
被命名为“济南市双文明先进单位”,村办企业被评为“山东省百强乡镇企业”,他本人也先后被评
为济南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

张崇良

张崇良 男,49岁,中共党员,济南华达企业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05年4月获全国
劳模称号。自2000年以来,所领导的企业效益每年平均以35%的速度连续递增,五年累计创造产值90
多亿元,为国家贡献利税1.5亿余元。同时,吸纳历下区丁家庄、历城区唐王镇村民1500余人就业,
招收城镇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和大中专毕业生1200余人,职工年人均收入由最初的300元增长到1.3万
元,实现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心愿,帮助社会、政府减轻了就业难的压力。2003年,他成立了山
东省最大的“华达苗木公司”,在唐王租地266.7公顷,投入2000多万元,培育200多个品种近千万棵
苗木,为美化泉城储备了充足的苗木资源。2004年,他筹集1200万元启动了华达职工“安居工程”,
为210多户职工和300多名单身职工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